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名人名言 > 与茶有关的诗词-人生如逆旅:爱茶如命的苏轼,也有喝不到茶的时候

与茶有关的诗词-人生如逆旅:爱茶如命的苏轼,也有喝不到茶的时候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3-30 19:50:34
阅读:

把时间的针拨回到九百年前的宋代。


北宋元符三年(1100)春天,在偏僻的海南儋州,已被长年贬谪生活折磨得衰朽的苏轼突然茶情涌动。他独自在月夜汲江水煎茶,写下了著名的《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这首诗极得后人称赞。南宋的胡仔说:“此诗奇甚,道尽烹茶之妙。”南宋诗人杨万里赞美道:“七言八句,一篇之中,句句皆奇,古今作者皆难之。”


但它仅仅是一首遣情怡志的老翁烹茶诗吗?


这一年年初,和苏轼“不大对付”的宋哲宗去世,年仅24岁。苏轼正是被这位厌烦他的宋哲宗接连贬谪。四月时,新皇帝颁行大赦,苏轼也在其列。


苏轼为什么恰恰在这一年的春天独自煎茶,是因为感叹宋哲宗的突然去世,还是已经获得了大赦的消息?是愁于半生寥落终老海外,还是喜于可以再返北土?是伤感于自身的风烛残年,还是仅仅想在这个宁静的月夜,再享受一番雅致清幽?这些问题,我们很难知道答案了。


实际上,他的生命还剩下最后一年多的时光。一年之后,他将出现在金山龙游寺,他会看到当年李公麟为他画的像,写下那首概括一生际遇的《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黄州、惠州、儋州,都是他被贬的地方,一代文豪回首往事,唯存贬谪之痛。




(一)黄州

在黄州,苏轼种下了一棵茶树。


他曾经写过《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他说,“嗟我五亩园,桑麦苦蒙翳。不令寸地闲,更乞茶子蓺。”东坡是一位叫马正卿的书生替他向官府请来的一块荒地,也是他的宝地。他在这块地上种粮食蔬菜,以解生活之困,还建了一幢房子,是为“东坡雪堂”。东坡面子大,大约长老把茶树给他了。


黄州是苏轼首遭贬谪的地方。他刚刚经过元丰二年(1079)的乌台诗案,在湖州知州任上被逮捕,鬼门关头走了一遭,惊魂方定。黄州的生活非常艰苦,一家人口粮都成问题,但苏轼躲过杀身之祸,颇能知足。《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等名篇都写于黄州。他在这里还写出了一首一百二十句的咏茶长诗《寄周安孺茶》。纪昀说:“此东坡第一长篇,一气滔滔,不冗不杂,亦是难事。”




湖北黄冈市东坡赤壁


几年以前,在杭州通判任上时,苏轼在进士发解试的试院中和几位同僚一起煎茶。当时王安石改了取士的方法,取消传统的诗赋、帖经、墨义,只考策论,苏轼并不赞同这样的做法,他说,“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试院煎茶》)表面看是高人自适,实际暗讽王安石。


在《寄周安孺茶》里,苏轼还是把睡和茶联系在一起,“好是一杯茶,午窗春睡足。”但是这与时政没有关系了,他是真的只想喝喝茶,过过平淡日子。他在诗歌最后感慨地说,“昔人固多癖,我癖良可赎。为问刘伯伦,胡然枕糟曲?”我就只有喝茶这么个癖好,真难以想象,茶这么好,魏晋时期那位刘伶,为什么还要嗜酒?


