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励志名言 > 张海迪名言-张海迪:“天生残疾又如何,我依旧是活得最完美的女人”

张海迪名言-张海迪:“天生残疾又如何,我依旧是活得最完美的女人”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9-23 07:24:13
阅读:
最新资讯《张海迪名言-张海迪:“天生残疾又如何,我依旧是活得最完美的女人”》主要内容是每个人生来都是一粒微茫,在亿万细胞中脱颖而出,再通过不断地吸收养分来到人间。这个过程,是一个人最坚强的时候,从细胞到主体,需要数以千万计的细胞组成,这个过程是多么的伟大。那些抱怨人生苦难多灾,最后自杀的人,是不是辜负了曾经在宫殿中那个不屈不挠,茁壮成长的自己。-张海迪名言,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每个人生来都是一粒微茫,在亿万细胞中脱颖而出,再通过不断地吸收养分来到人间。这个过程,是一个人最坚强的时候,从细胞到主体,需要数以千万计的细胞组成,这个过程是多么的伟大。那些抱怨人生苦难多灾,最后自杀的人,是不是辜负了曾经在宫殿中那个不屈不挠,茁壮成长的自己。




“鲁豫曾经采访过这么一个名声显赫,不屈而又脆弱的灵魂。好奇吗?为什么不是大明星,知名演员,却是灵魂?因为这个灵魂向世界证明了,生命中没有绝对的黑暗,只有自我发光才能够在黑暗中勇往直前。”



她是张海迪,一位美丽的女子。她曾说她要跟许多女孩一样,跳芭蕾,玩跳绳,跋山涉水,看遍山河光景,她甚至想飞翔。她说,要不是自己五岁的时候患上了高位截瘫,她一定可以做到…




1955年,张海迪出生于济南,五岁时便因血管瘤患上了高位截瘫,卧病在床。为了不让自己整日在床上和轮椅上平平度过,张海迪开始学习书籍。病床上,为了看书,她只能靠反光镜进行阅读,惊人的毅力不仅让她学会了4国语言(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还靠着一双手整整翻译了几十本国外名著。




1970年,那年张海迪刚满15岁,就随着父母一起去了乡村生活。15岁的年纪,对于每个女孩子那都是含苞待放的年纪,本应该在学校接受书籍的熏陶,但张海迪却当上了老师。在70年代那个还没恢复高考的时期,张海迪意识到了农村教育的重要性,便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传达给了乡村中的孩子。学校没有音乐老师,她便学习音乐知识,自己当上了音乐老师。




(1)一个需要救助的人,却成了别人的天使



在乡下生活的那段时期里,张海迪当上了医生,她读完了各类医学专业书籍,其中包括《人体解刨学》、《内科学》、《针灸学》、《内科》、《儿科》在内的等等医学用书。


在学习针灸之时,因为针灸是一门不仅知识难懂,还需要有熟练操作经验医学技术,张海迪用自己的身体做为“小白鼠”,不断进行扎针练习。几年下来,谁也没想到,那个曾经被认作是病人需要同情和救助的存在,成了村中上万人心中的名医。这其中甚至还有一位瘫痪在床上多年的老人,张海迪用自己的耐心给老人赋予信心,加上翻阅无数的相关书籍,最终奇迹般地让大爷走起路来。医者不能够自医,这听起来多么的可笑。





她靠演讲和歌声激励青少年奋发图强,她上福利院,去特教学校,看望残疾人家庭,守护孤寡老人以及同她一样的残疾儿童。她建小学,帮助贫困残疾儿童治疗,她为灾区捐款,捐献自己的几万稿酬。她呼吁人们关注残疾人士,帮助他们自主成长。


张海迪说过,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我不能碌碌无为地活着,活着就要学习,就要多位群众做些事情。既然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们,把一切奉献给人民。



“像所有矢志不渝的人一样,把艰苦的探询本身当做真正的幸福。”克服自身精神障碍,用自己的经验,为每一个残疾人士获得知识这件事上当个领路人。




快乐很难,带给别人快乐却很简单



1983年,张海迪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先后翻译《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丽贝卡在新学校》、《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创作《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上百万字作品。她靠一只笔讲述自己的人生,通过自己的方式带给每一个人快乐。


此女子生活品质极高,“写小说,画画,“跳舞”,拍电影,歌唱,考硕士,更喜欢香水。”




(2)看似即将一帆风顺的弱女子,其实只是依靠自己苦苦支撑着船帆

1991年的时候,刚获得中国残联授予的“自强模范”称号,厄运便再次降临。“基底细胞癌(黑色素瘤)”,一个只有老年人才常见皮肤病,出现在了张海迪的鼻子上。大面积的皮肤溃烂,鼻子骨头都裸露了出来。


眼看着完好的面容也即将接受摧毁,却又接到了需要无麻醉进行手术的消息。绝望之下,再附加身体上的的痛苦。


手术前,她向自己的丈夫王佐良说:“如果我活下来,当然非常幸运,我希望还能和你在一起生活,但如果我死去,也是时候了。这么多年拖累你,我跟朋友们讲了,如果我死了,让他们给你找一个健康的、比我更好的女人。”


