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录 > 形容西瓜的词语-西瓜真是消暑佳品,与西瓜有关的问题都在这里了,赶紧看

形容西瓜的词语-西瓜真是消暑佳品,与西瓜有关的问题都在这里了,赶紧看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0-21 16:04:21
阅读:
最新资讯《形容西瓜的词语-西瓜真是消暑佳品,与西瓜有关的问题都在这里了,赶紧看》主要内容是炎热夏天出汗多,钾钠等容易随汗液排出体外,适当吃些西瓜,既补充水分消暑气,又补充矿物质,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形容西瓜的词语,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西瓜、绿豆汤和空调是夏季消暑的三件宝,今天跟大家聊聊西瓜,西瓜也叫寒瓜,含有大量水分,炎热夏天出汗多,钾钠等容易随汗液排出体外,适当吃些西瓜,既补充水分消暑气,又补充矿物质,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西瓜有“夏季瓜果之王”的美誉。


西瓜


西瓜的营养成分

西瓜含有大量的水分,占总重的93%以上,每100克西瓜能量为26千卡,含碳水化合物5.8克,蛋白质0.6克,粗纤维0.3克,胡萝卜素450微克,维生素C6毫克,还含有钙8毫克,钾87毫克,以及其他维生素和矿物质,西瓜还含有丰富的番茄红素,甚至含量高于番茄。


西瓜汁


中医认为西瓜的瓜瓤、根、叶、瓜皮、瓜子、西瓜霜(皮外白霜)都可入药。既可清热解暑,除烦止渴,利小便、治疗咽喉肿痛、解酒毒等多种功效。现代研究也证明,西瓜有利尿消肿功效,可将人体湿气或多余水分排出体外,有消暑排毒的作用。西瓜皮中医称之为“西瓜翠衣”,性味甘凉,是治疗咽喉肿痛的良药。西瓜霜润喉片是大家熟知的良药。


西瓜如何调选?

一、手敲:一手托西瓜,一只手轻拍西瓜上部,如果发出清脆的声音,有弹性,就是好瓜。否则,轻轻把西瓜放下,慢慢地离开吧。


挑选西瓜


二、观型色:西瓜形状饱满,花纹清晰、纹路明显、底面发黄的,是熟瓜;反之是不熟的瓜。


三、看头尾:两端匀称,脐部和瓜蒂凹陷较深、四周饱满的是好瓜;头大尾小或者头尖尾粗的,是质量较差的瓜。


吃西瓜


四、看瓜籽:对于已切开的西瓜,有籽的西瓜,要选瓜籽都是黑色的,无白籽的,瓜瓤红,无空的。对于无籽西瓜,选瓜瓤红,断面整齐,无空的最好。


西瓜如何保鲜?

完整的西瓜最好存储,干燥凉爽的地方就可以放十天半个月,如果是半个西瓜,我们用保鲜膜把西瓜表面给包起来,然后再准备一盆水,将西瓜放入盆中,水量以不超过西瓜三分之二的位置,把水盆放在房间凉爽的角落里,这样西瓜可以保存24小时,都会很新鲜,最好中间换2次自来水就可以了,如果是四分之一西瓜就用完整的塑料袋装好,这样保存的西瓜既不会损失营养成分,也不会影响口感,老一辈那个年代没有冰箱的,都是用这个方法保存的。


西瓜


温馨提示:

糖尿病人也可以吃西瓜


糖尿病人可以用小勺,在西瓜中间挖出几个糖豆大小的西瓜球,把西瓜球含在口中,不要着急嚼碎咽下去,慢慢体会西瓜的味道,一分钟后再慢慢嚼碎咽下去,这样五分钟吃五个小西瓜球,既体会到了西瓜的味道,解了馋,又不至于吃多,血糖还不至于快速升高,一举多得。


西瓜球


冰西瓜要少吃


很多人喜欢吃冰西瓜,认为大热天吃冰西瓜的消暑效果更好,但对胃的刺激很大,容易引发其脾胃损伤,直接结果就是跑厕所。所以吃常温西瓜比吃冰西瓜好。有龋齿、蛀牙及胃肠功能不佳者都不宜吃冰西瓜。


西瓜不宜吃太多


西瓜球


西瓜中的大量水分会冲淡胃液,还会引起消化不良和胃肠道抵抗力下降。建议成人每天吃西瓜300克,最好不要超过500克。西瓜吃多了,会伤脾胃,导致消化不良,引起腹胀,腹泻。


这几类人群慎吃西瓜

1、婴幼儿


西瓜中医认为性寒,属生冷,吃多了会伤脾助湿,婴幼儿脾胃功能发育还不完善,故婴幼儿要适度吃西瓜,可以少量喝点常温西瓜汁。


2、女性月经期、怀孕初期和产妇不建议吃西瓜


西瓜属于寒凉之品,尤其是对于怀孕初期的女性,宫内最怕寒凉,还有产妇的体质比较虚弱,中医认为吃太多西瓜会过寒而损伤脾胃,女性月经期,尤其是痛经女性不建议吃西瓜。


吃西瓜


3、体虚胃寒、消化不良者


西瓜吃多了会腹泻、腹胀、食欲下降等症状,肠胃消化不佳,夜尿多或常遗精者更不易多吃西瓜。


西瓜皮消暑


4、肾功能不全者


短时间内食用大量西瓜,体内水分增多,肾功能不全者体内水的调节能力大大降低,体内过多的水分,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血容量急剧增加,易导致急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5、类风湿患者


西瓜属于寒性食物,会增加体内湿气加重潮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多为风寒湿邪侵入人体而导致的,多吃西瓜会促使发病,建议少吃。


6、瓜氨酸血症患者


因为西瓜含有瓜氨酸,主要是影响神经系统。瓜氨酸血症患者不能吃西瓜。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张光成营养师”,查看更多靠谱营养信息,我在那里等你!


参考资料


1、张小六.夏天吃西瓜有什么禁忌.乡村科技〔J〕 2016-07-15


2、杨月欣,王光亚,潘兴昌.中国食物成分表,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M〕2009.11


3、王琦.中华饮食便典.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M〕2011.5


4、翁维健 .中医饮食营养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M〕1992年10


5、肖钦朗.瓜果疗法.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M〕1980.11.16


作者信息:张光成 中国注册营养技师 国家一级公共营养师 中国营养学会会员


稿件原创,转载请联系:zhangguangchengyys@qq.com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