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录 > 新农村建设标语-南阳宛城区:美丽乡村建设快速推进 品牌农业助推绿色崛起

新农村建设标语-南阳宛城区:美丽乡村建设快速推进 品牌农业助推绿色崛起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2-06 00:05:45
阅读:
最新资讯《新农村建设标语-南阳宛城区:美丽乡村建设快速推进 品牌农业助推绿色崛起》主要内容是“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沟相连”,这是近日记者在南阳市宛城区多个乡村实地走访后最深切的感受。宛城区现辖8个乡镇5个街道、159个行政村、62个社区,耕地面积76.3万亩,总人口60.7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6.2万人,是国家产粮大县(区)、全国科技进-新农村建设标语,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沟相连”,这是近日记者在南阳市宛城区多个乡村实地走访后最深切的感受。农民们对乡村的新面貌越来越满意,对新生活有了更多的期待,新农村建设带来的美丽和魅力令人叹为观止。


加快高标准粮田建设,筑牢粮食增产基础


宛城区现辖8个乡镇5个街道、159个行政村、62个社区,耕地面积76.3万亩,总人口60.7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6.2万人,是国家产粮大县(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河南省“食品工业强区”。近年来,该区按照“特色产业区域化、农业生产标准化、服务体系社会化、龙头企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强力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大力发展都市生态农业,打造美丽乡村建设,擦亮了一批叫得响的农业品牌,有效促进了农业经济大发展。2016年,宛城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18.1亿元,同比增长4.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29元,同比增长8.9%。


宛城区以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涉农项目建设为抓手,在高庙等7个乡镇推进45万亩高标准永久性粮田建设,2012年以来整合涉农资金近6亿元向高标准粮田区域倾斜。目前已建成高标准粮田36万亩,其中万亩示范方12个、千亩示范方1个,基本达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沟相连”的建设标准,极大地提高了示范区内的粮食生产力。



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彰显农业品牌特色


为大力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宛城区财政、税收、科技、土地等部门分别在费用减免、税收优惠、技术指导和用地审批等方面给予支持,打造了一批具有品牌特色的生态农业。目前,宛城区共获得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31个,创建国家农业部蔬菜标准园2个、省农业标准化和“三品一标”示范基地各1个,注册了 “黄台岗”牌胡萝卜、“凤凰台”牌土豆、“绿野”牌西红柿、“富群”牌小辣椒、“界中”牌米醋、“三好”牌鸡蛋等一批优质农产品商标。其中,“界中牌”米醋被评为“河南省名牌产品”,“三好”牌鸡蛋被评为“河南省优质农产品”,汉冢卢园、瓦店豫花苑被评为市五星级乡村旅游示范园。


宛城区不断创新机制,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都市农业发展注入活力,通过拍卖、承包等方式,鼓励农户承包荒滩、荒地、沟渠等宜林地,激发群众造林热情。白河沿线乡镇因地制宜,将白河滩涂分包给群众发展林果、花卉和牧草,同时利用天冠集团产生的沼液、沼渣形成“沼渣——林下套药——花卉”生态农业经济带。该区已形成白桐干渠以东优质粮种植带、沿白河休闲娱乐带、白桐干渠水产养殖带、南新路林果花卉带,汉冢卢园、瓦店大山农业科技园、瓦店豫花园、红泥湾龙泉苑生态农庄、汉冢淡水养殖园、汉冢景园有机蔬菜园、茶庵万亩蔬菜园等一批兼具“菜篮子”、休闲观光、生态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农业景点。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靓丽宜居环境


宛城区实行产业、新农村、土地、公共服务和生态规划“五规合一”,集中建设规模适度、设施完善、生活便利、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管理有序的城乡统筹示范村、中心村,提高农民幸福指数。在全面推进的基础上,宛城区坚持点面结合,以清垃圾、清污水、清杂物,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文化,创建美丽宜居村为重点,健全卫生长效保洁机制、资金多元投入机制、公共财政投入与村民适当缴费相结合的经费保障制,坚持每月一督查一通报、一季度一小结、半年一评比一奖补,确保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做到“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使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目前,全区建成达标村71个、示范村32个,培育出了一大批美丽宜居村庄:红泥湾镇入选省美丽宜居小镇试点,金华镇金华社区成功申报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红泥湾镇明皇村、高庙乡谢营村入选省美丽宜居村庄试点,瓦店镇逵营村入选国家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等。



宛城区各乡镇利用标语、广播电视、网络短信等媒介,广泛宣传建设美丽乡村的意义、方式、目标、步骤,把工作中涌现的典型、方法、变化、成效向群众讲清楚、说明白,激发了群众的自豪感和主动性。同时,在电台、电视台集中播放全区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开设“风采录”、“访谈录”、“大家谈”等专题专栏,形成“美丽乡村我的家,建设管理靠大家”的共识和“全员动手、全民共建”的浓厚氛围。全区着力通过村民自治实现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和自我提升,广泛开展争创道德模范、文明家庭和文明公民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对村民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教育,使“人人崇尚文明道德、个个争当文明标兵、家家争做文明楷模”成为思想共识和行为自觉,以素质提升带动文明乡风,以乡风文明引领社会风尚,不断升华美丽乡村的独特文化和时代新风。(河南经济报记者张治中 通讯员王余前赵地)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