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名人名言 > 一言以蔽之-《城归何处》:我们能否在大城市找到“归属感”?

一言以蔽之-《城归何处》:我们能否在大城市找到“归属感”?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1-23 03:06:00
阅读:
最新资讯《一言以蔽之-《城归何处》:我们能否在大城市找到“归属感”?》主要内容是一年四季的凌晨,望京SOHO都是灯火通明。这片天地属于雄心勃勃的年轻人,为了实现在大城市扎根的梦想,他们每天不惜奋斗到很晚。直到凌晨之后,他们才会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一言以蔽之,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一年四季的凌晨,望京SOHO都是灯火通明。这片天地属于雄心勃勃的年轻人,为了实现在大城市扎根的梦想,他们每天不惜奋斗到很晚。直到凌晨之后,他们才会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当他们回到狭窄的出租屋,回看望京SOHO那一派灯火通明时,偶尔会泛起一丝陌生感:这城市的万家灯火,并无一盏为他们而点燃;而为他们点起灯火的故乡,早已成为了无法倒回的过往


这里是望京soho


我们生活在车水马龙的大都市中,单单是活着,便已经竭尽全力了。而“家”的概念,却已经越来越模糊。眼前的城市与遥远的家乡,看起来都像是“家”,细看却又都不太像。


一言以蔽之,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归属感”都是一种奢侈品。他们的生活并不如意,为了逃离不如意的生活,我们尝试逃离眼前的生活,但并没有人肯告诉我们,我们该逃往何方。


我们到底该去哪里寻找归属感?究竟什么样的城市,更容易让人产生归属感?同样是车水马龙,高楼大厦的,为什么每到一座新的城市,就会得到一些新的感受呢?


城市规划师李昊,也在思考着同样的问题。在他十年如一日的职业生涯中,在足迹遍布五大洲,踏足了很多城市之后。这个阅城无数的年轻人,终于为这个问题找到了答案。而“归属感”这个看似无解的疑问,也从此不再混沌不清。


他将自己的结论,记录在了自己的著作《城归何处》中。我们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归属感”的来龙去脉,最终寻得一个完美的答案。


(一)入世与出世


鲁迅曾经说过:“在大部分中国人的灵魂里,斗争着一个儒家,一个道家,一个土匪。”从古至今,莫不如是。


上古贤君尧舜禹被后人称颂的最大原因,便是他们的“无私”。在交接权柄时,他们并未将领袖的位置传给子嗣,而是让给了部落中的贤者。当然,这些都是被粉饰过的历史。在真实的情况下,这些部落的继承者,可能都为上一任领袖,开出了一个“无法拒绝的条件”。


这话就是教父说的


郡县制的帝王为了培养恭顺的奴隶,便刻意隐去了斗争中的血与火,将残酷的上古时代,描绘成为了“贤者为尊”的君子盛世。他们的方法很奏效,在郡县制的千年帝国中,人们循规蹈矩,遵守着三纲五常,扮演着体制奴隶的角色。绝大多数人都忘却了一个事实:真正能逆袭的人,是儒家和土匪的结合体


善用意识形态蛊惑人心,且能杀伐决断的人,才能成为万人之上的领袖


而在西方的社会中,人们从来不肯掩饰自己的欲望。在巴尔扎克的笔下,拉斯蒂涅在安葬了高里奥之后,心情复杂地远眺巴黎。他望着塞纳河畔那通明的灯火,不由得豪情万丈,大声高呼:“现在,让我们来斗一斗吧!”而此情此景,与踌躇满志来到北上广的年轻人,却又何其相似?


当然,这些年轻的奋斗者,也未必总会成功。名著《了不起的盖茨比》,便为我们描绘了盖茨比的兴盛与谢幕。这本虚构的小说背后,分明是“迷惘的一代”,对这世界的无所适从与满腹惶然。一百年后,历史再一次重演。就在2018年,北京的人口净流出16.5%。这场人口逆流,折射出了很多年轻人破碎的北上广之梦。


儒家和土匪死了,道家活了。很多人在厌倦了城市的灯红酒绿后,会第一时间回忆起故乡、田园与乡下。似乎自己生来,便该属于那片土地。


但事实上,真的如此么?


