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鲁迅的著名诗词(46首全)_鲁迅写的诗歌大全100首

鲁迅的著名诗词(46首全)_鲁迅写的诗歌大全100首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12-11 12:17:12
阅读:

和尚有话说

鲁迅的绝唱,这五首诗写尽鲁迅的风骨与柔情,推荐收藏!

今王王和尚点评鲁迅先生诗作第五篇,亦为完结篇。

迅翁之诗风,前已略述,今补充论及。和尚以为,鲁迅先生之诗极冷又极热。极冷者,先生目光犀利,思考深邃,当此民生凋敝政府昏聩之时,鲁迅总是眼光冷峻,内含悲凉,故其诗瘦硬而冰冷,诸如“下土惟秦醉”“ 人间直道穷”“ 炎天凛夜长”“ 未敢翻身已碰头”“ 荷戟独彷徨”“ 英雄多故谋夫病”“ 如磐夜气压重楼”等句既满含压抑与悲愤,又显得苍劲凌厉,为其内心冷静冷峻也。因冷静而饱含凄凉,因冷峻而独坐彷徨。

而其极热者,在于先生面对黑暗激发拔救之心,虽备受压抑然根骨硬挺,虽满目疮痍而饱含希望,其不热而何?诸如“管他冬夏与春秋”之潇洒不羁,“扫除腻粉呈风骨”之高蹈意气,“怒向刀丛觅小诗”之神威凛凛,“相逢一笑泯恩仇”之豪壮豁达,“我以我血荐轩辕”之拳拳之心,“文章得失不由天”之昂扬自信,“空留纸上声”之无奈而坚持,均由其内心坚定与热忱而来。故其诗或豪壮自信,或洒脱飘逸,或志宏才绝,无不尽现担当与责任。

故读鲁迅诗可助思考,可开胸襟,可立伟志,可养浩气。今日之作,诸君可以此言证诗。

鲁迅的绝唱,这五首诗写尽鲁迅的风骨与柔情,推荐收藏!

鲁迅经典诗作选评 完结篇

无题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的绝唱,这五首诗写尽鲁迅的风骨与柔情,推荐收藏!

王和尚评诗

此诗写于1934年。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之后,国民政府消极抵抗,却极力发动内战。其时国内山河残破,民生凋敝,而国民政府又举借外债,致使国民经济更为崩溃,同时打压进步思想和文化,查禁进步书刊,摧残革命文艺事业。鉴于此,鲁迅先生怒不可遏,作此诗以抒愤。

“万家墨面没蒿莱”,“ 墨面”穷苦百姓也;“没蒿莱”,田野荒芜,荒草凄迷也。“万”取其多,“墨面没蒿莱”,百姓生存困苦,民生凋敝。此句描写国民政府倒行逆施之下,百姓生活穷困,万事荒芜,一派绝望景象。而此时国民政府反而更加严苛地查禁打击反应社会现实的文艺书刊,致使万马齐喑,一片沉默。故有“敢有歌吟动地哀”。句以反问,更有悲凉和反抗之意。“动地哀”,可见民非无苦,非不欲言,压抑过甚一旦爆发,则有摧天坼地之力。也暗示,此时作者心中之悲愤足以动地摇天,但是面对封锁,唯有沉默而已。“歌吟”即进步报刊之发声。

鲁迅的绝唱,这五首诗写尽鲁迅的风骨与柔情,推荐收藏!

面对如此压抑黑暗之处境,鲁迅先生既包含悲愤又忧心忡忡,固有句“心事浩茫连广宇”,浩茫,空阔辽远;广宇,广阔宇宙。此句写先生依然怀有国事之忧,虽不能言而心实虑之。其思虑广阔而厚重,苍茫而绵长,可见先生之心多么广阔与忧患。故逼出结句“于无声处听惊雷”,此句大妙,既写出此时不得已之沉默,又怀抱希望,相信惊雷会打破此时之黑暗与沉闷。结句有自信,有期盼,有希望而且有力量。表现对当局之斥责和对未来之展望。

此诗是先生名作之一,其诗沉郁顿挫,寓一腔悲愤于尺寸之中,既圆转如意,又深婉多讽,颇有意象跳脱,神采飞扬之美。

题《芥子园画谱·三集》赠许广平

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

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

鲁迅的绝唱,这五首诗写尽鲁迅的风骨与柔情,推荐收藏!

