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我,商鞅,提前统一六国_秦统一六国的文章

我,商鞅,提前统一六国_秦统一六国的文章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3-17 00:29:49
阅读:

自古驱民在信诚,

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

商鞅能令政必行。

这是北宋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对商鞅的评价。

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子曾说:“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商鞅)举法明教,秦人大治”。

西汉名臣桑弘羊曾盛赞商鞅“功如丘山,名传后世”。

伟大领袖毛泽东也曾评价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福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贪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商鞅)可以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彻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仅限于当时,更影响了中国数千年。”

横扫六国,一统天下!他是让秦由弱变强的千古第一改革家-卫鞅!


商鞅(约前395年—前338年),汉族,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生于卫国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卫君后裔,以国为姓,故叫卫鞅。姬姓公孙氏,又叫公孙鞅,战国时期著名改革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公元前359年和公元前350年,商鞅两次变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秦的国势强盛,进而统一六国,建立一统天下的秦王朝,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魏王不用,是去,还是留?

横扫六国,一统天下!他是让秦由弱变强的千古第一改革家-卫鞅!

商鞅年轻的时候,爱好学习刑名法术之学,学成之后到魏国相国公叔座做了中庶子(官名,这里指相国的侍从之臣)。公叔座了解商鞅是个了不起的人才,没来得及向魏王推荐,就病倒了。魏王到相府看望公叔座,看到公叔座病危,魏王问:“相国啊,你千岁以后,这国家该怎么办呀?”公叔座顺势推荐了商鞅,魏王好像不大乐意,公叔座摒退左右,又对魏王说,如果不用他,一定要杀掉他,不然将来可是魏国的巨大威胁。魏王表面上答应了他,但转过身就说:“相国已经病的不轻了,叫我把全部国政交给商鞅这个毛头小伙子,真是糊涂了。”

魏王走了,公叔座又叫来商鞅,对他说:“我身为相,只好先君后臣,我向魏王推荐你,但他可能不会用你,我还建议他如不用就杀掉你,你赶快逃吧。”“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人才都有些个性,不去!这就是他的选择。

但是,商鞅能空怀经天纬地之才而老死魏国吗?不!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当他得知西边的秦孝公求贤若渴时,商鞅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开魏国,来到秦国。

劝说秦孝公,是用帝道、王道,还是霸道?

横扫六国,一统天下!他是让秦由弱变强的千古第一改革家-卫鞅!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商鞅来到秦国,首先要找个落脚点,还要找到能推荐他的人。这时,他想到了自己的朋友景监,景监这时候还刚好是秦孝王的宠臣。商鞅备了一份厚礼,拜见了景监。

于是,景监第一次引荐了商鞅。商鞅见到秦孝公,他选择帝道治国劝说秦王,也就是“以仁治国”,像尧、舜、禹、汤那样治国。商鞅讲的唾沫横飞,但秦王却昏昏欲睡,一点儿也没有听进去,商鞅讲结束,口干舌燥,退了下去,秦孝公气的大骂景监一顿。(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

景监退朝回来,自然埋怨商鞅好一会儿。

第一次就这样失败了。吃一堑,长一智。商鞅心中有了一点底。

过了几天,商鞅又央求景监引荐,景监奈何不得,只好再次请求秦王,秦王答应再给卫鞅一次机会。商鞅拜见秦王,这次他选择王道治国劝说秦王,也就是“以礼治国”。就像夏朝用“夏礼”,殷商用“殷礼”那样治国。孔子在“夏礼”、“殷礼”的基础上,将分散零乱的“礼”进行编排、修补完善,使之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形成“周礼”。“以礼治国”是以礼制为体,以仁政为用,仁政理民,礼制化俗,使国家里外同心,达到大同之最高境界。

商鞅讲的滔滔不绝,额上红筋鼓胀,但秦王还是不满意,过后,又把景监责备了一次,景监也没有好脸嘴给商鞅。

横扫六国,一统天下!他是让秦由弱变强的千古第一改革家-卫鞅!

第二次又失败了,一般的人可能就是霜打的茄子——蔫了。但商鞅不,他知道秦王不喜欢帝道、王道治国,他心中已经有了底。

过了几天,秦王叫景监引商鞅来见他,这时,商鞅就像打满了鸡血,斗志昂扬的向王宫走去。

果然,秦孝公被商鞅的一番演讲打动,只听得心花怒放,眼睛放光,口水直滴,忘记了君臣之礼,自己从龙椅上走下来,不知不觉地在垫席上向前移动膝盖,谈了好几天都不觉得厌倦。(公与语,不自知跶之前於席也。语数日不厌。以彊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这一次商鞅选择霸道治国,也就是“以法治国”。商鞅的“以法治国”可是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可以说他是首创者。当然商鞅的“以法治国”可是严刑峻法,强力推行,是要让老百姓畏惧害怕的。和现在的“以法治国”有本质的区别。

横扫六国,一统天下!他是让秦由弱变强的千古第一改革家-卫鞅!

变法遇到阻力,是坚持,还是妥协?

