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励志名言 > 质的成语-近代才女秋瑾的诗词:语言朴质,气势豪迈

质的成语-近代才女秋瑾的诗词:语言朴质,气势豪迈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1-15 06:05:55
阅读:
最新资讯《质的成语-近代才女秋瑾的诗词:语言朴质,气势豪迈》主要内容是"——孙中山孙中山说:"光复以前,浙人之首先入同盟会者秋女士也。今秋女士不再生,而'秋风秋雨愁煞人'之句,则传诵不忘。-质的成语,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江户矢丹忱,重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孙中山


孙中山说:"光复以前,浙人之首先入同盟会者秋女士也。今秋女士不再生,而' 秋风秋雨愁煞人 '之句,则传诵不忘。"1942年7月宋庆龄在《中国妇女争取自由的斗争》一文中称赞秋瑾烈士是"最崇高的革命烈士之一"。1958年9月2日宋庆龄为《秋瑾烈士革命史迹》一书题名。1979年8月宋为绍兴秋瑾纪念馆题词:"秋瑾工诗文,有'秋风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马携枪,曾东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万代传侠名。"


近代自辛亥革命之后,妇女的地位有所提升,可是并非像今天一样完全的解放开来。浩浩荡荡的中国历史中能够留下名字的女性当然是少之又少的,被人们熟知的更是屈指可数。可以讲能够在今天被我们记住的女性,他们的实力甚至是超过有些男人的。从比例来看,女性成功的几率本身就是个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事情。秋瑾被写入袁行霈的《中国文学史》中已经实属不易,更是近代间唯一介绍的女性诗人。由此我们知道,秋瑾的地位绝对是不同凡响的:


秋瑾

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女,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 ,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 ,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倡女权女学 ,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


当年的笔者知道秋瑾就是总鲁迅的《药》中那个叫"夏瑜"的隐喻知道了秋瑾,起初知道这位女性大概仅有的概念就是"革命家"。如今对于"革命家"的秋瑾觉得已经觉得认知不够了,笔者今天要介绍的就是一个作为诗人,词人的秋瑾。她为革命的事情暂且放在一并,笔者介绍并不是历史而是彻彻底底的文学。


在当时的封建礼教下,女性的地位极为低下,作为接受了先进思想的女性,秋瑾理所当然的提出要提高女性的地位。她号召女性学艺、合群以自立。曾经说过:"女子当有学问,求自立,不当仰给男子"。欲脱男子之范围,非自立不可;欲自立,非求学艺不可,非合群不可。"从这些方面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她的观点,在她看来,女性之所以人格不能独立,是因为在经济上对于男性具有强烈的依附性。秋瑾从来就是独立的,不管在人格和经济上。她的诗歌总是强调"女性男儿气质",读他的诗歌我们绝对看不到浓厚的女性气质。但是,她是女性,和诗歌中男儿气质即矛盾又和谐。


秋瑾诗歌矛盾又和谐的"女性男儿味"

秋瑾所谓:"革命当自家庭始,所谓男女平权是也。"所以她号召女性同男性一样,积极参加积极参与到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革命行列。只有国家与民族获得解放,女性才能真正获得解放。只有女性发挥出自己的力量才能让社会认可自己,才能在根本上提高自己的地位。


1, 政治与军事的狂热者


政治和军事这两个领域似乎男性感兴趣的比例更大,对这两方面的关注也是男人更加频繁。明末清初,柳如是虽然也关系国运、关心祖国,然而在诗作中体现出政治与军事内涵却不多。女人也许天生对这些不感兴趣,她们对于爱情、闺房也许更有一些热爱。可是总有例外:


万里乘风去复来, 只身东海挟春雷。忍看图画移颜色? 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洒不销忧国泪, 救时应仗出群才。拼将十万头颅血, 须把乾坤力挽回。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光绪二十年(1894年),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迫使清朝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从而霸占了台湾省及其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日本又发动了"日俄战争",夺取了库页岛南部,取得了中国辽东半岛的"租借权"和南满铁路的权益。中国的领土在一天天被割让。作者看到中国的领土并入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版图,心中的怒火难以按捺。卧榻之处岂容他人酣睡,秋瑾带着男性情怀开始她的愤笔。"拼将十万头颅血, 须把乾坤力挽回。"这是她推翻清王朝统治的宣言,也是希望收复失地的宣言。"忍看""拚将""须把"等词语的运用,将悲愤而激昂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劲健有力。一腔豪气喷薄而出,丝毫不见女儿态。


" 驱除挞虏, 恢复中华" 是当时革命党的政治纲领, 也是秋瑾一生奋斗的目标。女子之身体却怀着男子一般拳拳之心。这是秋瑾的男儿气概体现的最集中的一首诗歌。也是秋瑾最有名的诗歌之一。


2, 刀、剑意象中的"暴力因素"


"刀、剑"意象在很多诗人、词人中都用应用,笔者知道的最多的应该是南宋的辛弃疾和清末的龚自珍。辛弃疾自然不必多说,对于龚自珍的诗风,袁行霈《中国文学史》中说他的诗歌中总是有种霸气。其中的"霸道"风格自然靠他"刀剑"与"箫"的意象来衬托。女诗人中和女词人中使用这些兵器意象的更少,但是秋瑾算一个:


汉家宫阙斜阳里,五千馀年古国死。一睡沉沉数百年,大家不识做奴耻。


忆昔我祖名轩辕,发祥根据在昆仑。辟地黄河及长江,大刀霍霍定中原。


痛哭梅山可奈何?帝城荆棘埋铜驼。几番回首京华望,亡国悲歌泪涕多。


.....主人赠我金错刀,我今得此心雄豪。赤铁主义当今日,百万头颅等一毛。


.....


