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李煜词无论前期后期,有其一贯的特点,那就是_李煜最有名的一句词

李煜词无论前期后期,有其一贯的特点,那就是_李煜最有名的一句词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3-01-16 22:32:22
阅读:

他是填词圣手,在唐五代时期罕逢对手,不论是前期对宫廷生活诗词,还是后期作为阶下囚追忆故国的诗词,都有很强的艺术性。特别是他的词,可以说开一代词风。读他的诗词,我们会忘记他写的是亡国之愁,只感觉是自己的忧愁,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

李煜这首词里两句话,是全词的精华所在,把他的怂货形象展露无余

正因为他的词艺术性很强,所以后世研究他及他的词的人福气满满,因为很多时候,直接从他的词里,就找到他不同阶段生活的影子。比如他亡国投降时,作为俘虏带着全家人被押上船时,望着渐行渐远的金陵,船至长江中间时,不由潸然泪下,不由脱口而出: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江南,江北,都是旧日的家乡,永别了,我的家乡!三十年,恍惚一场梦,石头城的宫廷院闱如今冷落不堪,广陵殿堂也经变十分荒凉。我站在江船之上,回望远处的岫岩,被片片愁云笼罩,冰冷的雨水,打在船上,不就是我的眼泪在流淌?兄弟四人一共三百多口,哪有心思闲坐,都在反思不堪回首的过往。

李煜这首词里两句话,是全词的精华所在,把他的怂货形象展露无余

一个王国之君,当他离开他的城池,他的宫殿,他的国家,走向命运飘摇的北方时,他是怎样的心情,我们很难体会。当时的船上,兄弟四人加上跟随的宫女旧臣,这三百口人,哭声是此起彼伏,哪里还有心情闲谈?

说起来,他很少写诗,更擅长填词。但是,我们看到他随口吟出的这首《渡中江望石城泣下》,艺术水平也是很高的。读着这首诗,我被深深地感动了。但是,历史不相信眼泪,成王败寇的一幕在轮番上演。

他和这批俘虏被押到了汴京,降级为违命侯。其实,他没有王国之前,就已经自降身份,不敢称皇帝,只称国主,并年年进贡,就是想让他的国家苟延残喘,但是,这些,都阻止不了他的国家的覆亡。从此,他过上了以泪洗面的臣虏生活,这是怎样的日子,可想而知。

李煜这首词里两句话,是全词的精华所在,把他的怂货形象展露无余

他在这一时期,创作上取得了丰收,可见除了愤怒出诗人外,屈辱也出诗人。在他的词里,有一首词,受到后世的特别重视,因为这首词,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一个怂货形象,那软弱无能和窝囊的形象非常生动,而这个人,就是他自己。难怪有人读后,无法表达准确的心情,只好说,不愧是亡国之君。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首词: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

开国四十年,三千里锦绣河山。这开头,一点也没有悲痛忧愁的情绪,只读这两句,还以为是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呢。接着,他又写道:凤阁龙楼直插云霄,多么壮观,宫里的珍贵花草树木烟雾笼罩犹如仙境!进一步描写,还是让人觉得是在唱赞歌。

几曾识干戈?一下子转折过来,我哪里知道战争这种事情啊,我连兵器都不认识啊!

前面的叙述描写,那么壮观的山河,那么美丽的宫廷,原来是为了说最后这句话,我不知道有战争这种事情啊!一个国君,竟然不知道有战争这种事情,你说,这政治低能到了何种程度,当之无愧的政治侏儒!

李煜这首词里两句话,是全词的精华所在,把他的怂货形象展露无余

我们再看词的下片,风格大变:做了俘虏,成了阶下囚,在人家的白眼里苟且偷生,我瘦骨嶙峋,鬓发斑白。无法忘怀啊,那个离开宗庙的日子,宫里演奏的别离的曲子是那样的令人伤心。生离死别,悲痛欲绝,面对宫娥,我泪水长流泣不成声……

很多人读这首词的时候,被悲伤所感染,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两句词:几曾识干戈,垂泪对宫娥。这两句词,是这首词的精华所在,把一个亡国之君的无能、懦弱的熊包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

确实,他真的不懂得战争,在北宋大军渡过长江天堑,在金陵城外十里驻扎,即将发起对金陵城总攻的时候,他还不知道这回事。全金陵的人都知道即将亡国,全城悲声一片。大臣还告诉他啥事没有,一切安好。这国君当的,无能到了极点了!

李煜这首词里两句话,是全词的精华所在,把他的怂货形象展露无余

而被俘虏后,面对旧臣宫娥百姓,连一点点血气都没有。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说,国家没有了,作为国君,起码应该痛哭在祖庙外,向祖宗请罪,向国民请罪。可是,他却是只会“垂泪对宫娥”。一副怂货的模样跃然纸上!

不用我介绍了,大家已经知道了今天的主人公是南唐后主李煜。作为一个文人,一个艺术家,他当之无愧,无数名言从他笔下流出,流传千古。然而,他性格懦弱,一介典型的软弱文人,没有一点点政治天分。让做一国之主,实在是错的离谱,这是国家的悲剧,更是他个人的悲剧。

参考文献:

刘小川 ,《品中国文人》,上海文艺出版社

文东,《李煜词选注》,吉林文史出版社

版权说明:

本文为史上文人那点事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保留追究侵权的权利。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您的每一个点赞、每一次转发、每一条评论,都是对笔者最大的支持,最热情的鼓励!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