王和尚评诗

鲁迅先生雅好传统图画,1934年,迅翁虽然常受各方之攻击,先生撰文迎战,但是在闲暇之余也购书以赠妻。许广平,鲁迅先生之夫人,1923年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成为鲁迅的学生。1927年1月,鲁迅到中山大学任教,许任助教和广州话翻译,与鲁迅在白云路租房同居;10月与鲁迅到上海正式同居。1929年,生子周海婴。鲁迅先生去世后,许为整理先生遗著做出极大贡献。

鲁迅的绝唱,这五首诗写尽鲁迅的风骨与柔情,推荐收藏!

鲁迅先生购书赠妻,记述与爱妻共同之志趣与爱好,表达对爱妻的感激与爱护之情,从中颇能窥见鲁迅先生之柔情。自1925年许广平与先生通信始,至1934年已近十年,回望十年来路,“携手”可见其情深,“艰危”可见其坎坷。“以沫相濡亦可哀”典出《庄子》,写出夫妻二人相守以共的真挚感情,“可哀”即可叹。先生寄书表意,以画谱让妻子陶冶性情,缓解疲劳,共享夫妻之乐,而十年来心酸与幸福唯有二人心知。情之动人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而两人之真情从“此中甘苦两心知”亦能窥见。

此诗似随手而成,感情朴实真挚。虽韵字十灰与四支混用,于律不协,然贯注真情亦可动人。但以诗法来看,此诗却显直白,情韵不长,亦是瑕疵。

无题

烟水寻常事,荒村一钓徒。

深宵沉醉起,无处觅菰蒲。

鲁迅的绝唱,这五首诗写尽鲁迅的风骨与柔情,推荐收藏!

王和尚评诗

1933年,中国内忧外患,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即便如鲁迅先生亦饱受国民党当局打压,生活拮据,内心苦闷。感此而作此诗。作者以“钓徒”自况,孤身一人,终年出没于烟水浩淼间,然此亦寻常事矣。头两句写处境之艰窘险恶,但也隐含着“世路如今已惯”的意思,“寻常”二字,或许多少有一点自得。然而深宵酒醒,发现连一个可以挣饭吃的地方也找不到了。诗到最后,不免怆然有怀。

鲁迅的绝唱,这五首诗写尽鲁迅的风骨与柔情,推荐收藏!

“深宵沉醉起,无处觅菰蒲”似从宋秦观“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和张元干词“满湖烟水苍茫,菰蒲零乱秋声咽”中化来。菰蒲,水草名,其实可食,旧时长以此指隐士安居之处。

这首五绝言短意长,寄慨遥深,内含悲愤,但以寻常事轻松写来,颇有委婉含蓄之妙。而全诗又鼓荡一种孤傲之气,不屈服压不垮,颇有杜甫沉郁顿挫之风味。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

钱王登假仍如在,伍相随波不可寻。

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

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

何似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

鲁迅的绝唱,这五首诗写尽鲁迅的风骨与柔情,推荐收藏!

王和尚评诗

这是一首讽喻诗,其中有一段曲折。

1933年,国民党政府疯狂残害进步人士,上海暗杀成风,以致人心惶惶。郁达夫自命为文人,而非“战士”,为躲避灾祸,计划于4月携妻子王氏移居杭州。鲁迅先生认为此举实为不妥,因为当时国民党浙江省政府好滥施淫威,更喜残害进步人士,政治环境更为恶劣,此去更为危险。然郁达夫妻子王氏颇好虚荣与交际,故极力怂恿郁达夫搬迁。当此之时,鲁迅先生借郁达夫索诗之机,题此诗以赠之。故名曰“阻郁达夫移家杭州”。

鲁迅的绝唱,这五首诗写尽鲁迅的风骨与柔情,推荐收藏!

