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古人的名言警句蕴含的哲理让人_古人的含义

古人的名言警句蕴含的哲理让人_古人的含义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3-01-13 22:02:22
阅读:

历史上有许多的经典名言,从这些名言被传播出来就一直让我们奉为经典,作为做人处世的行为准则。然而,其实当初这些名言的原意却往往相反,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内含。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古人这些的名言,你真的理解里面的意义吗

很多时候这句话在现代的意思,就是与情人定下山盟海誓,只有死亡才能让两个相爱的人分开,当其实这句话出自《诗经·国风》,原文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翻译出来大致为:“我们生死不分,我们早已立誓。让我握着你的手,同生共死赴战场。” 这是一首典型的战争诗,这句话本是战士之间盟誓,共赴战场,同生共死,如今夫妻盟誓,可谓张冠李戴。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古人这些的名言,你真的理解里面的意义吗

在很多古装剧中,经常会看到一些男人为了纳妾,把这句话说成最大的借口,而我们也理解成没有生孩子为最大的不孝,究其本义,这句话与生不生孩子实在是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的。原句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可知,这里的“无后”是指“舜不告而娶”,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舜结婚都不告诉父母,这是最大的不孝啊。”如果要翻译,则为:“有三种不孝,以不守后代之责为大。”

“父母在,不远游”

古人这些的名言,你真的理解里面的意义吗

经常说的只是这句话的前二句,且把“不远游”当作孝顺的唯一选择,典型的断章取义。原文出自《论语·里仁》,原文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是父母在,不远游,如果游,则告之父母明确的方向,如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所谓:“游必有方,如已告云之东,即不敢更适西,欲亲必知己之所在而无忧,召己则必至而无失也。”

“言必信,行必果”

古人这些的名言,你真的理解里面的意义吗

出自《论语·子路》,原文:“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现在经常以此自勉或教育他人,意思是说话一定可信,做事一定办到,要求做人行事坦诚相待,恪守信用。但孔子的原意却是:“说出的事一定可信,做事一定办到,这是个浅薄固执的小人呀!”在他的眼里,这样子做事的人却是浅薄固执的小人,简直把我们的是非观颠覆了。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古人这些的名言,你真的理解里面的意义吗

这段出自汉朝董仲舒所著《春秋繁露》,所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是封建时代的人际关系准则,因此而认为臣对君、子对父、妻对夫是绝对服从的从属关系。然而,原文却是:“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则休之。”这里的君臣、父子、夫妻,前者主导,拥有权力,但也明确了“正”的义务,如果不正,臣可投降、子可出走、妻可改嫁。所以,三对关系间,权利和责任是对等的,全然没有谁绝对服从谁的意思。只是后来的程朱理学、王阳明的心学等,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宣扬“三纲”为“天理”,《弟子规》再推波助澜,把愚民宣传做到了极致,老百姓就真的将这奉为金科玉律去执行,实在是可笑至极。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

  • 古人的名言警句蕴含的哲理让人_古人的含义

    历史上有许多的经典名言,从这些名言被传播出来就一直让我们奉为经典,作为做人处世的行为准则。然而,其实当初这些名言的原意却往往相反,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内含。 “执子之手,与

    经典语句
  • 汤显祖的牡丹亭是什么的爱情故事_简析汤显祖《牡丹亭》的时代意义

    这是一个爱到极致不顾生死的爱情故事,也是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完美结局,他们的爱情故事是每个年轻人所憧憬的爱情,那就是"至情","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经典语句
  • 汤显祖的名作《牡丹亭》属于_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是一部( )

    《牡丹亭》剧照 汤显祖是我国历史上明代著名的戏曲家和文学家,汤显祖能够完成《牡丹亭》这部巨制,与其成长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汤显祖的祖上都颇具文名,他的爷爷汤懋昭,在学说研

    经典语句
  • 古代养瘦马是什么意思_明朝瘦马什么意思

    明朝,程朱理学盛行,整个社会对女性的性禁锢达到了顶峰。家里妻妾对于朝廷权贵与有钱商贾自然是满足不了的。这便衍生了一项更为赚钱的营生,“养瘦马”,专供有钱有权的达官贵人消

    经典语句
  • 王阳明的观点_为什么不推崇王阳明

    明代王守仁,自号阳明子,因此被人称为阳明先生,又称王阳明。他是一位传奇人物,在程朱理学占据统治地位的时代提出了截然不同的学说——阳明心学,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有人认为做到

    经典语句
  • 曾国藩三句名言,总结一生成就_曾国藩最经典名言四句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字伯涵,号涤生。我国晚清甚至近代少有的完人,他终其一生,实现了儒家倡导的人生“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因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儒

    经典语句
  • 高文选画家_李民钦画家

    高克恭,元代著名诗人、画家。字彦敬,号房山,回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后东迁中国山西大同。父亲名亨,字嘉甫,迁居燕京房山,对《诗》、《书》、《礼》、《易》、《春秋》和宋代程

    经典语句
  • 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_朱熹是南宋大儒吗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淳熙九年(1182年),朱熹52岁时,才将《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四书合刊,经学史上的“四书”之名才第一次出现。之后,朱熹仍呕心沥血修改《四书集注》,临终前一天朱熹还在修改《大学章句》。朱熹将《四书》定为封建士子修身的准则,《四书》构成了朱熹的一个完整的理学思想体系。元朝迄至明清,《四书集注》遂长期为历代封建王朝所垂青,作为治国之本,也作为人们思想行为的规范,成

    经典语句
  • 周敦颐以莲为_爱莲说宋周敦颐的古诗

    周敦颐,字茂叔,北宋五子之一,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北宋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理学家,学界所公认的理学鼻祖,被称作“周子”。周敦颐虽然生前官位不高,可是所到之地,深孚众望,颇有政绩。黄庭坚曾这样评价他:“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由此能够看出,周敦颐的对世态度是积极进取,有所作为的,他的这种品格无可质疑。 周敦颐之所以独爱莲,从表面上来看,是因为莲本身带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清新脱俗且大度圣洁之美。可是究其实质,是因为周敦颐和佛教之间存在着很深的思想渊源,而莲花是佛教的象征之一。周敦颐所生活的时期,禅学盛行,深深地影响了这代文人的文风与思想,他常常和苏轼、黄庭坚等人一同参禅问道,并乐此不疲。众所周知,莲和佛教的关系密切,佛界中有“莲”即是“佛”的说法,比如佛教把佛座称之为“莲台”,把庙宇称为“莲刹”等。 由于周敦颐也是著名理学家之一,因此他爱莲是受到儒释两家共同的影响,体现了对社会污浊面的积极面对,也体现了佛教“舍我其谁”的社会责任,在佛教影响之下儒家思想的发扬光大,所以更带有儒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韧劲和勇敢。在周敦颐的心中,莲才属于真正的儒者,真正的仁者、真正的君子和真正的勇者。 =======================================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

    经典语句
  • 理解的名言-古人这些的名言,你真的理解里面的意义吗

    历史上有许多的经典名言,从这些名言被传播出来就一直让我们奉为经典,作为做人处世的行为准则。“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很多时候这句话在现代的意思,就是与情人定下山盟海誓,只有死亡才能让两个相爱的人分开。-理解的名言

    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