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励志名言 > 纸背成语-纸不是汉朝才出现,战国为何战国就有“纸上谈兵”这个成语?

纸背成语-纸不是汉朝才出现,战国为何战国就有“纸上谈兵”这个成语?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1-09 16:45:47
阅读:
最新资讯《纸背成语-纸不是汉朝才出现,战国为何战国就有“纸上谈兵”这个成语?》主要内容是-纸背成语,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纸不是汉朝才出现,战国为何战国就有“纸上谈兵”这个成语?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耐人寻味。根据考古发现,纸张虽然在战国时期便已经出现,但并未被广泛的接受和应用。直到东汉蔡伦改进技术,发明用纤维废料经特殊工序制成的"蔡侯纸",人们才慢慢用起纸来。




直到魏晋时期,纸才终于被广泛使用,"洛阳纸贵"的典故也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这样看来,"纸上谈兵"的典故应当不会早于魏晋。毕竟在这之前,这一成语可能就要改称"简上谈兵"、"竹上谈兵"或"帛上谈兵"了。


有人认为,纸上谈兵可能来源于宋朝爱国诗人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名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而最贴近纸上谈兵四字的则是明初文人刘三吾在《湘南杂咏》中写就的"鄂垣仅有湘南地,朝野犹夸纸上兵"一句,由此看来,纸上谈兵虽写的是战国人物和故事,但这一成语的诞生年代或许与战国相隔很远。这也说明,成语的诞生多有强加附会的意思。


"纸上谈兵"意为空谈理论,难以解决实际问题,其衍生缘于战国时期一场著名的战役——长平之战。


秦赵两国交锋,赵国将领名将廉颇来取守城战略招至赵王不满,临阵换帅。将名将廉颇改为熟读兵书的赵括,赵括为名将赵奢之子,但其名声却正好相反。赵奢以军事能力卓越而闻名,赵括却因打输长平之战,致使赵国国力一落千丈而被加上"纸上谈兵"的嘲讽。


然而,这场事关两国长期发展综合国力的战役,之所以败真的只怪赵括吗?赵括为什么会输?他真的是一个庸才吗?




首先,一起了解一下"纸上谈兵""长平之战"的背景。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秦国为了争夺上党地区而与赵国爆发冲突,秦国的左庶长王龁攻打赵国,而赵军主将廉颇则固守不出。


其实,面对气势汹汹的秦军,廉颇筑起高墙,消耗对手的战术是十分成功的。然而这样的一种战术,对本国的国力同样是一种考验。战争后期,赵国向他国借粮,说明缺粮,难以久持。赵向秦求和但未果说明赵王急于结束战争,赵王对廉颇作战方式不满。秦国丞相范雎在赵国散步谣言说:"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


赵孝成王果然相信,便改派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为主将,统率赵国军队。




这时,赵国丞相蔺相如劝谏道:"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就是说,赵括能够通晓父亲赵奢的兵书战法,却不能够对之进行理解和变通。


不过,急于求胜的赵孝成王可不管这一点,他执意以赵括为将,并让其主动出击。


蔺相如认为赵括虽然自幼学习兵法,对行军作战之事信手拈来。但他骄傲自矜,认为全天下没有人能够在打仗这方面胜过他。他曾经和父亲赵奢谈论军事,赵奢虽然没有问题能难倒他,但却并不认为儿子是真正的领兵有方。


赵括的母亲询问赵奢原因,他回答:"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赵括确实很有天分,但他自我感觉太过于良好,把战争想得过于简单。赵奢敏锐地预见到如果有一天他真的领兵打仗,会导致赵军的失利。


赵孝成王是一位非常有意思的君王,毛遂说他不能领兵,赵孝成王非要他领兵,导致兵败毛遂羞愧自尽。赵括爹妈都说赵括不行,赵孝成王非要赵括领兵,识人确实特别。




赵国换将,秦国呢?秦国也换了将。秦国开始的将是王龁,这大约是赵王敢换将的原因之一,可能认为秦国并没有把主力放入战争。然而秦国却悄悄把主将换成了白起,白起一生无败绩,军事能力了得,就是廉颇和赵奢也未必能赢他。赵括作为军事小白,碰上这么一个对手也是无奈。秦国当时将十五岁的男孩都纳入战争,是举全国之力对付战役。反观赵国,赵王和秦王对峙三年,却未积极争取支援。


不过,赵还是投入了约四十五万兵马,也下了本钱。秦投入了多少众说纷纭,有说五十万,六十万,一百万。但无论是哪个,都比赵国多。


赵括到达战场,一改原本的指令,率领兵士主动出击。而秦军刚刚到来的上将军白起早已做好准备,他先是佯败,将赵括吸引得全力追击,然后又派出一支部队迂回到赵军后方,对其形成包围态势。随后,白起以骑兵将其分割开来,使其相互孤立,陷入慌乱。


最后,白起又将赵军的粮道切断。这一连串的计策让根本没有领兵经验的赵括无暇应对,只好先全力防守。


四十多天后,赵军因为饥饿而战力大减,士卒离心。于是赵括孤注一掷,率领精锐冲杀,最终被射杀。史载:"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


赵输了,但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赵败了,但秦的损失也很大,赵括打不过白起,但也没让白起好过。


赵括军事能力如何,史书无更多记录。但就结果来说,他在赵不具备优势的情况下打到白起都恨得牙痒,大约不是个只知道理论不懂得实践的人。白起说的"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大约也是对长平之战感触太深。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