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红楼梦隐喻明亡血史_红楼梦是悼明之作吗

红楼梦隐喻明亡血史_红楼梦是悼明之作吗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12-16 04:32:13
阅读:

作者:江边烤鱼

“明亡说”拉低了《红楼梦》的格局吗?

“吴氏石头记”后28回自问世以来一直争议不断。抛开并非原文、“仓促粗糙”的文笔不论,主要争议集中在两点:一是情节魔幻荒诞不符合传统印象,人物结局更是颠覆以前的认知;二是主旨从“反封建”变成了“恨清悼明”,有人认为这样拉低了红楼梦的主旨和格局。“吴氏石头记”在喋喋不休的争吵中走过了十年,同时也见证了一部分红迷的观点发生微妙转变的历程。不少人幡然醒悟,“吴氏石头记”后28回看似魔幻的情节竟然和前80回的伏笔契合得严丝合缝,主要人物例如林黛玉、王熙凤的人设不仅没崩塌,反而大放异彩,得到了升华。除了一些喜欢薛宝钗的红迷还在不遗余力地攻击“吴氏石头记”,以捍卫他们心中高大上的宝姐姐,大部分红迷越来越理智了,认同“吴氏石头记”的人越来越多。然而,《红楼梦》的主旨思想从“反封建”变成了“恨清悼明”,还是让一些人无法接受,他们认为“明亡说”拉低了这部书的格局。果真如此吗?

乍一看,说《红楼梦》的主旨思想是“恨清悼明”有点令人想不明白。之所以有人产生这样的想法,我看是拜金庸小说和清宫辫子戏所赐,那些对清朝大人物的美化,使得“反清复明”成了闹剧和笑话。所以当《红楼梦》和明亡清兴有关时,连带《红楼梦》也被看低了。还有的人一听“反清复明”就乱贴“狭隘民族主义”的标签。其实,这只是某些人的肤浅理解。是不是狭隘,要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看待。当时满清作为外族入主中原,反对外族入侵当然并不狭隘。不能因为满清现在成为中华民族一份子,而将当时的行为斥之为狭隘。当然说《红楼梦》反清复明并不准确,严谨的说应该是“恨清悼明”或者“骂清悼明”,正如蔡元培所说的“吊明之亡,揭清之失”。中国四大名剧之一的《桃花扇》,同样以明亡清兴为背景,会有人觉得狭隘和可笑吗?何况《红楼梦》的思想境界,远超《桃花扇》。只需将主流红学(也就是胡适红学)和民间红学(也就是新索隐派)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谁的解读更接近《红楼梦》的真相就一目了然了。

在主流红学家看来,《红楼梦》作者是满清包衣奴才曹寅家的孙子曹雪芹,写的是曹家家事,尽管这个“曹雪芹”在曹家家谱上查无此人,尽管《红楼梦》不但不避讳“寅”字,而且还埋汰“寅”字,他们还是口口声声说作者是曹家孙子。而民间红学,也就是新索隐派,继承了蔡元培的红学之路,认为《红楼梦》是明遗民所作的以“明亡清兴”为背景的亡国血泪史,书中明示的增删者“曹雪芹”只是一个化名。我这么说似乎有点抽象,下面不妨从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看看这两派谁更接近《红楼梦》真相。

一、亡家还是亡国

《红楼梦》的表面故事是一个家族的败亡。胡适红学认为贾家就是江宁织造曹家,所以贾家败亡等于曹家败亡。而新索隐派认为贾家是影射明朝的皇家,所谓的“假家”,其实是“以家喻国”。中国传统认为家国一体,皇家的兴衰代表了王朝的兴衰。所以书中描写贾家败亡其实是隐喻亡国。很明显,贾家如果只是一个小家的话,那么“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也太小题大做了,批书人动辄“天下人齐来一大哭”更是矫情之至。想想我国那些落马高官、大老虎被伏法败家,有谁能赢得老百姓一滴眼泪吗?除非是亡国,才能激起国人的切肤之痛。

