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名人名言 > 一蹴而就造句-行测「二选一必错」的泥潭如何跳出?(一)——「选词填空」篇

一蹴而就造句-行测「二选一必错」的泥潭如何跳出?(一)——「选词填空」篇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0-23 16:25:01
阅读:
最新资讯《一蹴而就造句-行测「二选一必错」的泥潭如何跳出?(一)——「选词填空」篇》主要内容是-一蹴而就造句,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全文字数|8.2千


阅读时间|26分钟


图片来源|网络


1.「言语理解-选词填空」的难题特点


2.「选词填空」题「二选一」解法


3.看似纠结,实则简明的成语二选一


4.理解成语的应用场景


5.每个词都正确,不是某个词最正确


6.注意语境对褒贬的要求


7.「搭配着舒服」不一定是正确选项


8.有的成语必须对应「双元素」


9.多组近义成语词的辨析要点


本系列文章适合行测备考到了「瓶颈期」的小伙伴使用,属于比较进阶的技巧。



一、「言语理解-选词填空」的难题特点

该板块选错的核心只有一个,那就是对词语没有真正理解、掌握。


虽然「选词填空」和「段落概括」的题干都是一个段落,但「选词填空」的题干一般来说比「段落概括」简洁的多,也更容易理解,不会出现因误读段意而选错词语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该板块考察的核心是「词」,越是要深入考察某个词语,越是不能把词语之外的段落搞得太复杂。


「选词填空」对词语的考察有很多角度,包括词语含义、使用语境、上下搭配、感情褒贬、特殊用法等。在不同类型的词语中,成语由于内涵丰富、形象生动,更为出题者所喜爱,各位小伙伴可以从成语入手,提高自己词语的积累,增强解题的综合实力。


在实际解题时,如果发现某道题最后出现了「二选一」的困难,就要根据实际情形来通过多种方法来找到正确答案。以下是不同类型题目的具体做法。


二、「选词填空」题「二选一」解法

「选词填空」大致可分为「单空题」和「多空题」。在实际考试中,如果遇到了「二选一」难题,第一时间要做的不是急着去琢磨哪个选项合适,而是要注意选项的词语有什么特点。由于多空类题目也是由单空类构成,因此可将其简单可分为两类:


(1)词语含义较为接近


如果词语的含义相近,那么题目考察的角度一般为感情褒贬和近义区别,或近义词都可选。


感情褒贬,即该词语带有感情是否合适,褒贬是否符合作者写作的要求。例如「同仇敌忾」这个成语,是有强烈的爱国热情,是不能用在「敌人对我们的态度」中的;「别出心裁」是带有褒义的,不能形容「胡乱追求创新但没有取得好的结果」这样一个贬义语境中。


近义区别,就是两个成语虽然含义相近,但还是有一些强调点的不同。例如「隐藏」「潜藏」「暗藏」「埋藏」4个词,后面3个词都相当于「动作+隐藏」,是第一个词的进一步扩展,如果题干语境不存在「潜伏」「暗中」「埋伏」等语境,就不能选后三个词。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该空有多个正确选项,这种情形普遍出现在「多空类选词填空题」中,极为常见。


实际做题时,如果遇到「多空类选词填空」题的近义词时,除非能一眼看出其不合适(例如「别出心裁」用于贬义语境中),否则一定要优先视其为正确选项。如果综合考虑多空后可以得出正确答案,则不需要进一步分析;如果还是有多个答案,那么就需要根据上述方法进一步解析近义词的区别了。


(2)词语含义明显不同


实际考试中,选项中词语「含义明显不同」的题目越来越多,其原因是这种题目考察的除了感情褒贬外,还有上下搭配、整体语境、特殊用法等,考查点更加丰富,作为出题者肯定是希望能在同样的题目中考察更多的能力,因此其越来越受青睐。


上下搭配——该词需要和一定范围内的词搭配,或者不能和某类词搭配,如果搭配不适当的话则会出现逻辑的错误。


整体语境——全文要给读者展示的风格必须是统一的,例如科普文一般不会出现「优柔寡断」等形容谋略的成语,也不会出现「惊慌失措」等形容动作心理的成语;讲述经济社会现象的文章基本不实用「天真烂漫」等表达活泼生动的成语或「道法自然」等涉及哲学理论的成语。


