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根据李煜《虞美人》的词意,写作_虞美人李煜赏析PPT

根据李煜《虞美人》的词意,写作_虞美人李煜赏析PPT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3-01-17 22:47:23
阅读:
《虞美人》:李煜的旷世之作,以他的前后两篇诗来看看宋代的礼乐

作者:源子


01

小时候,经常被人念叨,小孩子要有礼貌,这句耳熟能详的话直到长大,虽然耳濡目染,但是没有一个人真正的解释何为礼,礼的目的何在,而礼又包括什么。“礼”字一词,还是历史老师讲周朝历史的时候,顺带提了一句“礼乐文化”。我当时记得很清楚,老师还让我们拿出红笔,勾了一句话: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我当时疑惑的是礼是礼,乐是乐,为什么要将二者混为一谈呢?

老师没有解释,故此这个谜底一直藏在我的心里。

后面喜欢李煜,自然而然的,故将他的词作翻了个遍,或许李煜停留在我们心中的,只是他兵败被宋太祖赵匡胤软禁在汴京,而他沦为阶下囚的这段时间,他的词作得到了史无前例后无来者的深度。

《虞美人》:李煜的旷世之作,以他的前后两篇诗来看看宋代的礼乐

在宋朝赵匡胤的监视下,他在那个生不如死的人间地狱,他不能像他以前可以将日子过得行如流水,故此往事堪忧,对景难徘。他惯用的白描手法,将“俗”演绎到真正的“礼”上,他将愁思愁到骨子里,唯一可以让他欢娱的便是在梦中沉溺在过去。

这些常常出现在课本上的词作都是他后期的词作,而他还没有被俘虏以前,那个时候他还是南唐国主,作为一国之君也曾纸醉迷离过,他还将那次的宫廷宴乐描写在他的词作《玉楼春》里: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虞美人》:李煜的旷世之作,以他的前后两篇诗来看看宋代的礼乐

02

这首诗是李煜还是南唐国主的奢纵至极的宫廷生活,他将一国之宴该有的歌舞和乐声描绘的淋漓尽致。

笙箫吹断水云间”从听觉上写笙箫齐奏,琵琶唢呐声余音绕梁,彼时大周后还活着,他们两个人将失传已久的《霓裳羽衣舞》创编,特意在宴会上向嘉宾们展示风度翩翩的舞女,翩翩而舞的舞姿为夜宴添了不少的乐趣,伴有钟、磬、鼓、铃乐声字字珠玑般令人陶醉。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人们似乎在高兴的时候总想着以歌舞助兴,似乎这正应和中国人喜欢好事成双的观念,乐声无疑是宴会的一剂催化剂,让人兴之又甚。

《虞美人》:李煜的旷世之作,以他的前后两篇诗来看看宋代的礼乐

其实在后面想来,宫廷这种纸醉迷离的宴会生活,又和封建等级制度牢不可分,在古代,贵族子弟不论男女都要恪守礼法,即便是在这种举国欢庆的时候,一举一动端的不都是礼法,臣子该如何向君王行礼问安,君王要说什么话才得体,君臣在宴会开始后该如何进食,该怎么敬酒……而这些约定俗成的礼法和着乐声成为一套遍及政治、教育、信仰等各领域的重要文化。

这似乎也就勉强解释了“礼乐”如何合二为一。

李煜在被囚禁后,也在一定程度上见证了他的政敌赵匡胤开创的大宋文化,赵匡胤因军人出身,本身的才情比不上李煜,但是作为当政者,他敏锐的目光投到了文人身上,自古以武开国,以文守国,他特意下诏,使其子孙不得杀害文人,后来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而没有被神宗皇帝杀害。

《虞美人》:李煜的旷世之作,以他的前后两篇诗来看看宋代的礼乐

03

赵匡胤的这个举措,让文人的地位一下子提升到好几个档次。

其实不难想象,赵匡胤结束了自唐末以来长达72年纷乱割聚的混乱时期,为礼乐文化的兴起奠定了和平基础,文人志士多尊儒家,而儒教起源于周公的礼乐文化,而宋朝就将这些礼乐文化紧密的联系起来。

《今本竹书纪年疏证》有记载:

"武王没,成王少,周公旦摄政七年。制礼作乐,神鸟凤皇见,蓂荚生,乃与成王观于河、洛,沈璧。礼毕,王退俟。至于日昃,荣光并出幕河,青云浮至,青龙临坛,衔玄甲之图,坐之而去。礼于洛,亦如之。"

《虞美人》:李煜的旷世之作,以他的前后两篇诗来看看宋代的礼乐

周武王建立周王朝后,没有三年就驾崩(前1043年)。考虑到其子年幼,由周公旦辅政,周公旦是周武王姬发的一母同胞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有周公大人威慑力,为了巩固和发展周王朝,他奉命出师,建立东都。

周朝因为实行“分封制”,各地诸侯占据一地,为了更好的巩固王权,周公旦将远古到殷商时期的礼乐领域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改造,让其演变为一种贵族间的行为规范的准则。礼乐作为一种“施千金石,越于声音,用于宗庙社稷,事于山川鬼神”,其范围也是囊括了吉礼、嘉礼、凶礼、宾礼、军礼等,更多的是要以这样的方式,加强周人血液的亲疏有别和封建等级制度。

