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励志名言 > 衷一成语-古往今来被称“白痴”皇帝司马衷能继承皇位,原因很简单亦很现实

衷一成语-古往今来被称“白痴”皇帝司马衷能继承皇位,原因很简单亦很现实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2-12 01:06:50
阅读:
最新资讯《衷一成语-古往今来被称“白痴”皇帝司马衷能继承皇位,原因很简单亦很现实》主要内容是要说中国古代史上最动荡、最复杂时期,那就得牵扯到一个有名的“白痴皇帝”——晋惠帝司马衷了。他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儿子,也是西晋皇室的第一任继承人。-衷一成语,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要说中国古代史上最动荡、最复杂时期,那就得牵扯到一个有名的“白痴皇帝”——晋惠帝司马衷了。他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儿子,也是西晋皇室的第一任继承人。因为“白痴”,司马衷在位的16年里如同虚设,司马氏祸起萧墙,朝政废弛,国内的纷争,边疆的不稳,最终导致北方民族的趁机涌入,开始了北方长达130多年的纷争乱世。


可以客观地说,就是因为这个“白痴”皇帝,才导致加速了五胡十六国的到来。那么,一向“聪明神武”的晋武帝司马炎,为什么在自己二十多个儿子当中,偏偏选中了司马衷这个“白痴”继任呢?


有关于晋惠帝司马衷是不是真的“白痴”,现如今有许多史学家的争议一直不断。说司马衷是“白痴”,是因为源于《晋书》里面记载的两个经典事例。一是司马衷“闻蛤蟆声”的事例,既然询问各位大臣,“此鸣者为官乎,私乎?”大致的意思是问这蛤蟆是为官家叫还是为私家叫;二是“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司马衷又出雷人语“何不食肉糜?”大概的意思是没粮食那为什么不吃肉呢?众臣晕倒。这让我想到了现在网上流行某主持人的采访了。


然而,有认同的自然也会有否认的,有不少学者也认为司马衷并不是“白痴”,比如吕思勉先生举了“血染帝衣”的例子:司马衷被追杀,侍中嵇绍拼死护驾,结果血溅了司马衷一身,士兵要替他洗去身上的血迹,结果司马衷说“嵇侍中血,勿浣”,不让洗。意思就是留着有个念想没有什么不好的。吕思勉先生就认为“绝不类痴呆人语”,认为能说出这种话来的不像“白痴”。


其实还有一个事例,赵王司马伦逼司马衷禅位,司马衷的堂叔——义阳王司马威,去抢司马衷的玉玺,司马衷死活不放手,司马威硬掰开司马衷的手指把玉玺抢过来。后来司马衷得到复位,就找司马威算账,在判刑时,有部分大臣觉得司马威没有到达罪不至死的地步,就想让司马衷赦免他,这时司马衷说道:“阿皮(司马威的小名)捩吾指,夺吾玺绶,不可不杀”。大致意思是他掰我手指,抢我的玉玺,不杀哪能行。这两个事例又似乎都能说明司马衷的脑子和正常人没什么两样,挺正常的。


那司马衷到底是不是真的白痴呢?回答是肯定的:是。白痴,在字典中的诠释是这样的:一种疾病,患者智力低下,动作迟钝,轻者语言机能不健全,重者生活不能自理。司马衷倒不至于生活都不能自理,但智力低下是没得狡辩的。说他“白痴”是,还有以下三个理由:


一是史书的严谨性

《晋书》对司马衷的定语是“蒙蔽皆此类”,就是“白痴”一个。《晋书》是唐朝宰相房玄龄组织编纂的,房玄龄一向以治学严谨著称,有一定的权威性。


二是让现代学者分析未必有古人权威

时间虽早已相去甚远,如今的学者也只能通过古代留下的史料加以分析,并无有绝对的说服性的材料。唐朝离晋朝相去未远,肯定比如今学者有发言权。


三是例证并不充分

说他不是“白痴”的那两个例子,说服力不够,不让擦血衣,就能分辨出来“白痴”?这也说明不了什么,即便是“白痴”,也未必就没有喜恶之分,未必不能分辨周围的人对他是好是坏。比如大街上的傻子,你给他吃的,他不也是一点反应都没有,除非真的傻到生活不能自理。


司马衷受到刀光剑影的刺激,谁好谁坏还是能分清的。况且,“白痴”也不是没有大脑,没有记忆,他能记住掰他手指抢他东西的人,和他本身“白痴”是,二者也并不矛盾。


《晋书》里写到“素知太子闇弱”,所以司马炎对他儿子司马衷的智力状况应该是了如指掌的。那司马炎为什么还要选一个“白痴”做继承人呢?原因有以下四点:


一是舆论导向

司马衷是嫡长子(之前确实有一个哥哥但夭折了),长子继位符合古代传统思维。废长立幼也不是不可以,但当时朝中王公贵卿都倾向于立长为王,司马炎不得不“顺从王公卿士之议”,立司马衷为王。


二是势力平衡

司马衷的生母杨皇后一系,是当时的大士族弘农杨氏,而妻族一系,则是贾氏家族,在当时朝中都很有实力,其他人未必竞争得过。其次,让司马衷继位,也就顺利笼络住了两大势力集团,形成政权格局的平衡。


三是父凭子贵

司马衷虽傻,但他的儿子司马遹却“幼儿聪慧”,在一次宫中遭遇失火,司马炎登城楼观望,五岁的司马遹过去拽住司马炎的衣角,说道:“暮夜仓猝,宜备非常,不可令照见人主”,大概的意思是到了晚上危险,不能让火光照到父皇。司马炎感觉这个孩子很不一般,感叹“此儿当兴吾家”,司马炎虽知“太子不才”,然而“恃遹明慧,故无废立之心”,所以就坚持让司马衷继位,这也就合情合理了。


四是有母后的大力支持

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关键的原因,司马衷有母后的大力支持,才能顺利继位。杨皇后“姿质美丽,闲于女工”,不但“甚被宠遇”,杨皇后还能替司马炎做主。在给司马衷选太子妃时,“帝欲娶卫瓘女”,杨皇后则“称贾后有淑德”,“上乃听之”。司马炎在后宫看上了卞氏女,杨皇后不同意,“帝乃止”。这些都是司马炎非常听杨皇后的事例。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有兴趣的看官可以去阅读《晋书》),这些事例足以说明司马炎是非常尊重杨皇后的意见的,杨皇后在很大程度上能做司马炎的主。所以当司马炎“以皇太子不堪奉大统”和杨皇后商量想换立太子时,杨皇后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杨皇后结果来了一票否决,司马炎也没办法呀。


杨皇后临死还不忘她那“白痴”儿子,生怕司马炎立胡夫人为后,而“虑太子不安”,便向司马炎推荐了自己的堂妹,目的无非就是想保住司马衷的太子位,司马炎“流涕许之”,答应了杨皇后的政治遗言,也算是对司马衷的接班做出了承诺。杨皇后的力保,才使得司马衷的太子位变得更加稳固,最终得以继承大统。


阅读完本篇文章,您有何感想呢?欢迎底下留言讨论。


本文参考书籍:《晋书》、《吕著中国通史》、《资治通鉴》


写文不易,谢谢关注!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