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北宋昭勋阁二十四功臣_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北宋昭勋阁二十四功臣_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3-01-23 10:02:23
阅读:

大家记忆比较深刻的是李世民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其实在宋朝也有昭勋阁二十四功臣。宋理宗宝庆二年,皇帝把一份功臣名单交给画师,名单上总共有二十四个人,皇帝命令画师把这二十四名功臣的图像画下来,然后把这些图像放在昭勋阁里,史称昭勋阁二十四功臣。

他们分别是:赵普、曹彬、薛居正、石熙载、潘美、李沆、王旦、李继隆、王曾、吕夷简、曹玮、韩琦、曾公亮、富弼、司马光、韩忠彦、吕颐浩、赵鼎、韩世忠、张浚、陈康伯、史浩、葛邲、赵汝愚。

1、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 ,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

司马光

2、王曾

王曾(978年—1038年),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东青州)人,北宋仁宗时名相。王曾少年孤苦,善为文辞。咸平年间,王曾连中三元(解试、省试、殿试皆第一),以将作监丞通判济州。累官吏部侍郎,两拜参知政事。曾规谏真宗造天书、修宫殿之事。宋仁宗即位后,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计智逐丁谓,朝廷倚以为重。后罢知青州。景祐元年(1034年),召入为枢密使,次年再次拜相,封沂国公。因与吕夷简不和,一同被罢免,王曾出判郓州。宝元元年(1038年)卒于郓州,年六十一,赠侍中,谥文正。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

王曾

3、富弼

富弼(1004年 —1083年),字彦国,洛阳人,北宋名相。庆历二年(1042年)出使辽国,以增加岁币为条件,拒绝割地要求;次年任枢密副使,与范仲淹等共同推行庆历新政,条上所拟河北守御十二策。庆历五年(1045年)被排挤,出知郓州、青州(今山东益都)。时河北大水,难民四处。富弼动员救灾,以地为食,募数万饥民为兵。至和二年(1055年)与文彦博同为宰相,后因母丧罢相。宋英宗即位,召为枢密使,又因足疾解职,进封“郑国公”。熙宁元年(1068年)入朝,宋神宗赵顼问他如何处理边事,富弼说:“陛下临御未久,当布德惠,愿二十年口不言兵”。熙宁二年,再度复相,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又求退,出判亳州(今安徽亳县)。拒不执行新政青苗法,声称“新法,臣所不知”。后退居洛阳,仍继续请求废止“新法”。 元丰六年(1083年)去世,享年八十,临终前-神宗割地于西夏,已达到修兵息民。谥号“文忠”。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

富弼

4、韩世忠

韩世忠(1089—1151),字良臣,延安(一说绥德)人,南宋名将。 18岁时应募为本州敢勇乡兵。崇宁四年(1105),延州乡兵奉调为党万部属,参与进攻西夏银州(今陕西米脂西北),后从党万战于嵩平岭,以功补一资。后又从刘延庆征战有功,“始补守缺进义副尉”,开始成为无品的小军官。 宣和二年(1120),浙西方腊起义,宋朝廷调集西北军前往镇压,韩世忠率所部敢勇士50人随征。宣和三年二月,随王渊攻克杭州。四月,韩世忠擒获方腊,但为辛兴宗掠为己功,后经杨维忠申述,超转承节郎,升为入品的小武官。 宣和四年二月,宋朝应宋金“海上之盟”,派童贯统兵攻辽南京(今北京),韩世忠从征。后随王渊镇压大名起义军;又从梁方平先后镇压尉氏(今属河南)杨天王、沂州(今山东临沂)徐进,以及高托山、贾进等多支起义军,以功升武节郎,进入中级武官行列。绍兴十三年(1143),韩世忠封咸安郡王。绍兴二十一年(1151)八月去世,享年63岁。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

韩世忠

5、韩琦

韩琦(1008—1075 ),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韩琦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历任将作监丞、开封府推官、右司谏等职。曾奉命救济四川饥民。宋夏战争爆发后,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颇有声望,人称"韩范"。之后又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朝中,他运筹帷幄,使"朝迁清明,天下乐业";在地方,他忠于职守,勤政爱民。欧阳修赞其"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 。熙宁八年(1075年),韩琦去世,年六十八。宋神宗为他御撰"两朝顾命定策元勋"之碑,追赠尚书令,谥号"忠献",并准其配享宋英宗庙庭。宋徽宗时追封魏郡王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从祀历代帝王庙。咸丰初年,配享孔庙。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