另外,「选词填空」中的词很可能是对上文的总结或者对下文的概括,因此该词可能对应某一到两句话的描述,此时也需要重点考虑语境是否合适,不能出现不存在的描述。


特殊用法——某些成语有特殊用法,最常见的就是「否定形式+成语(大部分为贬义)」,例如「妄自菲薄」「轻言放弃」「一蹴而就」「同日而语」等。


另外,即使含义不同,在「多空类选词填空」题目中还是存在「一空有多个正确选项」的情况的,解题时不要太轻率排除自己觉得不合适的选项,一定要有充分的根据,否则综合考虑全文后很可能会发现「一个正确选项也没有」的窘境,反而会浪费更多时间。


注意!上面所说的方法只是一种大致的分类,不要强行按照机械的公式去套用。


例如某科普文出现了「优柔寡断」这样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同时也不能和上下文搭配,还不符合全文语境,此时直接排除即可,不需要一个个套。同理,如果某词是对上文某句话的总结,但有个成语的描述并没有对应,此时它既可属于「上下搭配」,也可属于「整体语境」,大家就不要强行在脑海中去套它究竟不符合哪一条,直接排除就可以了。


下文为经典真题解析。


三、看似纠结,实则简明的成语二选一

【2018国考地市级卷21题】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能塑造我们强健的身体,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当然,它对大脑也是有益的。但事实上,运动应该_________,否则会使人反应迟钝。长时间大强度运动会使脑组织兴奋性降低,会使能源物质ATP(腺嘌呤核苷三磷酸)耗竭,对大脑机能造成损害。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人而异


(B)张弛有道


(C)适可而止


(D)循序渐进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人而异


(B)张弛有道


(C)适可而止


(D)循序渐进


正确率57%,易错项B



概括题干:


运动对大脑有益,但运动应该________,因为长时间大强度运动……会对大脑有害。


如果仅仅说「运动应该________」,那本文4个选项都正确,但显然不会这么简单,因为选词填空一定要结合上下文去理解。


概括题干后发现,横线处填入的内容应与下文「长时间大强度运动会对大脑有害」对应,也就是说,该成语应当有「适量、适当、不能强度过高」的含义,A「因人而异」和D「循序渐进」两个选项在上下文毫无对应描写,直接排除。


这道题的难点在于BC选项二选一。


B「张弛有度」的意思是「有紧张也有放松」,看似和「适度运动」有关,存在一定的迷惑性。但选项的问题是,这个成语同时提到了「张弛」两个方面,而原文只说了「运动要适度」,并没有说「劳逸结合」、「该工作的时候工作,该休息的时候休息」等「弛」方面的含义。


这道题可以换位思考,把原文后半部分修改为:


科学研究表明,每运动一小时,就听10分钟轻音乐,有助于保持大脑的健康和活力。


在这种语境下,B选项就是正确的。而在本题语境下,C选项正确。


希望各位小伙伴能理解BC两个选项的不同之处。本题如果能做对,你就战胜了四成多的考生,而这一切仅仅需要把「张弛有度」进行拆解并带入原文,熟练的考生10秒钟不到就能将其排除。


一定要注意词语表达的意思在文中是否有对应。


四、理解成语的应用场景

【2018国考地市级卷26题/省级卷24题】历史认识的局限性成就了历史研究的魅力。历史认识有局限性,才需要人们不断拷问、修正和创新。如果研究者因此而敬畏研究对象,兢兢业业,_________,这正是历史研究的幸事。反之,如果把历史认识的局限性作为规避责任的遁词和主观臆断的托词,人们就会愈发相信历史毫无_________可言。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身体力行 科学性


(B)恪尽职守 公平性


(C)如履薄冰 客观性


(D)谨言慎行 系统性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身体力行 科学性


(B)恪尽职守 公平性


(C)如履薄冰 客观性


(D)谨言慎行 系统性


正确率51%,易错项A



概括题干:


历史认识有局限性,如果研究者因此而敬畏研究对象,兢兢业业,_______,是好事;如果把「局限性」作为做的不好的借口,人们会更加相信历史研究毫无________。


