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录 > 形容兄弟情深的成语-苏轼和苏辙的兄弟情深

形容兄弟情深的成语-苏轼和苏辙的兄弟情深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9-27 14:04:09
阅读:
最新资讯《形容兄弟情深的成语-苏轼和苏辙的兄弟情深》主要内容是-形容兄弟情深的成语,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传统社会中,父母亲情,兄弟手足情,总是占据了很高的位置,孔圣人就曾说过"天地君亲师",这些是你一生都要恭敬对待的,同时社会结构非常稳定,交流通信不发达,这种亲情也在客观环境上被放大了,古代也有不少描写兄弟之情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露从今夜白。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可见,兄弟情一直是古代广为歌颂的。


在如此崇尚兄弟情的华夏古代,苏轼与苏辙这对兄弟也是不常见的,少有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如此亲密,甚至超越了普通兄弟的关系,上升到了另外一种层次,两人性格如此迥异,却又是如此相得益彰,偏偏两人子文学上都颇有天赋,翻篇整部中国古代史,像这样两个成就如此之高,关系如今紧密的兄弟,恐怕再也找不到第二对了。


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

东坡性格如火,精力旺盛,眼中揉不得一粒沙子,子由却截然不同,性格沉稳,总是板着一张脸,让人猜不到他在想些什么,熙宁四年,子由在杭州任职,苏轼去弟弟家小住,两人不时饮酒作诗,喝的兴起,东坡便做出了"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这首小诗,来调侃弟弟,子由的身材较高,而住所又比较小,兄弟两人的亲密关系,可见一斑。两人也时常在郊外乡村散步,子由经常会担心哥哥毫不遮拦的大嘴巴会给他带来麻烦,他会把手放在哥哥的嘴巴上,让哥哥以后沉默些,到了以后东坡"乌台诗案"出狱后,子由又一次做出了这个动作,最了解自己哥哥的,始终还是子由。


兄弟两个政治立场始终一致,那便是反对新政,在他们朝夕相处的无数日子里,他们曾无数次讨论过这个问题,总是得不到一个满意的答案,不仅在政治上,两兄弟也经常互相作诗,互相指教,三苏第一次进京赶考时,在路上的两个多月里,东坡与子由就做出了几百首诗,也许正是两兄弟互相督促,不断指点,不断提高,于是两人才能变成更好的自己,在中国历史下留下自己的大名,特别是东坡。东坡在二十多岁所做的那首"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便是兄弟两个的较量中,苏轼留下的传世名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东坡和子由一直聚少离多,不在一起的时间里,东坡必定会经常给子由写信,信的内容包罗万象,在面对子由时,东坡才是轻松自在的,可以将自己的心里话和盘托出,毫无顾忌,子由就曾当面规劝过自己兄长,不可对什么人都将自己心中所想全部说出,因为你不知道对面是什么人,你得先认识谈话的对象,有些人值得信赖,有些人却不行。东坡也承认了这一点,他说自己天生就愿意相信别人。


熙宁四年,是两兄弟一起过的最后一个中秋,这当然是一个难忘的中秋节,在之后六年时间里,东坡都再没有机会跟弟弟一起团聚了,在熙宁九年的中秋节,东坡写出了那首流传千古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开头第一句便是"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中秋月圆,想到自己已经六年没有跟弟弟好好团聚了,东坡也只有将满腔的思念之情都抒发到眼前明月上,面对晴空上的同一轮明月,两兄弟心中所想肯定都是相同的吧。后来弟弟子由也写了一首《水调歌头.徐州中秋》来回应哥哥,虽然文采不如哥哥一半,但情真意切,深深思念之情都在一首词中了。


后来他还给好友写过一首诗,诗中写道:"磋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这是多么高的评价,四海之内只有一个子由,朝夕相处了几十载,感情非但没有丝毫减损,反而随着时间而不断加深。


杭州任期满了之后,东坡主动要求调到密州,没有其他的原因,只是因为子由当时在济南任职,密州离济南很近,可以很方便的见到子由。人生的后半段,东坡与子由已经聚少离多,感情却没有丝毫减损,反而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见面机会,感情也愈加坚固。


岂独为吾弟,更是贤友生。

东坡和子由,就像是中国最传统的那种兄弟,大哥风风火火,嫉恶如仇,弟弟性格沉稳,时常在哥哥后面劝阻大哥。除了政见一致以外,兄弟两个基本没有任何相同的地方,东坡身材宽厚,骨肉丰满,子由身材较高,没有东坡结实。在文风上,兄弟两个也是南辕北辙,东坡总是能随时随地拿出他与身俱来的风趣与幽默,不管是什么题材什么场合,子由在文采上连哥哥的一半都达不到,可他的文章却有深度和观点,这样的特点,同样能让他在文豪辈出的北宋文坛占据一席之地。


三十岁开始苏轼彻底成了风中飞蓬,"悟此长太息,我生如飞蓬。"苏轼自己也曾写诗说过。时间,地点上的阻隔,并不能切断兄弟两人之间的联系,苏轼后来到了黄州,密州以及杭州,两人一直都保持着高强度的联系,虽然已经年过半百,两人之间却仍像孩童时代,无话不谈,无所不谈,彼此交流着内心深处的想法,苏辙评价自己的哥哥是,"抚我则兄,诲我则师。"不仅仅是我的兄长,更是我的老师,苏轼则这样说道:"岂独为吾弟,更是贤友生。"不仅仅是我的弟弟,更是最为贤良要好的朋友。兄弟两人做到这份上,当真可以说是后代楷模了。


跟一般的兄弟情深不同,苏轼与苏辙之间,除了浓浓的兄弟之情外,还有的便是惺惺相惜的知己,朋友之情,亦师亦友,后代都看到了三苏的伟大成就,却往往忽略了一个要点,正是兄弟两人如此要好,互相鼓励,彼此扶持,最终促成了两个伟大诗人的诞生,子由能有这样的哥哥是他的幸运,东坡能有这样的弟弟也是他的幸运,历史上能有这样一对兄弟,则是后代所有人的幸运。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