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语文大师_四时田园杂兴其31首诗配画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语文大师_四时田园杂兴其31首诗配画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5-28 06:18:18
阅读:

文/渔歌子

家长国学堂|古诗文化|《<a href='https://www.lz66.cn/tag/sishitianyuanzaxing_8974_1.html' target='_blank'>四时田园杂兴</a>》其一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古代诗歌堪称国粹。走进美丽的中国古诗,意味着走进了一个美的世界,开启了发现美、欣赏美的心灵之旅。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家长国学堂,我们学习一首关于劳动的诗歌——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一,赞美所有为家庭幸福而辛勤劳作的人们。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疏译]

昼出耘田夜绩麻,

白天男人去田里除草,夜里女人在灯下搓麻线

村庄儿女各当家。

村里的年轻人都在为家庭尽力尽责

童孙未解供耕织,

小孙子还不能像大人那样耕田织布

也傍桑阴学种瓜。

自己跑到桑树树荫之下学习种瓜


[解读]

人人劳动来当家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创作的一组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诗歌描写了农村里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日常生活,绘就了一幅农村生活的四季画卷。

“昼出耘田夜绩麻”这首诗,写的是初夏季节村庄里繁忙紧张的劳动生活,既写了村里大人们男耕女织昼夜劳作的普遍场景,还写到童稚小孩儿不甘落后,去桑树之下学习种瓜的具体细节,使这首诗在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之外,平添了几分欢快的趣味,给人的感觉特别真实。

虽然中国目前处于声势浩大的城市化进程,但中国本质上还没有脱离农耕社会;大多数家庭往上数不过三代,都是农民,很多人都有农村生活的体验。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真正的农民生活并不是田园牧歌式的怡然自得,而是充满了汗水和泪水。从古到今,中国最辛苦的是农民,为社会贡献最多的是农民,最受歧视和践踏的还是农民。而且欺侮农民最厉害的,可能恰恰就是受益于农民最大的人,或者刚刚摆脱农民身份逃出农村的人。正所谓“吃谁恨谁折腾谁”,人总是这么忘恩负义,似乎这样才能与自己的过去决裂。

为了今天这篇文章,我专门搜罗阅读从古到今有关劳动劳作的诗歌,结果从中发现一个规律,就是在中国有限的劳动诗或田园诗里,并没有什么劳动赞美诗,内容大都是劳动者的艰难困顿和不劳而获现象的普遍性。从《诗经·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到《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从《贫女》“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做嫁衣裳”,到《蚕妇》“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有良心的诗人都对劳动者寄予了极大同情,这也反证了劳动者的生存状态。

传统农民最辛苦,但是他们也最达观知命。因为他与自然最贴近,他的劳动完全依存于土地、河水和气候,需要顺乎天意,看老天脸色干活吃饭。他的生活完全融入自然,也只有顺乎自然,才有可观的劳动回报。

现代农民反之,耕种大量依靠农药、化肥和机械,他们已经站到了自然的对立面,成了自然的敌人。

传统的农村里,家庭是基本的生产单位、基础的社会单位,也只有家庭成员团结和谐,才能完成许多劳动。小孩成长于家庭,向父母学习许多劳动技术和为人之道,家长就是老师,家庭就是学校;成长于自然,向自然获取各种知识和乐趣,自然就是学校。所以传统的农村小孩懂事很早,早早就学会了干活,甚至早早当起家来。

从家庭关系来说,这是一个理想状态:不管大人小孩,人人都劳动,人人都尽心尽力为家庭做贡献。这样的家庭,必然是比较和谐的、快乐的、幸福的。

我们当今的城市化进程,使家庭与自然越来越疏远,使家庭关系越来越松散。家庭已经不是一个社会的生产单位,教育的主要承担者,而只是一个生命的生产单位,一个家庭成员的旅店。很多家长以工作忙、事业重,从小学甚至幼儿园起,早早把孩子甩给社会;孩子早早被抛到学校和社会生存,一生与父母相守的时间有的连十年都没有。这样的家庭结构组成的社会,必然是一盘散沙,如何融洽和谐?

这是时代给现代家庭出的一大难题,我们每个做父母的都应该好好想想如何解决。

家长国学堂|古诗文化|《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家国天下,家学即国学,国学亦家学。

家长国学堂,与热爱国学的家长朋友一道,每日花几分钟时间,细品国学滋味,同享传统文化,点点滋润,日日更新,并与子女在互动互助中共同提升。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

  •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语文大师_四时田园杂兴其31首诗配画

    文/渔歌子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古代诗歌堪称国粹。走进美丽的中国古诗,意味着走进了一个美的世界,开启了发现美、欣赏美的心灵之旅。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家长国学堂,我们学习一

