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屈原的故乡在哪里?_屈原的老家是哪里

屈原的故乡在哪里?_屈原的老家是哪里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8-24 07:05:38
阅读:

屈原,中国东周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一生中写过许多著名的爱国诗篇,后来由于楚王不接受他的爱国主张,致使国土沦丧,他满怀忧愤之情,跳江自尽。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那么屈原是哪里人呢?


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老家在哪里?屈原第一次被流放到哪里?


众多史籍上记载,屈原是郢(江陵县)人。本是一个勿庸置疑的事实,却为何把他说成是秭归人,并以讹传讹了呢?

这就不得不说起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了。《水经注》是一本详尽记载河流水道的著作,并对沿途地区的自然地理、人文、风俗、人物掌故等情况也作了旁征博引。郦道元才华横溢,文笔生动,不少短小精练的游记成了后世传诵的名篇,在我国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地位。

他在《水经注》里引用了一个传说:屈原投江后,一条大鱼托其尸回到他姐姐居住的地方,便由“子归”而“秭归”了。

文化工作者都知道,把神话、传说当历史,简直是儿戏,但宜昌独具慧眼,早早看出了其中蕴藏的能量,便假戏真做,大做文章,言之凿凿,情之切切,也不管屈原老先生同不同意,硬是把他的户口迁到了秭归。加上近代国学大师郭沫若的一次即兴给秭归题词:“屈原故里”。这样一来,原本理不直气不壮的宜昌就更加挺直了腰杆。

当时的大荆州或许认为争屈原的籍贯太过于幼稚:历史是随意能纂改的吗?但事与愿违,屈原的籍贯就这样活生生地给抢走了,追悔莫及。如今,随着旅游经济的迅猛发展,宜昌更是没事偷着乐:作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既让他们提高了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又能大把大把地赚“经济”,可谓名利双收。

尽管历朝历代都有屈原是郢人的记录和声音,但不知什么原因,文史学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刻意不作屈原籍贯的探讨和甄别;而郭沫若的题词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可能与后者比起来,学者都害怕他们的声音太微弱,所以一直没有作深入明确的阐示。

屈原第一次被流放到哪里?

屈原第一次流放汉北地区为汉水的上游。楚怀王十六年(前313年),为了破楚、齐联盟,秦国派张仪贿赂楚国权贵宠臣,又欺骗楚王说:“楚国如果能和齐国绝交,秦国愿意献出商、于一带六百多里土地。”楚怀王听信张仪的,就把相印授予 人跟张仪去秦国受地。张仪回秦国后装病,三个月不见楚使。

怀王以为张仪怪他绝齐不够坚决,又派人去辱骂齐王一通。齐王大怒,断绝了和楚的合纵,反而和秦国联合起来了。这时张仪才出面对楚使说:“您为什么不接受土地呢?从某地到某地,广袤六里。”六百里变成了六里,楚使很生气,归报怀王,怀王大怒,先后两次兴师伐秦,结果都被秦打败,丧失八万军队,大将军屈丐、裨将军逢侯丑等70余人被秦军俘虏,汉中郡沦陷。

前303年,楚怀王二十六年,齐、韩、魏三国攻楚,声讨楚违背纵约。楚向秦求救,还把太子送到秦国作人质。第二年,楚太子杀了秦大夫逃回楚国。前301年,楚怀王二十八年,秦以此为借口,联合齐、韩、魏攻楚,杀楚将唐昧,占领了重丘 (今河南泌阳县东北)。第二年又攻楚,消灭楚军2万,又杀楚将景缺。这时,昏庸的怀王才又想起齐楚联盟的重要,让太子质于齐以求齐楚联盟反秦。前299年,秦又攻楚,取楚八城。趁这形势,秦昭王“邀请”怀王在武关(今陕西商县东)相会。