本题第一空可选C,第二空ABCD皆可,综合选C。


第一空一定要对应「敬畏」这个词,因为这句话的核心是「敬畏研究对象」,然后「兢兢业业+_______」都是对「敬畏」的具体补充。


也就是说,A「身体力行」和B「恪尽职守」如果仅对照「研究」本身的态度的话,是没有问题的,但因为不能和「敬畏」搭配,因此排除。D「谨言慎行」说的是「言行」而不是「研究」,也可以排除,因此从第一空就只能选择C。


第二空前面有「规避责任的遁词和主观臆断的托词」,所以本空填入「客观性」是最恰当的,但其他三个选项都勉强说的过去,因为规避了责任,进行了主观臆断后,就会既失去「客观性」,同时也失去了「科学性」、「公平性」和「系统性」。


综合考虑,本题C选项正确。


这道题的核心在于第一空的AC二选一,但从句子本身来说,「研究者研究历史需要身体力行」这个搭配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选词填空」不能只考虑这一句话的搭配本身,旁边的其他成语和段落的整体语境都应纳入考虑范围。


本题由于第一空已经确认只能选C,因此第二空无须过多纠结。


对于多空题不要纠结某个空必须选什么,而是要灵活运用排除法。


五、每个词都正确,不是某个词最正确

【2018国考地市级卷29题/省级卷22题】情绪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常常伴随着信息而传播。作为一种态度,情绪不仅能够_________人们对所传播信息的认知,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人们的行为。积极的情绪会促进人们积极地认识世界,消极的情绪则可能给他人甚至整个社会带来破坏性后果。人在情绪失控时,很容易不顾后果地做出_________的举动。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影响 危险


(B)左右 出格


(C)干扰 反常


(D)支配 冲动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影响 危险


(B)左右 出格


(C)干扰 反常


(D)支配 冲动


正确率22%,易错项A



本题22%的正确率比「纯蒙」(25%)还要低,其主要原因是第一个空的「影响」太像正确答案,致使大部分考生被迷惑。


概括题干:


情绪不仅能够_______人们对传播信息的认知,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人们的行为。人在情绪失控时,很容易不顾后果地做出_______的行为。


本题第一空可选AB,第二空可选BD,综合选B。


第一空很明显应填入带有「影响」含义的词,因此A「影响」和B「左右(较强的影响)」都是可以的,排除CD。


C「干扰」在本文中并没有「情绪干扰认知和行为」的描述,而是强调「情绪的影响」,排除。


D「支配」如果成立,那么下文应当说「还会指导人们的行为」而不是「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人们的行为」,否则「先支配认知,再从一定程度上影响行为」的搭配感觉明显不合适,排除。


第二空应填入和「情绪失控」、「不顾后果」有关,因此B「出格」和D「冲动」都是可以的。


C「反常」应对应「和往常不同」而不是「失控、不顾后果」,排除。A「危险」看似有道理,但「情绪失控」和「不顾后果」的举动不一定是危险的,但一定是出格和冲动的,不合适。


综合考虑,本题B选项正确。


本题核心就是第二空的AB二选一。「不顾后果做出危险的举动」这句话本身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纵观全文可发现,段落本身根本就没有提到「危险」这个语境,因此要将其排除。


综合看来,第一空填「影响」是最舒服的,而第二空如果不仔细审题,会觉得「情绪失控且不顾后果的举动」是「危险」的,因此A很容易被误选。但各位小伙伴一定要明白,选词填空的要求是每个空都正确,而不是某个空最正确


做题时一定要全面、综合考虑。


六、注意语境对褒贬的要求

【2018国考地市级卷21题/省级卷21题】物理学研究与艺术创作有异曲同工之妙,若是不能_______,就只能千锤百炼,通过成年累月的辛苦工作来解开暗物质的谜团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妙手偶得


(B)一蹴而就


(C)守株待兔


(D)灵机一动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妙手偶得


(B)一蹴而就


(C)守株待兔


(D)灵机一动


正确率50%,易错项B



概括题干:


物理学研究若不能_______,就只能「千锤百炼 + 长期辛苦工作」。


概括后首先可以排除BC。根据「异曲同工」「千锤百炼」这两个偏褒义的成语可推测空格中填入的成语同样偏褒义,至少是中性的。B「一蹴而就」和C「守株待兔」都是具有强烈贬义的成语,直接排除B「一蹴而就」经常和「不能」搭配,看上去很有诱惑力,也是本题的易错项。


