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录 > 形容中国的成语-“中国”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六个方面,为你解释清楚什么是中国

形容中国的成语-“中国”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六个方面,为你解释清楚什么是中国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3-19 08:27:22
阅读:

大声说话,大口吃肉;大家好,我是吴吞:


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这个称呼,最早出现在我国周代青铜礼器“何尊”之上。


1973年,上海博物馆馆长、青铜器专家马承源,在陕西宝鸡出土的周代青铜尊“何尊”的底部,发现了122个铭文。


(“何尊”馆藏于河南青铜博物馆)


(“何尊”铭文拓片)


在文物界,青铜器的价值高低,很大一部分取决于铭文;通常三四十个字就算很多了,何尊铭文数量之多,惊动了中央文化部门,立刻被定为永久不得出国外借的"镇国之宝"。


需要注意的是,何尊的铭文里出现了四个字“宅兹中国”。宅是居住的意思,兹是“兹有”的兹,可以理解成“现在,这个”。至关重要的是后两个字“中国”,这是至今发现的,最早关于“中国”的文字记载。


“中国”一词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出现的很早,运用也很普遍,大致有六层含义:


一是指代古代天子居住的城市,京都(京城、国都),国家的政治中心。


古人对天象的理解,与今天的天文学有很大的不同。他们认为神秘的天空是天神居住的地方。又朴素的观察到,漫天星辰都是围绕北极星旋转的;星空就像一把转动的伞,而伞的中心端点就是北极星。


便以此设想,北极星是“天中:星空的中心”,北极星的化身,天子所居住的地方就是“地中:大地的中心”。


根据专家考据,“宅兹中国”这句话的“中国”,并不是指代国家,而是国都所在。古代政治以天子为中心,天子所居住的国都,就是“中国”。


例如传说“武王伐纣”成功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考察四方,寻找“大地的中心”。结果找到了黄河中游的伊、洛平原,在这里建立的国都洛阳。其用意是,让天下人像天空的星辰一样,围绕着自己转。


诗经·大雅·劳民》中有“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词句,这里的“中国”也指的是天子所在的京都, “四方”是指京都以外的地方。


(秦皇宫复原图)


二是指代天子直接统治的地方,国家的行政中心。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我国的商、周、春秋、战国时代,施行的是封建分封制度。国家被天子分封为几十、上百个,大小不等的诸侯国。而直接由天子统治的地区,就是中国。


熟悉《封神演义》的朋友都知道,殷商有四大伯侯,分别是东伯侯姜桓楚、北伯侯崇候虎、西伯侯姬昌、南伯侯鄂崇禹,他们又各自统领八百诸侯,协助天子管理天下。而纣王直接管理的朝歌地区,就是中国,商朝的中心地带。


这虽是小说家之言,但商朝的制度框架大致就是这样的。


三是指代中等国家;体量概念,国家的大小。


正如前文所说,分封时代,国家按照诸侯的与天子的亲缘关系、承袭爵位,和功绩大小,被天子分封为几十、上百个,大小不等的诸侯国,这些诸侯国依照体量大小可以分为大、中、小三等。


比如,后来“统一中国”的秦国,原本只是因为养马养得好,被周天子分封在西部边陲的小国。后励精图治,国力大增,并在春秋时期崭露头角。然而在这个时期,秦穆公虽然被评为春秋五霸之一,但在对外战争中并无多大作为,实力应该不在第一梯队,所以算是中等强的国家。


四是指代中原地区,特指黄河中下游为中心国家


孟子·滕文公上》:“陈良、楚产地,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又“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这些文献都说明,当时人们所说的“中国”,和我们今天所说“中原”地区,意思差不多。


不过随着不同时代,中原地区的大小也在不停的变化,早期相当于今天的山西、山东、河南、河北一带,后来扩大至黄、淮、江、汉四大流域。


(变化的“中原地区”)


五是指代华夏民族或汉族居住的地区和建立的国家,中央之国。


据《辞源》:“上古时代,我国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而把我国周围其他地区称为四方。后成为我国的专称。”


上古时代,中华民族的主体,远古华夏族居住在黄河流域,当时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天下的中央;到了后来,华夏民族将这里建设成为这一地区的文化中心,并在这里建立的定居地和国家,便有了“中国”之称。


为什么我们的古人把这一带地区的四周分布着东夷、北狄、西戎、南蛮诸族及其所建国,而将这一带包围在中间,故称这一带地区及国家为“中国”。


后来尽管“中国”的地理范围随着历朝历代的统一和衰落有所变化,但这一名称还是流传了下来。


六是指代“文化正统”,“中国”一词最重要的含义。


在中华文明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是一个相当模糊的概念,大致可以理解为认同中华文化的全体民族与文化统一的区域。


“中”除了具有上文提到的中心、中间、中央的含义,在我国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古代政治文化中,“中”字还有“天下的正道”的意思。


秦皇玉玺拓印:受命于天 既寿永昌)


“中国”最重要的含义是“国之中央、思想中心,文化正统”。


在我国,历朝历代都有“文化正统”之争;说白了,就是在争“谁是‘中国’”!


汉代开始,周边民族便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后来逐渐将“中国”视为代表文化正统的称号。


南北朝时期,南朝自称为“中国”,把北朝叫作“魏虏”;北朝也自称为“中国”,把南朝叫作“岛夷”。


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彼此都称自己是“中国”,都不承认对方是中国。


这即体现了各个民族对中华文明的文化认同,又承认了“中国”在文化方面是最优越的。虽然我国各个朝代,都没有把“中国”作为正式国名。


汉朝的国号是“汉”,唐朝的国号是“唐”,以后建立的王朝国号分别有宋、辽、金、元、明等。清朝的正式国名为“大清国”。


不过在清朝初期,来华的外国传教士便已开始称我国为“中国”或“中华帝国”。


而“中国”这个称呼,正是作为国名出现在外交文献上,则是在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当时我国是战败国,用“中国”这个名称签约,是以“中央,中心,天下之中的国家”的含义,“大人不记小人过”的心思,来自我安慰。


“中国”正式以“文化正统”的含义作为国名,起始于辛亥革命。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国际上通称“Republic of China”,简称“中国”,英文为“China”。


从此,“中国”这一名称才成为具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正式名称。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也把“中国”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需要注意的是,获得“中国”之称的政权,就在中华文化圈内,会自动获得“文化正统”气运。因此,这个世界上只有,也只能有一个“中国”,那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好像参加国庆典礼哦


如果你希望更深入地了解“什么是中国?”,请参见王尔敏先生的《“中国”名称及其近代溯源》,许倬云先生《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葛兆光先生的《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叙述》,以及刘刚、李冬君夫妇合著的《文化的江山》,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相识是缘,沟通为话,我是吴吞,感谢您的降临!


知道你在看,帮忙分享一下呗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