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李渊为什么不直接让李世民当皇帝_李渊是让位给李世民的吗

李渊为什么不直接让李世民当皇帝_李渊是让位给李世民的吗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3-01-19 07:47:22
阅读: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就是玄武门之变为什么会发生,李世民怎么就敢在李渊没死之前动手杀死李建成,更诡异的是李渊为什么也没有生气,反而轻飘飘的说自己这些天听信谣言,误会李世民了,然后李世民抱着李渊大腿就痛哭。

而且我们看中国历史上发生的政变大多都是在皇帝死后,或者是对皇帝下手。比如武则天晚年“神龙政变”的时候,宰相张柬之兵变直接就推李显上位了;再比如李隆基发动政变的时候就弄死了当权的太平公主。像李世民这样不先逼宫皇帝,反而弄死竞争对手的,并不多见。

为什么李世民会在李渊面前发动政变?这还要从太原功臣说起

李世民画像

从太原功臣说起

我们说李世民和李建成的权力斗争,为什么要从太原功臣说起呢?这其实之间有着很隐秘的因果关系。太原功臣从称谓上也可以看出,他们是当年李渊起兵时的开国功臣。隋朝末年李渊担任的就是太原的军政长官,当时天下大乱,李渊趁乱起兵,想要分一杯羹,这时候跟随他起兵的就叫做太原功臣。

可是等到李渊当了皇帝建了唐朝后,这些跟随李渊起兵的太原功臣却并没有捞到好处。李渊下了一个叫《褒勋臣诏》的诏书,只是给太原功臣“免死”的特权,并没有给他们实际的好处。而且在这其中有句话是“官爵之荣,抑惟旧典;勋贤之议,宜有别恩。”这是什么意思?加官进爵的都是老一套了,朕给你们不搞这些,干脆给些别的赏赐吧。于是,他就赏赐了太原功臣们“丹书铁券”。

所以说李渊之所以下这么个诏书,是要急于确立功臣的政治身份,目的不是对功臣的尊崇,而是贬抑。李渊也确实说到做到,他在武德元年时一共任命了十七个中央机构官员,其中太原功臣只有五人,这其中还有他自己的儿子李世民,剩下的几人都是他的亲信。

比如有一位叫许世绪的功臣,当年在太原曾经劝说过李渊起兵,后来跟随李渊建立了不少战功,但是李渊只封了他一个蔡州刺史。这样一个地方官肯定不能让许世绪满意,于是李渊又给发了张丹书铁券来安慰一下他。

为什么李世民会在李渊面前发动政变?这还要从太原功臣说起

李渊画像

那李渊为什么就如此对待太原功臣呢,好歹是一起打天下的兄弟。这就错怪李渊了,李渊根本就没把他们当兄弟,当年李渊起兵的时候,其实面临着很严重的威胁,北方的突厥一直虎视眈眈,骑马几天就能打到太原。附近还有刘武周也在打太原的主意。

这时李建成和李世民两人就劝说李渊,说咱们得打进关中啊,这太原可不是化龙之地啊,只有打到关中,我们才有机会打下天下。李渊一想也是,于是他就决定带兵进攻关中。

可是军队还没出发多久,路过一个叫贾胡堡的地方,正准备和迎面赶来的隋朝军队决战,李渊的军中突然出现了一个传言,说突厥已经和刘武周勾结,准备进攻太原了,全军上下顿时人心惶惶。这也可以理解,因为将士都是太原当地的人,老婆孩子都在太原,所以都非常担心出现危险。

李渊赶紧召集大家开会,毕竟要稳住军心嘛。可是大家伙还是一个劲的要退兵,把李渊气得不行。这个时候还是李建成和李世民站了出来,告诉他们如果现在退兵,士兵不了解情况,一定会发生混乱,要是让隋军抓住机会,那必定马上就有危险。李渊马上表态支持两个儿子的意见,还大骂这些临阵退缩的人士懦夫,最终才稳住了局势。

等到李渊率兵打败了隋军后,他多次表现出对所谓的太原功臣的不满,公开说他们关键时刻不靠谱,李渊还对李建成和李世民说,当年汉高祖打天下,靠的都是萧何、曹参这样的老乡,我没这么靠谱的老乡,只能依靠你们两个好儿子了。

