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苏洵在六国论中总结六国破亡的原因是_苏辙《六国论》

苏洵在六国论中总结六国破亡的原因是_苏辙《六国论》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12-17 06:02:12
阅读:

本文乃“鄂曼珍说娱乐”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苏洵的《六国论》是一篇有名的论史文,其要旨在于论古顾今。全文通过对战国时期六国赂秦痫疾的剖析,揭示出六国灭亡的原因。然而论古并非作者的写作目的,而是借古来针砭时弊,即针对北宋统治者面对辽和西夏的侵扰,一味输绢献银屈辱求和政策的贬斥。文章抓住六国赂秦这个关键问题,采用先纲后目的写作方法,进行了有条不紊、有理有据的论述,论点鲜明,论证充分,论理透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讽喻警示。全文共分三部分。文章的第一段为第一部分。作者开门见山、斩钉截铁地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苏洵《六国论》借古来针砭时弊,揭示六国灭亡的原因,引古鉴今

六国

这是一种以否定加强肯定的句式,强调说明失败不在武器和作战方面的原因,而是败在“赂秦”的问题上,为全文提出了总纲。接着从两个方面对赂秦之弊加以解说:论据之一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论据之二是“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这两点既是中心论点的论据,又是文章的分论点,为下文话说两头、分别论述立下了张本。第二部分是二、三两自然段。第二段从正面论述“赂秦”之弊,紧扣“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这一分论点而发。先通过“赂”与“战“的对比,说明“诸侯之所大患”在于“赂”,而不在于“战”,指出“赂秦”实为下策。

苏洵《六国论》借古来针砭时弊,揭示六国灭亡的原因,引古鉴今

苏洵指出六国赂秦实为下策

接着以祖先创业之艰难与子孙轻易予人、“如弃草芥”的行为进行对比,突出割地赂秦之可惜,对其子孙为了“一夕安寝”而轻易断送江山的行径进行了严肃批判。继而是“奉之弥繁”与“侵之愈急”的对比,说明“赂秦”非但得不偿失,而且适得其反,只能是启秦之贪心,炽秦之欲望,其结果是秦国得地则日强,诸国失地则日弱,所以无需交战而胜负之势就日渐分明了,强调了不能“赂秦”的道理。经过反复对照,层层深入地揭示“赂秦”之弊之后,作者顺势以“抱薪救火”的比喻作结,形象地阐明了“弊在赂秦”的危害。至此,论证了第一个分论点。

苏洵《六国论》借古来针砭时弊,揭示六国灭亡的原因,引古鉴今

草芥

第三自然段分析了齐、燕、赵三国由不赂秦国终于灭亡的史实,论证“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的道理。首先批判齐国附秦之非。齐国继五国之后,于公元前221年最后一个被秦国消灭。由于齐国附秦而不助五国,造成唇亡齿寒、势孤力单的局面,因而“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继而是肯定燕、赵用兵之效,而又惋惜用武之不终。三国相继而亡的史实,说明非战之罪,而是“不赂者以赂者丧“的缘故。正面剖析之后,作者再以设想之辞,从反面加以论证,假想六国不附秦、不赂秦,团结西向而抗秦,或许局面就不一样了。

苏洵《六国论》借古来针砭时弊,揭示六国灭亡的原因,引古鉴今

秦国士兵

通过正反两方面论说,全面而深刻地阐明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道理,既论证了第二个分论点,又进一步证实了“弊在赂秦”的中心论点。最后四、五两段为文章的第三部分。经过前文先纲后目的反复论说,文章的中心论点已阐明得洞若观火。于是在下文作者顺着“赔秦”之弊的观点引发开去,告诫当时“为国者”应以史为鉴。首先在第四段中作者就以上论述发表感慨。六国本应团结起来“并力西向”而抗秦,果能如此,秦国就不得安宁了。但是在秦国强大的积威面前,六国都屈服了,竟然放弃了可能胜利的形势,招致“日前月制,以趋于亡”的可悲结局。

苏洵《六国论》借古来针砭时弊,揭示六国灭亡的原因,引古鉴今

洞若观火

其历史教训是惨痛的.从而揭示出了“赂秦”的根源,即“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接着紧承这一论断,表示了对现实的深沉讽谏,告诫北宋“为国者”切勿为外敌的积威所劫,以免币蹈六国之覆辙,于是自然地把对历史的评论转到当时的社会现实矛盾中来了。文章的第五段,卒章显志,道出写作本文的旨意。作者根据前面一系列的论述,将六国的情况与宋王朝的实力作了比较:六国皆诸侯,虽然“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而北宋王朝,据有天下,势力远胜于契丹、西夏,却重蹈六国覆辙,采取赂敌策略,这就连六国都不如了。

苏洵《六国论》借古来针砭时弊,揭示六国灭亡的原因,引古鉴今

北宋、西夏地图

这一借古砭今的对比,不仅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而且语重心长地向北宋王朝提出了警告,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变对外屈辱求和的政策,表现了作者一片忧国忧民的赤诚之心。由于历史的局限,作者对六国破灭的原因,没有击中问题的本质,但是从“赂秦”这个角度上来讲,文章则写得舒卷自如、气势轩昂,论断斩钉截铁,论说鞭辟入里,大有所向披靡之势。全文紧扣赂者灭国和不赂者以赂者丧国两个方面,进行了反复论证,充分而有力地说明了赂秦之弊,突出了中心论点,并在这一基础上,慨叹赂秦失策之可悲,引出六国灭亡的教训,进而引古鉴今,揭示文章旨意。

苏洵《六国论》借古来针砭时弊,揭示六国灭亡的原因,引古鉴今

苏洵总结六国灭亡的原因

行文纲目分明,井然条贯,层层推进,一气呵成。语言警策犀利,雄辩滔滔,针砭时弊,切中要害,令人警悟,发人深思,论证周密,有如剥茧抽丝,说理透辟,逻辑性强,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量,代表了苏询论辩文的风格,确系千古传诵、历久不衰的名篇。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