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江南梅雨时节_梅子黄时雨是哪首诗

江南梅雨时节_梅子黄时雨是哪首诗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11-18 08:17:06
阅读:

编者按:梅雨是东亚大气环流在春夏之交季节转变期间的特有现象,一般发生在每年初夏梅子黄时,在江淮流域有一段持续较长的阴雨连绵、温热湿溽的天气气候。“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自古以来,这里都是我国经济和文化中心,梅雨天气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也成为古代中国文化中的独特景观。

梅雨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到钱塘江一带初夏时节的天气常态,是一种重要的气候现象。一般历时一周以上,有时候一个月左右甚至更长。古代文献对梅雨记载的时间很早,随着时代的发展,自魏晋六朝开始,上述地区就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梅雨期又恰逢这些地区的农事繁忙的时节。人们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有关经验越来越多,对梅雨的观察越来越细致,感受、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反映了古代对梅雨的气候特征的感性认识,其中有些与今天的气象学知识是吻合的。

江南梅雨季 又见梅子黄时雨

梅雨最主要的特征是它具有季节性。阳历的五六月份,正值江南地区的“暮春”,所以,“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柳宗元《梅雨》)的说法,大致是正确的。陆佃《埤雅》云:“今江湘二浙,四五月问,梅欲黄落,则水润土溽,柱磉皆汗,蒸部成雨,谓之‘梅雨’,白江以南,三月雨谓之‘迎梅’,五月雨谓之‘送梅’。”古人对于梅雨产生的地理范围、时间和对环境的影响都作了较为明确的记述,与我们今天对梅雨特征的认识大致是相符的。

梅雨亦是可预测的。如 “春暖早黄梅,春寒迟黄梅”,指出了春季气温与入梅期的关系;又如,“发尽桃花水,必是旱黄梅”,意思是桃花盛开时雨水多,梅雨量将偏少。古代人在长期观察的基础上逐渐获得了对梅雨的基本认识,这些认识有些与气象学所定义的梅雨的气候特征是一致的。这些经验性的谚语,为古代梅雨预测起到了极好的参考作用。

由历代文献对梅雨的记述可知,梅雨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成为历代人们的共识。在农业上,梅雨的多少、时间长短对农业生产的关系甚密。

梅雨还是农事的信号,提醒人们耕稼,宋代赵师秀就这样写道:“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梅雨初到,蛙声伴着雨声,农家知道,一年最忙的时候开始了。在江南,梅雨来临时正是农家最忙的时候,春蚕结茧、大麦上场、小麦黄熟,一场梅雨过后,水稻秧苗疯长。所以,忙完麦场就要抢时间插秧,杜甫《初夏怀故山》中“梅雨晴时插秧鼓,萍风生处采菱歌”描写的就是这种紧张而欢快的劳作场景。

在古代社会条件下,人们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荣枯来判断时序,可以说,这是最直接、最形象的方式,如关于“二十四番花信风”的记述就是基于此。关于雨的说法,除了黄梅雨之外,还有“杏花雨”“桃花雨”“荷花雨”“榆荚雨”等。显然,这些名称或说法都具有明显的物候信息作用,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明末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三十五《蚕桑广类·木棉》云:“谚曰:‘锄花要趁黄梅信,锄头落地长三寸。’”由“黄梅信”这一表述不难看出,黄梅雨在古代是被作为农事之“信”的,人们根据黄梅的时间去锄花,这样才能使花木长得旺盛。

适量适时的梅雨固然有利于农业生产,非正常的梅雨却对农业产生严重不利影响。气象学所说的非正常梅雨指“早梅雨”“迟梅雨”“空梅”“长梅雨”等,古代均有记载。关于“早梅雨”,徐光启《农政全书》卷十一《农事·占候》:“立梅日早雨谓之‘迎梅雨’,一云主旱。”关于“迟梅雨”,宋代张侃《望雨行》:“今年梅雨久不来,暑风吹干生尘埃。苦求涓滴润田亩,敢望潋滟添酒杯。”关于“空梅”,有诗云:“五月若无梅,黄公揭耙归”“梅不雨,无米炊”“若无梅子雨,焉得稻花风”。关于“长梅雨”,宋代薛师石《梅雨》“梅雨润兼旬,暑月不知夏。……难愿方丈食,互市物踊价。” 袁说友的《梅雨逾越月始晴甫两日复大雨》中说:“泽国几成壑,田家未半犁”,写出了梅雨雨量过大而造成农田被淹、物价上涨的事实。这些非正常的梅雨对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影响是很大的。这种现象古代如此,当今也是如此。

(来源:中国气象报 作者:张玮鸥)

责任编辑:安焱

七天天气预报看这里!!!-----链接地址:https://3g.zgqxb.com.cn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