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百年孤独读后感-我用了25年时间,终于读完了《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读后感-我用了25年时间,终于读完了《百年孤独》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3-02 11:43:56
阅读:

小河:今年一月底,我开启了一个「一年一起读24本经典」活动,建立了一个付费的小密圈。


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读完了《百年孤独》、《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即将开始《1984》和《美丽新世界》的旅程。


这个圈子是无心插柳,但是圈友真的特别认真的在读书、分享,很令人感动。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还是真的有人愿意花精力来啃这些看起来没有什么用的文学经典的。


关于《百年孤独》,我已经写了一篇文章。


下面的文章来自圈友叶雨的读后感,他曾多次接触《百年孤独》都没有看完,这一次终于读完了,并写下了这篇文章。


-------


文/叶雨


这部书从接触到通读过一遍,竟整整用了两个世纪的时间。原谅我采用了,百年孤独里的修辞手法,事实上,我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是在我上中专第二年的时候。


那是1992年前后,因为准确时间我确实是记不得了。从那个时间算起,约略有25年的时间。而时间是跨越了20世纪的末尾和21世纪的初期各十几年。


而一部书的错过尚且如此,何况这25年里错过的人与事、情与景、风光与无奈、哂笑与苍凉。



在说《百年孤独》之前,先说说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另一部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


90年代前后隶属北方的时代文艺出版社其实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当然对于读者是增加了很多的精神食粮,对于作家来说了则是损失了大把的版税,可以称之为官方的“盗版书”,包括柏杨的系列作品,如《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人史纲》。


而对那个野蛮生长、精神解放的时代而言,这也未尝不是一件超前的好事。尤其对于一个懵懂无知青涩茫然的年青后生而言,多了很多旺盛精力的宣泄出口。


我不知为何买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要是想解释的话就是那个时期对于名人名著的崇拜和内容的不枯燥。


这是第一个高尚的理由,至于我怎么知道他是个高手的,实在是抱歉阙如了,如果非要追究的话,那么就只能解释为,我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广泛阅读的习惯了。


至于第二个理由,则是形而下的,里面有些可以称为情色场景的描写,注意,不单纯是爱情场景,对于毫无阅历的刚刚成年的孩子来说,充满了莫名的吸引和反复阅读的乐趣。


所以如果马尔克斯先生的魔幻现实主义是如何进入一个无知孩子的心理的,那么还得从他成熟人生经验或者是丰富的想象力而来的一种特殊的异性之间的交往开始的。这部书的封面是铜版纸彩印覆膜的,看的久了,膜与纸之间都局部脱落,看起来模糊而充满了气泡。


书中那个为了帮助男人解决不持久问题而从进门就快速帮助其脱掉衣服的一起偷情的女子,是如此体贴而善解人意。而这也似乎并没有解决掉问题。


而特定战乱和霍乱疾病流行所带来的人生苦短与幻灭,和更加追求难得的爱情甚至情爱,多年以后也让人追忆起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但或许所有的情节都淡漠了,而单单只留下了《霍乱时期的爱情》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场景。



在1992年看到这部书,得感谢我的中专同学,他家开着一个租书的铺子,我偶尔去蹭书看,竟然发现了《百年孤独》这部书。后来我还回去的时候,同学要送给我,而我竟然鬼使神差般的拒绝了。


这真是不可原谅的耿直和狷介。就像我九四年就参加工作,在工地干技术员苦哈哈的干了一年竟然把大家评选我的部门优秀员工,让给了一位做预算的大姐。还像几年后我竟然把那时“包分配”所得来的单位编制轻松的就给辞掉了,只是因为部门领导说的一句话。


但若干年后回忆起来,谁的记忆中还不残存一些不堪回首的蠢事呢。只是或者我们让它沉沦记忆的海底,或者偶尔勾陈,来证明我们日渐衰老。而向加西亚马尔克斯那样神鬼莫测的如椽巨笔,解读并解构了一个家族的衰亡秘史,而那秘史中又存留了多少马尔克斯的自身的经历和感触,对于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索呢。


我认为没有人可以解读。但在我感谢这位同学的同时,我也非常遗憾的告诉大家,我似乎在那个时代并没有读过那本书,或者只是用了某个下午不超过半个小时的时间浏览过,又或者对于某些精妙的情节反复阅读而今遗忘殆尽。


因为即使是在2016年我又一次通过当当购买到了正版的南海出版社精装版的范晔翻译的妙笔生花的版本时,我依然在读过了两章之后,把它又一次放置在了案头。


精妙的情节取代不了拗口而又复杂的家族的名字,和陌生的出离与任何与马孔多地名相重叠的文化记忆。而远不及莫言的高密乡而来得亲切。阅读有乐趣,却也难免辛苦。



2017年1月21日,我在书的版权页,受某种影响写下了“2017/1/21重读。目标:月末读毕。立此为证。”


事实证明了两件事,一是有目标确实会促成结果的达成,二是事实上我是在2017年2月5日出行的高铁和飞机上最后读完了这本书。


从相识到阅读,用了整整25年的时间,如果这是和一个人的错过,那么让人何以堪?让情何以堪?



