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中医李时珍英语翻译_中医李时珍英语

中医李时珍英语翻译_中医李时珍英语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3-01-18 06:32:23
阅读:

很多人在看历史或者人物传记一类的书时,都感觉枯燥乏味,我曾经也是。有了这种感觉,在看了很多的此类书后,我就有了想自己动手试着用幽默风趣的语调,去写、去摘编一些比较流畅的可读性强文字的想法。

需要说明的是,很多资料都来源于正史和杂谈,并不是我扯淡,友友们若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看完我的短文后,能发自内心的一笑,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中医李时珍

下面进入正题。

湖北蕲州有个秀才,很小就在父亲的要求下,对《四书》《五经》比较上心,且读书也算用功。

什么叫也算?意思是即使他真的是在很用功读书,但每逢考试,他都考不过,那么家人老师也只能这么说他了,这么说,也是给他面子。有些人当时可以不给他面子,并且可以因为对他一直都考试不过,当面对他一顿数落,但在不久的将来,他若成名了,成了大名家了,你就不能还对他说三道四了。

他曾三次参加乡试,不过,也不知道是运气不太好,还是自己用功不够,总是考不上。于是,他一气之下,便干起了父亲的老本行(和现今很多高考落榜生一样,很多事都是逼出来的。)

高考落榜总是令人悲愤,而名落孙山也是,自己悲痛--心痛,家里人也难过--恨铁不成钢,何况是三次!但这个人的落榜,实在是值得我们这些后人去庆幸(好似我在幸灾乐祸),因为他的名字叫李时珍。

中医李时珍

事实上,明朝的李时珍和近代的鲁迅,一开始的境遇差不多,一开始都不愿做医生。唯一不同的是,鲁迅是因为他父亲被一堆各种各样的药给治死,而想学医的。而李时珍是因为考了三次都名落孙山,而不得不学医的。

鲁迅除了痛恨庸医,自己也当过医生外,他学医学到半路就改主意了,弃医从文。这一点也像现今的许多学子,父母给我报的专业和学校我没兴趣,拧来拧去,最后自己改了专业或者继续复读。因为后来,鲁迅觉得学医无用,用笔启发民智才是正道。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听说鲁迅听了一个故事,才觉得医人无用的。这段故事的版本是这样,“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医术精湛的医生,很多人都找他看病。当时恰逢战乱,打得你死我活,敌我双方受伤的人都来找他医治,他来者不拒,悉心照料着他们。但过不多久,他就惊奇的发现,原先治好的人又负伤了,而且不断还有新伤员来找他,就这样,他越治伤员越多,直至医治到后来,又忽然发现那些老伤员越来越少--全部战死了!如此周而复始,他终于崩溃--我医治他们又有何用!于是,他丢弃了药箱,远离了诊所,跑到深山老林隐居起来......。”

好在李时珍没有退缩,他当时就下了决心,并和父亲说:“我再也不考了,请将医术传给我。”父亲就答应了。

中医李时珍

也许李时珍当时就想开了,三次考试我都不过,看来我生来就不是读书的料。但凡这个世上做父母的又有多少人还是想不开,硬逼着自己的孩子去做自己做不到的事。

虽说读书不在行,考试也没运气,但摆弄药材,李时珍还是有点天赋的。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就诊的怪病也越来越多,经验越来越丰富,医术也越来越高明。

这么看来,现在医院里五六十岁的老头老太太坐镇门诊,年轻的医生只能在一旁看着打下手,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那些人医术有多么高明暂且不说,但毕竟人家开的药方比你读书写的字都多,至少在阅历和经验上比你丰富。

行医不论早晚,不计成本,刻苦钻研,只求救人,李时珍就这么坚持下来。随着医龄

越来越长,看的病人越来越多,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一个人的名声若是大了,就会有许多人踏破你门坎来求你。明嘉靖三十年,他的人生迎来了一场大变,在这一年的某天,几个人来找他,十分客气的请他到王府,希望他担任楚王的私人医生。

李时珍也是个俗人,他没有有的人想的那么高尚,有钱赚,还能吃饱饭,最重要的是还有无数的医书和药材资源,何乐而不为。他当即就答应了。

最重要的一点是,我在王府工作。这就像是现今在国家某部委工作一样,那得有多少人羡慕。也是将来炫耀和跳槽的资本。

几年的王府待下来,他治好了许多人,名声大振,被称为神医。

中医李时珍

好东西人人都想要,人才更是人人都想着为我所用。尤其是皇帝。所以嘉靖皇帝听说了李时珍的大名后,就将这个当世的神医要了过去。

皇帝嘛,喜欢什么直接要就是了,要你老婆你都得给!

