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李时珍本草纲目的由来_李时珍为了写《本草纲目》都做了哪些准备

李时珍本草纲目的由来_李时珍为了写《本草纲目》都做了哪些准备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3-01-15 15:17:22
阅读:

明朝嘉靖年间,皇帝求仙炼丹不理朝政,宦官专权谋私贪婪无度,人怨天怒,大旱大水之后,爆发了瘟疫。年轻的李时珍跟随父亲施医施药活人无数,在与瘟疫的较量之中医术大长,李时珍的名字传开了,他成了一位有名的医生,甚至还进了太医院。然而李时珍对朝廷和权贵并没有好感,甚至巧妙捉弄那些贪图享乐,梦想长生不老的官员们。李时珍虽然医术高超,但真正使他名垂青史的还是他修订的《本草纲目》。那么是什么样的机缘使李时珍萌生了重修本草的念头?他又怎样敢以一己之力完成这样一个伟大的事业呢?

带你了解李时珍毕生之作《本草纲目》的问世之路

经过短短三年多时间,李时珍已经成为一个有独立行医能力的医生。当然当年并没有像今天这么严格,你一定要考取某种资格或者权威部门颁发某种证书,只要大家信仰你,只要你的确医得好人,只要在老百姓当中有口碑,大家就认可你是一名医生,所以李时珍很快就成了当地的名医,而且名声越来越大。他作为一名名义的名声已经不再是地域性的,而是全国性的。

1556年,楚王的世子,世子就是能够继承王位的儿子,能够继承皇位的叫太子。世子突然得了一种病,叫做暴厥症,翻译成白话就是抽风。找了好多的医生都治不好。楚王很着急,就慕名请来了李时珍,一剂药,药到病除。服完了李时珍开的药,世子不抽风了。为了报答李时珍,楚王就委任李时珍一个官,叫王府俸祠正,就是主管王府里面的祭祀,这是一个七品官,比他父亲的从九品高多了。实际上楚王很聪明,他给李时珍的是一个官衔,给你一份俸禄,让你安心在我府上上班,实际上他派给李时珍真正的工作是管理良医所,也就是希望李时珍拿着七品官的俸禄能够作为我王府专用的医生。李时珍一来不愿意和外界隔绝,二来他看不惯王府里边的炼丹炉,所以经常外出给人看病,去问和尚,去问游方郎中,打听各种各样的药,打听各种各样的偏方。

三年之后,1559年,北京的皇帝突然要招揽天下的名医,楚王应诏,就将李时珍推荐入太医院。1559年,李时珍也像他的父亲一样进入了太医院。但是历史事实是李时珍在太医院里没有名目,不像他的父亲还是个吏目。李时珍是一个七品的身份,但他这个七品是楚王府的,并不是太医院的。按照一个常理,进入太医院是任何一个医生的职业巅峰,然而京城里边的求仙炼丹,还有太医院是个衙门,官腔十足,李时珍人微言轻,根本没人把他当回事。所以一年以后,李时珍就找了一个借口辞官回家了。

带你了解李时珍毕生之作《本草纲目》的问世之路

进入太医院的经历,并没有让李时珍感到快乐。李时珍的儿子为李时珍立碑的时候,压根儿就不提这个茬儿,所以看来李时珍的本人和李时珍的后代都没有把这一年的太医院经历当回事。至于一些民间传说李时珍还当过太医院的院长,那就是子虚乌有的事情了。李时珍对那些有真才实学的官员是尊重的,可惜这样的官员不多。至于对那些装腔作势的官员,李时珍是有风骨的,丝毫不给面子。这一点当然在正规史料中看不出来,因为正规史料是尽量回避这些的。但是又两个民间传说很有说服力。

有一年的除夕之夜,李时珍从外地采药归来。刚回到家里,门外就有人敲门,大呼小叫很不礼貌。李时珍看门一看是州官,一个叫马三的参议。州官们的名声很坏,这个马三又是狗仗人势,所以才这么没礼貌。李时珍就半含讥讽地问他,马大人有何指教啊?难道是州官得病了?马三很有意思,说呸,老爷身体康泰永远健康,怎么会得病呢?李时珍很聪明,一想就明白了,到除夕了,那是打算让我开一个保养的方子?马三书正是正是,快走快走,姥爷今年的心病就是这个。李时珍没有兴趣理他,但是也不愿意得罪他,就跟他说,马大人,今天是除夕啊,谁家不过年?不就是开个方子吗?我开给你,你带回去给州太爷,不久可以交差了吗?马三一想也是,就兴冲冲地拿了李时珍的方子回去了。州官一看,上面是叫千年长寿方,一看挺高兴。再仔细一看,差点没当场背过气去,方子是这样开的“千年陈谷酒,万载不老姜,隔河杨搭柳,六月瓦上霜,连服三万七千年。”这几样东西完全是做不到的。