事实上在《红楼梦》里,有多处对贾府非同一般地位的暗示。例如,贾蓉说“自古脏唐臭汉,何况咱们这样的人家?”汉唐可都是朝代,是国家,什么样的人家才能和汉唐相提并论?王熙凤怂恿张华告状,说“就是告我们家谋反也没关系的”,这口气也忒大了。等到张华真的告状了,王熙凤又说人家是“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这是拿自家比作皇家?古代“龙”、“凤”这些字眼都和皇家有关,而《红楼梦》里多次用“龙凤”来形容贾家人员。北静王见宝玉,第一句话就夸他“龙驹凤雏”,将来会“雏凤清于老凤声”。赵姨娘愤愤不平宝玉受宠,说贾家得了宝玉,“竟是得了活龙!”凤姐生日,宝玉祭奠金钏回来,玉钏感叹“凤凰来了”。就连形容贾家学堂里的族中亲人,也是“一龙生九种,种种各别”。黛玉住的潇湘馆,原名“有凤来仪”,对潇湘馆的描写也是“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批书人还生怕人看不明白,特意强调一句“颦卿自担的起”。这么多的“龙”和“凤”,贾府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家,答案不言自明。最显著的是秦可卿葬礼,东南西北四王以及八公的家人都聚齐了,这哪里是一个孙媳妇、“龙禁卫”之妻的葬礼,分明是国葬!

“明亡说”拉低了《红楼梦》的格局吗?

所以,只有《红楼梦》是写亡国,贾家是影射皇家甚至国家时,前80回有关皇家和国家的种种伏笔和暗线才能说得通。“白骨如山忘姓氏”、“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哪里是曹家一个小家的兴衰能担得起的?有些胡适红学的拥趸总是说将《红楼梦》局限于明亡或者一朝兴衰是狭隘的,而实际上恰恰相反,将《红楼梦》局限于小家的家事,才是真正的狭隘。

二、人物原型,是帝王将相还是曹家姑婆叔舅

主流红学总是诟病索隐是“猜笨谜”,其实乐此不疲地给红楼人物索隐的正是主流红学家。因为他们将《红楼梦》解读为曹家家事、作者自传,于是他们拼命地将红楼人物和曹家的亲戚对号入座。例如,贾家就是江宁织造曹寅家,曹寅的妹夫李煦必然就是林家的原型。因为贾宝玉喜欢表妹林黛玉,所以“曹雪芹”也肯定喜欢李煦的孙女“李香玉”。贾家有皇妃贾元春,原型便是曹寅的女儿,嫁给了某某王爷——主流红学家几乎是照着红楼梦来讲述曹家故事(虽然曹家的地位和贾家差远了),而小说开篇已经言明《红楼梦》是作者敷衍出的一段故事,又怎么会是曹家家事、作者自传呢?《红楼梦》隐去的真事究竟是什么,主流红学也没有研究和挖掘。红学经过主流红学的解读变成了曹学。这样的解读不但牵强附会,而且与《红楼梦》真相南辕北辙,把一部伟大的作品矮化得庸俗不堪!也难怪曹学的开山鼻祖胡适晚年竭力贬低《红楼梦》,他认为《红楼梦》的艺术价值还不如《海上花》。按照胡适红学的解读,《红楼梦》写的就是一个小家的琐碎家事,有啥资格位列四大名著之首?文学作品的魅力在于超越时代,直击人心。有多少人能对一个三百多年前权贵之家的日常生活感同身受?这样的作品对普通国人有什么非凡的价值和意义吗?当初刘心武在百家讲坛讲《红楼梦》,把秦可卿说成是康熙废太子的女儿,立刻引起轰动,原本对《红楼梦》毫无兴趣的人因此与红楼结缘。由于曹学的解释,使得普通群众对红楼兴趣索然。而刘心武不过是稍微的走出了曹学的一小步,将人物原型从与大众毫无关联的曹家人变成了大众熟知的康熙太子家人,就能引发红学热潮,可见大众的内心深处对曹家故事是多么不感冒。曹学对红楼的解释,不仅离题万里,更是焚琴煮鹤。一个陌生的曹家的琐碎家事,是很难引起绝大部分读者共鸣的。

“明亡说”拉低了《红楼梦》的格局吗?