但是,「不能一蹴而就」中的「一蹴而就」和「不知天高地厚」、「绝不善罢甘休」、「不费吹灰之力」中的「天高地厚」、「善罢甘休」和「吹灰之力」都是典型的「只能以否定搭配的成语」,遇到此类成语一定要警惕,即使它们本身似乎没有太强烈的贬义,但因为只能和否定形式搭配的原因,使得搭配后的词组有了贬义。


从「一蹴而就」本身来说,很多考生可能不清楚「蹴」的具体含义,但大概知道该成语的含义为「一下子就能成功」。实际上,「蹴」是「踏」的意思,「一蹴而就」就是形容「踏一步就成功」,「不能一蹴而就」的意思就是「不能轻松的一下子就成功」,对「一蹴而就」这种心态(思路)本身是持有贬义态度的。


C「守株待兔」明显有强烈贬义,而且用「守着树根等着兔子撞上来」形容「学术研究」的方法也不太合适,排除。


本题的解题核心为AD二选一,关键是找到和上文的对应关系。


接下来在AD中可以排除D。原文为「若是不能_______,就只能锤炼 + 辛苦工作」,而锤炼和辛苦工作两者都是动词。由于前后呈对应关系,所以正确选项也应该是一个动词。而「灵机一动」表示灵感来了,后面一般要跟一句「想出一个好办法」或「做出一件对策」,它表示一个状态,而不是表示一个具体的动作,无法对应,排除。


正确选项A「妙手偶得」指(科学家)技术高超,偶然间得到了灵感(科研成果)。它既是一个褒义词,又是一个表示已经完成时态的动词,后面无需跟其他动作,是最适合本题的选择。


本题主要考察两点:一是含义褒贬,二是词性搭配。在「若不能……就只能……」这样的递进句中,前后部分的词语类别应当是相同的,在本题就必须都为动词。


一定要注意「否定搭配」成语及其大概率的贬义性质。


七、「搭配着舒服」不一定是正确选项

【2018国考地市级卷26题/省级卷26题】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家庭功能受损,已经并将继续产生深远后果。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是中国独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解决这一问题_______,且无法毕其功于一役,多项改革不可能_______,但严峻的现实提醒我们,多层次的行动、全方位的改革必须启动或加速。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迫在眉睫 万无一失


(B)千头万绪 立竿见影


(C)千难万险 齐头并进


(D)错综复杂 避重就轻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迫在眉睫 万无一失


(B)千头万绪 立竿见影


(C)千难万险 齐头并进


(D)错综复杂 避重就轻


正确率50%,易错项A



本题难度非常高,不仅双空都是含义复杂且接近的成语,而且段落理解较为困难。


概括题干:


解决「家庭受损+留守儿童」问题_______,且无法毕其功于一役,多项改革不可能_______,但必须启动或加速。


第一空可选BD,第二空可选CD,综合选D。


概括后可知,本题首空填入的词语和「无法毕其功于一役」有对应关系。但是由于两个空距离过近,本段具体要强调哪一方面还很难一时看出来。


「毕其功于一役」含义为「一次成功、快速解决问题」,而既然「无法一次成功」,那么对应的意思应该是「这个问题很复杂,要慢慢来」的意思。所以,第一空排除C「千难万险」和A「迫在眉睫」。


C「千难万险」的重点在于「险」,也就是说「危险很多」的意思,这个词往往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生命危险。而本题整个段落都没有强调问题的危险程度,无对应描述,所以排除C。


本题解题核心在于第一空能否选A,即第一空的AB二选一。


A「迫在眉睫」的问题在于和前文逻辑关系矛盾。「解决这一问题时间已非常紧迫(迫在眉睫),且无法快速解决」这句话显然不成立,错就错在表递进关系的「且」上,如果把「且」换成表转折关系的「然而」,该句逻辑就符合要求了。


B「千头万绪」和D「千头万绪」都有困难复杂的意思,和「无法一次成功」在困难程度上对应。当然,一般说「解决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而不是「解决这一问题错综复杂」,通过这个搭配可以排除D,但为了稳妥起见,建议考生还是把两个空都做完再下结论。


第二空说「多项改革不可能_______,但必须启动和加速」,也就是说应填入跟「必须启动和加速」对应的词汇。既然说到「必须启动和加速」,那么它对应的意思就是「不能停滞不前」。