还有一个故事叫做巧治苟县官。有一个县官请李时珍看病,李时珍稍微一把脉,就说大人,脉象一切正常,只不过您太胖了,就将来恐怕会随时出现问题。这个县官当然就吓着了,那就要请李医生赶快想想办法给我解决这个问题,钱的问题都好说。李时珍不接这个茬儿,就对着县官讲,钱这个慢慢再说,只不过你得答应我一个要求,我的要求是你一定要严格按照我的方子抓药服药。县官一听,觉得这很正常,赶快就答应。李时珍接着还讲,我这个方子一不用服药,,而不用扎针,我说出来你记住就行,第一不吃鱼,不吃肉,第二每天步行三十里,第三,要收购,你要去买农夫,车夫,轿夫,渔夫的破毡帽。把这是了四类人的破毡帽你去买来烧成灰,和着蜂蜜做成一种药,叫做明芝明膏(谐音就是民脂民膏)每天服用。县官听到这里,就十分生气。这两个故事就说明李时珍不畏权贵这种性格在当时就在民间流传。

带你了解李时珍毕生之作《本草纲目》的问世之路

李时珍发现古代的本草著作里边有大量的错误,有的是将几种药物混为一种不予区分,有的是将一种误分为几种。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当然随时可以产生严重的后果,病人会得不到恰当的治疗,严重的话会付出生命的代价。于是,一个伟大的念想就在李时珍的内心深处迸发出来,那就是不惜一切代价重修本草,等于是重修中国的药典。李时珍三十五岁的那一年断然决定不再以开业行医为主,集中主要精力重修本草。《本草纲目》的编纂过程也就是李时珍独立完成这么一项伟大科学事业的过程应该是三个阶段。第一,发愿立志和收集资料阶段,这是1550年到1568年,耗时18年。第二,分部别类和撰写成稿的阶段,1568年到1578年,整整十年的时间。第三,寻求出版和正式发布,刊行阶段1578年到1596年,又是一个18年。所以这一项工作整整46年,

为了编纂《本草纲目》,李时珍到各地进行考察。他进深山如老林,甚至请教游医和农民。不仅对每一种草药都进行了认真的核实,而且还搜集了许多珍贵的民间偏方。李时珍一路走来,一边考察,一边行医,这一路上在民间留下了许多神奇的故事。在这里选两个故事都是流传在江西安徽交界的湖口地区,而这个区域恰恰是李时珍除外考察的时候经过停留过的地区。

一个故事叫做诊活死人。李时珍在考察的路上突然迎面碰见一队出丧的人,抬着一口棺材,都很悲痛。要把这个棺材送到墓地里去埋掉。李时珍一开这个棺材里往外在滴血,作为一个医生很本能地主义这个情况。李时珍仔细一看,发现滴出来的是鲜血,不是淤血,就赶紧拦住送葬的人,说棺材里的人可能还有救。送葬的人就告诉李时珍这里面是一位妇女,因为难产大出血死亡,已经请教了周围好多医生了。我怎么能够相信你一个游方郎中呢?怎么能够为了你开棺呢?在古代,开棺是一个大事,死人都是入土为安的。李时珍就说我不仅能让这位妇女复活,还能让她生下孩子,当时人一听都愣了,于是就宁信其有不信其无了,就放下棺材,打开棺盖,抬出里面这位因难产他们认为已经死去的妇女。李时珍首先是对她进行按摩,在妇女的心口扎针,女的是活过来了,而且腹中的孩子也顺利抵生了下来,是个大胖儿子。这件事情在当地喧腾与人口,传播很广。

带你了解李时珍毕生之作《本草纲目》的问世之路

另外一个故事叫做诊死活人。李时珍有一天来到一个镇上,大家像看神一样,一下子把李时珍围在了街道上,有请他看看起气色把把脉的。旁边有一家药店,药店的老板有一个大胖儿子正在柜台里头吃饭,一听说神医来了很高兴,就翻身爬过柜台,扒开人群,拼命往里面挤,挤到了李时珍面前去看个热闹。这个胖小伙子对李时珍很尊敬,就说,先生,我终于看到你了,你能不能看看我有什么病啊?李时珍就搭了一下脉,告诉他,小伙子真可惜,你年纪那么轻恐怕活不了三个时辰了,你赶紧回家,不要倒在外面,让家里人到外面来收尸。小伙子一下子就不高兴了,说我刚刚还吃了四碗饭,喝了半斤酒,我怎么就要死了呢?旁边的人也觉得按照中国的传统来讲你这是咒人死啊。李时珍也没有办法解释,人群刚散开,李时珍还没有离开镇子,就传来了小伙子暴病身亡的消息。别人才想起李时珍有这个话,就请教李时珍。李时珍说很简单,第一,他刚刚在吃饭,已经吃的太多了,又喝了大量的白酒,完了之后翻过高高的柜台再拼命挤进来,肠子已经收到致命损伤。等到了我面前的时候他已经没治了,所以我才说他活不过三个时辰。这两个故事全部在湖口一带流传。