整个手术过程中,她能清晰地感觉到刀把自己的鼻腔打开,针从自己皮肤穿过。因为没有进行麻醉,即使是上海最好的医生为她手术,还是令张海迪无比痛苦。鼻子上那一小块的地方,从剥离开始,就已经是最煎熬的一个过程。缝合的时候,又整整缝了四十多针,细小的针就在鼻子那一小块地方,不停地在皮肤里穿梭。对张海迪而言,那每一条穿过的线都像布满了刺,刮擦着血肉和神经。张海迪说:她最大的快乐是死亡。但是,她却活了下来。


术后,张海迪全身凉透,因为疼,她不停地颤着,走出手术室,她来到爱人面前摸着爱人的手。却发现爱人的手比她自己还凉。张海迪甚至侃言道,如果她要是在白色恐怖时期被敌人抓了去,她什么也不会说。然后她问丈夫说会招供吗,丈夫说自己也不说,张海迪便无情揭穿了丈夫,说他一定会。那番搞笑的对话,丝毫不像一个刚刚经历了如同“刮骨疗毒”般治疗的女人所能表现出来的心态。但她太疼,不敢笑。


张海迪感性却又坚强,即使手术那么疼,她却不掉一滴眼泪,没发出一声哭喊,但她却会对身边人的别离而泪眼婆娑。


术后即使身体已大不如前,她依然坚持学习,自己曾经热爱的哲学,她便攻读吉林大学哲学系,考研究生。仅用了两年,她便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同时也成了国内首位坐着轮椅的哲学硕士。




(3)爱情是尝遍天下滋味,如果只有甜美,没有疼痛,那么一个女人是不完整的

渴望爱情,是那个时期所有女孩的天性,张海迪也不例外。早在十五岁那年,张海迪情窦初开喜欢上了一个男孩,男孩也非常喜欢她。他们一起长大,结果没几年,那个男孩便带着个女孩来到了张海迪的面前,便谎称是他的表妹。张海迪理解男孩在爱情和世俗面前,会偏向世俗,因为张海迪知道自己的残疾真的太严重。她也像大部分女孩一样柔情,即使知道这个男孩不喜欢她,疏远了她,但她还是念念不忘。直到有一次张海迪的朋友推她看电影回去的路上,再次看到自己喜欢的男孩带着他所谓的表妹亲昵的时候,张海迪的心再次被狠狠戳伤。(渣男语录:她是我表妹!好像每个年代都一直盛行着)




一句看似不足挂齿的话,足以让一个人充满期待。第二次,张海迪又碰到一个男人,是她的好友。这个男人在看望她的时候,撂下了一句让张海迪挂念许久的话语。“海迪,下次我来,你一定会真的觉得自己获得了幸福”。这充满愿景的承诺,换哪个小女孩会不胡思乱想一番,况且是张海迪。然而,几年后,男人给张海迪寄来一封信,信中却是男人和自己老婆的亲密合照,是的,那个男人结婚了,张海迪又被现实狠狠煽了一巴掌。冷酷无情的现实,不仅让她的身体饱受摧残,还在自己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一次次设下迷雾陷阱。






“如果没有不断更新的爱情,婚姻的花朵就会枯萎”,命运总算是眷顾了一次张海迪。




最后一次,张海迪遇到了她少女梦时期的那个白马王子王佐良。


丈夫王佐良是一位外语老师,两人经过张海迪的朋友介绍认识,一拍即合,在1982年的时候成了婚,而那时候的张海迪,还未成名。


与丈夫的共结连理甚至是悄无声息的,有次媒体采访的时候,有人说张海迪这样的情况能结婚吗?他们带着嘲讽的意味询问张海迪,却不知道她早已成家。


原先,王佐良的家人还有些顾虑,但可爱的王佐良劝说父母的时候极其耐心,最后靠着诚恳而又小心翼翼的一句:“行吗?”劝服了父母。



夫妻两人没有孩子,感情却日益增长,几次重大手术,丈夫王佐良都陪伴在张海迪的身边。他们共作油画,丈夫做画框,张海迪画画;他们共同做饭,轮椅进不去厨房,张海迪便指挥着王佐良做她想吃的味道;它们共同翻译书籍,张海迪感性,碰到伤感的片段,王佐良会充当他的副手;他们共同抚养了一个陪伴十多年的“孩子”,一只叫“板凳”的狗;最后,它们还共同约定一起去养老院…




(4)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来。


“流丸止于瓯臾,谣言止于智者。每个年代都不缺这类的事件发生,张海迪也不例外,她的遭遇,丝毫影响不了“谣言”的侵蚀。但历经百难的人,又怎会因为一句造谣而坠落。“




张海迪出名之后,遭到了国籍的质疑,说张海迪是德国国籍。但这位坚强的女人表示:自己有能力澄清国籍,让造谣者无地自容。




他们甚至不放过一个被命运百般折磨的残疾人,张海迪宽容谣言,但宽容换来的是几何倍数的谣言夸大(键盘侠也一直都存在)。



整整几年下来,无人问晓,无人制止,任其谣言猖狂。张海迪不愿屈服,她独自抗争谣言,谣言将她拉下声望的高台,却不知道她本就不需要这些。她在意的是,当舆论和祖国挂钩的时候,她一定不会让祖国名誉受到影响。于是她再次提笔,用自己最真实的生活情况证明,自己是祖国那朵绚丽茁壮的花朵!






如今的张海迪,活出了最完美的自己,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有限制的生命发挥出了无限的力量,但最令她渴望的仍然是做个健康的普通女人!



“当折翼天使降临人间之时,她依旧是天使,即使曾经坠落深渊,即使身体行动不便,她仍然能够教会每一个人爬出去的方法!”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