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李清照天下第一才女_李清照第一女词人

李清照天下第一才女_李清照第一女词人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3-01-23 18:17:24
阅读: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因为有诗仙、诗圣、诗佛(王维)、诗鬼(李贺)、诗豪(刘禹锡)等一大批杰出诗人的存在,诗歌到了唐朝已发展到了巅峰阶段,于是,宋代文人另辟蹊径,发展并完善了词这一文学样式,使它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提到宋词,人们就会想到一名杰出的女性,她的出现,给森然的中国历史带来了几多水气,几多温馨,它就是被认为是婉约派词的正宗,提出"词别是一家"主张的南宋女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的存世作品虽然只有70多篇,但却取得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骄人成就,被后人誉为婉约词派的"一代词宗"。

家世背景

李清照家世背景显赫。父亲李格非中过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郞,是苏门弟子;李清照外公是状元王拱辰;公公是尚书右丞(丞相)赵挺之;丈夫赵明诚太学生,曾任鸿胪少卿;李清照堂姐夫是陷害岳飞的大奸臣秦桧,秦桧的老丈人就是李清照的伯父。

秉承家学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早期生活优裕。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的大力称赞。

文人眼中的李清照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沈去矜

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李调元《雨村词话》

琴瑟和弦

公元1101年,李清照18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赵明诚爱好金石学,且能诗词。婚后夫妻恩爱,志同道合,过着平静的富于诗意的幸福生活。

赵家藏书虽然相当丰富,可是对于李清照、赵明诚来说,却远远不够。于是他们便通过亲友故旧,想方设法,把朝廷馆阁收藏的罕见珍本秘籍借来"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遇有名人书画,三代奇器,更不惜"脱衣市易"。新婚后的生活,虽然清贫,但安静和谐,高雅有趣,充满着幸福与欢乐。

可惜好景不长,政治风云变幻,世事翻覆莫测。朝廷内部激烈的新旧党争先是把李家卷了进去。其父李格非被罢官,后无情的政治灾难又降到了赵氏一家头上,赵挺之被诬陷,赵家亦难以继续留居京师。李清照、赵明诚屏居青州,李清照25岁,自号"易安居士"。

李清照与赵明诚虽然失掉了昔日京师丞相府中的优裕生活,然而却得到了居于乡里平静安宁的无限乐趣。他们相互支持,研文治学创作;他们节衣缩食,搜求金石古籍,度过了一段平生少有的和美日月。在李清照的襄助下,赵明诚大体上完成了《金石录》的写作。除自作序言外,还特请当时著名学者刘跂题写了一篇《后序》。

颠离漂泊

宋钦宗靖康二年、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李清照44岁。金人大举南侵,俘获宋徽宗、钦宗父子北去,史称"靖康之变",北宋朝廷崩溃。是年三月赵明诚因母亲死于江宁,南下奔丧。八月,起知江宁府,兼江东经制副使。北方局势愈来愈紧张,李清照着手整理遴选收藏准备南下。

当李清照押运15车书籍器物,行至镇江时,正遇张遇陷镇江府,镇江守臣钱伯言弃城而去,而李清照却以其大智大勇在兵荒马乱中将这批稀世之宝,于建炎二年(1128年)春押抵江宁府。

建炎三年赵明诚被旨知湖州。不幸的是,由于途中感疾,赵明诚竟于八月十八日卒于建康。葬毕赵明诚,李清照大病一场。颠沛流离中,所余文物先是散失大半后以致大部散失。图书文物散失殆尽造成的巨大痛苦,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给予的无情折磨,使李清照陷入伤痛百般走投无路的绝境。孤独无依之中,再嫁张汝舟。但却经历了一场再嫁匪人、离异系狱的灾难。

但是李清照生活的意志并未消沉,诗词创作的热情更趋高涨。她从个人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之后,把眼光投到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上,词作充满了关念故国的情怀,并完成了《金石录后序》的写作。

约在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

创作风格

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通过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声声慢》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运用叠词,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她的这部分词作都是在国破家亡、孤苦凄惨的生活基础上产生的,正是对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