韩琦

6、李继隆

李继隆(950年—1005年3月17日 ),字霸图。祖籍上党(今山西长治)。北宋名将,李处耘长子,以荫补供奉官。善骑射,晓音律,好读《春秋左氏传》,以礼待儒士,多智谋,谦虚谨慎。参与平定后蜀、江南,有军功。李继迁扰边,与田仁朗等率兵击败。从曹彬征幽州,破契丹兵。雍熙三年(986年),迁侍卫马军都虞侯,为沧州都部署。淳化四年(993年),以河西行营都部署,破李继迁,擒赵保忠(李继捧)。至道初,任灵、环十州都部署。真宗即位,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解兵权。景德二年(1005年)卒,赠中书令,谥忠武。

7、王旦

王旦(958—1019年),字子明,山东莘县人。 北宋名相,兵部侍郎王祜之子,是太宗、真宗时期内外政策的主要制订者之一。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及第,以著作郎预编《文苑英华》,累官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澶渊之战时,权任东京留守事。景德三年(1006年)拜相,监修《两朝国史》。善于知人,多荐用厚重之士,力劝真宗行祖宗之法,慎所改变。掌权十八载,为相十二年,深为真宗信赖。但受王钦若说服,未能阻止真宗的天书封禅之事,颇受后世诟病。晚年屡请逊位,最终因病罢相,以太尉掌领玉清昭应宫使。天禧元年(1017年),去世,时年六十一,追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魏国公,谥号"文正",后世称为"王文正公"。乾兴元年(1022年),配享真宗庙庭,题其碑首为"全德元老" 。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

王旦

8、吕夷简

吕夷简(978年—1044年),字坦夫。祖籍莱州(今属山东)。北宋政治家,太子太师吕蒙正之侄、光禄寺丞吕蒙亨之子。咸平三年(1000年),吕夷简登进士第,初补绛州军事推官。后以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宋仁宗即位,进右谏议大夫,以给事中职参知政事。天圣六年(1028年),拜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明道二年(1033年)罢相,不久复职。景佑二年(1035年),加右仆射,封申国公。次年,因与王曾争事,二人同时罢相。康定元年(1040年)再次拜相。庆历元年(1041年),徙封许国公,兼枢密使。其后因病以太尉致仕。庆历四年(1044年)去世,年六十六。追赠太师、中书令,谥号"文靖"。嘉佑八年(1063年),配享仁宗庙庭。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

吕夷简

9、赵汝愚

赵汝愚(1140年—1196年2月20日),字子直,饶州余干人。南宋宗室名臣、学者,宋太宗赵光义八世孙,汉恭宪王赵元佐七世孙。赵汝愚早有大志,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状元及第,授签书宁国事节度判官。召试职馆,除秘书省正字。历迁集英殿修撰,帅福建。绍熙二年,召为吏部尚书,迁知枢密院事,辞不拜。孝宗崩,适光宗寝疾,不能执丧,乃遣韩侂胄以内禅意请于宪圣太后,奉嘉王赵扩即皇帝位,是为宋宁宗。后任右相,与留正同心辅政,不久遭韩侂胄构陷而罢官。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庆元二年(1196年)正月,行至衡州,得病,为守臣钱鍪所窘,暴卒。开禧三年,尽复原官,赐谥忠定,赠太师,追封沂国公。宋理宗时,配享宁宗庙廷,追封福王,后改周王。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

赵汝愚

10、石熙载

石熙载(928年―984年),字凝绩,河南洛阳人 ,北宋后周显德年间考中进士。为人疏俊有度量,居家严谨,有礼法。北宋初期,任掌书记,后历任开封府推官、右拾遗、左补阙、兵部员外郎、枢密副、刑部侍郎、户部尚书、枢密使、尚书右仆射等职。太平兴国九年(984年),石熙载去世,终年五十七岁。追赠侍中,谥号元懿。咸平二年(999年),配享太宗庙廷。