也正是出于这样的心理,李渊开始事事倚重李建成和李世民,而不是所谓的太原功臣,并且在开国以后,开始公然排挤太原功臣。

为什么李世民会在李渊面前发动政变?这还要从太原功臣说起

李建成画像

李渊的平衡手

可是随着李渊打下天下后,问题也就出现了,他最仰仗的两个好儿子,该怎么分配赏赐呢?毕竟这可不能用对付太原功臣的那一套了。

首先第一个问题是太子之位,这是最主要的了。谁要是当上太子,那就离皇位更近一步。可是太子之位毕竟只有一个,于是李渊按照立嫡长子的规矩,给了李建成。那么对于李世民,只能多给点别的东西做补偿了。

于是李世民被加封“天策上将”,位列百官之上,并且可以自行招募官员,组建自己的政治班底。我们讲皇帝都是多疑的,不仅害怕官员结党营私,就连皇子和官员走的近也不行。但是李世民恰恰就不用担心这个。

其次,李渊还给了李世民三个铸造铜钱的炉子。这真让人羡煞不已,这可就是三台印钞机啊,还是想什么时候开工什么时候开工,根本不需要李渊再额外赏赐了,这钱就花不败。

那李渊为什么要给李建成和李世民旗鼓相当的地位呢?这除了赏赐他的功劳外,还有更复杂的政治考虑,毕竟李建成的能力也很强,并不见得比李世民弱,如果李建成权力过重,就会威胁到李渊自己。于是李渊就用李世民来制约李建成。

为什么李世民会在李渊面前发动政变?这还要从太原功臣说起

所以李渊经常赐予李世民非分的权力,比如李建成因为帮助他处理朝政,所以有发布皇太子令的权力。这还算正常,可是李渊同时还允许李世民也享有相同的权力,导致当时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命令经常同时颁布,老百姓都不知道听谁的了。

而这样一来,李建成的东宫和李世民的天策府,实际上都变成了政治中心。而李渊由于任人唯亲,不重用功臣,导致很多人郁郁不得志,要是想出头,只能投靠李建成或者李世民。我们前文说的太原功臣中,有近乎半数的武将都投靠了李世民。毕竟当年就随着李世民南征北战,特别是在失势后,只能投奔李世民了。

所以很明显,李渊玩的是政治平衡手。他信不过太原功臣,于是就重用李建成,又为了制衡李建成,又给了李世民非分的权力。而想要出头的人,只能投靠李建成或者李世民,这就导致了朝堂上出现了一君两储,一个明面上的皇储李建成,和一个替补选手李世民。而随着双方权力在平衡和倾斜之间,关系也逐渐走向恶化,直到出现无法挽回的局面。

李渊转变态度,倾向李建成

如果从李渊玩政治平衡手的方面考虑,那么李世民最大的作用也就是制衡李建成,想要替补成功,除非使用不寻常的手段,不然李渊是不会让他继承皇位的。这从两件事就可以看出李渊对李世民的态度。

一、李渊认为李世民“此儿典兵既久,在外专制,为读书汉所教,非复我昔日子也”。这句话说的相当重了,那李渊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这还是李渊妃子惹的祸。李渊有个妃子叫德妃,在平定洛阳后,德妃私求宝货,李世民严加拒绝了。因为这事,德妃就怀恨在心,然后在李渊面前动不动就污蔑李世民,反而吹捧李建成。李渊这家伙耳根子也浅,经不起忽悠,就信以为真了。

二、第二件事还是和李渊妃子有关。说这个妃子的父亲看上了李世民曾经赏赐给李神通的几十顷良田,这妃子就向李渊伸手要田。李渊就写了道手谕,要李神通把良田让出来。结果李神通拒绝了,他说这些是秦王殿下给我的,我不让。这把李渊气得啊,把李世民叫来臭骂一顿,说我的手谕难道还不如你的命令吗?