我欲只手援祖国,奴种流传遍禹域。心死人人奈尔何?援笔作此宝刀歌。


宝刀之歌壮肝胆,死国灵魂唤起多。宝刀侠骨孰与俦?平生了了旧恩仇。


莫嫌尺铁非英物,救国奇功赖尔收。愿从兹以天地为炉、阴阳为炭兮,铁聚六洲。


铸造出千柄万柄宝刀兮,澄清神州。上继我祖黄帝赫赫之威名兮,一洗数千数百年国史之奇羞!



——《宝刀歌》


秋瑾不仅有《宝刀歌》,还有《宝剑歌》,而且读起来也丝毫不费什么力气。总体来说,秋瑾的诗歌还是比较浅俗好懂的。上面这首诗歌几乎都不需要翻译就可以了解她是什么意思。秋瑾这首《宝刀歌》的目的在于呼唤中华民族人们心中的宝刀,拿起心中宝刀之后在提起现实中的宝刀来"一洗数千数百年国史之奇羞!"。侠骨之中必有宝刀与宝剑,秋瑾要以天地为炉火铸造挽救中华民族的神兵利器。"除却干将与莫邪,世界伊谁开暗黑?斩尽妖魔百鬼藏,澄清天下本天职。他年成败利钝不计较,但恃铁血主义报祖国。"《宝剑歌》,这首《宝剑歌》同样如此,在秋瑾看来她希望有宝剑、宝刀来辅助人们斩断外来侵略,斩断妖魔身躯,用宝刀、宝剑报效国家。刀剑伴随着的是血腥、是血肉、是暴力,秋瑾以女儿之躯呼唤暴力与杀人、鲜血这是绝非女人的情怀,更非闺房的乐趣。在她眼中,她已经将自己当成了一个男人,她对于鲜血、破碎的血肉丝毫不感到畏惧。她崇尚暴力,崇尚用暴力去解决当前的困难,用暴力去恢复光明。这是女人的"暴力情怀",好似的男人的暴力情怀。


3, "月"、"梅"毕竟是女人


讲了这么多秋瑾的男性化诗歌,也是时候说说她的另一面了。在上文中我们从诗歌情怀与诗歌意象两个方面分析了秋瑾诗歌中独特的男儿血腥味道。作为一位女性革命家,她的诗歌是用来鼓舞自己和鼓舞他人的。她的诗歌是用来号召志同道合的人起来战斗的。可是,女人毕竟是女人她又怎么能够逃得了她身上本能的"小女人情怀"呢?我们不去讨论到底那一面是最真实的秋瑾,但是我们就从人性的根本与性别的根源来看其实我们还是有些答案的。就好像这两首秋瑾的小诗:


《月》


一轮蟾魄净娟娟,


万里长空现晶奁。


照地疑霜珠结露,


浸楼似水玉含烟。


有人饮酒迎杯问,


何处吹箫倚槛传?


二十四桥帘尽转,


清宵好影正团圆。


《梅》


本是瑶台第一枝,


谪来尘世具芳姿。


如何不遇林和靖?


飘泊天涯更水涯。


笔者突然看这两首诗的时候,也有种特别的感觉,因为那种属于秋瑾的特殊的霸道气质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所谓的女性的温婉与柔和。在第一首《月》中有"娟娟"、"晶奁"、"洁露"、"含烟"这些词汇出现。这些词汇明显非常多的女性情怀在其中,特别那个"晶奁",就是水晶化妆盒、水晶首饰盒的意思呀。"二十四桥帘尽转,清宵好影正团圆。"已经没了什么家国情怀了,只有小女人的孤独和寂寞。这首诗歌中,秋瑾似乎在等待着什么,她似乎一个人在外,只有月亮和影子陪伴着秋瑾。" 素笔一幅忽相遗, 字字簪花见俊姿。 丽句无生谢道韫, 史才人月汉班姬。 愧无秦聂英雄骨, 有负阳春绝妙词。 我欲期君为女杰, 莫抛心力苦吟诗。"《赠女弟子徐小淑和韵》。我们看这首诗中的秋瑾即使在勉励自己的女弟子的时候都是一股子侠骨肝胆,她都希望成为"女杰"而不做"惺惺作态而扭捏"的苦吟诗人,她是希望自己的弟子少做多愁善感的女儿态。可是,自己写的《月》说的竟然全是"小女子的情怀"。另外,还有这首《梅》,也是感慨自己的生不逢时而"漂泊无依"的感受,她感受到自己一个女子终究无依无靠而感到的无奈与自怜之情怀是有目共睹的。"如何不遇林和靖?",宋代林逋有"梅妻鹤子"的美称,她这首《梅》托物言志,似乎在说自己希望找到一个像林逋一样懂得欣赏自己的男人。这般小女人心思暴露无遗。


一九零七年, 秋瑾为国牺牲时才三十三岁。 她的《绝笔书》:" 虽死犹生, 牺牲尽我责任;即此永别, 风潮取彼头颅。" 和那句绝命词" 秋雨秋风愁煞人!" 每读一次, 都使人百感交愧、崇敬油生。然而我们看到的都是女革命家,我们有何曾看到她柔弱、温婉的一面。女人表面是坚强的,然而内心中似乎还是女人。就像秋瑾能写出一面豪气血腥的诗歌,另一面小女人心思又那么缠绵悱恻。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