茶是苏轼和朋友们来往的手段。刚到黄州时,他请朋友们来喝茶,留下了《啜茶帖》,也称《致道源帖》。他在这个比A4纸还小的便条上写道,“道源无事,只今可能枉顾啜茶否?有少事须至面白。孟坚必已好安也。”




《一夜帖》也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他在这封信札中说,“一夜寻黄居寀龙不获。方悟半月前是曹光州借去摹搨。更须一两月方取得。恐王君疑是翻悔。且告子细说与。纔取得。即纳去也。却寄团茶一饼与之,旌其好事也。轼白。季常。廿三日”他托好友陈季常向王君解释,曹光州把那幅黄居寀画的龙借走了,一旦归还,他就立刻还给王君。为了表达谢意,他附上了团茶一饼。



种茶,饮茶,送茶,这就是他在黄州的生活。简单清苦,修身养性。


(二)惠州

元丰八年(1085年),年仅八岁的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临朝听政。她对苏轼青眼有加,苏轼不但被重新启用,还在短时间内连升数级,直升到翰林学士、知制诰。这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光。




这时苏轼是名动天下的文士,位高权重的大臣,茶缘也深厚起来。元祐四年(1089),请求外调的苏轼来杭州担任知州。听说苏轼在游西湖葛岭的寿星寺,南屏山麓净慈寺的谦师特地去为他点茶。苏轼写了《送南屏谦师》: “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谦师妙于茶事,手艺出神入化,苏轼很感佩服。




苏堤春晓


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在福建任转运判官的曹辅给苏轼寄来了福建壑源贡茶院刚制出的新茶,还附了一首诗。苏轼回复了《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写下脍炙人口的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


元祐年间的苏轼,有高太后护着,何等惬意。看多宦海诡谲的黄庭坚送来家乡产的名茶双井茶,附上《双井茶送子瞻》“为君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他想委婉地提醒苏轼,今日风光,也要想想当初黄州的困顿。


北宋元祐七年(1092),苏轼知扬州,端午节时,众人一起喝茶,所谓“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金钗候汤眼,鱼蟹亦应诀。遂令色香味,一日备三绝。”(《到官病倦未尝会客毛正仲惠茶乃以端午小集石塔戏作一诗为谢》)从扬州回京之后,他想外放到会稽,写下了《七年九月,自广陵召还,复馆于浴室东堂。八年六月,祈会稽,将去,汶公乞诗,乃复用前韵三首》,此时他还春风得意,自以为一切尽在把握,“乞郡三章字半斜,庙堂传笑眼昏花。上人问我迟留意,待赐头纲八饼茶。”他希望能得到宫中赐下的、清明前所制的首批贡茶。苏轼当然是在开玩笑,他不知道,这首诗写完两个月后,一辈子的好日子都结束了。




南宋刘松年《西园雅集图卷》局部,人物自右至左:李之仪、王诜、苏轼、蔡天启


元祐八年(1092)八月,王闰之在汴梁去世,苏轼失去了互相扶持二十六年的妻子。九月,苏轼的政治靠山高太后去世,宋哲宗亲政,他对苏轼没有好感。苏轼被外放之后连遭贬谪——这次比贬谪黄州还要可怕。黄州一贬,贬了五年,这一次贬了七年。黄州时,苏轼四十五岁,还是中年,这一次,他已经将近六十了。


老年被贬,带来的身心痛苦尤其剧烈。但经过数次起落,苏轼表现得很坦然。当他在绍圣元年(1094)被贬到惠州时,又像在黄州一样想要种茶树了。他把一棵长势很不好的野生茶树搬到居住处白鹤岭,这棵茶树“天公所遗弃,百岁仍稚幼。紫笋虽不长,孤根乃独寿。”长出的茶叶数量很少,只能摘着闻闻,“未任供臼磨,且作资摘嗅”。


到了惠州,他从云端落到底层。不过还有机会喝到好茶。绍圣二年(1095)左右,他拜访了浮石山的高僧元师,元师请他品尝当地的焦坑茶。苏轼写下了《舟次浮石》(又名《留题显圣寺》)来记录这次难得的口福,他说“浮石已干霜后水,焦坑闲试雨前茶。只疑归梦西南去,翠竹江村绕白沙。”多好的茶啊,让他又想起了江南。


苏轼在惠州发现,自己曾经那么喜爱的团茶,对民众是多么沉重的负担。他在《荔枝叹》中激烈地抨击为了向宫中诌媚邀功而荼毒百姓的行为,他说“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 丁谓、蔡襄为了迎合上意,劳民伤财地制作贡茶,难道君王就缺少这些东西吗?


