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励志名言 > 钟灵毓秀下一句-钟灵毓秀话潍坊:《郑祠老柏化龙归》

钟灵毓秀下一句-钟灵毓秀话潍坊:《郑祠老柏化龙归》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2-13 13:08:14
阅读:
最新资讯《钟灵毓秀下一句-钟灵毓秀话潍坊:《郑祠老柏化龙归》》主要内容是郑祠老柏化龙归王磊清代高密诗人夏畴有一首诗《郑祠老柏》:潍上古祠在,依然旧讲堂。嘉名存里社,古树老风霜。枝劲涛声远,龙蟠黛色苍。几丛书带草,同此挹清芳。在历代拜谒郑公祠诗人心怀里,老柏是绕不过去的。-钟灵毓秀下一句,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郑祠老柏化龙归


王磊


清代高密诗人夏畴有一首诗《郑祠老柏》:


潍上古祠在,依然旧讲堂。


嘉名存里社,古树老风霜。


枝劲涛声远,龙蟠黛色苍。


几丛书带草,同此挹清芳。


在历代拜谒郑公祠诗人心怀里,老柏是绕不过去的。


△图片经过处理



在这个叫作郑公的地方,我当然希望能够遇到伟大的郑玄,郑大司农,而不只是来瞻仰他的坟冢和祠堂。


我前后来过郑公祠四次,最早的一次来,是在二十多年前,那时,我才满二十岁,差不多是郑玄即将西行学经的年纪。现在,我把当时稚嫩的文字贴在这儿,麻烦他老人家给指点一下,题目是《郑公祠怀古》,或许这里面有我青春期的困惑,更多的是对你的崇敬。


时空如墨泼洒成历史。


一千个人读,有一千种感慨。


祠台垒起,高不过一方残碑。


穿越二千年的阳光,穿越一段无法掀动的往事,你长袍裹不住的激情,透过经书的纸背向我逼来。


跪倒在飘溢酒香的如雨阳光中,膜拜伟岸。


干杯!郑公,书卷展开,沿它走向黄土围绕的村落,寻一首失落已久的童谣。


干杯!郑公,用酒浇一浇那株古柏,如铁虬枝,向天伸展成你兀成风景的一生。


以掌击干,听汉风中传来你磊落的笑。


天空此时若麦浪起伏,唢呐声正悠悠一段乡愁呢。


我想,我只是来系一条保平安的红丝带么?


在绿色中穿行好久,汽车才冲上一道高岭,一片浩瀚的水撞入眼帘,方知是堤了。掬一捧清澈的水,感知来自水底的信息,大鱼的歌唱异常美丽。


绕堤而行,再谒郑公。记忆漂白了的时光,依旧能吟诵出那首满是青春的散文诗。


潍河水就在你身边汩汩流淌,早已不是你当初看到的模样。想象你衣袂飘飘地趟过露水打湿的青草,回归故里,该是怎样的风华正茂。然而今天,你只是留下一身衣冠,被一堆古代的土围了,构成我们的距离。


△图片经过处理


第一次的来,我记得那棵老柏系满了祈求平安幸福的红丝带,人们虔诚地跪倒在郑玄的塑像前,祈求着他的护佑。我看到手持经卷的郑玄微微笑着,头上那方镌有“海岱宗师”的大匾,让我感受着山的豪迈和大海的呼吸。我无从知道郑玄的具体经历,我只知道你译注、整理了那些来自春秋、战国的经典,如果没有你,这些《诗》《书》《礼》《易》《春秋》及孔孟著作等等的儒家经典就会隐匿不彰,会从我们现在的文化生活中走开,不复相见,或是易容而见,让人很难知道它们原初本真的样子,只会给世界文化留下一个巨大的遗憾。


第三次的来,我想请郑公原谅我的随意,在一个夏日的酷热中,我来了。记得当时,像是随意到邻居家串了一个门,看护郑公祠和坟冢的,还是那个老人,那时,他就已经看护了15年,花白了头发,对我絮叨着郑玄的过往。坟冢上长满了草和别的什么植物,院子还是不大,呈一个正方形,几步就能丈量出大小和远近来。