屈原此时已从汉北的流放地返回,和昭雎等一起,力劝怀王不要赴会,说:“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可怀王的幼子子兰怕失去秦王欢心,竭力怂恿怀王前去。结果怀王一入武关,就被秦军扣留,劫往咸阳,要胁他割让巫郡和黔中郡。楚怀王被劫往咸阳,楚由齐迎归太子横立为顷襄王,公子子兰为令尹,不肯向秦割让土地,秦又发兵攻楚,大败楚军,斩首5万,取十六城。前296年,顷襄王2年,怀王死于秦国,秦国将他的尸体送回楚国安葬。诸侯由此认为秦国不义。秦国、楚国绝交。


九歌·礼魂

【原文】

成礼兮会鼓,

传芭兮代舞,

姱女倡兮容与。

春兰兮秋菊,

长无绝兮终古。


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老家在哪里?屈原第一次被流放到哪里?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版本一

祭祀礼已完毕紧紧敲起大鼓,

传递手中花更相交替而舞,

姣美的女子唱得从容自如。

春天供以兰秋天又供以菊,

长此以往不断绝直到终古。

版本二

唱着歌,打着鼓,

手拿花枝齐跳舞。

我把花给你,你把花给我,

心爱的人儿,歌舞两婆婆。

春天有兰花,秋天有菊花,

馨香百代,敬礼无涯。

注释

①成礼:指祭祀之礼完毕。会鼓:急疾击鼓,鼓点密集。

②芭(bā):通“葩”,一种香草

③姱(kuā夸):美好。

④倡:同“唱”。

⑤容与:舒缓。

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老家在哪里?屈原第一次被流放到哪里?


【作品鉴赏】

《九歌·礼魂》是战国时期屈原所作的楚辞,作者记录了这个庄重的祭祀仪式

九歌说

由于所送的神中有天地神也有人鬼,所以不称“礼神”而称“礼魂”。

对此篇的理解,从题目到内容一直分歧较大。王逸《楚辞章句》云:“言祠祀九(十)神,皆先斋戒,成其礼敬,乃传歌作乐,急疾击鼓,以称神意也。”今人陈子展以为“这像是说《礼魂》是为祭祀十神成礼之后,又传歌作乐,以娱乐众神而作,不是为祭祀任何一神而作”(《楚辞解题》)。明汪瑗《楚辞集解》、清张诗《屈子贯》则宣称此篇是“前十篇之乱辞也”。清王夫之《楚辞通释》又认为:“此章乃前十祀之所通用,而言终古无绝,则送神之曲也。”清吴世尚《楚辞疏》、王邦采《九歌笺略》、王闿运《楚辞释》也持同样的观点,学术界一般认同此说。而姜亮夫《屈赋校注》又解“礼”为祀,解“魂”为“气之神也,即神灵之本名,故以之概九(十)神也”,“九祀既闭,合诸巫而乐舞,盖乐中之合奏也,……以总告诸神灵之前”。其说可从。

诗篇以简洁的文字生动描绘出一个热烈而隆重的大合乐送神场面。一开始,先点出是“成礼”,使它和《九歌》各篇发生了联系。祀礼完成后,于是响起密集的鼓点,于是一边把花朵互相传递,一边更番交替地跳起舞。美貌女郎唱起歌,歌声舒徐和缓,从容不迫。这正是一个祭众神已毕时简短而又热烈的娱神场面。而春天供以兰,秋天供以菊,人们多么希望美好的生活能月月如此,岁岁如此。于是,大家从春供到秋,以时令之花把美好的愿望总告于众神灵,并许以长此不绝以至终古的供奉之愿,表达人们敬神事神的虔诚之心。

《九歌·礼魂》神灵的生活物品与生活环境充满各种芳美植物的郁郁生气,突出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和对生生不息的生命的礼赞

在“成礼”的鼓声中,读者仿佛看到《东皇太一》中“扬枹兮拊鼓”、《东君》中“縆瑟兮交鼓”、《国殇》中“援玉枹兮击鸣鼓”诸种或庄肃或雍容或悲壮的场面。而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传花轮舞,读者无疑又会联想起《东皇太一》中“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云中君》中“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东君》中“翾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那流芬溢彩的神巫之舞。“姱女”的歌唱情景,自然也有《东皇太一》中“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少司命》中“临风怳兮浩歌”的叠影;而那“容与”之态,风神卓绝,不也宛然可见《湘君》、《湘夫人》中“聊逍遥兮容与”的湘水配偶神的身姿吗?“长无绝”的“春兰与秋菊”,则是对绿色植物所象征的生命力的讴歌。