「但不能停滞不前」的「但」字表转折,所以整句其实可以转化为一个考生比较熟悉的双重否定形态,具体转化步骤如下:


不可能_______,但必须


→即使不能_______,也必须


也就是说,成语填入后原文表达的意思是「即使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改革也不能停下来,也必须启动和加速」,即该空要填入一个褒义或中性偏褒义的词,讲的是改革的一个好的方面(和上面选词填空题中「不能一蹴而就」的单独贬义搭配不同,切记!)。


因此第二空排除D「避重就轻」,因为这是一个贬义词,不符合要求。


然后可以排除C「齐头并进」。如果选「齐头并进」的改革措施,那么材料中必然有类似「多项改革措施都很重要都要推动」的文字描述,而本题原文是「但严峻的现实提醒我们,多层次的行动、全方位的改革必须启动或加速」。


为了方便理解,该句可概括为


「改革必须启动或加速」


→「改革不能停滞」


原文本来就把「多层次全方位」的改革作为肯定项,所以「不能齐头并进」是和原文违背的,除非把材料最后一句话改为「可以先从一个角度、一个方向进行改革」。


A「万无一失」和B「立竿见影」都是可以的。「万无一失」反映着「即使可能有失误也要启动改革」的决心,「立竿见影」则体现了「即使不能马上有效果也要去改革」的魄力。


所以,本题第一空可选BD,第二空可选AB,综合可得B选项正确。


这道题错选A的主要原因就是第一空「解决问题迫在眉睫」是一个很常见的舒服搭配,这也是出题者在此精心设下的陷阱。


对于复杂的段落一定要冷静,理解句子前后的关系非常重要。


八、有的成语必须对应「双元素」

【2018国考地市级卷32题/省级卷30题】处在互联网时代,中小型民营书店虽然无法在出版规模、价格、渠道等方面和大型发行集团、出版社、传媒集团展开竞争,但可以专注于某一特色,________,市场空间小而利润不小。网络的传播与沟通效应、数据平台的挖掘分析能力,能够帮助独立书店更便捷地触及到读者的思想和需求,并________需求,引导消费。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发扬光大 发现


(B)画龙点睛 刺激


(C)锦上添花 满足


(D)拾遗补缺 创造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发扬光大 发现


(B)画龙点睛 刺激


(C)锦上添花 满足


(D)拾遗补缺 创造


正确率29%,易错项B



本题正确率不足3成。观察本体可发现,选项中8个词,考生应该很熟悉;题干讲述的「互联网中的中小型民营书店」,也不是多么生僻的内容,那么正确率为什么这么低呢?其原因就在于考生没有理解透彻题干所要表达的内容。


概括题干:


互联网时代中小型民营书店不能正面抗衡大型书店,但可以专注某一特色,_______,市场空间小而利润不小。网络的各种性质帮助独立书店触及读者的思想和需求并_______需求,引导消费。


本题第一空可选AD,第二空可选BCD,综合选D。


概括之后可以发现,第一空应和「专注某一特色」、「市场空间小而利润不小」有关。所以第一空排除先排除C「锦上添花」,因为该词有「好上更好」之意(即最少有两个要素),而「专注于某一特色」说明对于中小型书店来说只有一个要素,不是「添花」。同样,可以排除有类似含义的B「画龙点睛」。


所以第一空可以选AD,专注某一特色「发扬光大」或「拾遗补缺」都是可以的。「拾遗补缺」在本题中不能单纯理解为「捡起缺漏的地方」,更恰当的理解是针对大型书店无暇顾及的小市场进行经营之意。


本题解题核心在于第二空为什么不能选A,即如何正确在AD中「二选一」。


第二空填入的内容前接「触及思想需求」,后面接「引导消费」,所以填入的词应把「需求」跟「引导消费」连接起来,说通俗点就是「利用需求赚钱」,所以B「刺激」需求符合要求,C「满足」需求和D「创造」需求也是可以的,但是A「发现」需求不合适,因为已经「触及思想需求」了,不可能先触及再发现。 因此综合考虑本题应选D。


本题需要注意两个点:


