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名人名言 > 逊的成语-陆逊:出身士族,出将入相,一生战无败绩,却是扮猪吃老虎的高手

逊的成语-陆逊:出身士族,出将入相,一生战无败绩,却是扮猪吃老虎的高手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8-31 10:43:18
阅读:
最新资讯《逊的成语-陆逊:出身士族,出将入相,一生战无败绩,却是扮猪吃老虎的高手》主要内容是东汉末年,天下三分。世人皆知曹魏之幕下能臣,谋政能治国安邦,为战能运筹帷幄;蜀汉之麾下勇将,战时骁勇善战,平日更是忠肝义胆;却只有东吴,似乎安居江东一隅,只图据江自保。可拨开汉末风云,孙吴政权看似不出风头,却屡战屡胜。-逊的成语,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东汉末年,天下三分。


世人皆知曹魏之幕下能臣,谋政能治国安邦,为战能运筹帷幄;蜀汉之麾下勇将,战时骁勇善战,平日更是忠肝义胆;却只有东吴,似乎安居江东一隅,只图据江自保。


可拨开汉末风云,孙吴政权看似不出风头,却屡战屡胜。孙权不畏蜀汉,杀关羽夺荆州,猇亭之战更让刘备郁郁而终;亦无惧于曹魏,除了举世闻名的赤壁之战,石亭之战更是打得大将曹休大败而归。


孙权固有识人之英,然站在孙权身前为其立下赫赫战功的,则是江东史上真正的大都督陆逊。


陆逊早年战无败绩,晚年更是位极人臣。可纵观陆逊一生,正如江东政权一般,小心谨慎,步步为营,最终方能成就一方伟业。


01 识明主,低得下头

陆逊,原名陆议,出身吴郡四大家族“陆氏”。少年丧父的他,自小跟随从祖父陆康读书,因而年少时就博览群书,小有名气。


后因与时任庐州太守的陆康不和,袁术派孙策攻打庐江。陆康虽苦苦坚守,但终究难敌骁勇善战的“小霸王”。


两年后,庐江陷落,陆康不久后病逝。


这场战争,让陆家与孙家结下梁子。


和素来与士族不睦的孙策不同,孙权一掌权,就清楚认识到拉拢世族大家的重要性,而江东陆氏就是目标之一。为了广纳贤良,同时笼络士族人心,孙权决定把孙策女儿许配给陆逊。


虽然孙坚、孙策两代在江东一带战绩显赫,手下也有程普、周瑜等大将效犬马之劳,但偏安江东一隅的孙家,当时最多算是地方军阀。


没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也没有刘备“刘皇叔”的政治名片,时任骠骑将军的孙权,并没有足以服众的政治影响力。


只比孙权小一两岁的陆逊,若接受这门亲事,不能报仇不说,还成了世仇之后的侄女婿。但陆逊却接受婚约,加入孙权幕府。之后陆逊改名“逊”,以示谦卑。


孙陆两家的仇怨,陆逊心知肚明。但相比之下,陆逊为孙权的雄才大略所折服,也更愿意出仕一展才华,所以向孙权示好,从而获得孙权的信任就更为重要。


和同为读书人的陆逊相比,才华横溢却不知变通不懂低调的孔融,和曾助曹操拿下官渡后屡出狂言得罪曹操而不自知的许攸,就因负才傲物,矜功恃宠,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白白送命。


真英雄只认明主而不计较一时之得失。


孔融和许攸始终高昂着头,最终反被杀之而后快;


陆逊选择一时低头,让本来心怀芥蒂的孙权打消疑虑,从而鸣响了孙权和陆逊日后携手开创大业的号角。


02 战劲敌,弯得下腰

展开一卷浩浩荡荡的三国史,若论铮铮傲骨,绝不弯腰,第一人当属关云长。


关羽武艺过人,义薄云天,曾有水淹七军的赫赫战功,但也因“刚而自矜”,酿下“大意失荆州”的恶果。而成功抓住关羽这一弱点的,正是江东统领军权的吕蒙和刚过而立的陆逊。


当时为麻痹关羽,吕蒙装病,陆逊临危受命。甫一上任,他即刻向关羽递上一封用词卑下的书信,大肆称颂关羽的战绩,并称自己绝不会与关羽为敌。


关羽本就对彼时还只是一介无名书生的陆逊不以为然,收到这封信后越发自满,更为轻敌。


最后陆逊与吕蒙共率双部,白衣渡江,占得荆州。


无战功无声名,本是陆逊的一大劣势,却因被巧妙利用,反化为袭击关羽的攻心计,转劣势为优势。


苏轼曾称“天下有大勇者”,应当“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一辈子弯不下腰,卸不下一身骄傲的关羽,成也傲骨,败也傲气,最终丢了城池送了命。


