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名人名言 > 有关孝的名言-对这样的父母也要顺者为孝?听听孔子是怎么说的!

有关孝的名言-对这样的父母也要顺者为孝?听听孔子是怎么说的!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2-02 18:06:17
阅读:
最新资讯《有关孝的名言-对这样的父母也要顺者为孝?听听孔子是怎么说的!》主要内容是-有关孝的名言,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孝经》记载:孔子的学生子思有一次问孔子说:“子女听从父亲的命令,可以称为吗?”孔子答道:“这是什么话啊!这是什么话啊!古时天子有七个直言相谏的诤臣,纵使天子是个无道昏君,他也不会失去其天下;诸侯有直言谏争的五个大臣,即便自己是个无道君主,也不会失去他的诸侯国;卿大夫也有三位直言劝谏的臣属,即使他是个无道之臣,也不会失去自己的家园。士人有直言劝争的朋友,自己的美好名声就不会丧失;为父亲的有敢于直言力争的儿子,就不会干出不合道义的事。因此在遇到不义之事时,做子女就要力谏父亲不要干;臣子就要力谏君王不要干。所以每当遇到不义之事,一定要谏争劝阻。如果一味遵从父亲的命令,使父亲陷于不义之中,又怎么称得上是孝顺呢?”


在中国儒家文化中,孝的本意是顺从父母的意愿,以不违背长辈的意志为前提,在精神上给予父母温暖,在物质上给予父母保障。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将顺者为孝作为衡量孝道的标准,而把违背父母意志视为忤逆的说辞。其实,关于孝道的问题,一直以来儒家都是以天地人伦为基础,以人性本善为根基,以行为守德为美誉加以宣扬。并衍生出百善孝为先等名言与二十四孝的故事等等加以佐证,由此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因此作为儒家文化的核心与根本。于是对于孝的理解基本上可以在众人心中达成一致,但是关于的孝的行为方式却各人自有个人的理解。


如果说孝与不孝的标准在哪里,恐怕没有人能够确切得出答案。皇帝与大臣、父母与子女之间就会关于孝道的问题很难达成一致的看法。那么,既然儒家学说已经明确孝义的根本,但是当人的角色转换之时所谓内心的标准恐怕也会随之改变。所以,这才是衡量是否遵循行孝道的难点所在。那么,百善孝为先也好,熟读二十四孝的故事也罢,一直以来禁锢在众人脑海中的顺者为孝一直就被认为是一个人是否行孝的标准。而顺者为孝,又是各人有各人的理解。所以,在孝道的问题上,如何做到公认而又合乎传统思想的标准其实是很难做到的。


本文开篇所引用的《孝经》子思与孔子的问答,其实也是子思在这个问题上的迷茫。孔子作为圣人,作为儒家文化的创始人,他在孝的问题上一直在不断的为弟子灌输、传播其中的真义。在孔子的思想中,一味的顺从不是真正的孝。对于君臣之间、士大夫与臣属之间、士子与朋友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孝义,应该是以道德为标准展开的。如果作为后者一味的以顺从而不顾及道德约束为前提的所谓孝,孔子不认为那是孝。假如君王不义而没有臣子劝谏,商纣王的悲剧恐怕还会在后代不断重演。父母做了不道德的事情,作为子女没有是非观念而一味的顺从,岂不是助纣为孽。再者说,天下父母也不都是严父慈母,恶徒泼妇也大有人在。这正是孔子所说的如果一味遵从父亲的命令,使父亲陷于不义之中,又怎么称得上是孝顺呢?其实,这也是孔子最担心的孝道被歪曲而施行之处。


孔子宣扬的孝道放在今天,其核心的内容依然没有改变。但在现实面前,分清是非孝敬父母才是真正的孝道所在。严父慈母自然应该倍加感恩孝敬,但是父母过错也应该及时指出更正。而对于打着孝道的幌子为所欲为却指责子女不孝的父母,做子女的只要守得住道德良心,与其争辩表明公理,怎么能说不是孝顺呢?至于说当今社会,为老不尊者大有人在。特别是现在社会上流行的一句话说“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这话虽然有些过激,但是现实却是,有多少活生生的一例又一例的老人家为老不尊的事件发生过?又有多少老人倚老卖老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如果这些人的子女还是本着“顺者为孝”的原则去支持这样的父母所有恶劣的行为,岂不是助纣为虐的帮凶而践踏社会的功德良知么?所以说,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说的话,放到今天依然适用。只不过,他老人家为我们提供了思想,却预见不到今天的父父子子。


天道人伦,性由心生,一个在家孝父母的人,不必远去烧香。感恩父母的不易,明辨行为是非,悟透孝道的真谛,孝父母、敬亲人,这些都是做人的根本。只是,孔子说的孝义真谛,也是要谨记于心的。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