11、曹玮

曹玮(973年7月22日 —1030年2月21日 ),字宝臣 。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北宋真宗、仁宗时名将,宋初名将曹彬第四子 。曹玮出身将门,沉勇有谋,喜读书,通晓《春秋三传》。少年时便随父亲在外任职。真宗即位后,任内殿崇班、渭州知州。他驭军严明,赏罚立决。知镇戎军时,招降外族、袭破李继迁,并据地形修筑工事、巩固边防。李继迁死后,曹玮上疏请趁机攻灭李氏政权,但未获准许。他亲自率军带回归降的河西大族,使李德明不敢轻举妄动。此后与秦翰破章埋族于武延川,分兵灭拨臧于平凉,屡立战功。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吐蕃李立遵部侵宋,曹玮于三都谷大破其军,斩获颇多。此后累迁至宣徽北院使、镇-节度观察留后、签书枢密院事。天禧四年(1020年),因宰相丁谓诬陷,接连降至左卫大将军、容州观察使、莱州知州。天圣元年(1023年),复职华州观察使、知青州,此后历知天雄、永兴、河阳军,官终彰武节度使,封武威郡开国公。天圣八年(1030年),曹玮去世,年五十八。获赠侍中,谥号“武穆”,后世遂称其为“曹武穆”。嘉祐八年(1063年),配享仁宗庙庭。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

曹玮

12、赵普

赵普(922年—992年),字则平,幽州蓟人,后徙居洛阳,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显德七年(960年)正月,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以黄袍加于赵匡胤之身,推翻后周,建立宋朝。乾德二年(964年),任宰相,协助太祖筹划削夺藩镇,罢禁军宿将兵权,实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边防辽等许多重大措施。992年七月因病辞世,追封真定王,赐谥“忠献”,亲撰并书写八分字神道碑赐之。咸平元年(998年),追封普为韩王。次年,又诏普配飨太祖庙。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

赵普

13、潘美

潘美(925年—991年),字仲询,汉族,大名(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人,一说封丘(今河南封丘)人,北宋开国名将。父亲潘瞒。在常山(今河北省正定县)当过军校。潘美与宋太祖赵匡胤素厚,宋朝代周后,受到重用,参加平定李重进叛乱,镇守扬州、潭州,累迁防御使。开宝三年(970年),为行营兵马都部署,率军攻灭南汉。后参与平南唐、灭北汉、雁门之战等重要战役,被封为韩国公。雍熙三年(986年)因攻打辽国失败,导致杨业全军覆没,潘美被削三任,降为检校太保。次年,又复旧官。淳化二年(991年),加同平章事,数月后病逝。追赠为中书令,谥号武惠。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

潘美

14、张浚

张浚(1097—1164),字德远,世称紫岩先生。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南宋名相、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学者,西汉留侯张良之后。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张浚登进士第,历枢密院编修官、侍御史等职。苗刘之变时,约吕颐浩、张俊、韩世忠等勤王复辟有功,除知枢密院事。建炎四年(1130年),提出经营川陕建议,出任川陕宣抚处置使。在川陕三年,虽于富平之战中大败,但他训练新兵,任用刘子羽、赵开、吴玠等人,也使江淮也赖以安宁。后除同平章事兼知枢密院,都督诸路军马。部署沿江、两淮诸军防御,并谋求北伐。淮西军变后引咎求罢。秦桧及其党羽当权时,获贬十多年。金帝完颜亮南侵时,张浚再获起用,奉命督师北伐。虽初战告捷,但因部下将领不和,于符离之战大败。旋即再相,视师淮上,积极部署抗金措施,不久又为主和派排挤。隆兴二年(1164年)三月,张浚还奉诏视师淮上,积极部署抗金措施。四月,被召回朝,随后江淮都督府也被罢,在太上皇宋高宗干预下,左相汤思退更加紧进行降金乞和活动,张浚感到抗金无望,即求致仕,遂被罢相,授少师、保信军节度使、出判福州(今属福建)。张浚辞新命,恳求致仕,改授醴泉观使闲差。同年八月,张浚病逝,葬宁乡,赠太保,后加赠太师。乾道五年(1169年),获赐谥号忠献。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

张浚

15、曹彬

曹彬(931年-999年),字国华,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北宋开国名将,在北宋统一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曹彬是郭威妃子郭氏的外甥,后周显德五年,奉诏出使吴越,累官至引进使;严于治军,尤重军纪。乾德二年率军灭后蜀,以不滥杀著称,升宣徽南院使。开宝七年率水陆军10万攻灭南唐,次年克金陵,又决策伐北汉和攻辽,以功擢枢密使。雍熙三年,宋分兵三路攻契丹,他为东路军主将,因孤军冒进、兵疲粮乏撤军,至岐沟关被契丹军击败,致宋军全线溃退,降右骁卫上将军。后复起为侍中、武宁军节度使。宋真宗即位复任枢密使。死后谥号武惠。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