终于要来说说《百年孤独》这本书了。


其实最喜欢的就是用上百年的时间维度来诠释的关于一个家族的孤独的历史演进和孤独的幻灭的结局。其实没有任何一个家族可以离群而索居的。


但实际上任何一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是一个人的狂欢也可以是一个家族的众多人的孤独。像世外桃花源里不知有汉乃至魏晋,而阡陌纵横垂髫怡然的众生,毕竟只是传说,这种生态也是自生自灭,但更多的是文人避世的想象。


即使是真的还有以清朝的生存方式被遗忘在深山的家族,他们的结局也一定毫无疑问是落后的闭塞的甚至是丑陋的。马尔克斯笔下的马孔多,开始或许也是这样的世外桃源,但他们有带来很多先进知识和文明的吉普赛人,犹太人,阿拉伯人,他们是不断的对外开放和吸收的过程。


小说最开始起笔的模式是被90年代所有作家所崇拜的迷幻一般的开局,我这里必须要郑重的引用一下:“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百年的纵深、家族的传承、面对行刑队所隐含的死亡、冰块对于热带孩子的神秘与吸引,等等等等,这些都在起笔阶段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力。


那个时代的马孔多“是一个二十户人家的村落,泥巴和芦苇盖成的屋子沿河岸排开,湍急的河水清澈见底,河床里卵石洁白光滑宛如史前巨蛋。”


怎么样?是不是有世外桃源的意思。所有传统家族的产生似乎都是这样的,四处跋涉奔波,最终在某处安家,繁衍生息,敷衍出文化和传承。而这里面最重要和最具影响力的就是这个家族的首领。


布恩迪亚家族的四到五代传承中,每个首领都不失勇气和做事的能力,以及勇于探索新鲜事物和追求自由的精神。但在这个家族最开始就有谶语和预言,而后人缺乏自制力的泛滥的欲望,近亲成姻,最开始的族长表兄妹没有生出长着鬣蜥尾巴的后人,而家族的最后一代奥雷里亚诺却在生出一个长着鬣蜥尾巴的孩子后灭亡。


当他最后破译出羊皮卷“这个家族的第一个人被绑在树上,最后一个人正在被蚂蚁吃掉”,他的长着尾巴的孩子正在被蚂蚁吃掉。当现实过于悲惨,人们就只能归咎于宿命。


这和红楼梦里“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的判词貌似异曲同工,但把人物和家族命运放到历史的维度里去审视,就会发现这个一直在努力融入甚至改变这个滔滔历史洪流的中的家族到底经历的怎样的成长变化。



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这部出版于50年前的小说,可以理解为他的巅峰之作。


在书中布恩迪亚家族生活的马孔多,也应该颇有其小时候的影子。一个自发形成的部落,在外人揣测,也应该生活的怡然自得、自给自足。


但从书中的描述,美洲的国家又不同于自给自足的与中国农耕背景相类似的生活方式,从一开始流浪的吉普赛人带来的飞毯、冰块、炼金术等等充满神秘色彩的各种信息的冲击一开始,就预示这个这个小镇子的不平静。


而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带领族人不停的去探索马孔多的远方是什么,发现“地球是圆的的像个橙子”甚至通过望远镜探索宇宙的奥秘,这都显示了这个家族的创新精神与生命的活力,以及对于世界宇宙的思考,后来布恩迪亚家族引进火车引进轮船甚至要引进飞机等等,都是这种精神的延续。


乌尔苏拉日常的对于生活的忙碌之外,给家族带来收入更多的方式是制作小动物糖人去卖给周边的人,而且生意一直很好。奥雷斯亚诺上校年少时学习的用金子制作的小金鱼竟然也成了他远离战场索居后唯一的精神和行动寄托。


无论是我们传统的文化的田园诗意生活那般精致,还是马尔克斯笔下的马孔多,都离不开两个主题的影响、改变、甚至变异。那就是政治和战争,此外还有强势的文化和经济的入侵。


先谈谈政治,当马孔多的人们正在自己的小世界经受着属于自己的喜怒哀乐的时候,这个国家的执政的保守党派来了属于马孔多这个小镇的官员,为了示威并以壮声势,还带来了持枪的几个士兵,并要求镇上的居民表示对于保守党的支持把所有的房子都涂成蓝色。