虽然你现在已被划到了峡山区,我想我的热情不会变。但是,直到郑公祠的跟前,发现已经超越了我的想象,不太敢相信郑公祠竟有了这么大的变化:大门的朝向完全掉了个儿,回到了古时的形制,面积比前几次大了好多倍,据说有20亩。朱红铁皮大门紧闭,上有“郑公祠”三个镏金大字,大门左立柱上挂有国家2A级旅游风景区的牌匾,大门右立柱挂有“山东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匾。各种高木低灌站满了郑公祠的整个院落,地势由南向北,依次增高,呈前后二进的大院落。我想,尽管少了通德门这样的旧有建筑,这也是省级文保单位应该有的阵仗嘛。



现在,就让我们深刻地认识一下郑玄吧。郑玄(公元127—200年),字康成,高密人,为汉尚书仆射郑崇八世孙,东汉经学大师、大司农。东汉顺帝永建二年农历七月初五,郑玄出生于北海郡高密的梓桐村。他自幼酷爱读书,尤其喜欢数术之学,“八九岁能下算乘除”。十三岁时,能通读《诗》《书》《易》《礼》《春秋》等五经,还研究天文、占候、风角、隐术等五行占验之术。


汉顺帝汉安二年,也就是公元144年,郑玄经举荐当上了乡啬夫。乡啬夫,也就是乡佐,是古代乡官之一,主税负等。后来,袁宏在《后汉记》中,对郑玄一生中反有的三年官宦生涯有过八个字的评价:“隐恤孤苦、闾里安之。”知道郑玄是很好的税官了。


汉冲帝永嘉元年(公元145年),北海相杜密推荐郑玄升入太学,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和《左传》等。他在学习今文经的同时,也研读古文经,四处求教。在郑玄23岁时,西入函谷关,拜扶当时著名的风经学大师马融为师。在马融门下学习了七年后,郑玄回家尽孝。望着弟子东去的背影,马融感叹说:“郑生东去,吾道东矣。”此后,郑玄又游学于幽、并、兖、豫诸州,经十几年游学,他已“博稽六艺,究览传记,历睹秘书纬书之奥”。



图片经过处理


汉灵帝建宁元年,四十一岁的郑玄游学归来,回到家乡北海郡高密,聚众讲学,弟子上千人。郑玄一生不求仕进,唯以注经授徒为业,终于成为东汉经学的集大成者。他从事经学教育三十余载,培养弟子上万,其中不少成为高官或名士。


郑玄整理古代历史文献的贡献巨大,儒家经典中的著作多数是由他来注释的,而且他对有些书籍进行了详细的笺疏。


郑玄注经后,经学为之一变。他所注疏的经书很快取代了其他版本,流行天下。郑注古文费氏《易经》流行,今文的施、孟、梁丘、京氏四家《易经》遂废止;郑注古文《尚书》流行,今文的欧阳和大小夏侯三家《尚书》便失散;郑笺《毛诗》流行,今文的齐、鲁、韩三家《诗》即不显;郑注《三礼》流行,大、小戴和庆氏三家《礼》遂不行;郑注《论语》流行,鲁、古《论语》最终散失。后人评价,郑玄注经让经学进入了小一统的时代,郑玄得到了“经神”的称号。


郑玄的著述被尊称为“郑学”,以郑玄为代表的学派,被称为“郑玄学派”。《后汉书·郑玄列传》记载:北海相孔融“深敬于玄,屣履造门。告高密县为玄特设一乡”,“曰郑公乡”, 因郑公之德,“广开门衢,令容高车,号为通德门”。


后,郑玄因“党锢之祸”入狱。在被禁锢的十四年中,他“杜门不出,隐修经业”,“括囊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芜,刊改漏失”,遍注儒家群经。先后有《三礼注》《周易注》等经注,《易纬注》《书纬注》等纬书注和《六艺论》《发墨守》等杂著凡七十四种数百万言,在经学、文献学、教育学、法律学、自然科学等方面取得广泛成就。


郑玄抱定“述先圣之玄意,思整百家之不齐”的志向,在儒生和群士中享有极高的威望。当权者屡次召他为官,但他始终回避,持节不出,先后被征辟和诏为大将军府博士、侍中、赵相、左中郎将等官职达14次之多,皆不往。建安三年(公元198年)被汉献帝征召为司农,又称病告归,并没有真正赴任,但后人就此称他为“郑司农”。


汉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时,袁绍知其名德,遂逼其从军。其时郑玄74岁,正在注疏《周易》。6月份在元城病逝前恰好注疏完毕。郑玄始葬青州,后葬故里潍水东岸砺阜之阳。