一是第二空的选择极多,「创造」需求是考生最熟悉的词,但从本文来说,用「刺激」需求和「满足」需求都是可以的。


二是本文第一空需要注意,无论是「锦上添花」还是「画龙点睛」,都有两个要素,分别是「锦、花」和「龙、睛」,都是加上后者使前者更好,一个是后者没有对前者影响不大,一个是后者没有让前者失去核心/灵魂/精神,都不能对应原文的语境。


各位小伙伴们可以把「画龙点睛」和「锦上添花」可以做个对比:锦上添花,花可有可无,没了也是漂亮的锦;画龙点睛,睛对于龙很重要,不是可有可无的。


有的成语会具有「对应双元素」等特殊性质,必须引起重视。


九、多组近义成语词的辨析要点

【2018国考地市级卷14题】晚清官员最害怕的就是和洋人直接打交道,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不懂外语,不明世界大势,不知国际公法,在和洋人打交道时未免_______,进退失据。对于日渐增多的华洋纠纷,他们处理起来更是_______,稍有不慎,就会招来严重的外交纷争。因此,他们便普遍形成了一种「畏洋如虎」的心态。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履薄冰 捉襟见肘


(B)瞻前顾后 手足无措


(C)左支右绌 力不从心


(D)妄自菲薄 眼花缭乱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履薄冰 捉襟见肘


(B)瞻前顾后 手足无措


(C)左支右绌 力不从心


(D)妄自菲薄 眼花缭乱


正确率51%,易错项B



本题讲述的是晚清官员和洋人打交道的情况,正确率较低原因是4组成语意思过于相似,考生难以分辨。解题核心为在第一空中排除ABD,尤其是排除B,可视作在BC中「二选一」。


第一空只能选C,第二空可选AC,综合选C。


第一空中,D「妄自菲薄」是典型的「否定型成语」,一般搭配为「不可妄自菲薄」,含义是不要过分看轻自己,题干没有否定词,可以第一时间排除。


A「如履薄冰」是指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B「瞻前顾后」中的「瞻」和「顾」分别是向前和向后看的意思(例如「前瞻性」、「后顾之忧」等),本词形容做事慎重或做事过于慎重而犹豫不决,当今一般用于后者。


如果不考虑原文的话,单看历史大环境,说晚清的官员处理涉洋事务「如履薄冰」或「瞻前顾后」都是符合事实的。问题是原文前面提到了「不懂外语不明大势不知公法」,说明这句话讲述的是晚清官员「能力不够」。而后面有一个「进退失据」。失据,就是失去了根据地,丢掉了依靠,指的是这些官员无法处理洋务。


也就是说,第一空应当填入形容晚清官员能力不足的词,那么第一空应在CD中选,而D只能搭配否定词,因此只能选C「左支右绌」。


「左支右绌」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这个成语有点冷门,但不算特别冷,考生肯定对该成语有印象,并且通过「相形见绌」这个同字成语和「顾此失彼」、「进退维谷」这种类似组合的成语可等推断出本词描述的是「怎么处理都处理不好,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的困境。因此,第一空只能选C。


第二空上接「华洋纠纷日益增多」,下接「稍有不慎就有严重后果」,对应的是「处理措施」。可知本空应填入和「日益增多」以及「稍有不慎」都能呼应的词,排除BD。


D「眼花缭乱」,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一般用「好东西太多挑不过来」这种语境中,而不是「难以处理的华洋纠纷太多处理不过来」,大家可以思考下两者的不同。


B「手足无措」有「惊慌失措」、「一脸懵逼」的感觉。由原文可知,晚清的官员不是不想去处理或者没有办法处理,而是因为自身能力不足以处理华洋纠纷却不得不去处理,不符合语境,排除。


A「捉襟见肘」和C「力不从心」的含义都是能力不够,在本文语境中A更偏向于「缺人才、缺资源而处理不过来」,C更偏向于「因为自身能力不足想处理也处理不过来」,两者在本文都是说的通的。


综合考虑,本题C选项正确。


乍一看,本题选项中这语含义都差不多,但仔细品味之后会发现每个成语的使用语境和表达的情感都是不同的,例如「瞻前顾后」不应在本文中使用,「手足无措」的否定力度远大于「力不从心」。


考生只要在平时多积累成语知识,就能在考场上结合自己的经验快速做出判断。备考「选词填空」时一定要加强对成语的学习。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