李时珍用了18年的时间进行野外考察,有用了10年的时间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了自己重修本草的心愿。《本草纲目》汇集了1800多种药物,一万一千多个药方,这些药物和方子是为了给后人查阅,但这么庞杂的内容,如何分类才能便于查找呢?我们查字典可以按照拼音,也可以按照部首,那么李时珍是按照什么来整理这些中草药和药方?

原来的分类方法被李时珍抛弃了,李时珍发明了15部60类分类法,这被后来的科学界大为赞叹。他把药物分为水部,水部里边包括两类,火部一类,土部一类;金石部分四类因为有些金石是可以入药的;草十类;谷部,谷物分四类;菜五类;果六类;木,当然是指植物,’六类;服器,两类;虫,分三类;鳞,分四类;介,外边有壳的比较硬的,分两类;禽,分四类;兽,分五类;人,分一类,十五部里面有人部,子和车,就是胎盘。所以李时珍发明了前所未有的15部60类的分类法,把这1800多种药物分门别类排进去,在附加一万一千多个方子。这当然是了不起的。

带你了解李时珍毕生之作《本草纲目》的问世之路

万历六年,公元的1578年,李时珍61岁,年过花甲,《本草纲目》编完了。当时已经耗尽了家中所有的财力,李时珍已经没有钱来出版《本草纲目》了,而他的最大心愿就是让这部《本草纲目》早日出版,造福于世。然而令李时珍没有想到的是,出版这本书比编纂这部书更加难。

正好是在《本草纲目》写成定稿的第二年。万历皇帝突然不愿意儒生议政,他觉得地下乱七八糟,他很讨厌这些儒生,下令关闭全国的书院,不许这些人聚在一起去乱讲,不少人掉了脑袋,这是很大规模的一场运动。这个时候的出版界战战兢兢,不太敢出书了。而入阁掌权的湖北人张居正也在这一断时间去世了,给全国的经济文化带来一片好现象的改革终止。1584年,张居正遭受开棺戮尸,然后烧成灰,没有比这个再大的耻辱了。所以全国的经济文化又出现了一个混乱,甚至倒退。而1586年,李时珍的家乡又一次大灾,引发了很大规模的农民反抗。战火就在李时珍周围燃烧,李时珍时时刻刻要担心这部珍贵的稿本和那么多精美的图毁于兵乱。

《本草纲目》一共一八九十多万字再加上一千多幅插图,是一部珍贵的巨著。光手稿也要几十卷,如今不幸遇上了兵荒马乱的年代,如果不马上将手稿刻印出版,万一遇上战火,这毕生的心血岂不白费?1579年,李时珍不顾年事已高断然北上,到明朝的政治文化中心南京寻找出版的机会。李时珍利用到南京的机会到江苏泰昌去拜见了曾经担任过湖广按察使当时正罢官在家的王世贞,是想请王世贞为《本草纲目》写一篇序,用李时珍的话来讲“愿乞一言,以托不朽”。王世贞不仅答应,而且还留身份和自己相差甚远的李时珍在他的家里住了好几天。不过,李时珍要求王世贞写的序似乎并没有当场就写出来,写出来居然花了十年,写出来的时候是1590年,而这一年,王世贞去世。

带你了解李时珍毕生之作《本草纲目》的问世之路

当然总体来讲,李时珍对这次南京之行来讲不能不失望,因为刊印《本草纲目》是他晚年心目中最重要的事情,而这次南京之行并没有解决。1590年,李时珍终于盼来了好消息,南京的藏书家,刻书家胡承龙答应将《本草纲目》刻板付印。南京之行的善果在好几年以后才显现出来,然而就像完全靠这件事情支撑着一样,如今书既然已经得到承诺可以开始付印,而李时珍再也支持不住了,不久就病倒了。从此以后,这位医中之圣再也咩有能够康复。1593年,李时珍去世,享年76岁。而《本草纲目》刻成是他去世后的1596年,李时珍终于没有亲眼看到自己的心血变成当时的出版物,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