“蕙肴”、“兰藉”、“桂酒”、“椒浆”、“兰汤”、“桂舟”、“薜荔柏(箔)”、“蕙绸”、“荪桡”、“兰旌”、“桂櫂”、“兰枻”、“荷盖”、“荪壁”、“紫坛”、“桂栋”、“兰橑”、“辛夷楣”、“药房”、“蕙櫋”、“荷衣”、“蕙带”、“辛夷车”、“桂旗”、“杜若”、“芙蓉”、“白薠”、“苹”、“茝”、“石兰”、“杜蘅”、“疏麻”、“瑶华”、“麋芜”、“女萝”、“幽篁”、“松柏”,《九歌》中神灵的生活物品与生活环境充满各种芳美植物的郁郁生气,突出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和对生生不息的生命的礼赞。从这个意义上说,“春兰与秋菊,长无绝兮终古”正可以作为《九歌》祀神祈福的主旋律。

此诗在《九歌》在最短,几乎接近诗里的“风”诗,但寥寥数语,却把一个盛大集会的场面描写得如此激越和恢宏。随着激烈的鼓点和舞步,传递香草做着游戏上神灵快乐(这就达到了祁神许愿的目的)。诗末“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两句,完成了组诗的整体布局;用香草美人喻清平世界;用香草美人作为贯穿组诗各篇(除《国殇》)的联结线。这个香草即是总谱的五线谱(形式)又是总谱上的各个音符(内容),这种宏观构思是前无古人的。通过送神,展现了诗人矢志不渝的报国决心。

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老家在哪里?屈原第一次被流放到哪里?


国殇之乱辞说

《礼魂》首句“成礼兮会鼓” ,已见的多数解释和翻译可能是错误的。黄寿祺等注释说: “成礼是礼成的倒文,指祭祀的完成。”董楚平等也说“指祭礼完成” ,黄凤显等注为“完成祭礼” ,程嘉哲注为“祭礼告成” , 陆侃如等译为“祭祀完成啊鼓点频繁”。“成礼”之“成”的释义有十多项,除“完成”外,还有“具备”等等义项。《国风·齐风·猗嗟》有“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是说射箭仪式已经具备了(可以开始进行射箭) ,终日射箭,不出靶心正中。《礼魂》的“成礼”之“成”应属“具备”之义,是说“具备”了祭祀仪式,或说“祭祀仪式”已经“具备” ,已经形成,可以开始正式进行祭祀了。实际上,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 … ”是祭礼开始进行后的具体内容。

如果说是“祭祀完成”了,那就应该是结束了,谢幕了,用不着会鼓、传芭、代舞。《离骚》有“初既与余成言兮” , “成言” ,郭沫若注为“约定” ,黄凤显注为“彼此说定” ;陆侃如等注为“相互约定的话” ;何剑熏注为“成言犹定言,亦即缔言或结言”。没有人把“成言” 注为“完成的言(话)”。我们参考“成言”的注释, “成礼”可解为“定礼”“约定的礼” ,可引申为: 经过约定、筹备好了的祭礼。这和前面所说“成”有“具备之义”也是相合的。

《天问》有“昭后成游,南土爰底。”“成游” ,黄凤显注为“出游” ,陆侃如等注为“遂游” ,将整句译为“周昭王着手他的游历,一直走到南国边地。”黄寿祺等译为“周昭王实现巡游的心愿,他来到了南方楚国境地。”郭沫若译为“昭王很高兴巡游,一直走到了南国的境地。”没有人把“成游”的释注为“完成的巡游”。“成游” ,可以说是一种已经决定的并开始付诸实施的巡游。现代汉语中有“ 成行” ,可解为“一种已经决定的开始付诸实施的出行” ,常有人说“终于成行” ,谁也不会把“成行”释作“完成了的出行”。从“成游”、“成行”联想到“成礼” ,“成礼”可解作是一种已经决定的并开始付诸实施的祭礼。这与“成”有“具备”之义也是相合的。综上所述, “成礼兮会鼓”可译为“祭礼隆重举行啊敲响所有的大鼓”。

