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大学之道格物致知的理解_大学致知在格物的意思

大学之道格物致知的理解_大学致知在格物的意思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5-28 06:03:18
阅读:
四书解读六卷之:《大学》致知在格物

作者:高振凱 中国孔子网【原创】栏目独家发布

《大学》之致知在格物

【原文】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

【译文】

说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是指要想获得知识,就必须接近事物研究它的原理。人的心灵都具有认识能力,而天下万事万物都有它一定的原理,只是这些原理还没有被彻底认识,所以知识显的有局限。

【解读】

本节论述很富有现代科学观念,应该说今天的科学观念也是离不开此文所述之原则。说明了两千多年前儒家学说科学观念,与今天的科学观念沒有差异。

[致知在格物]

“致知”讲的是知识深造达至资深的程度;“格物”讲的是认识、理解、研究、应用万事万物的能力。“致知在格物”是说欲达认识、理解、研究、利用天下之万事万物,就一定先将有关知识学到足够认识事物的程度。只有学识上达资深的程度,才有能力认识、理解、研究、利用天下之事物,有了足够的学识,才能知天命,遵中庸,来实事求是认识天下万事万物的道理,才能将事情做到恰到好处。

“致知在格物”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通过求学获得知识,有了一定的学历才能成为认识、理解、研究事物的科学家,才可能用知识去创造发明成就。

[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如此所言其本义讲的道理是,知识要与实践相结合的道理。儒家认为知识不只是在于学得多,记的牢,求学欲知不是死记硬背的书呆子,学知识在于求学务本,学以致用。“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内涵学知识要去接触事物,要实事求是的去认识事物。只有理性认识与实际事物相结合,才能获得到听有所闻,视有所见,食而知其味的效果。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孔夫子说将自己学得的理性知识,然后在实践中得以验证获得到成果,这才是使自己感到最快乐的事。孔夫子如此的“不亦乐乎”其本义讲的正是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如此所言讲的是,天下万事万物的道理是无穷无尽的,这正是孔夫子所说的“物无尽也”的道理。要想理解事物的原本与原理,就要到社会万事万物中去认识事物的本末,因果的先后关,以获得“则道近矣”这才算是求学务本,学以致用。

孔子说:“诵诗三百,授于政而不达,施于四方不能专对,学的再多又有什么用呢?”(《论语·子路》)孔夫子认为只有坚持求学务本,学以致用,才能获得实事求是的真知识,才能破解万事万物之未知,成为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人,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

如此所言之意讲的是,天下的每个人都是有智慧的,都有认识、理解事物的能力,都能通过学习成为人才。孟子说:“是非之心,知也”(《孟子·告子上》)孟子认为“智”是人与生俱有的天性。虽然说人人都有智慧,但是也不可否认人与人的智慧必然有差别,这正是圣人所言“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的道理。智,是人人都有的天性,但是有智而不好学,他也会知而不明,所以孔夫子说“知而不学,荡”说的是知而不明知。

[天下之物莫不有理]

如此所言之意讲的道理是,天下的万事万物都有它一定的原理,天下万事万物的产生与发展,都有它必然的自然规律。根据“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道理与规律,只有知道物之根,事之因,也就知道事物产生发展的道理了。

“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如此所言与“诚,天之道”之天命观相契合。天下万事万物都有他的根本与原理,知道了事物的原理叫做“知至格物”孔夫子说:“吾五十而知天命”(《论语·为政》)之所以孔夫子说自己知“天命”其实就是能够实事求是的认识天下万事万物,产生与发展规律而矣。“天下之物莫不有理”这是指万事万物产生发展,都有它的根本与原理,能认识事物产生发展的自然规律,这就算是知道了事物的原本原理了。以孔夫子至五十岁而知天命,说明了能做到“致知在格物”并非是轻而易举的事。

[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

天下无穷无尽的事物,都有它的根本与原理,这些无穷无尽的原理都是实事求是存在于世的。但是,由于人的学识还不能完全达到认识它的能力,这不是事物没有根本与原理,是人的能力不够的原因。难道不是吗?今天科学技术发展已远远超过了两千多年前,但是,在现代人面前还有多少不被人发现的事物根本与原理,谁又能说的清楚呢?还有多少未知等着人类去认识、理解、研究与应用呢?这就是“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的道理。

天下万事万物与人到任何时代,也是处在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到任何时代也是智者才能认识、理解、研究、应用事物;事物是不会自动找上门来为人所用的,“人能弘道,道非弘人”(《论语·卫灵公》)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孔子说:“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中庸》)此节所要讲的是,天下万事万物都是真实存在于世的,万事万物都有它的原本与原理。万事万物对每个人都是同样的真诚对待,实事求是的有智之士就认识、理解了事物,事物就成就了他,使他成为了人才;否则就会被事物所淘汰。之所以他被事物淘汰,是他的知识还没有达到知事物的能力,沒有“知至格物”的能力。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