曹彬

16、赵鼎

赵鼎(1085年—1147年), 字元镇,号得全居士。南宋解州闻喜东北(今属山西闻喜礼元镇阜底村)人。宋高宗时政治家、词人。早孤,由母樊氏抚养成人。崇宁五年(1106年)登进士第。累官河南洛阳令。高宗即位,除权户部员外郎。建炎三年(1129年),拜御史中丞。建炎四年(1130年),签书枢密院事,旋出知建州、洪州。绍兴年间几度为相,任内推崇洛学,巩固政权,号称"小元佑"。后因反对和议,为秦桧所构陷,罢相,出知泉州。旋即谪居兴化军,移漳州、潮州安置,再移置吉阳军。赵鼎在吉阳三年,知秦桧必欲杀己,自书铭旌曰: "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不食而卒,年六十三。宋孝宗时,追赠太傅、丰国公,赐谥"忠简"。淳熙十五年(1188年),配享高宗庙庭。赵鼎被称为南宋中兴贤相之首。 与李纲、胡铨、李光并称为南宋四名臣。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

赵鼎

17、李沆

李沆 (947年—1004年),字太初,洺州肥乡(河北邯郸)人 。北宋时期名相、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李沆登进士第,任将作监丞、通判潭州,召直史馆。累迁至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辅导太子赵恒(宋真宗)。至道三年(997年),真宗即位,拜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咸平元年(998年),拜平章事、监修国史。次年,改中书侍郎,拜东京留守。咸平四年(1001年),加门下侍郎。咸平五年(1002年),加尚书右仆射。景德元年(1004年),李沆去世,年五十八。获赠太尉、中书令,谥号"文靖"。乾兴元年(1022年),配享真宗庙庭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从祀历代帝王庙 。有"圣相"之美誉,史称其为相"光明正大",王夫之称其为"一代柱石之臣"。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

李沆

18、陈康伯

陈康伯(1097年— 1165年4月10日 )南宋大臣,抗金宰相。字长卿,一字安侯,江西省弋阳县南港口乡南山人。 徽宗宣和三年进士。历官高宗参知政事、右相、左相、孝宗枢密使、左相兼枢密使。南宋时期 金兵南下侵宋,陈康伯力主抗金,危难之际,他迎眷属入临安,荐虞允文参谋军事,在采石大败金兵。病死于京城任所,归葬于弋阳县新政乡九龙岗。 宋高宗曾称赞陈康伯“静重明敏,一语不妄发,真宰相也。”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

陈康伯

19、曾公亮

曾公亮(999年—1078年),字明仲,号乐正,汉族,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 。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刑部郎中曾会次子。出身晋江曾氏。仁宗天圣二年进士,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历官知县、知州,知府、知制诰、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封兖国公,鲁国公,卒赠太师、中书令,配享英宗庙廷,赐谥宣靖。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

曾公亮

20、韩忠彦

韩忠彦(1038年—1109年9月16日 ),字师朴,安阳(今属河南)人。北宋大臣,徽宗朝宰相。魏郡王韩琦长子。历官开封府判官、知瀛州、给事中、礼部尚书、以枢密直学士知定州、户部尚书、尚书左丞、同治枢密院事、知院事、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左仆射,知大名府,遭谪,以宣奉大夫致仕。大观三年卒,年七十二,后谥文定。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

韩忠彦

21、史浩

史浩(1106~1194) 南宋政治家、词人。字直翁。鄞县江东张斌桥(今属江东区)人。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孝宗即位,史浩任参知政事,推荐枢密院编修官陆游。隆兴元年(1163),拜尚书右仆射。他首先辨赵鼎、李光无罪,又说岳飞久冤不白,应该为他们平反,恢复原有官爵,照顾他们的子孙。孝宗都依他建议办理。史浩政尚宽厚,有一次为了要救一个无罪而被判死刑的普通百姓陆庆童,和皇帝争论起来,忿而辞职。后来孝宗提起陆庆童的案子,还表示后悔。史浩任职时推荐陆九渊、等十几人。他年老致仕以后封魏国公,光宗即位(1189)后,进官太师,绍熙五年卒,封会稽郡王。宁宗即位(1194)后赠谥文惠。嘉定十四年(1221),追封为越王,配享孝宗庙庭。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

史浩

22、薛居正

薛居正(912年—981年),字子平。开封府浚仪县(今河南开封)人。 五代至北宋初年大臣、史学家。薛居正为后唐清泰二年(935年)进士。历仕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四朝,历官谏议大夫、刑部郎中、户部侍郎、兵部侍郎、参知政事、门下侍郎、平章事、左仆射、昭文馆大学士、司空等职。太平兴国六年(981年),薛居正因服丹砂而中毒死,年七十。追赠太尉、中书令,谥号文惠。咸平二年(999年),配飨太宗庙庭。曾主持编撰《旧五代史》。