反观陆逊,不以无名而妄自菲薄,不以无功而急功冒进。


也难怪吕蒙向孙权举荐陆逊时赞其“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


03 服众将,沉得住气

籍籍无名的书生拜将,可以迷惑对手,也会让队友不服。面对倾巢而出的刘备大军,孙权封陆逊为大都督,率军御敌。


而陆逊不但一路退守,连孙权侄子孙桓被刘备军队包围时,陆逊认为孙桓素得民心,下属必将死战及城中粮草充足,为牵制蜀军,拒绝发兵救援。


眼看着刘备一路不费吹灰之力就已兵临城下,一干老将只以为陆逊终是书生,看到刘备大军不敢应战,甚至开始出言不逊,违背军纪。


而此时的陆逊却不为所动。


战局相持不下之际,长途跋涉的蜀军,面对江东闷热潮湿的天气,渐渐精疲力竭,心烦气躁。刘备更是犯下军事大错,连营百里。


此时以逸待劳的陆逊见时机成熟,乘夜突袭,一把火逼退蜀军,加之陆逊完善全面的战略部署,刘备大军全面崩溃。


与冲动出兵,草率布阵的刘备相比,在彝陵之战成功退敌的陆逊,胜在更能沉住气,以退为进。


面对当时蜀军节节胜利后的叫嚣与宣战,陆逊要求众将士忍气吞声,严守不出,而这也是忍辱负重这一成语的出处。


历史上还有很多忍一时之辱,得百世之功的事例。


同在三国时期的司马懿面对诸葛亮的女装之辱不为所动,让诸葛亮一次次北伐无疾而终;大将韩信能忍胯下之辱,一代勾践能忍亡国之辱,最终方能成就一方大业。


就像苏洵所说:“一忍可以制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忍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智慧。


容常人所不能容,忍常人所不能忍,方能成常人所不能成,得常人所不能得。


04 察战局,抵得住诱惑

如果说彝陵一役奠定了孙刘联盟的基础,那石亭之战则彻底确立了三国分立的天下大势。


石亭一战,吴军设计大败曹休,而此时朱桓提出乘胜追击,一举杀曹休、夺寿春,被时任大都督的陆逊果断拒绝。


孟子说过:“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为将者固然都希望乘胜追击,军功章上再添一笔。可陆逊却懂得在何时适可而止,不贪功,不冒进。


当时曹休虽然丢盔卸甲,但曹魏在后方却兵强马壮,一旦反扑,吴军未必真抵挡得住。


曹魏大将张颌就曾携大胜之余威,在追击诸葛亮余部时不慎中伏,本该凯旋而归,却命丧黄泉。


此役身为三军统帅,向来谨慎的陆逊不敢拖大,并未贸然追击。


事后果如陆逊所料,曹魏大将贾逵率兵救援,陆逊表面上的一时保守,却最终为东吴留存了兵力,避免了一场无意义的损耗。


是役之后,孙权称帝,天下三分。


相较兵马充足、人才辈出的曹魏,和仗居天险地势、倚赖孔明韬略的蜀汉,孙吴政权看似实力平平,却凭借收放自如的外交政策和张弛有度的军事战略,与魏、蜀终成三足鼎立之势。


因为和陆逊一样,孙权本人也是一个能屈能伸的君王。


孙权先是在刘备无立足之地时借南郡予刘备,对关羽多年来在荆州的擦枪走火也是能忍则忍,却在见刘备得益州后仍强占荆州不还时,强势出兵夺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而此时曹魏趁势发兵谋取汉中,眼看着刘备腹背受敌,孙权不但不趁火打劫,还与刘备重修旧好,把刚到手的零陵拱手相让。


之后,孙权更是频频向曹魏和蜀汉两边示好,在曹丕称帝后还接受了册封,又以一封言辞恳切的书信阻却了曹魏大军。


一代君王,穿上谦卑的伪装,虚与委蛇间以屈图存,屡屡以不战而休人之兵,真正做到了孙策临终时所寄言的“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


孙权曾评价周瑜战功赫赫,“邈焉难继”,又称陆逊“君今继之”。


陆逊书生出身,与周瑜等铁血主战派不同,作战少正面硬刚,多施以计策,虚实难辨,但面对违逆军纪之人,却严加处罚,治军有度。


从政上,陆逊软硬兼施,在彝陵之战后立刻写信向刘备陈述利弊,打消了刘备卷土重来的念头,使得吴蜀很快修复关系。


而这些都与同样主张刚柔并济的孙权不谋而合。


陆逊不论是初出茅庐,还是统领三军,始终能以大局为重,不为一时胜负荣辱所牵绊。这与动辄就觉得“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匹夫之勇形成鲜明对比。


我们在生活中,虽然不会像陆逊这样,时不时面对各种挑衅和宣战,但难免会有争执或受到轻视时。


此时我们就应掌握分寸感,不处处争一时之得失,一言之长短,进退有据。不必张扬,时间自会见证我们隐忍下的雄心。


毕竟,“屈”只是一时的策略,我们终是为了等到“伸”的时机,一鸣惊人。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