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名人名言 > 愿的繁体字-学国学一定要恢复繁体字么?

愿的繁体字-学国学一定要恢复繁体字么?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2-24 18:52:10
阅读:
今天和大家讨论一个长久以来的话题,学国学,是不是应该恢复繁体字?简化字是不是一无是处?

其实,简化字不仅不是一无是处,而且,简化字是汉字发展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进步,说它从某种程度上挽救了汉文化,也不为过。那些盲目批判简化字体系,妄想全盘恢复繁体字的人,建议他们日常全部改成繁体字,而且自己的子女都用繁体字,试他个几个月,尝尝滋味再说。汉字的简化是趋势,用汉字这个载体形式来学习、理解文化才是关键。


先简单讲一下汉字的发展历史,这个问题知道的人很多。象形文字->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行书和草书只是汉字书写方式的变体而已,并不是官方字体的改变。隶书到楷书的变化只是是书写更加符合软笔的行笔特点而,并不算革命性的变化。也就是说,汉字发展历史上革命性的变化也就3.5次。这种大规模革命性的变化必须有大智慧大勇气的人才能够完成。




鱼的不同字体


仓颉造字,无疑是伟大的,由于他自己是个史官,为了方便记录,就把民间老百姓自己创造的各种象形符号搜集整理,最后统一形象,形成最古老的统一文字,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甲骨文(乌龟壳或骨头上的)或金文(浇筑在青铜器上的)类似的文字体系。


后来,由于封建分封制的存在,各个诸侯国各自为政,文字传来传去,也被人以讹传讹,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才发现,哎呀,各个国家写的文字,大致差不多,但有些造型区别太大了,这不利于九州统一,于是乎,让李斯重新统一了书写形式,这次变化巨大,估计当时不少读书人都要抗争一阵子了,当然,也估计抗争的都被始皇帝用他最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了,不听话的---杀!




李斯书篆字


但李斯发明的小篆实在是太难写了,所有比划都是一样粗细!如果当时有钢笔还可以,用毛笔写的一样细,太累了。所以,后来秦朝的一个小吏叫程邈的犯了罪,没事干,在监狱里整理一下书写方式,创立了隶书,特别符合毛笔的书写习惯,不用管啥笔画是否一样粗细,结果后来在民间大受欢迎---方便呀。当然了,当官的都不屑用,奴隶们都抢着用---谁让我们没文化呢,写着方便就行。到了汉朝,反正都是一帮像刘邦兄弟们的这些泥腿子、奴隶、罪犯、二混子得了天下,项羽这些贵族反而都玩完了。那文字当然用弟兄们常用的隶书了!




汉简



汉简


到了汉初,有个叫王次仲的儒生,首次采用了楷书的书写方法,更符合软笔的书写习惯,而且写的更平直。由于当年子贡在孔子墓前种了一棵楷树,又高又直,所以,这些儒生们就称这种书写形体为“楷书”。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盛行,很多读书人,都能够写的一手的好楷书,像王羲之这种几千年出一个的书法迷,越写越油,连笔字写的可好了,于是乎,行书、草书就都有了。


唐朝楷书尤其盛行,钟繇、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把楷书发挥到极致,直到今天,都再没有超越他们的楷书大家出现。



颜真卿自书告身贴


所以,综上所述,从书写上,汉字的演变,从繁入简乃是时代发展潮流。


但从笔画上来说,古人也是不停的做努力,不断的由繁入简的变化。


例如:寿字。


寿字的简化字形,最早都是很多书法家写行书或草书的时候,简化而来,早已为人所接受,并不是后世人创造出来的。








还有经常被一些不懂的人翻出来的“爱”,说简化字,减掉了心,就失去原有的含义了。其实,大家看了“爱”的汉字变化历史,就会发现,“友”就是“手”托住“心”的连笔字而已。


而且,“友”有两人两手的意思。用“友”表达“心”+双手,非常贴切,因为,爱就是相互的。


“ 友”字甲骨文如下,如两人两手:




友的甲骨文



爱的隶书,是“心”+“手”




爱的几种简化字书写方式,“友”有心也有手


所以,爱从繁体字到简体字,“心”一直在,只是更简单,用“一”心来表示,说没有心的,只是你多心了而已,不懂而已。字形变成“友”,既含有“心”也含有“手”,朋友用心才算朋友。友本来就是有心的。


我们目前使用的这套汉字简化方案,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由钱玄同、胡适、蔡元培、邵力子、陶行知、郭沫若、胡愈之、陈望道、叶圣陶、巴金、老舍、郑振铎、朱自清、李公朴、艾思奇、郁达夫、胡蜂、林汉达、叶籁士等大师级人物共同倡议并参与意见。于1935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发布第11400号部令,正式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所选简化字体也是历朝历代均多次被使用过的简化方案,非常严谨和严肃的。


只是1936年,中华民国内部遗老众多,迫于压力,又于废止了。


到1949年以后,才有改天换地的大智慧和大勇气,才能于1956年正式重新公布修订好的《汉字简化方案》,是非常严肃、非常考究、非常成熟的简化字方案。


从此,我们大陆人民有福了,我们能够轻松的书写汉字,但也并没有破坏我们对繁体字的认识呀。因为这一套简化字方案能够非常好的表达汉字发展的延续性。


当然了,后来的第二套简化字方案(很快被废止),就有些不太严肃,也没有历史发展依据,过于简单了。



第二套汉字简化方案例子(被废止)


书法爱好者可以继续研习繁体字,甚至小篆、甲骨文,但对普通汉字的学习者来说,我们还是打心眼里欢迎简化字的。因为,不简化,我们的孩子们学起来实在是太累,简直没法活呀,有些小朋友,如果爸妈给取了一个笔画特别多的名字,考试的时候,都比别的孩子吃亏。


就连我们的一些文化泰斗,当年都恨透了繁体字,甚至提出很多更为激进的说法。


谭嗣同、陈独秀等人甚至主张用拼音字母替换掉汉字,就像越南和韩国一样,鲁迅曾经说过:“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并认为“汉字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是“劳苦大众身上的结核”,“倘不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 鲁迅临死前接受《救亡情报》记者访问时指出:“汉字的艰深,使全国大多数的人民,永远和前进的文化隔离,中国的人民,绝不会聪明起来,理解自身所遭受的压榨,理解整个民族的危机。”


估计,鲁迅小时候,写繁体字,写的苦不堪言,心里阴影非常之大呀。


但当初主张废除汉字最积极的钱玄同在仔细研究后,做出了无比正确的决定,保留汉字,可以用拼音来标注,但字形用我国历史上反复出现过的简化字来整体简化我们的汉字体系,完美!我们当前用的汉字简化字方案也是以钱玄同的简化字方案为基础编订的。


这样,我们即保留了汉字体系的完整性,也保持了汉字文化的延续性。


接下来,我们只要“识繁用简”即可。就好像,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能识别甲骨文即可,而完全没有必要用甲骨文来书写。


相对于台湾、香港等地还在用繁体字书写记录,我们用简体字岂不快哉!


听飙叔讲国学故事,学国学,学点有用的东西即可,不要太纠结。做真正、理性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延续。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