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李世民的二十四功臣_

李世民的二十四功臣_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3-01-14 16:47:29
阅读:

突厥是我国北方境内一个古老而又显赫的民族。早在南北朝时期,突厥族就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建立了人数多达数十万的军队。到了隋朝初年,突厥族却因内讧和斗争,统治集团分裂为东西两部。西突厥在阿尔泰山以西,东突厥则控制着东起兴安岭西到阿尔泰山的广大地区。

其中东突厥不久被隋朝军队打败,西突厥也因为内乱而一度衰落。隋末天下大乱之际,东西两大突厥部落趁机迅速统一,重新振作,势力迅速发展,一跃成为雄居漠北、力控西域,甚至对中原地区也造成严重威胁的强大军事力量。



李世民向突厥称臣纳贡十二年,也有识人不明之时,竟未看透徐茂公


为了消除突厥的威胁,李渊、李世民父子与心腹刘文静商议,由唐公李渊亲自给突厥国始毕可汗写了一封卑辞修好,并许以“称臣纳贡”的书信,又带上一份厚礼,派刘文静前往突厥谈判。

刘文静到达突厥时,始毕可汗问:“唐公起事,今欲何为?”刘文静回答说:“皇帝废冢嫡,传位后主,致斯祸乱。唐公国之懿戚,不忍坐观成败,故起义军,欲黜不当立者。愿与可汗兵马同入京师,人众土地入唐公,财帛金宝入突厥。”始毕可汗听了大喜,立即派遣大将康鞘利率领二千骑兵,随刘文静前往太原,又献上马千匹表示友好。刘文静这次出使突厥,秉承了李渊、李世民父子的的意图,抓住了突厥始毕可汗贪财图利的弱点,许诺攻下京师长安后所有财帛金宝归其所有,正中始毕可汗下怀。这件史实,唐代历史学家杜佑在他的《通典》中也有所记载:“(突厥)又更强盛……。大唐起义太原,刘文静聘其国,引以为援。”打通了突厥这一关,向突厥称臣纳贡,引以为援,消除自己争夺天下时来自突厥的居大威胁,消除后顾之忧,这对于刚刚起步的唐朝在实力上与突厥相比仍处于下风,与其他集团争夺天下的局面还没有结束,所以只能稳住突厥,强忍怒气,与突厥新任可汗处罗搞好关系。处罗可汗死后,李渊、李世民父子仍以“臣礼”致吊,仍诏百官到其使者处吊丧。

唐朝统一全国后,突厥人看到不可能像以往那样从各个割据者手中勒索财物了,因此趁唐朝国力还不十分强大之际,连年进扰内地,掠夺人口和财富。突厥颉利可汗曾亲率大军15万入攻并州,掳掠男女5000余口;又曾率骑兵10余万大掠朔州、进袭太原;更于626年李世民刚刚即位之时率兵20万直逼唐都长安城外渭水便桥之北,距长安城仅40里,京师震动。唐太宗被迫设疑兵之计,亲率臣下及将士隔渭水与颉利对话。颉利既见唐军军容威严,又见太宗许以金帛财物,与之结盟,表示臣服,才领兵而退,这就是历史上的“渭水之盟”。

李世民即位后,任人为贤,知人善用;李靖率领唐军主动出击突厥,大败突厥军,活捉颉利可汗,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至此,李世民对突厥的臣服历史宣告结束。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他不仅以善于知人用人,勇于纳谏改过,创造出“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而名垂后世,同时他为统一全国及时调整与突厥关系的大局意识和他十二年来不惜向胡狄之国称臣纳贡的忍耐能力,也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

贞观六年(632年),李世民在出生地武功大宴群臣。宴会上,尉迟恭喝高了耍酒疯,把李世民的堂弟,任城郡王李道宗给揍了,一只眼睛险些被打瞎了。事情闹大了,李世民很不高兴,但没有当场发火。等第二天,尉迟恭酒醒了,李世民跟尉迟恭进行了一次特殊的谈话:“对于汉高祖刘邦诛杀功臣,我是持批评态度的,希望能与各位功臣共享富贵。可是你在官任上屡屡有违法行为,从你这里我想到,韩信、彭越被汉高祖刘邦杀掉不是没有理由的,不是刘邦的责任。国家的治理就是靠赏功和罚过而已,非分的恩典不是可以常有的,你可要资治通鉴》记录了房玄龄在贞观年间三次被停职的故事。其中一次,房玄龄因为小错被勒令停职回家反省。过了一阵,皇上驾幸芙蓉园,房玄龄得到消息,立即命令子弟洒扫门庭,因为他知道皇上会驾临房家。果然,皇上李世民给自己找一台阶,“顺路”来到房家,然后“顺便”带着房玄龄一起回到宫中。不久房玄龄就官复原职。

