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名人名言 > 雪花的诗句-雪穿庭树作飞花——咏雪花古诗词赏析(三)

雪花的诗句-雪穿庭树作飞花——咏雪花古诗词赏析(三)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8-26 04:23:07
阅读:
最新资讯《雪花的诗句-雪穿庭树作飞花——咏雪花古诗词赏析(三)》主要内容是雪穿庭树作飞花——咏雪花古诗词赏析(三)王传学唐代诗人韩愈的《春雪》,用拟人手法,写飞雪迎春,别有情趣: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前两句写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雪花的诗句,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雪穿庭树作飞花


——咏雪花古诗词赏析(三)


王传学


唐代诗人韩愈的《春雪》,用拟人手法,写飞雪迎春,别有情趣:


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前两句写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而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而惊喜。虽然春色姗姗来迟,但毕竟就要来了。三、四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怅惘、遗憾,而是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这就是三、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称神来之笔。“却嫌”、“故穿”,把春雪描绘得多么美好而有灵性,饶富情趣。


诗的构思甚奇。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故穿庭树”纷飞而来。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热闹,一翻再翻,使读者如入山阴道上,有应接不暇之感。


再看唐代诗人东方虬的《春雪》: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


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诗的意思是:初春的雪满天飞舞着,用手去接触它便像朵朵盛开的花儿。在园子里开放的梅花啊,到底哪一朵才是真正的梅花而不是雪花呢?


真正的春色未到,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久盼真正的春天虽然还未来到,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纷纷扬扬,自己妆点出一派春色。盼望春天的烦恼顿时化成一片欣喜。


全诗构思精巧,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别开生面,却又篇幅短小,含意浅显,生动有趣。


唐代诗人陆畅的《惊雪》,构思精巧,别有情趣:


怪得北风急,前庭如月晖。


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


诗的意思是:北风怎么刮得这么猛烈呀,大雪飞舞,房屋前面的院子明亮得如同月光照射。天上的仙人难道这么灵巧,竟然能够把水剪成花,然后散向人间,弄得满天花飞。诗写得轻巧灵动,一个“巧”字,表现了雪花的美丽轻盈,突出了诗人见雪花飞舞而兴奋莫名的惊叹之情。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夜雪》,采用烘托手法侧面描写雪下得大,真实可感: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首句从诗人感觉“衾枕冷”写夜晚寒气加重,预示天降大雪了,“讶”字突出大雪降得突然,出乎意料。次句从视觉入手,诗人看到窗外由暗变明,表明雪下得很大。后两句写夜深了,诗人知道雪下得很厚,因为时时听到竹子折断的声音。描写深夜的雪很难用视觉形象来表现,于是诗人把视觉改为听觉。当然,下雪本身是没有声音的,所以诗人就通过“时闻折竹声”来表现。在一个下着雪的深夜,彻夜难眠的诗人不时听到外面传来竹子折断的声音,就知道雪已下了厚厚的一层,竟把许多竹子都压折了。后两句通过听觉来描写雪,是这首诗的独到之处。


再看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用极其凝练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就写作角度而言,前两句是从所见之景着墨,后两句则是从所闻之声下笔的。因为,既然夜已来临,人已就寝,就不可能再写所见,只可能写所闻了。“柴门”句写的应是黑夜中、卧榻上听到的院内动静:“风雪”句应也不是眼见,而是耳闻,是因听到各种声音而知道风雪中有人归来。这里,只写“闻犬吠”,可能因为这是最先打破静夜之声,也是最先入耳之声,而实际听到的当然不只是犬吠声,应当还有风雪声、叩门声、柴门启闭声、家人回答声,等等。这些声音交织成一片,尽管借宿之人不在院内,未曾目睹,但从这一片嘈杂的声音足以构想出一幅风雪人归的画面。诗写到这里,含意不伸,戛然而止,没有多费笔墨去说明倾听这些声音、构想这幅画面的借宿之人的感想,但从中透露的山居荒寒之感,由此触发的旅人静夜之情,都不言自见,可想而知了。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