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录 > 史不绝书-三国奇女辛宪英:预判大事每言必中,被称为“列女中第一流人物"

史不绝书-三国奇女辛宪英:预判大事每言必中,被称为“列女中第一流人物"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2-26 20:26:23
阅读:
最新资讯《史不绝书-三国奇女辛宪英:预判大事每言必中,被称为“列女中第一流人物"》主要内容是一、被称许为“列女中第一流人物”的一代才女、奇女,女预言大师辛宪英,是三国时期曹魏侍中辛毗的女儿,祖籍陇西,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生于191年,后嫁与东汉太常羊续的幼子、曹魏太常羊耽为妻。-史不绝书,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一、被称许为“列女中第一流人物”的一代才女、奇女,女预言大师

辛宪英,是三国时期曹魏侍中辛毗的女儿,祖籍陇西,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生于191年,后嫁与东汉太常羊续的幼子、曹魏太常羊耽为妻。


辛宪英非常聪明,才干智慧不让须眉男子,她善于察言观色、透过人的言谈举止来识人鉴才,更擅长通过分析细枝末节来研判预猜大事,在她一生当中,曾经有几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几次关乎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她都每言必中,预猜得分毫不差,真称得上能掐会算,堪比姜子牙、诸葛亮、刘伯温等人。


辛宪英的聪明才干不仅令当世之人称奇不已,更广为后世名家推崇和赞叹。宋元时期的著名史学家胡三省评价她说:“女子之智识,有男子不能及者”。吧明代博物学家、诗人谢肇淛更是高度评价她道:“才智之妇,史不绝书,至于辛宪英者,度魏祚之不长,知曹爽之必败,算无遗策,言必依正,当是列女中第一流人物也。”


二、出身名门,妙龄才女见识高,预猜到曹魏败局

辛宪英算得上是名门出身,她的父亲辛毗为颍川阳翟名士,早年在袁绍起兵反董卓时,就跟随她的哥哥,也即是辛宪英的伯父投奔了袁绍。袁绍死后,他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为了争夺继承权而发生内讧。辛毗则和哥哥辛评一起支持袁绍的长子袁谭。后来袁谭被袁尚打败后,派辛毗为使者,向曹操求援。曹操早就听说辛毗的大名,就劝说辛毗投到了自己麾下,并对他非常器重。


曹操自封为魏王后,在立曹丕还是曹植为魏王太子的问题上,一直犹豫不决,文武大臣又各自站队,倾向不一。辛毗则坚持以国立嫡长的礼法,坚决支持曹操册立长子曹丕。


到了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操终于打定了主意,册立曹丕为魏王太子。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位为魏王。身为魏王侍中、汉丞相长史的辛毗联络群臣上书曹丕,劝他代汉称帝。不久之后,曹丕就逼汉献帝退位。曹丕称帝,建立曹魏政权,辛毗也因此被赐爵关内侯,任侍中之职。


也就是在曹丕刚被立为魏王太子的时候,跟弟弟曹植明争暗斗了很久,终于取得胜利的曹丕有些得意忘形起来,他忘乎所以地搂着辛毗的脖子说:"辛先生啊,你知道我有多么高兴吗!"


看到曹丕的失态举动,辛毗不禁惊愕不已。于是再回到家后,辛毗就把曹丕的得意形状告诉给了年方二十来岁的女儿辛宪英。


辛宪英虽然是一个闺中弱女,但实在是目光独到,见识不凡,听了父亲的讲述之后,辛宪英不禁十分感叹地对父亲分析道:“太子,代君主宗庙社稷者也。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国不可以不惧,宜戚而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晋书·卷九十六·列女传·羊耽妻辛氏传


若翻译成白话文,辛宪英即是说:“太子是继承君王之位,主持宗庙社稷的人物。代替君王行事,就不可以不怀忧虑之心,主持国政,就不可以不怀戒惧之心,他本应该忧虑和恐惧之时,却反而很高兴,怎么能够长久呢?看来魏国恐怕不会昌盛吧?”


辛宪英这话说得也太准了!曹魏政权若是从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被汉献帝封为魏公,建魏国算起,至咸熙二年(266年)司马炎逼曹奂禅让,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为止,总共才维持了短短52年的时间。若是从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自封为魏王,或者从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称帝建立曹魏政权算起,那时间就更短。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曹魏政权也就算曹操、曹丕父子再加上曹叡时期,政权算掌握在自己手里,到了曹芳时期,经过正始十年(公元249年)的高平陵之变,就已经大权旁落,被司马懿父子掌控了朝政大权,如此算来,曹魏真正拥有实权的时间只有短短三十多年的时光。


在辛宪英说这些话的当时,曹魏政权正处于如日中天的时候,虽然遭受赤壁之战的挫败,但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中势力依然最大,而辛宪英仅凭曹丕的一个细微的举止就能分析其为人,预判曹魏政权的国运不能长久,这不能不令人称奇!