电视剧西游记里的歌词唱得好“西天取经不容易,容易干不成大业绩”。商鞅变法,亘古未有,前无古人,毫无经验,其阻力可想而知。

首先,如何说服朝中大臣?——开辩论会。如何说服朝廷众大臣?让朝廷决策层形成统一。商鞅选择的是公开争辩。辩论的主持人是秦孝公。正方是商鞅,极力主张变法,以改革促进国富民强。反方是甘龙、杜挚,竭力反对改革,变法改革会扰乱国家秩序,不合古制。双方唇枪舌战,你来我往,唾沫横飞,红脖子胀脸,吹胡子瞪眼,扯袖子,捣指头,一时间,硝烟四起。商鞅舌战群儒,最终驳的对方哑口无言。于是,秦孝公是想通过改革来富国强兵称雄天下的主,看到商鞅取胜,他高兴地说:“善。”于是大胆启用商鞅,拜为左庶长,开始变法。

其次,如何取信于民?——徙木立信。改革要成功,还需要天下的百姓积极配合,如何取得天下百姓的信任呢?商鞅选择了“徙木立信”的办法。一天,商鞅在首都南门树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并张榜公示:能把木杆扛到北门的,奖给十金。任何成年人都能搬动的木杆,扛到北门会给十金?谁都不信!围观的老百姓越来越多,商鞅看人们都不相信,就把赏金加到五十金。这时出来了一位,他想:就是出点力,有不失去什么,权当玩玩。于是他地扛起木头想北门走去。走到北门,官吏马上兑现了奖金。这件事形成轰动效应,一传十,十传百,迅速传遍都城,传遍全国。老百姓纷纷议论:“这位左庶长可真是说话算话的人。”于是,商鞅开始推广新法,并迅速在全国推广。

再次,如何惩治太子犯法?——刑、黥其师傅。新法在民间实施了一年,很多老百姓感到新法很不方便,又正在这时,太子泗(后来即位的秦惠文王)犯了法,太子可是储君,将来的主子。商鞅,你有豹子胆吗?老百姓都在观望。商鞅没有退却,他选择了坚持,他说:“新法得不到推行,是因为上层的反对。太子是储君,不能用刑,但太子犯法,是他的师傅没有教好,那就应该给他的师傅行刑。”于是,把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一个割了鼻子,一个在脸上刺了字。(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面对赵良的规劝,听,还是不听?

新法推行已经十来年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於公战,怯於私斗,乡邑大治。)

横扫六国,一统天下!他是让秦由弱变强的千古第一改革家-卫鞅!

但是商鞅和新法,“百姓苦之”、“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很多皇亲国戚都怨恨。为了安全,商鞅出门,都要数以十计的车辆围着他的车子奔随。车上都是身穿铠甲、戴着头盔、持矛操戟、身强力壮的贴身警卫。(君之出也,後车十数,从车载甲,多力而骈胁者为骖乘,持矛而操闟戟者旁车而趋。)这足可以看出当时秦国内突出的矛盾,朝野上下对商鞅和新法的怨恨。这时,从赵国来了一位高人,叫赵良,他拜见了商鞅,说了很多掏心窝子的话,

主要是以下六层意思:一、规劝商鞅不要贪图名利、官位,退还封地,归隐田园,自力更生;二、为人要低调、谦逊,不可高高在上,作威作福;三、要善于纳谏,肚大能容,听得进不同意见,容得下敌对势力;四、要重用隐士、人才,重用德高望重的人,优待鳏寡孤独,弘扬忠信孝悌;五、施政要宽严相济,内施仁政,教化百姓,外施德政,感化天下;六、不要奢侈,不能大兴土木,而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各位看官,看看!赵良是不是个高人?但,在当时,行不通,至少在秦国行不通,商鞅三见秦王已经有答案了。现在,商鞅的改革风头正劲,成效显著,他能听进去吗?“商君弗从。”赵良的金玉良言,商鞅选择不听。

面对反对派的诬告谋反,是认命,还是抗争?

前338年5月,秦孝公驾崩,商鞅唯一的、最大的、最牢固的政治靠山倒了,太子泗即位,于是,以公子虔为首的保守势力马上秋后算账,要算就来狠的,“告商君欲反”。“谋反罪”,这可是一顶不小的帽子。对待商鞅,朝野上下达成高度一致,迅速派人逮捕商鞅。商鞅选择了逃跑。一路上,旅社住不上,酒店去不成,因为老百姓不敢让陌生人吃住。这时他又想起了自己曾经效力过的魏国,于是他向魏国逃去,但他忘记了河西之战时自己的所作所为,魏国人伤透了心,不但不收留他,还把他赶回到秦国。商鞅绝望了,只好潜回到自己的封地,召集一批人,向北攻打弱小的郑国,以谋求生路。郑国向秦国求救,秦国的军队很快赶到,不费吹灰之力就打败了他,活捉了商鞅,押解到京城,处以五马分尸之刑,并诛灭了他的全家。

著名的改革家、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商鞅就这样告别了人世间。

横扫六国,一统天下!他是让秦由弱变强的千古第一改革家-卫鞅!

就像苏轼说的那样“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商鞅有卓越的才能,超世之才,他选择坚持,选择倔强,选择强力推进严刑峻法。他成就了秦国的强大,为秦扫六合,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深远地影响了后世。但,我想:秦历二世而亡,与他也应该不无关系吧。

“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几千年前的商鞅选择了“以法治国”,我们不应该苛求于他,毕竟他是先行者,为我们积累了经验和教训。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