绍圣三年(1096年),跟随苏轼谪居惠州的侍妾朝云去世,年仅34岁,葬于惠州栖禅寺东南。惠州是苏轼的伤心地。



惠州朝云墓




(三)儋州

绍圣四年(1097年),苏轼被放逐到海南儋州。他在海南生活了大约三年。


海南是一个孤悬海外的荒岛,偏远、落后、穷困。苏轼到海南时已抱有必死之心。他给好友王古(字敏仲)写信,他说已经和长子苏迈谈好事,到海南之后第一件事是做棺材,其次是做墓。他如果死了,就在海南安葬。


海南的生活比惠州还要苦,粮食得来不易,“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没有米的时候就吃净菜,他专门作了一篇《菜羹赋》,把菜羹的味道夸了一通:“水陆之味,贫不能致,煮蔓菁、芦菔、苦荠而食之。其法不用醯酱,而有自然之味。”所谓自然之味,就是缺油少盐的清煮菜之味。




米粮没有了,苏过用山芋作羹给老父亲充饥,苏轼竟然特意写了首诗来赞美,诗名很长:《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糁羹,色香味皆奇绝。天上酥酡则不可知,人间决无此味也。》山芋为羹,这是粮绝之后的无奈之举,怎么可能“色香味皆奇绝”?还说“香似龙涎仍酿白,味如牛乳更全清。莫将南海金齑脍,轻比东坡玉糁羹。” 金齑脍是什么呢,张岱在《夜航船》里说:南人把鱼肉切成细缕,用金橙拌了,叫做金齑玉脍。吴郡献松江鲈鱼给隋炀帝,隋炀帝赞扬说,“所谓金齑玉脍,东南佳味也。”苏过煮的这一锅山芋羹,究竟是哪点和金齑脍挨上了呢?


连维持生存的口粮都难获得,就不要指望喝茶。苏轼给程天侔写信说,“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这恐怕还得加上一条,饮无茶。苏轼在海南仅有的茶诗,就是本文开头那篇《汲江煎茶》。宋人曾经把皂荚芽、槐芽、柳芽等等混杂在茶叶里以谋私利,苏轼也提到过用皂荚芽之极嫩者代替茶饮,但却没有见到他在海南摘叶制茶的记录。


黄州是凄凉地,惠州是伤心地,儋州呢?儋州是苏轼的绝地。到了儋州,连喝茶都是妄想。龙团没有了,草茶也没有了,只有一腔濒死的枯肠,一座孤寂的枯城。




海口五公祠




(四)西天不无

苏轼喝了一辈子茶,写了一辈子茶诗,流传下来的有七十多首。如果要在宋代的文人中封一位“茶仙”的话,苏轼就是了。


三十多岁时,苏轼奉命通判杭州。他到镇江的金山寺拜访宝觉、圆通两位长老,长老请他喝茶,他宿于寺中,写下“沐罢巾冠快晚凉,睡馀齿颊带茶香”。多美好啊,喝茶、睡觉、谈佛,悠闲自在。


熙宁九年(1076年)暮春,密州太守苏轼登超然台,仕途还顺利,他说“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有一些豪情,有一些得意。


乌台诗案前,他带着龙凤团茶特意到无锡惠山来试“天下第二泉”,他与惠山钱道人共品好水好茶,登绝顶,观太湖,看见“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他精力旺盛,意气风发。


苏诗曾经在冬天里梦见有人“以雪水烹小团茶,使美人歌以饮。”雪水、团茶、美人与歌,多么清雅,多么潇洒快活。


张大千《西园雅集图》


过去了,都过去了。


写下《自题金山画像》两个月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一代名士苏轼逝世于常州,年六十四岁。人间坎坷已尽,天上必有盛宴与茶香,大约正如他在《行香子》所描绘的:“绮席才散,欢意犹浓,酒阑时高兴无穷。共夸君赐,初拆臣封。看分香饼,黄金缕,密云龙。”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