(二)举世相通的田园梦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古至今,很多人到中年,却依然一事无成的人,都会萌生“归隐田园”的想法。当然,并非每个人都知道,陶渊明家境殷实,所以哪怕“草盛豆苗稀”,也能确保一家老小衣食无忧。


富人才有资本“归隐田园”,穷人只配做个“归隐田园”的美梦,仅此而已。


所以敢于帮穷人造梦的人,终归会成为万众追捧的意见领袖,大名鼎鼎的李子柒便是如此。在中国的自媒体界,李子柒无疑是一个异类——她无需看任何甲方的脸色,也不用输出任何观点,甚至在拍视频时,连话都不用说上几句。只需要动手去做,就足够了。


她只需一举手,一投足,便足以画尽那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当然,如果你只认为中国人喜欢田园,那可就大大的错了。早在两个世纪前,美国作家梭罗便在散文集《瓦尔登湖》中,绘下了一幅美国郊野四时更替,万物滋长的图景。时至如今,很多人还对梭罗笔下的木屋心向往之,恨不得逃脱现在的生活,隐遁到那片静谧的乡野之间,从此不问世事。


盎格鲁·萨克逊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可以一路追溯到英伦时代。早在工业革命之后,英国人第一时间享受到了工业时代的便利,但人与土地的距离越来越远,这使得英国人愈发怀念往昔,并无比思念往日的田园牧歌时代。在这种思潮之下,华兹华斯、济慈等田园诗人横空出世,与“英伦段正淳”拜伦三者齐名,让当时的大众纷纷倾倒,一时间圈粉无数。


可见人类的田园梦,是并无国界之分的。盎格鲁·萨克逊人的彼时彼刻,恰如我们的此时此刻。


然而姜文早已看穿了一切


城市的灯火与乡野的静谧,似乎都能为人带来归属感。那么问题来了,身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到底该如何寻找“归属感”?


(三)走遍天下城市


《城归何处》的作者李昊,在书中写下了答案。他在书中如是说:“工程是理性的,用来改造世界。情绪是感性的,帮助我们和世界互相接纳。”


身为城市规划师,必定要与理性相伴左右。如果摒弃了理性的约束,一切规划都将成为空中楼阁。但在这钢筋水泥之外,无论是设计的美学风格,还是楼群的布局,名字与简介,都要与城市的本土风味契合。否则,新规划的城区,必定会与老城区格格不入,显得不伦不类。


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有内味儿了”才是终极目标


根据李昊的经验,我们必须要深入老城区,才能尝到“内味儿”的一鳞半爪。在时光的雕琢下,城市的面貌日渐更迭,历史则会沉淀在街头巷尾,沉淀在陈旧的街区,热闹的市井,以及人们的一饮一食中。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这些细微幽深的小讲究,本不足为外人道,但却被李昊尽收眼底,不仅被写在了书里,还被拍摄了下来,成为了珍贵的影像。


譬如俄罗斯的城镇乌兰乌德,便处处透露着工业化的气息。这清冷刚峻的色调背后,透露着残酷的城市条律:适应寒冷者生存,不适应寒冷者将被彻底淘汰。


乌兰乌德掠影


但香港尖沙咀则完全相反,在一个世纪前的动荡中,许多人避居香港,在市井之间隐遁自身。而这破败斑驳的招牌,无疑就是“隐于市井”的最佳注脚。谁都不会知道,这些不起眼的招牌背后,到底藏着一个如何让人目瞪口呆的高人。


无论是正剧《一代宗师》,还是喜剧《功夫》,都是对这城市韵味的严肃致敬。


尖沙咀掠影


唯有亲身踏足这些城市的人,才能体会到深埋在城市中的韵味。而这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又被李昊记录到了文字、相机里。每一座他踏足过的城市,都成为了他记忆的一部分。最终,又被汇总到了《城归何处》这本书中。


宛如古代的文人一般,李昊在造访他乡时,总是会带着一本书,一边用脚丈量着城市的土地,一边用文字触摸着城市的灵魂。如他所说,“如果西安没有陈忠实、贾平凹,南京没有叶兆言,天津少了冯骥才的情形。那样这些城市将会变得多么苍白!”


人对城市的归属感,到底在哪里?


就在这泛黄的照片里,在那些动情的文字里,在我们前行的脚下,也在我们的脑海里


(四)人与城市


中国人向来务实,所以中国能拥有这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以及这四十年的飞速发展。但我们的感性世界,却被一大片荒漠所覆盖。人们将其视为“无用”,最终使得人与人,人与城市间的关系,都无比疏离。


每个在城市中奋斗的人,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流浪者。他们的家乡只可驻足,却绝不容许他们再去停留。而眼前的城市,却根本无法让他们将其视为“家园”。


但无论如何,历史的车轮仍在缓缓前进,宛如一把无形的刻刀,将城市雕琢出形态各异的韵味。而人们为城市留下的文字,则记下了这缓缓流淌的历史。总会有人,被这韵味与历史所深深吸引,从而成为城市中新的扎根者。


一番辛苦,二三城走遍,四顾茫然,五味杂陈心间。六欲七情藏心底,八苦萦绕身边。九州十方踏遍,百折千回,万家灯火照从前。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完)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