    经典语句
  • 陶渊明为什么会写《桃花源记》的世外桃源_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细思恐极”这个词变成了流行语。“细思极恐”的案例不胜枚举,著名的《桃花源记》就是其中一个比较经典的例子。《桃花源记》这篇课文,大家中学都学过,这

    经典语句
  • 思春古诗李白_唐诗三百首全集李白的诗赏析

    文 | 谢小楼 有好几天没有写精读《唐诗三百首》的文章了,写一篇精读文章,要花五个小时以上,身心疲惫的时候,难免偷懒一下,不过,既然开始了,虽偶有停息,但一定会坚持写完。精读

    经典语句
  • 古诗《饮酒》陶渊明_陶渊明饮酒诗歌鉴赏

    点击上方“ 桃李国学堂 ”可订阅哦!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听周正朗读陶渊明《饮酒》 YIN JIU 饮 酒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

    经典语句
  • 赞田园春色美景的句子_春日整首诗

    湖光山色,鱼鸟花香……蓝天白云下的一处处自然胜景,就是一幅幅清新动人的图画,而这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和心中所感在诗人们的笔下则被凝练成了一首首朴实脱俗的田园诗作,妆点着文

    经典语句
  • 中庸的智慧_中庸之道的真谛在于

    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 被现代很多人误解为和事佬的庸俗滑头哲学,这完全是错误的解释。 首先要讲一下“中庸”两个字的内涵。所谓“中”,在中国的中原地区,讲一件事对不对,好不好,合适不合适,适宜不适宜,恰当不恰当,是用“中不中”来表达的,而且读音为种(zhǒng)。同时,中也读为重(zhòng),如中奖、中标、中靶、中签率、命中率,意思是刚好、恰好达成目标。 那么,“庸”字呢?庸是平的意思,不是指俗气平庸,而是指衡平、恒常、不变。世上什么是不变的、恒常的呢?身体、心念、万事万物,没有不变的。只有能变化万事万物,却不随万事万物生灭的道体,也即宇宙万有的本体,才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所以,庸在这里代表道。 合起来,“中庸”讲的是身心行为要合于道,以道为最高原则,为旨归。这和《中庸》开篇的总原则是一致的,《中庸》开篇就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句话是说,每个人天生的禀赋、个性乃至命运,乃至整个人类的特性,乃至万事万物各自的特性、生灭变化,这些作用、现象的来源是什么呢?根本上,都来自于道,都是道的妙用。 因此,了解什么是道,就是了解宇宙生命的根本,了解宇宙生命的根本,才会从根本上知道如何正确自处,如何正确面对人生,如何正确为人处世。这个学问,就是修道的学问,也就是教化的根本,否则,一切行为都是盲目的。 这个道,包括了追究求证形而上生命最高的道体,也包括道的形而下

    经典语句
  • 梓桑与桑梓区别_梓桑代表什么

    你知道“桑梓”的喻义吗? 其实很简单的一个词,很普遍的用法,但是我敢肯定有相当多的人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又是如何而来的? 古人在家门都多种植桑树和梓树。桑树叶可以用来养蚕,果可以食用和酿酒,树干及枝条可以用来制造器具,皮可以用来造纸,叶、果、枝、根、皮皆可以入药。而梓树的嫩叶可食,皮是一种中药(名为梓白皮),木材轻软耐朽,是制作家具、乐器的美材,梓树的种子外面白色的就是蜡烛的蜡。 因为种植桑树和梓树的多,所以多把桑梓比作是自己的家乡。 最早出自《诗·小雅·小弁[biàn]》中即有句云:“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后人便用“桑梓”来指家乡。 好多名人传记里都有“反哺桑梓”“造福桑梓”就是说他们功成名就的,回来帮助家乡搞建设。像李嘉诚家乡是潮汕,他功成名就之后多次捐助家乡的教育和医疗事业,汕头大学就是李嘉诚先生独自出资建设的,前后共捐了8亿多。 达则兼济天下,不亏为首富的胸襟和气魄。