相比之下,民间新索隐派解读的红楼主要人物的原型都是明末清初的历史名人,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帝王将相、风云人物,《红楼梦》的很多情节也是从历史事件演绎而来。中国人千年不变的家国情怀在《红楼梦》里表达的淋漓尽致、荡气回肠。这样的《红楼梦》明显更能激发大众兴趣。例如,贾敬不再是一个陌生老头,而是影射嘉靖皇帝,甚至可以隐喻那些身居高位却不负责任的国家管理者。《红楼梦》是架空故事,依托于明亡,却没有局限于明亡,甚至超越了明亡,探索的是王朝更迭、齐家治国的普遍规律。像凤姐虽然有明显的人物原型,但也有历朝历代权臣的影子。毕竟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这样的《红楼梦》,比单纯一个小家的故事要大气多了。然而,某些主流红学的红迷却接受不了这样的《红楼梦》,他们冒出了很多奇谈怪论,诸如什么红楼如果写成了明亡史还有什么意义?他们却不思考胡适红学的家事说是曲解矮化了这部伟大的作品。在新索隐派看来,《红楼梦》中的很多明朝元素是作者故意设置的开启红楼大门的机关,打开那一道道机关才是揭开《红楼梦》真相的必由之路,最终洞悉这部作品的深刻主旨思想。

三、反封建还是总结王朝盛衰的历史规律

主流红学家认为《红楼梦》的主旨,是通过一个权贵之家的败落,反映“封建社会必然灭亡”,也就是所谓的“反封建”。这种说法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何为反封建?无非是书中揭露了一些所谓封建社会的弊端,例如,包办婚姻、一夫多妻、有主子有奴才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等等。且不说这种总结是否是后人的牵强附会或者夸大其辞,令人感到惊奇的是,这些主流红学家们津津乐道的内容在“吴氏石头记”后28回里得到了更好的展现。“吴氏石头记”后28回对于亡国的反思,甚至涉及到了君主专制,比包办婚姻这些皮毛认知要深刻的多。从“吴氏石头记”后28回散发的思想来看,《红楼梦》的主旨思想可不是简单的“反封建”,而是在总结王朝兴衰、民族兴亡的历史规律!

在中国古代,王朝更迭出现了很多次,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历朝历代的皇家尽管各不相同,但上演的都是同一个剧本。开国者励精图治,儿孙们醉生梦死。上层纸醉金迷,底层民不聊生。当社会矛盾终于不可调和,民众就揭竿而起,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然后,一切又从头再来。这样的王朝宿命是否不可避免?历史只能周而复始地重复下去吗?从这个角度上看,《红楼梦》的立意和思想高度远超所谓的“反封建”,它所闪耀的思想光芒令人高山仰止!

伟大作品的产生总是和动荡的时代密不可分。明朝的覆亡不是简单的朝代更迭,而是伴随着血腥的杀戮和文化的戕害甚至泯灭。明末是文人才子们的爆发期,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科学家等纷纷涌现,他们无比沉痛于代表主体民族的明朝的覆灭,他们不忍看到先进文化被野蛮取代,他们反思明朝覆亡的原因,这是他们作为受儒家思想长期熏陶的知识分子的良知,他们内心深处被一种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所激荡,并且他们有足够的才华来书写一部伟大的传世作品,记录一段被清统治者掩盖的历史。《红楼梦》是一个逝去的朝代的挽歌,林黛玉以泪还债、暮春葬花不再是无病呻吟,而是悼念因抗争而牺牲的亡魂,具有催人泪下的深刻思想内涵。被胡适红学误导蒙蔽一百年的《红楼梦》真相该正本清源了,民间新索隐派承担着这个艰巨而伟大的使命!

————————————————————

校对:王华东 至真斋主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观点、新视角,同一部红楼梦,不一样的文章。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