三、看穿曹爽为人和司马懿意图,预判突发政变的趋势,帮亲兄弟出谋划策

曹芳当政时期,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屡遭政敌曹爽排挤,于是在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又伪装有病,闭门不出,曹爽虽派人前去试探,但司马懿假装卧床不起,老迈糊涂得不能自理,曹爽因此受到了迷惑,对司马懿放松了警惕。但司马懿却在暗中拉拢朝臣,积蓄力量,伺机发动政变。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兄弟率领群臣陪同小皇帝曹芳到距离洛阳城九十里的高平陵(今洛阳东南大石山)去祭拜魏明帝曹叡的陵墓时,突然发动了政变,史称高平陵之变,或高平陵政变。


司马懿和其弟司马孚,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等人假借郭太后的命令,关闭洛阳城门,然后包围皇宫,逼迫郭太后废除曹爽兄弟,并假传郭太后的诏书宣布曹爽等人的罪行,派人到城外占领、接管曹爽兄弟的军营。


当时曹爽的司马鲁芝、主簿杨综等人听到政变,就率领亲信骑兵,强行打开了洛阳的津门(洛阳南城西头第一门),出城而去。在准备投奔曹爽之时,鲁芝劝辛宪英的弟弟、同为曹爽参军的辛敞一同出城。辛敞面对突发的政变有些惊慌失措,拿不定主意该投向哪方势力为好,于是辛敞征询计策道:“皇帝在城外,而太傅司马懿却封闭了城门,人们都在议论他是想夺取社稷对于这件事姐姐你是怎么看的?有没有什么好的应对之策?”


辛宪英回答道:“天下的事情有很多是不能预知,但根据我的揣度,太傅司马懿此举,也是被逼的不得已才这么做的。魏明帝曹叡临近去世时,握着司马懿的手臂把后世托付给他,朝臣和天下士子对先帝的遗言至今尚言犹在耳,况且曹爽也跟司马懿一起,都被先帝授任为顾命大臣,但他却把控权力,独断专行权力,对曹魏王室不忠心,从人道上来说也不地道,因此来说,司马懿这次发动政变只不过是为了诛杀曹爽爽罢了,不会颠覆社稷。”


辛敞接着问:“那司马懿能不能成功呢?”辛宪英说:“肯定能成功,曹爽根本就不是司马懿的对手。”


辛敞问:“既然这么说,那我还是不出城了吧?”辛宪英说:“怎么能不出城呢?你是曹爽的下属,忠于职守是做人的本分。即使是路人有难,还要帮助呢,何况是自己的上属呢?为人当差,却要放弃自己的职责,这样做太不吉利了。你只管跟随众人出城,不会有性命之忧的。除非是曹爽的亲信,才会因他而死,而你却不是,你只不过随大流罢了,因此不会牵连到你。”


于是,辛敞就和大家一起出城了。事后的结果全部如辛宪英所料,司马懿果然诛除了曹爽,也放过了辛敞,这件事情过去之后,辛敞感叹道:“若是当时我不向姐姐征求对策,几乎要得一个不义之名了。”


遇到突发事件,尤其是像国家政变这样的重大事件,一般人都会惊慌失措,辛敞就是如此,作为一个七尺男儿,而且又是身为参军,经历过沙场的人物,在遇到政变时尚且拿不定主张,反而要去问身为弱女子的姐姐,可见在辛敞的心目当中,他的姐姐辛宪英有多么厉害!


反过来再说,辛宪英作为一名弱女子,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镇定自若,分析问题头脑冷静,清晰,对事情的预判准确无二,其眼光、见识和洞察能力真如天神一般!


四、预测钟会叛乱,保全亲生儿子性命

辛宪英的儿子羊琇似乎继承了母亲的智慧,也非常有智慧,羊琇于少年时就被泰山郡举为上计吏,并曾与司马炎同门,二人关系非常亲密。


景元三年(262年),钟会受封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军事。并于景元四年(263年),发兵攻打蜀汉。


在钟会刚被封为镇西将军时,辛宪英就问羊耽的侄子羊祜:“钟会为何要到西边上任?”羊祜回答说:“是打算灭了蜀国。”辛宪英说道:“钟会这个人做事放纵,肆意妄为,这可不是久居人下的做派,我担心他怀有异心。”


钟会临上任时,征召时任郎中的羊琇为参军事,辛宪英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担心地说:“前些日子担心钟会有异心,还真是替国家担心,没想到现在大难已经降临到自家头上了。”


于是就让羊琇向司马昭请辞,不去担任参军一职,但司马昭却不答应。


辛宪英只好向羊琇叮嘱道:“既然这样,那你就只能从命而行了,但你一定要谨慎从事!古代的君子,在家时能够侍奉孝敬父母,在外面担任职务则能够尽忠于国家,要尽职守责,在道义上要考虑到能站得住脚,不能给父母留下忧患。军旅之间行军打仗时能够帮助你的,恐怕只有仁义宽恕的心肠了!”


于是,羊琇于公元263年(景元四年)钟会、邓艾等率军伐蜀时随军出征。消灭蜀国之后,钟会果然发动叛乱,羊琇直言苦谏,但钟会却死活不听。


没过多久,钟会叛乱被平定,钟会也于景元五年(264年)死于兵变之中,而羊琇则得以保全自身,返回洛阳,并因之前曾直言劝谏钟会,而被封为关内侯。


辛宪英于景元三年(262年)预判钟会怀有异心之时,已经71岁高龄了,但头脑依然这么清醒,预判得又是如此精准,简直是活成神仙了!


散人因此认为,明代诗人谢肇淛称许辛宪英为“列女中第一流人物”,丝毫都不夸张。说辛宪英是历史上千古少见的一代奇女,才女,女预言大师,恐怕一点也不为过。


辛宪英于泰始五年(公元269年)去世,享年七十九岁。(图片来自网络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