    经典语句
  • 摊破浣溪沙梓树花香月半明_梓树花香月半明表现手法

    物种笔记 初夏时分,绿肥红瘦是主色调。梓树枝繁叶茂,浓绿的心形叶片,宽大若梧桐叶,葳蕤成景。去年残留的干枯果壳,隐约在枝叶间,随风摆动。更让人心喜的,是高悬枝头的花,淡雅的花朵,抱团盛开,一片云烟。圆锥形花冠,为喇叭形,若风铃状,素色白中透着奶黄,有两道黄色虚线粗条纹,分布着紫色斑点,显得雅而不俗、温润清新。 这花儿,也得到过文人雅士的赞许。“梓树花开破屋东,邻墙花信几番风。闭门睡过兼旬雨,春事依依是梦中。”元末倪瓒对它爱得深沉。“去年梓树花开时,美人明珰坐罗帏。今年梓树花如雪,美人死别已七月。梓花如雪不忍看,沈吟怀思泪阑干。鸣鸠乳燕共悲咽,柳绵风急烟漫漫。”他诗中的“美人”,不知是写实还是暗喻。“水玉清谈胜一时,梓花兰草忆佳期。矮窗掩尽西池晚,残月依依上竹枝。”在清代学者吴颖芳眼中,梓花与兰草并列,清雅中暗含书香。“宝带河连锦带斜,精严寺古黯金沙。墙阴一径游人少,开遍年年梓树花。”在有心人眼中,与古寺相依相存的梓树花,是不可或缺的,缺失便意味着缺憾。 梓树与楸、梧桐有缘。在河南,名楸、花楸、水桐、河楸;在东北,叫臭梧桐。在云南,称黄花楸;在湖南,曰水桐楸;在杭州,唤做木角豆。 “楸也,亦有误称为梓者。”“椅即梓,梓即是楸。”楸树梓树为同属植物,外形相像,古人常将二者混称。“爰伐琴瑟,椅、桐、梓、漆。”《诗经》中称楸树为“椅”。到了西汉,楸的名字,才在《史记》中初次出现。 将梓树与

    经典语句
  • 桑树和梓树的寓意_梓树是什么树图片

    我们常说“桑梓(zi)之地,父母之邦”,从很早就古人就把“桑梓”当做家乡的代名词,那么,在我国为数众多的树种中,人们为什么偏偏会选中桑、梓这两种树来指称故乡呢? 宅前屋后高大的梓树 桑和梓都是古代常见的树种,古代的人们经常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植桑栽梓,而且人们对父母先辈所栽植的桑树和梓树也往往心怀敬意。所以时间长了,人们就把桑和梓作为家乡的代名词,所谓“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诗·小雅·小弁》)。 结满桑葚的桑树盆景 桑树 现代人很常见,桑叶用来养蚕,是丝绸的重要来源,桑葚可以食用和酿酒,树干及枝条可以用来制造器具,皮可以用来造纸,叶、果、枝、根、皮皆可以入药。所谓桑麻、桑蚕,指的就是解决人们穿衣问题的农事活动,可见桑树与人类的密切程度。那么, 这里所说的“梓”又是一种什么树呢?草木君今天就给大家来解释一下。 梓树的荚果,像不像豆角或者是面条 从植物学的分类角度来说 ,梓树为紫葳科梓属乔木植物, 高可达15米。树冠倒卵形或椭圆形,树皮褐色或黄灰色。梓树树体端正,冠幅开展,叶大荫浓,春夏黄花满树,秋冬荚果像豆角一样挂在树枝间,是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树种。可作行道树、绿化树种。嫩叶可食;根皮或树皮、果实、木材、树叶均可入药;木材亦可作家具。 梓树优美的花朵 梓树适应性较强,喜温暖,也能耐寒。土壤以深厚、湿润、肥沃的夹沙土较好。不耐干旱瘠薄。抗污染能力强,生长较快。多栽培于村庄附近及公路两旁。

    经典语句
  • 树上长得像豆角一样的东西_树上挂着像豆角的树

    在我国古代,桑树和梓树是与人们的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的两种树。桑树的叶可以用来养蚕,果可以食用和酿酒,树干及枝条可以用来制造器具,皮可以用来造纸,叶、果、枝、根、皮皆可以入药。 而梓树的嫩叶可食,皮是一种中药(名为梓白皮),木材轻软耐朽,是制作家具、乐器的美材。 此外,梓树是一种速生树种,在古代还常被作为薪炭用材。正是因为桑树和梓树与人们衣、食、注用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代的人们经常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植桑栽梓,并以“桑梓”比喻故乡。 在“挖野菜”之前有介绍过桑树,今天就和小伙伴们说一说另一个主角——梓树。梓树别名:楸、花楸、水桐、河楸、,臭梧桐、,黄花楸、,水桐楸、,木角豆。梓树树体端正,冠幅开展,叶大荫浓,春夏满树白花,秋冬荚果悬挂,形似挂着一根根的豆角一样,因此也经常被人们叫做豆角树。是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树种。�桑梓”比喻故乡。 梓树全身都是宝,它的树皮就是中药梓白皮,具有清热利湿、降逆止吐的功效。梓树的果实即梓实,性甘味平,有利水消肿的功效。梓树木,味苦性寒,有催吐、止痛的功效。 而梓树的叶子是可以食用的,并且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的功效。在春季可采摘梓树的嫩叶,洗净后用开水焯烫,然后凉拌或炒食均可。 更多精彩内容请添加订阅“ 挖野菜 ”微信号( wayecai2016 ),这里有关于野菜的介绍和养生知识的分享,让我们一起享受绿色、健康的生活。 挖野菜QQ群:49495343

    经典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