23、葛邲

葛邲(1131年—1196年),字楚辅。江阴青阳人。南宋大臣。葛邲自小受家学熏陶,博学多闻,机敏干练,年轻时以祖荫授上元县丞。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葛邲中进士,历任国子博士、著作郎、正言,期间任谏官长达十余年。后进一步得到孝宗的重用,累官刑部尚书。宋光宗受禅后,葛邲任参知政事。他劝光宗"正风俗,节财用,执中道,恤民力,选将帅,收人才,择监司,明法令"。同年,拜知枢密院事。绍熙四年(1193年),升任右丞相。为相"守祖宗法度,进荐人物"。因直言进谏,为相不满一年,便被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建康府。宋宁宗即位,葛邲历判绍兴府、福建道兼职,因病以太子少保致仕。累封卫国公。庆元二年(1196年),葛邲病逝。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文定"。后加赠太师。又配享光宗庙庭。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

葛邲

24、吕颐浩

吕颐浩(1071年—1139年 ),字元直。齐州(今山东济南)人,祖籍沧州乐陵县(今山东德州)。南宋初年宰相。吕颐浩为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进士,初任密州司户参军。以李清臣荐为玢州教授。历官至河北都转运使。宋高宗南渡,起知扬州,改江东安抚制置使兼知扬州。两入政府,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以少傅、醴泉观使致仕,退居台州。绍兴九年(1139年),吕颐浩去世,获赠太师、秦国公,谥号"忠穆"。淳熙十五年(1188年),配享高宗庙庭。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

  • 北宋昭勋阁二十四功臣_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大家记忆比较深刻的是李世民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其实在宋朝也有昭勋阁二十四功臣。宋理宗宝庆二年,皇帝把一份功臣名单交给画师,名单上总共有二十四个人,皇帝命令画师把这二十四名

    经典语句
  • 李林甫当政_唐玄宗宰相李林甫

    影视作品中的李林甫 一提到唐朝丞相李林甫,大家或许就联想到“坏人、奸诈、祸国”这些词。 的确,李林甫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奸相,他贪恋权力,不择手段…… 可偏偏就是这样一个人,

    经典语句
  • 解读李清照的愁_李清照写愁名句

    ​【本文由 賨人客 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女词人 李清照 的前半生无疑是非常幸福的,可是到了晚年,她却发出了 “怎一个愁字了得” 的哀叹。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经典语句
  • 立夏节气古诗大全_二十四节气关于立夏的诗句

    立夏·诗词 立夏 【宋】陆游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这句话很生动的形容

    经典语句
  • 二十四节气关于立夏的诗句_关于立夏的诗

    换去棉衣还没几日,日历上便已翻到了立夏的节气。 立夏意味着天气真正要开始炎热了,一起来看看古诗词中的立夏。 《立夏日忆京师诸弟》 唐代:韦应物 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夏木已

    经典语句
  • 殿上虎刘安世文言文_

    谏官制度是宋代中央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立谏官本意是监察百官,正气清风,然而作为谏官,尤其是敢于直言的谏官绝大多数在仕途上都极近波折,甚至九死一生。 选择成为谏官,就

    经典语句
  • 汉文帝废除了哪两个刑罚_汉武帝为什么要杀他儿子

    汉朝的第七位皇帝—汉武帝刘彻简介:中国古代的第二个封建王朝汉的皇帝,他的雄才伟略是真正的使中华民族世代光荣的。《谥法》说“威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

    经典语句
  • 为什么韩世忠和岳飞结局差别很大_岳飞和韩世忠谁的武力高

    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个老朋友,一起回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岳飞,中国历史上着名的军事家、民族英雄(不知道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个称呼有不同的声音)。 岳飞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则

    经典语句
  • 司马光选自哪儿_本文通过司马光什么的故事

    他是司马光的学生,但比包公更让人害怕,人称“殿上虎”! 文/晏建怀 北宋前期,言论相对宽松,政治相对自由,士大夫敢说、敢做、敢当。如范仲淹、欧阳修、包拯、蔡襄、赵抃等人,都

    经典语句
  • 《朱子治家格言》_《朱子治家格言》原文

    处世与原则 ◆ ◆◆ 文 |石禄生 编者按 最近,一组载有朱子格言的明清时期文化楹联惊现于世,引起了收藏界的广泛瞩目。朱熹的这篇格言短文读来可谓振聋发聩,极具文史和哲理价值。楹联

    经典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