《九歌·礼魂》表明祖先祭祀,是神圣而不能间断或终止的,是要永远祭祀下去的

《礼魂》“传芭兮代舞” , “芭”即葩,初开的鲜花; “代”即交替、轮流。“传”是什么意思,已见的多数的解释将“传”注为“传递” ,似难令人满意。如黄凤显注为“互相传递” ,程嘉哲、董楚平等注为“传递” ,郭沫若译为“我把花给你,你把花给我” ;陆侃如等译为“轮流舞蹈啊花枝互传” ;黄寿祺等译为“鲜花频传,轮番舞蹈”。在古汉语中,“传”的释义(包括“传递” )有十多项,第一项即为“传授”。《淮南子· 精神训》有“故举天下而传之于舜” ,此“传”之义为“传授”。但侧重在“授”。《辞海》(民国三十六年版) 对于“传”的第一项释义为“授也”、举例为“《论语· 学而》: 传不习呼? ”“《战国策· 秦策》: 欲传商君。”因此, “传芭”可解为“授芭” ,即把鲜花授给参与祭祀仪式的众人。

《东皇太一》有“盍将把兮琼芳” (“盍”是发语词) ,陆侃如等译为“手拿着玉色的花啊散发芬芳” ,此句说明《东皇太一》里祭神的巫师们都手拿鲜花,所以,篇末有“芳菲菲兮满堂。”这种气氛显示祭祀者对神的崇敬虔诚。为了表示对神的崇敬虔诚,每个祭祀者都会手持鲜花,而不是只有几束花在人们之间传递,更不是如现代的击鼓传花式的游戏。在《礼魂》里,祭祀者每个人也应手拿鲜花。这鲜花不是自带的,而是祭祀仪式主持者授予(传)全体祭祀人的,于是,祭祀人手持鲜花轮番起舞(代舞)。

“姱女倡兮容与” , “姱女倡”即美女唱, “容与”是指歌声悠扬、舒缓,并且是虔敬、肃穆的。“春兰兮秋菊” ,是指祭祀仪式开始授予众人的鲜花,在本句里进一步说明: 这种鲜花在春天是兰花,秋天是菊花。由于诗句极为简略,我们可据意境联想,补充省略部分,那就是春祭时擎着兰花,秋祭时手持菊花。“春兰兮秋菊” ,说明了春祭与秋祭使用的是不同的鲜花,也说明一年两次的祭祀祖先是神圣而不能间断或停止的。末句“长无绝兮终古” ,指从古到今,年复一年,直至永远的祖先祭祀,是神圣而不能间断或终止的,是要永远祭祀下去的。

【名家点评】

王逸《楚辞章句》:“言祠祀九(十)神,皆先斋戒,成其礼敬,乃传歌作乐,急疾击鼓,以称神意也。”

屈原

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老家在哪里?屈原第一次被流放到哪里?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

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等。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老家在哪里?屈原第一次被流放到哪里?


  • 本 名
  • 屈平
  • 别 称
  • 正则
  • 字 号
  • 字原,又字灵均
  • 所处时代
  • 战国末期
  • 民族族群
  • 华夏族
  • 出生地
  • 楚丹阳(今湖北秭归,河南西峡)
  • 出生时间
  • 约公元前340年
  • 去世时间
  • 公元前278年
  • 主要作品
  • 《离骚》《九歌》《九章》《天问》《招魂》
  • 主要成就
  • 创立楚辞
  • 身 份
  • 诗人、政治家
  • 品 性
  • 高洁、正直
  • 信 仰
  • 黄老之学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