首联“钱王登假仍如在,伍相随波不可寻”。钱王,即五代时吴越开国之主钱镠;登假,古以此称帝王驾崩。前句说:钱王虽死而国势为改,一如从前。据记载,“两浙钱氏,偏霸一方,急征苛惨,科赋凡欠一斗者多至徒罪”,可见钱氏搜刮之苛刻。而作者拈出“钱王”当暗指浙江之官吏,而“仍如在”,也暗指如今浙江官场如钱王一样横征暴敛残酷无情,以此来告诫郁达夫此时移居杭州并不明智。

后句,“伍相”乃指春秋时吴国大将伍子胥,伍子胥帮助吴王夫差出兵伐楚,以报父仇。后伍子胥建议夫差灭掉邻敌越国勾践,而吴王贪财短视,不听劝告,且逼迫伍子胥横剑自杀。伍子胥在愤恨之余,留下遗言,要家人于他死后把他的眼睛挖出,挂在东城门上,亲眼看着越国军队灭掉吴国。吴王夫差极怒,五月初五把伍子胥的尸首用鸱夷革裹着抛弃于钱塘江中。鲁迅先生拈伍子胥一事,暗劝郁达夫不要自投罗网如伍子胥蒙冤而死。“随波不可寻”,可见伍子胥抛尸钱塘江,消失无迹,如果郁达夫执意搬家,有可能步入伍子胥后尘。

鲁迅的绝唱,这五首诗写尽鲁迅的风骨与柔情,推荐收藏!

首联对起,连用两典,可见鲁迅写诗之功力。整联均是提醒郁达夫不可贸然搬家杭州,前句写浙江省统治者之丑态恶行,后句以伍子胥冤死做反衬,提醒郁达夫要洁身自好,举止谨慎。以典写今,用典自然,或警示,或规劝,循循善诱,实为妙笔。

二联“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平楚”典出谢眺“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平楚即茂盛平正之丛林。日和,风和日丽。健翮,矫健的翅膀。借指矫健的飞禽。亦比喻有才能的人。“蔽高岑”典出王璨“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对句意为:小山开满鲜花,香气弥漫,遮蔽了远方的高山。第二联以比兴起笔,语带讽刺。浙江官场错综复杂,形势动荡不定,外表一片祥和但是暗流涌动。以“健翮”比郁达夫,以“憎”提点,可见以郁达夫之高才肯定会引起庸碌之辈的憎恨。以“平楚”来比喻平庸但是错综复杂的浙江形势,亦极为贴切。

鲁迅的绝唱,这五首诗写尽鲁迅的风骨与柔情,推荐收藏!

而后句更为有趣,小山香满,写得春意盎然,似乎在暗讽郁达夫妻子之热情与浮夸,如果郁达夫耽于儿女情怀,就好比被香气遮蔽了的高山,而失去其巍峨之壮美。第二联以 含蓄之笔提醒郁达夫不要沉溺于儿女情怀而轻易陷入被嫉妒和攻击的境地。这一联写得婉转蕴藉,并且对郁达夫迭出赞扬之辞,可见鲁迅先生对郁达夫的看重之情,也为郁达夫轻率移居杭州表示惋惜和担忧。

三联“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这一联用岳飞和林逋典故继续规劝郁达夫。岳飞有救世之才但是惨死杭州风波亭,如今其坟坛冷落让人感喟;林逋隐居孤山,梅妻鹤子不问世事,也只落得身后凄凉。故知,前句规劝郁达夫不可轻入杭州,免得如岳飞空有一腔报国之志而蒙冤惨死;后句亦规劝郁达夫,值此国乱世危之时,不可学林逋消极避世,沉溺于小世界的清净。这一联一正一反,前许其志,后劝其出,写得摇曳多姿,含义丰富。

鲁迅的绝唱,这五首诗写尽鲁迅的风骨与柔情,推荐收藏!

