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录 > 形容团队凝聚力的词语-八个问题帮你提升团队凝聚力

形容团队凝聚力的词语-八个问题帮你提升团队凝聚力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1-17 07:46:46
阅读:

前段时间,参加一次路演活动。其中,一个关于职业领域的主题,演讲者给出八个“问题”,要求参会人员作答。当时,感觉问题平淡,只做了笔记,没太在意。近日,在整理笔记时,又认真读了一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感觉这八个问题可以帮助领导者、管理者提升团队凝聚力。于是,决定写这篇文章,供大家参阅。具体是哪八个问题,详见下文:



问题一,我是谁?


我是谁,这个问题貌似浅显、简单。然而,当深入剖析时,才发觉很难准确阐述“我是谁”。


在一次培训活动中,培训师安排学员两两一组,互问对方“你是谁?”,询问持续3个多小时,结果90%以上的学员痛哭流涕,挣脱自己的思想束缚,丢掉笼罩多年的面子,彻底发泄压抑已久的心情,重新认识自己、定位自己、树立新航标。


团队中,每一个成员都有一技之长,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有时候自我迷失,忘记了“我是谁”,发展为孤芳自赏、鹤立鸡群,甚至导致团队各自为政、一盘散沙。


当多问几次“我是谁”后,帮助成员清晰头脑、优化思想、端正态度、踏实工作、诚信做人、成就未来,凝聚团队力量


问题二,我们是谁?


认清“我是谁”,需要勇气,明白“我们是谁”,需要意识。


承认“我是谁”,可能意味着要重塑自我,甚至要从零开始,所以需要勇气。明白“我们是谁”,意味着你不是一个人在工作,而是一个团队在工作。也就是,你影响着我,我影响着你,大家互相影响,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团队是一个集体,是一个组织,每个成员都是其中的重要一员。工作中,意识到“我们是谁”后, 就会出现积极沟通、互帮互助、彼此促进、共同发展的景象,成员就会考虑团队的整体利益,排除个人英雄主义和各扫门前雪的自私行为,间接提升团队凝聚力。


问题三,我们在做什么?


我们在做什么?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正在完成的具体事件,而是完成工作的最终目标。知道“我们在做什么”,时刻想着完成它。不知“我们在做什么”,可能已迷失方向,不知所措,像没头的苍蝇,瞎飞乱闯,终究一事无成。


团队是一个集体,是为实现共同目标,组织在一起的一群人。共同目标是组织的战略目标,或者团队的临时任务。这些目标或任务,是行动的方向、航标、动力,是凝聚团队力量的核心因素、无形之手。统一目标,有利于成员集中精力,朝同一个方向使劲,加速实现目标。这里的目标,既可以是短期战略目标,也可以是长远战略目标。


在工作中,团队成员清楚我们在做什么,就会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就能实现一加一大于二。


问题四,我们为什么要做?


知道“我们在做什么”固然重要,但是“我们为什么要做”是重中之重。如果说“我们在做什么”是行动的目标、方向、动力,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做”是“我们在做什么”的意义和价值,是我们对目标、方向的认知、看法和态度。换言之,当我们认同目标,那么就会积极、主动为之付出努力,当我们否认目标,就会消极怠工、分散精力,甚至暗渡陈仓、偷梁换柱、假公济私。


在工作中,计划赶不上变化,出现变更现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原来拟定的方案、计划,频繁地变更、调整。如果我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做”,那么大家会克服困难,群策群力,共同改善工作,科学、合理管理变更。如果我们不知“我们为什么要做”,那么士气会日渐低落,甚至怀疑“我们为什么要做”,变更就会成为一种负担。


“我们为什么要做”,是凝聚团队力量的精神支柱、思想意念,是一种高于金钱、物质的激励技巧。


问题五,我们怎么才能做好?


知道了“我们在做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做”,才会考虑“我们怎样才能做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谋定而后动,就是这个道理。


计划是行动的指南,计划是实施的依据。在做之前,要清楚“怎么做”,进一步知道“怎么才能做好”,这样距离成功就近了许多。


在工作中,作为一个团队,“我怎么做好”与“我们怎么做好”截然不同。“我们怎么做好”,融合了团队成员集体智慧,体现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的团队气氛。既没有专制和独裁,也没有个人英雄主义。


“我们怎样才能做好”,既有做事的计划,又有做事的态度,是高效团队的价值认知,是凝聚团队力量重要措施、行为。


问题六,我们已经做了哪些?


喋喋不休、纸上谈兵,终归不能被组织认可,只有“我们已经做了哪些” ,才能核实我们的“我们怎么做好”,才能证明我们存在的价值。


我们谈团队管理,目的就是提升团队的执行力。团队的执行力,主要体现在团队做了什么工作。“我们已经做了哪些”,是团队劳动的成果,是团队价值的呈现,是考核团队绩效的凭证,是验证“我们怎么做好”的实践结果,是优化“我们怎么做好”的依据。


“我们已经做了哪些”,是见证团队凝聚力的真凭实据。


问题七,我们已收获了什么?


“我们已经做了哪些”,等于收获哪些吗?


非也!


我们已经做了什么,只能证明我们做过些什么,并不一定是已经收获了什么。拔苗助长,是已经做了,可并没有收获。南辕北辙,虽然一直都在赶路,可越来越远离目标。



一项工作,假如有5个环节,每个环节我们都以90%为目标,那么5个环节后,目标会变成多少呢?90%×90%×90%×90%×90%=59%。


每个环节以90分交差,看似已经很优秀,可整个工作却只得59分。我们常说60分及格,而这项工作才59分,还不及格。


所以,我们已经做了哪些,要以100%完成、合格为标准。只有通过严格的验证,才能算作有所收获。绝对不能以优秀、大多数、普遍等作为收获的准则。


问题八,我们还需要做什么?


“我们还需要做什么”,是最后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已经把握好前面七个问题的原则,那么一定会有所成就,但是如果不考虑还需要做什么,是否有一些缺陷?是否意味着停留在已有的成就上呢?


过去、现在、未来,昨天、今天、明天,已做、现状、待做。这是我们汇报工作、总结经验常用的三段论模式,也是一种承接过去、展望未来的基本模式。“我们还需要做什么”,是团队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和目标,是成员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的葵花宝典。


以上八个问题,逐层深入,由近及远,由个体演变到集体,将思维、行为有机融合在一起,帮助我们更好地领导、管理团队,提升团队凝聚力,均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