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励志名言 > 整的成语-馆陶:“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的“成语典故之乡”

整的成语-馆陶:“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的“成语典故之乡”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0-22 01:45:18
阅读:
最新资讯《整的成语-馆陶:“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的“成语典故之乡”》主要内容是-整的成语,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大家都知道,邯郸是 “中国成语典故之都”,但很少人知道我们的家乡馆陶成语典故也是极为丰富的。


古时,馆陶交通发达,物产丰饶,又兼地近齐鲁孔孟之乡,历来受皇家重视,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历史文化的积淀,使人们的生活中,出现了不少约定俗成的、或文人笔记、或口口相传、言简意骇、意义深远的,带有齐鲁燕赵交界处馆陶地域文化的成语典故而流传后世,这些成语典故有60多条,占出自邯郸成语典故200余条的近三分之一,份量不可谓不重,影响不可谓不广大,是名符其实的成语典故之乡。


一、产生的时间和内容


1、上古:彭祖求寿、吐故纳新、熊经鸟伸、岁数不用夸、彭祖八百八


2、春秋战国:西河讲学、痛抱西河、干木逾垣、干木富义、文侯轼庐、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3、汉、隋:金屋藏娇、长门买赋、屯毛不分、馆陶恩、馆陶园、主人翁


4、唐、五代:路不拾遗、千秋金鉴、奔车朽索、不拘形迹、不虞之变、高居深视、返朴还淳、扶贫济困、家至户晓、回天之力、简而能任、竭诚以待、敬而远之、狂瞽之言、燎发催枯、明镜鉴形、求贤若渴、取易守难、十恶不赦、死日生年、喜形于色、一佛出世、以人为鉴(五代)、择善而行、终始不渝、自比于金、一言二诺、鹭班(太宗怀鹞)、魏公笏、书之笏、乐极悲来、参军戏


5、宋,元、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钻天入地、盘圆水圆、盂方水方(元)、国而忘家、三呼渡河、儿童不识字、耕稼郑公庄、扶危济困、好丑自彰、显扬祖宗、焚香载酒


6、现代:裂眦北视、决不南渡


以上所列仅是粗略统计,共有61个条目。


二、分类:


1、以人带事(物)


2、以事喻人


3、风情风俗


成语典故,做为最初的口头语言,简洁、精炼、形象、口口相传,是智慧的象征,成了人们日常交流和生活的一部分。到了后来,经文人加工成书面用语,则凝聚简练,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部分而流传后世。


从成语典故上看,以人带事(物)或以事喻人者较多,这主要是生活在世上的人们,耳闻目睹了感动人的人或事,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最初的概念,而后口口相传,这形成了成语典故的主要部分。


由地域风情、风俗习惯形成的成语典故少一些,但他们的表现形式则更是民间的、口语的,如歇后语、外号、诨号等,这也是我们民族口口相传、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无非是没有很好总结,没有登上大雅之堂罢了。


三、 趣闻轶事撷珠


“岁数不用夸,彭祖八百八”:人物志:彭祖八百八?他到底活了多少岁


痛抱西河 干木玉恒


子夏的故事见:成语“痛抱西河”与子夏(孔子孔门十贤之一)西河寨讲学


“干木逾垣”说的是另一个故事。段干木出生在古黄河之滨。他自幼性格倔强,有远大抱负,在勤奋耕作之余,搜集书籍,刻苦研读,并经常拜访大儒名仕。后来听人说子夏在西河讲学,他欣喜异常,急急离开芮城,来到离自己家乡不远的西河求学,他进步很快,子夏称他有治国安邦之才。但他厌恶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更不满官场的尔虞我诈,趋炎附势。完成学业后,他为了躲避战乱,只身回到城郭(今山东北馆陶)之北,黄(水)之滨选择一片空地,以草结庐隐居乡下。


魏国国君魏文侯为壮大国威,“求贤若渴”。子夏向他推荐了段干木。魏斯即乘车到段干木隐居处拜访。段干木听说魏文侯来访,他急忙越过屋后矮墙躲了起来。魏文侯为表达自己的诚意,特在魏国的别都东面建一《礼贤台》,招纳天下贤士,共商魏国兴盛大计。魏文侯派人执手诏到段干木处,请他至《礼贤台》在魏文侯的感召下,段干木终于出山,和其他贤士一起,为魏国的兴盛,作出了贡献。