《虞美人》:李煜的旷世之作,以他的前后两篇诗来看看宋代的礼乐

04

礼强调的是别,即所谓尊尊;乐的作用是和,即所谓亲亲。有别有和,使人们从根本上礼乐臣服。

《史记·周本纪》载:“既绌殷命,袭淮夷,归在丰,作《周官》。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改,而民和睦,颂声兴。”

所谓的礼乐治国,便是这样的由来,这也就不难理解,李煜在内忧外患的危机时刻,还要大肆新举夜宴。或许他一出生就被传神为大禹一样的人物,他的爷爷李昪十分喜欢他,而李煜自小便是按照一切贵族标准来定位。不过,他所接触的一些礼乐文化中,在本质上已经过去了1000多年,这之后,出现过“礼乐崩坏”,几个朝代的兴盛存亡,无一不促就了他根深蒂固的礼仪。后来他被宋太祖赵匡胤囚禁,也是将自己的填词排成曲子遣释心怀,即便是作为一个阶下囚,也是没有忘记礼乐。

《虞美人》:李煜的旷世之作,以他的前后两篇诗来看看宋代的礼乐

赵匡胤所建立的宋朝,陈寅恪曾作出充分肯定:“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其实不难想象,赵匡胤结束了自唐末以来长达数年的纷乱时期,文人所遵从的儒家思想,更是将礼乐文化的倡导更加入木三分。

从“循旧例”而言,宋朝初期,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继承了唐代和五代十国的礼乐文化,宋代嘉、宾之礼用乐渐由教坊分担,不在是由太常寺主持。宋代宫廷的教坊乐也曾借鉴于唐朝的吉、嘉、军、宾四礼及仪仗导迎等礼制仪式,这些由教坊参与的嘉宾礼仪主要和春秋圣节三大宴及宴外国使臣等有关系,而这些正是促进了宋代礼乐的兴起。

《虞美人》:李煜的旷世之作,以他的前后两篇诗来看看宋代的礼乐

05

在《开元礼》中有记载,这些礼仪所定制的礼制用乐由太乐署与鼓吹署承载,有乐悬、登歌、文武二舞、多部伎、鼓吹十二案等。由着些形式上的乐器和曲子,来彰显各种礼仪的庄严肃穆,而宋代在前人的基础上,将乐理更加与仪式关联。

由于,宋王朝全面推广礼乐文化,赵匡胤仅在乐理问题方面就多次召集群臣和乐理人员来深夜畅谈,宋代的雅乐建设,从宋太祖开国到宋徽宗大晟乐府设置,仅仅在一百五十多年,仅乐律理论问题,就先后试用了“王朴律”、“和规律”“李照律”、“阮科学逸胡瑗律”“杨杰刘几律”、“范镇律”、“魏汉津律”,更是大兴乐理文化将音高标准就前后改了六次。

《虞美人》:李煜的旷世之作,以他的前后两篇诗来看看宋代的礼乐

而在宋仁宗在位的四十年中就变化了两次,宋仁宗重视这些礼乐文化,在范镇在《东斋记事》卷一也进行详细的描述:

“仁宗皇帝好雅乐,又严天地宗庙祭:祀之事及崇奉神御,故中外言乐者不可胜计,置局而修制亦屡焉,其费不赀。宦侍建言修饰神御,岁月不绝,然为之终身不衰。……好雅乐祭祀之事,人争以雅乐祭祀之事奉之,未必皆其当,然好之终身不衰不害也。”

其中关涉到古今乐的同异,祠祀所用仪式乐的礼数规定、乐章的撰写、礼乐官的升任、雅乐器的制造和使用、雅乐的肄习、乐律人才的征用、乐书的修订等等,这些细枝末节的技术问题,也在一些宋人别集中有详细的描述,也是从侧面反映出宋代礼乐文化之兴盛。

《虞美人》:李煜的旷世之作,以他的前后两篇诗来看看宋代的礼乐

06

范镇本人与司马光论乐,两人更是互相切磋,激言论难,就论乐书多至十四封,长达二万多言,这种在历史上也是找不到第二列。

在宋之前,礼乐文化主要传播在贵族阶段,宋朝以后已经渗透到每个人的心目中,宋朝皇帝重礼乐,百姓也开始上行下效,全民都在见面行礼的问候中,当时放眼望去"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尤其在理学的兴起后、宗教势力退潮的过程中宋朝优秀文人辈出,文人志士将“礼乐文化”为己任,以各自的视角展开,通过对礼乐的遵守而达到了以天下为己任。

史尧弼在《策问》中记载:"惟吾宋二百余年,文物之盛跨绝百代。"

《虞美人》:李煜的旷世之作,以他的前后两篇诗来看看宋代的礼乐

其后中国由于蒙古的入侵一直不看好文人,还有明清的八股文和清朝文字狱对文人严重的压制,文人逐渐不敢再畅所欲言,很难再达到像宋朝一样兴盛的文化景象。

从李煜《虞美人》来看: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他感叹“春花秋月何时了”,又思念故土,在他被赵匡胤软禁的同时,宋朝的一切事物都在蒸蒸日上,旧时王谢堂前燕,那个时候他还宴请宾客,他的身后还有三千里故土,还是一瞬间就换做赵匡胤宴请宾客享宗庙祭祀,可真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物都做了土。

参考资料:《宋史》、《资治通鉴》、《史记》

-END-

人海茫茫中,你我溺逝于人潮拥挤中,相聚片首,还好与你共烹茶饮酒。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