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宋代大诗人苏轼的方法是什么熟读深思子自知_唐宋词十七讲苏轼

宋代大诗人苏轼的方法是什么熟读深思子自知_唐宋词十七讲苏轼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3-01-02 10:02:19
阅读:

以苏轼在两宋的风靡程度,有几个后辈学学他的词风并不奇怪,但要学得好其实并不容易。首先是笔力问题,苏轼以豪放词著称,他的词意境阔大,疏狂浪漫,这对一般的文人是极大的挑战;其次是人生格局问题,苏轼最好的词作基本是被贬后所写,经历了坎坷,他才能对人生有自己的一套感悟,再加上他的豁达和洒脱也非一般文人能敌,这就更不好仿了。所谓“你学得会我的字句,却学不会我的境界“,正是如此。

宋代词人学了苏轼半辈子,临老写首妙词,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但本期要和大家介绍的这位宋代文人,却被后世誉为“豪放处尤近于苏轼“,此人名叫陈与义。陈与义写诗推崇杜甫,他的七律写得也确实颇为工整,确有几分诗圣的格调;写词他则学了苏轼半辈子,虽词作如今存世的仅有10多首,前期所作精品不多。但在学了半生苏轼后,临老他终于写出了能媲美偶像的妙词,几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特别是结尾更是神来之笔。让我们来品一品这首《临江仙》。

宋代词人学了苏轼半辈子,临老写首妙词,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宋.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宋代词人学了苏轼半辈子,临老写首妙词,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临江仙》这个词牌下,苏轼是几首经典作品的,其中最出名的是《临江仙·送钱穆父》,最后一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可谓千古名句。而对陈与义的这首《临江仙》,清代文人陈廷焯的评价是:”笔意超旷,逼近大苏“,这个评价是相对客观的,这首词也就是胜在了笔意上。

词的上片,词人追忆20年前与好友们一同欢聚的时光。那时候他们在午桥上畅饮,席间都是当时有名的才俊。对于当时的美景,词人选取了静谧的月光,无声的流水,杏花疏落的花影这三个典型景物来描写,而这三景共同的特点就是一个“静”字。这样安排是了用桥边的静衬托桥上的热闹,才子们吹笛弹唱,吟诗作赋,欢笑中身边的所有景物都成了陪衬,他们才是这个月夜的主角。不得不说你词人在寄情于景上,是颇为高明的,上片中并没抒情语,但却将才子们的意气风发写得跃然纸上。

宋代词人学了苏轼半辈子,临老写首妙词,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词的下片是今昔对比后的无限感伤。20年后因金人南下,北宋风光不在了,像词人这样的才子也饱受流离之苦,想起过去的少年豪情,他感慨万千,所以才有“二十余年如一梦”之感。回想过去几年的流离落魄,他仍觉得心惊。最后再以写景落笔,词人登上小楼,此时雨后初晴明月当空,看破世情的他发出了“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的感慨。这一句可谓神来之笔,将一切都付诸于渔歌唱晚中,言有尽而意无穷。

宋代词人学了苏轼半辈子,临老写首妙词,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纵观全词,词人通过眼前与回忆的对比,层层递进,意味深远,意境悠长,特别是最后一句更是耐人寻味。后世对这首词的评价也是相当高的,都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它是达到了苏轼的境界的。在写完这首词3年后,陈与义病逝,但这首词却成了他的代表作,流传至今。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