虽然,李世民帝王心术玩的熟练,但是最后还是“打了一辈子雁,被雁啄了眼睛”。据史书记载:公元649年(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卧病,对太子李治说:“英国公李勣这人很忠义,但你对李勣没有什么恩惠,恐怕日后他无法尽心辅佐你。我现在准备贬他为外官。我死后,你应当授给他仆射的官职,他就蒙受了你的恩惠,必定为你尽死力”。不久,唐太宗果然将李勣贬为叠州(今甘肃迭部)都督。唐高宗李治即位后,根据唐太宗的遗命恢复了他的职位,历任尚书左仆射、司空。

没想到的是,李勣也不是省油的灯,李世民跟他玩心术,他就跟李治玩心眼。公元655(永徽六年),李治欲废王皇后,立昭仪长孙无忌等强烈反对,因此李治问李勣说:“朕欲立武昭仪为后,你以为如何?”徐茂公说道:“此陛下家事,何必要问外人。”于是,李治坚定了废王立武的决心,李勣也因此得到了李治和武则天的信任,不过却将李唐引上了歧途,这恐怕是李世民在地下不愿意看到的。

赐萧瑀

【原文】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猛烈狂疾的大风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强健挺拔的草,在激烈动荡的年代里才能识别出是不是忠贞不二的臣。

一勇之夫怎么懂得为公为国为民为社稷的正义的道理,而智勇兼具的人内心里必然怀有忠君为民的仁爱之情。


李世民向突厥称臣纳贡十二年,也有识人不明之时,竟未看透徐茂公



注释

⑴萧瑀:字时文,隋朝将领,被李世民俘后归唐,封宋国公。

⑵疾风:大而急的风。劲草:强劲有力的草。

⑶板荡:动乱之世。

⑷勇夫:有胆量的人。

⑸智者:有见识的人。

【作品鉴赏】

《赐萧瑀》讥刺周厉王无道,败坏政局

这首诗极富于哲理。诗的前两句是历来传颂的名句。“疾风知劲草”一语,出自宋·范晔《后汉书·王霸传》。此语原为汉光武帝刘秀赞誉王霸之言。光武谓霸曰:“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后世遂用以比喻只有经过危难或战乱的严峻考验,才能识别出谁的意志坚强,谁是忠诚可靠者。作者李世民在此诗中用此赞美萧瑀。次句的“板荡”乃《诗经·大雅》中两篇作品的名称。《板》、《荡》二诗讥刺周厉王无道,败坏政局。后以“板荡”代指政局变乱。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劲草”混同于一般的草;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诚臣”也容易混同于一般的人,其特殊性没有显现出来,因而不易鉴别。只有经过猛烈大风和动乱时局的考验,才能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什么样的人是忠诚的。

李世民向突厥称臣纳贡十二年,也有识人不明之时,竟未看透徐茂公



《赐萧瑀》诗意浅显,寓意深刻,言简意赅地揭示了“智”、“勇”、“仁”、“义”之间的辩证关系

后二句则另换角度,继续盛赞萧瑀。徒有一时之勇的“勇夫”并不懂得真正的“义”,而真正的“智者”必然心怀仁德。这里告诉读者,只有忠诚还是不够的,要智勇双全,才算是有用之才。有勇无谋,莫言义;有智无勇,难施仁。

这首诗诗意浅显,说理形象,寓意深刻,言简意赅地揭示了“智”、“勇”、“仁”、“义”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不仅对于知人善任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于读者的自我完善,如何使自己成为智勇双全的有用之才方面,也具有启迪作用。“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二句,如今引用它,比喻只有经过尖锐复杂斗争的考验,才能考查出一个人的真正品质和节操,才能显示出谁是忠贞的强者。

【名家点评】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编审张剑:全诗简劲精辟,境界宏大。前两句描写看似寻常,却是从长期的自然现象和社会事件中提炼出的宝贵人生经验,已经成为广为人知的格言;后两句议论高远,显示出推仁天下的雄伟气魄。

作者介绍

李世民

李世民向突厥称臣纳贡十二年,也有识人不明之时,竟未看透徐茂公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李世民向突厥称臣纳贡十二年,也有识人不明之时,竟未看透徐茂公


  • 中文名
  • 李世民
  • 别 名
  • 唐太宗,天可汗
  • 国 籍
  • 中国(唐朝)
  • 民 族
  • 汉族
  • 出生地
  • 武功的别馆(今陕西省武功县)
  • 出生日期
  • 开皇十八年(一说十七年)十二月
  • 逝世日期
  •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
  • 职 业
  • 皇帝,政治家,军事家
  • 信 仰
  • 道家
  • 主要成就
  • 军事才能卓越,助父统一中国
  • 灭东突厥、薛延陀、高昌、吐谷浑
  • 扩充教育机构,笼络国家人才
  • 精简政府机构,裁汰冗官冗员
  • 改革三省六部,朝廷政治清明展开
  • 代表作品
  • 《帝范》,《贞观政要》等
  • 谥 号
  • 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 庙 号
  • 太宗
  • 年 号
  • 贞观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