△图片经过处理



郑玄墓在潍坊峡山水库管理区后店村(原属高密市双羊镇、阚家镇)西,西临潍河,北依砺阜山,墓高6米,墓前15米处有郑公祠,祠门上镌刻有一副苍劲有力的对联:“文章凭人论,经学赖公传。”祠前旧有石碑多块,今仅存两块,余者皆为新碑。旧碑两块分别为:祠下东边为金承安五年(公元1200年)重修郑公祠碑,额篆《大金重修郑公祠记》,记述了郑康成简历及其功绩;祠下西边为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阮元所撰《重修郑公祠碑》。1986年郑玄墓被公布为高密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又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划归峡山区。


郑玄墓西南侧立有一块石碑,上书“汉郑康成先生之墓”,落款为“圣清乾隆十有四年秋七月,山东海防使者仁和后学沈廷芳、高密令吴县后学钱廷熊谨立”;背面碑额有“协合耆属”4字,其下列有众多人名,可惜已有部分漫漶不清,应为当年共同参与立碑之人。


郑公祠始建于何时,并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有人认为,当于汉代末年初建,但看其形制,应该不是汉制,至少那时不像是现在这个样子。《唐会要》有记载说:“赵商曾为先生所碑名。今土人艳传,也云昔有弟子赵商隶书碑文。”在《晋书戴逵传》也有记载:“总角时,以鸡卵汁溲白瓦屑作《郑玄碑》,又为文而自镌之,词丽器妙。”这就是祠、墓、碑最早的记载了。


△图片经过处理


祠前那棵有名的古柏,名曰“郑祠古柏”,文献载:“祠前有古柏,相传公手植物也。”曾被品定为高密八景之一。清人夏畴曾有诗赞曰:


汉劫斯文尽,东来吾道光。


盛名传里社,古木老风霜。


露滴涛声韵,龙盘云色苍。


树存人已远,凭吊坐清凉。


古柏不知何年已枯死,但仍然老干盘曲,形状像一条冲天而起的虬龙,也像一个远古的金文汉字,树死根节在,如铁坚,似风柔,不腐不倒,让人赞叹不已。


重修是从1999年夏天开始的,为了达到修旧如旧的目的,有些建材还是从外地专门订做的,当时已经为郑公祠规划了20多亩的用地,郑公的乡邻给了他足够大的地方,让人追思先贤,瞻仰祭拜。



旧版《高密县志》皆载有“祠前有古柏,相传公手植物也”的旧闻,这株老柏,经沐霜浴雪,历雷劈火焚,屹立了千年而依然不倒,也算是奇事了。文人墨客、达官显贵为之题写诗词,远近百姓更是敬其为神,祈求祷灵有应。“老柏凌霄汉”(清·仪良弼《谒郑公祠》)、“松老龙鳞护”(清·沈廷芳《谒汉经师北海郑康成祠堂》)、“虬枝低影栖寒日,铁干牵萝战晚风”(清·单若鲁《郑祠古柏》)、“仰郑祠,古柏今犹在,劲如铁”(王洪修《满江红·仰郑祠有感》),这些美丽的句子带着时代的温度。


潍水汤汤,励阜之阳,苍茫古道,老柏祠堂,先贤既在,也说清凉。郑玄、郑学以及郑公祠、古柏都已经成为郑玄乡邻的骄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耀目省思之光。


△图片经过处理


有人说,柏树为百木之长,自然是祥瑞之树。祠墓因人而设,柏树因祠墓而立。郑祠古柏列高密古八景之一,自然是合情合理。但也有人提出疑问,这棵古柏到底是何年何人所植?其实,我宁愿相信,那株古柏,就是郑玄的化身,一心向经,笃定注经,虽然历尽自然风雨、世事雪霜,皮剥身死,但心在、志在、神气在,依旧擎天而问,经之所存,道之所存也。我想,古柏就是一条陪伴“郑学”的虬龙了,像我们喜欢给那个西去求经的玄奘法师一匹白龙马,让它得道后封入八部天龙。我希望这株老柏也是如此,化为虬龙再次回归,指点后学,激励前行。


特此声明:其他公众号转载此图文请留言,且在文章明显处标明来源,请保持文章完整性,本篇文章版权归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及原作者所有,禁止商用。


作者:王磊


编辑:马越川


欢迎关注~


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