金屋藏娇 长门买赋


汉文帝的女儿刘嫖被封为“馆陶公主”。刘嫖的弟弟刘启(景帝)生下刘彻,幼年的刘彻为胶东王时,刘嫖就看上的刘彻。一次,“馆陶公主”刘嫖带女儿陈阿娇入宫,抱起年幼的刘彻,笑问:“儿愿娶妻吗?”并指着一些宫女。刘彻嬉笑摇头。当刘嫖回头指向女儿阿娇时问:“阿娇可好。”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刘彻、阿娇相对而笑。刘彻笑着回答:“姑,若得阿娇,我要造个金屋叫她住。”众人大笑,这便是“金屋藏娇”成语来源。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即位后,励精图治,南统百越,北抗匈奴,大汉逐渐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而在后宫,陈阿娇却受到了冷落,原因是她娇憨霸道,独揽后宫一切,再加上阿娇一直不生育,渐渐地被武帝冷落在一旁,独自居住在长门宫。为了挽回以前的宠幸,陈阿娇很是动了一番脑筋。她和母亲,用百两黄金让才子司马相如写下千古绝唱《长门赋》:魂逾跌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居。言我朝往而暮來兮,饮食乐而忘人......妾人窃自悲兮,究年岁而不敢忘。这是多么可叹的一幅弃妇思君图,但尽管如此,终未博得武帝的宠幸和欢心。


路不拾遗 屯毛不分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人们向往和形容太平盛世的民风写照,可谓人人皆知。路不拾遗的故事就发生在隋、唐武阳郡馆陶一带。


馆陶处于水陆交通要冲,工商贸易发达。有一个做生意的人途径武阳郡馆陶县一带,不小心把一件心爱的衣服丢了。他走了几十里路才发觉,十分着急。有人劝慰他说:“不要紧,武阳境内行人不拾路上的遗留物品,一定可以找到。”那人半信半疑,便赶了回来,果然找到了失去的衣服。从此武阳郡馆陶一带,淳朴的民风名扬天下。


“屯毛不分”,说的又是馆陶的故事。馆陶县至今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旧河道,系汉武帝时黄河北决时冲出的屯氏河。“大河故渎北出为屯氏河,经馆陶东北出。”七百年后,隋朝建立,析置州县,隋在馆陶设州,遍查典籍,见有屯氏河这一名称,但粗心的官员书写时却把屯字误写为毛字,置傍河的馆陶为毛州治所,统辖四县,给后世留下了笑柄。“屯毛不分”也称“屯毛不辨”,比喻不能分辨相似事物。


千秋金鉴——魏徵


据现存资料,粗略统计的馆陶60多条成语典故中,出身于“馆陶魏氏”的初唐名相魏徵,所处的时代及以后的历朝历代,文人笔记、口口相传的成语典故中,关于魏徵及唐朝占了绝大部分。唐�柳芳的“千秋金鉴”,《资治通鉴》的“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元�丞相拜住“盘园水园,盂方水方”,成了后世封建君臣,效法的榜样。而魏徵大量的奏疏,如《十思疏》、《十渐不克终疏》中存在的警句、谏言,其中流传后世的成语更是比比皆是,“可为万代王者法”。由于篇幅所限,就不举要归纳,如可能请专家学者做一归纳研究,则是笔者企盼的。


国而忘家


此条成语出自两宋之际的抗金名将宗泽:您知道吗:岳飞的恩师宗泽曾在馆陶任过“公安局长”


“裂眦北视,决不南渡”


此出自抗日民族英雄范筑先将军的“皓电”。


1937年“七七事变”,日寇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时任山东聊城第六专署专员兼县长的范筑先将军,大义凛然,在民族危亡关头,拒不退守黄河南,并以“皓电”通电全国:“裂眦北视,决不南渡,誓率我游击健儿及武装民众,以与倭寇相周旋。成败利钝,在所不计,鞠躬尽瘁,亦所不辞。”1938年11月15日范筑先将军在聊城殉国,他为国捐躯的故事将万代流芳。


馆陶成语典故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和地域特点,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的实践中,口口相传的、有感而发的精辟总结;是文人的提炼和时代的反映。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它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促使人们向上,是崇尚文明、道德的日常范模。根据现存资料,笔者仅梳整了60余条成语典故,请识者评正。笔者也相信,馆陶地方文化的成语典故,绝不止这些,愿后来者补遗。如能条缕梳析查出典源、释义,则是笔者所期待的。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