前三联反复规劝郁达夫不要轻易搬家杭州,以含蓄意象与典故警醒来反复说理。至第四联则直抒胸臆,曰“何似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举家游旷远”指郁达夫举家搬迁杭州事,以“何似”(哪里比得上)冠之,表现出极大的反对之意,语带反讽。“风波浩荡足行吟”倒转一笔,意即到处均风波浩荡,国事急待有为之人,当次国难衰颓之际,正须郁达夫辈呼号奋发,揭露时弊,此处足可行吟,何必远迁?鲁迅先生规劝之意,勉励之情溢于言表。

这首律诗实为迅翁之代表作,其辞高壮流亮又顿挫悲凉,反复规劝又极尽友职,用语委婉蕴藉,既有对郁达夫的期许,又有对郁达夫的安慰,感情起伏,曲折不定,实为即事妙作。

亥年残秋偶作

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

尘海苍茫沉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

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坠空云齿发寒。

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

鲁迅的绝唱,这五首诗写尽鲁迅的风骨与柔情,推荐收藏!

王和尚评诗

此为现存鲁迅先生最后一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中国内部矛盾极为尖锐,国民党第五次围剿共产党革命根据地,形势严峻。共产党被迫转移,经过长征,于1935年十月到达陕北。同时,日本侵略者加紧对中国的侵犯与渗透,国家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当次之时,鲁迅先生有感而发,慨叹时事。应当了解题目之“残”字,不仅之秋末萧条,亦有山河残破之意。

首联“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时已深秋,万物萧条,一派萧索荒寒之意。“临”可见秋气森森,戗杀万物,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压迫感。“秋肃”不惟写秋,亦慨叹当时压抑绝望之现实。着一“惊”字,可见作者虽然历遍沧桑,但是如此肃杀之秋,如此绝望之现实犹能惊人心魄。当次万物肃杀之时,先生也不禁黯然悲凉,故有“敢遣春温上笔端”之句。“敢”乃岂敢,不敢之意。当次严寒之季,作者亦不能以笔表达丝毫希望,春天似乎更加遥不可及。此句可见先生内心之悲凉,也可见当时社会现实之严峻。

鲁迅的绝唱,这五首诗写尽鲁迅的风骨与柔情,推荐收藏!

当此严峻绝望之际,先生百感交集,只感觉尘海茫茫希望所剩无几,故曰“尘海苍茫沉百感”,着一“沉”字可见先生此时百味杂陈也只有沉于海底,难发一言。由此可知先生内心之迷茫与压抑。当此深秋之时,日本侵略者策划“华北五省独立”方案,加紧分化中国领土。而国民党亦无作为,唯有号令其官员与士兵从河北即察哈尔撤退南逃,故有“金风萧瑟走千官”句。一个“走”字写出国民党仓皇撤退的窘态,也可见先生对此之讥讽与愤恨。

由社会现实之描绘,先生之笔转入自我反思。“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坠空云齿发寒”,老归指年老退居故乡;“菰蒲”,水草名,其实可食。鲁迅先生感叹:即便年老归乡,隐居田泽,但是却苦于没有生存之道,衣食尚无着落。此句先生萌生退意,但是即便退隐江湖亦无安身之处。可见当时民生凋敝之巨。而“梦坠空云齿发寒”更是沉痛,年少的梦想均已成空,如云端跌落,思之令人齿冷生栗。这联写得极为悲凉,前句写无处归隐,后句写梦想落空,年老体衰,当次残秋之季,思之令人泪下。

鲁迅的绝唱,这五首诗写尽鲁迅的风骨与柔情,推荐收藏!

尾联“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 竦听,翘首引足以盼也;荒鸡,用祖逖闻鸡起舞典;阒寂,寂静也。前句承接上句“梦坠空云”,想再起期盼鸡鸣,可闻鸡起舞,一坠少年壮志,但是此时偏偏万籁无声,一片死寂。“偏”字极为有力,写出事与愿违,先生内心之悲凉可见一斑。而“阒寂”也有现实消沉,万马齐喑之意。而此时作者起坐看星,唯见星斗横天,夜方深沉。这样一个白发萧疏的老人,于夜间独看星辰,夜色如墨,万籁俱寂,一片安静与沉默,其内心之孤独、悲凉与绝望可见一斑!

这首律诗全篇皆对,章法井然,笔力雄浑,诗情澎湃,百感交集,写出先生一腔忧国忧民之情怀,令人感佩不已。其诗中立意之高妙,寄寓之深沉,对世事之关切更可窥见先生之热血渐冷,悲凉迷茫之意。

此诗实为鲁迅先生之绝唱,本系列以此诗结束,和尚至此亦沉默黯然。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