对于马孔多这种化外之民,在族长的带领之下轻易的就挫败了这位里正的计划,而且像拎小鸡一样把他拎到广场示众,布恩迪亚本可以驱逐这个人,但他又绅士的因为里正的家眷而改变了主意,只是不再改变房子的颜色也不再需要政府派驻士兵。


但政治的入侵其实已经开始,原始的自治的模式将逐渐被取代。有政治就必然会导致战争,这部书中最有代表性的奥雷里亚诺上校,就是因为对于政治的不满,因为政府军每天都强征治安税、藐视神甫、当街把一位被疯狗咬了妇人用枪托打死,布恩迪亚家族的强大基因让奥雷里亚诺上校当夜就组织马孔多自由派的民众把代表军政府的上尉和杀害女儿的四个士兵就地处决。


从此,奥雷里亚诺作为马孔多也作为布恩迪亚家族的代表开始了将近20年的为了自由而战的武装起义生涯。但他“发动过三十二场起义,无一成功。”并“逃过十四次暗杀、七十三次伏击和一次枪决”。


这个人本可以成为真正的英雄,成为家族的荣耀,成为自由和民主的象征,成为马孔多和布恩迪亚家族的骄傲,但从不断发起的战争和最终的结局来看,奥雷里亚诺上校并没有为这个国家带来真正的改变,甚至到了最后,自由派和保守派媾和的时候,奥雷里亚诺连为自由派争取更多的利益都放弃了。


他们奋斗了20年之后,这场战争竟然无疾而终。在签署停战协议后,奥雷里亚诺上校把枪对准了事先在身体上画好的心脏的位置开了一枪。惊人的奇迹是他竟然没有死,于是人们也似乎都原谅了他。


他也最终以制作黄金小金鱼做为人生苟活的证据,虽然后来他拒绝了保守派政府所有的对他的嘉奖和荣耀,他甚至因为某种原因想要东山再起发动新的一轮战争,但曾经和他一起起事的同生共死的兄弟在看到他的时候,认为他比他想象的还要衰老。


上校的母亲这样评价这个具有与生俱来的孤独气质的儿子,说他不具备爱的能力,他并没有融入这个家族,他谁都不爱。


战争并没有使马孔多获益,无论是谁执政,这个小镇上的人们还是要继续生活下去。而随着时间的推进,来自经济和商业贸易的入侵,可能更加具体的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方式。


美国人建设的香蕉园是在马孔多之外又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商业王国,他们雇佣本地人,而又用铁丝网把他们隔离开,在隔离区内他们享受着更加惬意和滋润的生活。这种模式又不可避免的形成了更为剧烈的劳资冲突,商业资本则又绑架了政府机器,把参加游行闹事的3000多人全部在马孔多的广场血洗身亡,并连夜用火车运走扔进了大海……组织并参与了这件事的何塞阿尔卡蒂奥,幸存并目睹了这一切。


而后持续半年多的大雨,而后持续3年多的滴雨不下的干旱,终于使得这个小镇开始破败。战争、经济入侵、自然灾害等等,连生长了近百年的街道两边的银杏树都落满了经久难以洗净的尘土。小镇的衰败使得人事凋落衰亡。“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的布恩迪亚家族也被新的主妇弄得闭门谢客,被寄予厚望的家族新生力量也并未如愿的成为神甫的后继者,甚至那个能够解开家族之谜的野孩子—奥雷里亚诺二世,竟然爱上了他的已婚的姨妈——那个唯一能够给家族带来活力和希望的美丽女性,他们如愿如谶的生出来带尾巴的孩子,母亲血崩死亡、孩子被蚂蚁吃掉……如此曾经辉煌的充满活力的家族,就此泯灭进如烟的历史。



魔幻现实主义,这个在美洲文学被定义为标签的表现方式,真的是让人如梦如幻。


寿命200岁的好汉、死而复生的吉普赛人、死后不散去的魂灵、神秘莫测的家族预言书、伴随着蝴蝶出现的小伙子等等,这些魔幻的人与事夹杂在现实的叙述当中,读起来让人如痴如醉,真作假来假亦真。


而这与中国传统神幻小说笔记小说如《封神演义》《聊斋志异》等还略不相同,基于现实主义是其本质,传说与臆想、依情节虚构都不出离于现实的叙述。这个得到真传的似乎是诺奖的获得莫言先生。这部小说从某种意义而言是枯燥的,但从实际的叙述而言是生动而活色生香的。加之译者的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表达能力,让人手不释卷、又掩卷而思。


- 不止读书-


魏小河出品 微博 豆瓣 知乎 @魏小河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