为什么李世民会在李渊面前发动政变?这还要从太原功臣说起

李神通剧照

这两事其实都不是李世民的错,但是又说明了李世民当时的政治根基有多厚,李渊对李世民的关系变差也是必然的,特别是第二件事搁谁谁也受不了。于是李渊态度倾向于太子李建成,开始打压李世民了。

权力争夺战逐渐白热化

武德七年(624),李建成由于眼红李世民手下有不少精兵强将,觉得不能不防。于是他私自招募两千余“长林兵”和三百骑突厥兵,让他们担任东宫卫士。可是这件事让李渊知道了,顿时又对李建成起了疑心,把他叫来臭骂一顿。

在这件事情败露不久,就在这一年又出了一件更大的事。李渊到新建成的仁智宫避暑,带上了李世民和李元吉,然后让李建成留守长安。

可是李渊到了仁智宫没多久,就接到了两个人的举报。这两个人分别是朱焕和桥公山,他们说是被李建成派遣到庆州给杨文干送兵器的,帮助杨文干在外面举兵。由于走到半道上两个人害怕了,所以就来找李渊告变。

李渊一听那还了得,赶紧让人通知李建成,让他马上滚过来。这李建成也不敢不听啊,就马上赶了过来。结果李渊直接把他关起来了,并且派了殿中监陈万福监守。之后他又派了宇文颖去庆州召杨文干。

也不知道宇文颖怎么搞得,反正去庆州把实情告诉了杨文干,杨文干一听,知道自己大祸临头,于是真的就起兵造反了。

李渊听到杨文干反了,一面调杨师道出兵镇压,一面和李世民商量对策。这时候李建成还被关着呢,身边也只有李世民可以商量了。李渊想让李世民去平叛,就给画了一张大饼,告诉他“汝宜自行,还,立汝为太子”。李世民这一听老爹都亲自开口了,皇帝金口玉言的,妥了!李世民跟打了鸡血似的就把杨文干给灭了。

可是,等到李世民打完胜仗回来该李渊兑现承诺的时候,李渊反悔了。他只是轻描淡写的责备李建成“兄弟不能相容”,然后就把李建成放回长安了。反而把东宫王珪、韦挺等人当替罪羊,给流放到了边远之地。

为什么李世民会在李渊面前发动政变?这还要从太原功臣说起

这就很奇怪了,李建成这是谋反啊,更何况你都许诺了李世民,为什么就反悔了呢?关于这事,历史上有很多不同的解答。有人认为是在李世民去平叛期间,李元吉和一些倾向于李建成的妃子们朝李渊求情了,也有人从阴谋论的角度,认为这其实不是李建成搞出的事情,而是李世民设的一个局,李渊后来回过味来了,所以没处罚李建成。

虽然我们也不知道历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了,但是从这件事情开始,李世民和建成的矛盾开始走向白热化,也不管什么台面不台面了。此时的情况就和一战开始前一样,就差斐迪南大公遇刺这样的导火索了。

你死我活的争夺战

虽然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矛盾越来越大,而且也逐渐走向台面。但是情况对于李世民并不乐观,因为李渊虽然给了李世民非分的权力,但是他并没有让替补上场的意图。

武德九年,北方突厥南下入侵,李建成认为有机可乘,就向李渊推荐由李元吉率军出征。一般这样情况下,都是由李世民应付的,但是这一次李渊答应了李建成的建议,让李元吉代替了李世民北征。

李元吉又趁机请令秦王府尉迟敬德、秦叔宝等人同行,并且挑选秦王府下精锐之士来补充其军队。李建成和李元吉这两招下去犹如釜底抽薪,让李世民势力锐减。关键李渊也都同意了,李世民又不敢说什么。

这个时候真的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如果李元吉和李建成趁着征战前设宴之时,把李世民弄死,然后再把其主要将领弄死,那么玄武门之变也就不存在了。

为什么李世民会在李渊面前发动政变?这还要从太原功臣说起

李世民也是感到了非常大的危机,于是他马上进宫拜见李渊,告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一状,说他们和后宫的妃子私通,并且已经定下了除掉自己的计划。李渊听了很惊讶,说那你们明天一早都进宫来,当面对质一下,你明天一早再过来吧。

于是,第二天一早就有了我们开头的一幕,李世民带兵埋伏在了玄武门,将李建成和李元吉杀死,然后假模假样的跑去找李渊痛哭,搞得很温馨一样。

结语:如果我们追溯玄武门之变的前因后果会惊讶的发现,原来是李渊不任用这些太原功臣而选择重用儿子和亲信,结果又想在自己两个儿子之间搞权力平衡,导致手一滑玩崩了。最终想要倾向于李建成的时候已经晚了,两人的矛盾已经走向白热化,李世民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走向失败甚至死亡,最终只能在玄武门刀兵相见。而这一切的苦果,其实是李渊亲手中下的。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