就这样李时珍进了太医院。

其实能进入太医院,对当时的很多医生来说,是莫大的荣誉。就像是现在的医生能进入北京协和医院一样。

而更形象地说,李时珍是进入了给中央领导人当保健医生的圈子,给最高的大领导当保健医生。李时珍当然很高兴,行医能行到太医院,医生能做到太医,这是莫大的荣誉,也算是事业非常有成了。

但没过多久,他就想走了。

因为凡事都有个利弊,而普通人只看见其光鲜的一面,比如你给普通小老百姓看病,就很好服侍,但服侍皇上你可能就有点战战兢兢。具体原因并不像许多书上所说的那样,什么其他太医排挤,嫉恶如仇,厌恶庸医等。他之所以要走,也并不是待不下去了,实在是因为力不从心。

中医李时珍

按道理,进入太医院的李时珍,已经名垂天下,是个神医了,在那个年头,只要不是什么痨病(肺结核),天花,之类的绝症,相信他基本都能搞定,可问题在于,他那位皇宫的主子,总是无病呻吟,没病找病。

熟读史书的人应该知道,嘉靖皇帝其实身体很好,一开始没什么病,只要能够坚持锻炼,相信活个七老八十的,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可关键是,他老是没病找病,且自认为自己是天子,与凡人不同,不是肉体凡胎,老是没事找抽。比如一开始,好端端的他经常要大补,补来补去就增加了脾胃肝肾的负担。发展倒后来,他又不信这一套了,转而相信起了道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吃什么金丹(里面的成分有许多重金属和水银),想长生不老,这就怪不得李时珍不想伺候了。

所谓病从口入,伴君如伴虎。

因为若是从现在的科学门类来说,嘉靖弄的这一套应该算是有机化学,李时珍只是个太医,而太医时常开的方子你不用,且一门心思地想得道成仙,老是吃那些重金属仙丹(慢性中毒),那他也爱莫能助了。

太医院别的没有,但医书和药材是不缺的。于是,李时珍在搞了一段研究后,终于在某一天,他向皇帝打了辞职报告,皇帝虽然也假意挽留了一下,但想想,我吃仙丹吃的身体倍棒,迟早是要得道成仙的,你留在这里其实也没多大用处,也就批准了他的请辞。

就这样,李时珍离开了这个曾经令他十分向往的地方。离开,也是他认为自己已经在这里学不到什么东西了。嘉靖三十一年,李时珍回到了民间。这一年,他三十五岁。

中医李时珍

高级公务员不干,你要干个体户。这要是在今天,可能要被许多家人亲友埋怨和唾骂,估计李时珍至少也会得到家人的埋怨,骂没骂我不知道,不敢妄言,但年龄已经老大不小的李时珍,一来有了荣誉,二来也有了财富,相信他也能为自己做一回主。

那时候的生活条件,医疗水平和现在比都差的很远,估计三十五岁,相当于现在的四五十岁吧。四五十岁的男人一般都会能为自己做主。

他的这一决定,成就了他的伟大事业。

咱中国地大物博,药材植物非常之多,到底哪种东西治什么病,就连许多医生都搞不清楚。 在那个年代,得个普通的感冒咳嗽,给你开几剂砒霜啥的,应该也不是什么稀奇事,被乱吃胡吃吃死的人,估计也只有阎王爷才能知道多少。

见多识广的李时珍回家后,心潮澎湃,于是他决定写一本书 ,写一本囊括所有植物药材,以及正确用法的书。

想写书,其实在他的脑海里已经酝酿了许多年。

写医书不像是写小说故事。

写小说故事可以无需史实经历,可以杜撰,也可以无所顾忌、天马行空地扯淡。比如现如今的许多穿越书籍就是这样,只要能迎合读者的喜爱就行。

当然,有些小说故事,最好还是要力求真实,主要看是什么体裁。只有经历,才会真实。

中医李时珍

而写医书,要的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还要有经验阅历等。比如医书你不但要写出药用价值,还要描绘出它的形状、外貌,还要详细地描述它的特点,疗效。因为你如若瞎写或者写错,人家按你的方法治病,按你的处方抓药,可能会将小病治成大病,会将大病治成绝症,甚至于会吃死人,惹上官司,叫你名声扫地,倾家荡产。

我没做过医生,也不懂医术,但我知道如若写出一剂良方,我会首先去弄清楚这种植物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用途,能不能吃,一次能吃多少,会不会吃了呕吐,吃了腹泻,会不会吃死人。吃了后,还要观察有没有什么后遗症等等。 当然,无论写什么书,都是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还要将这种植物画出来。

一句话,写医学著作,坐在家里胡编乱造,是一个字也写不出来的。

李时珍虽然三次都没有考中举人,但他好歹还是个秀才,秀才写写医书画些草图,应该还是绰绰有余的。重要的是,这个时候的李时珍,已经钻研了进去,一个人若是对某件事钻研了进去,再加上契而不舍的精神,那迟早都会结出硕果来。

中医李时珍

为了写这本书,李时珍便开始了另一种生活,奇特而异常艰苦的生活。

决定了写书,他就开始打起背包,收拾行囊。李时珍自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上千种。

跋山涉水,不是旅游。内中的艰辛,没有经历过的人,是体会不出那种滋味的。

多年下来,他的足迹踏遍了全国各地,无论是名山大川,还是悬崖峭壁,凡是有药材的地方,就有他的身影,为了弄清药物的疗效,他曾亲自品尝过许多药材植物,好几次还差点儿被毒死,一命呜呼。

具体历险过程,我还没有查阅到,不敢胡诌乱写。

在这里,我只写一小段他幼时的经历。

中医李时珍

儿时的李时珍经常像个跟屁虫一样跟在爸爸身边,兴致勃勃地为家里栽种的药草浇水、培土。这种经历使他很快就认识了许多草药,比如,开黄花的是蒲公英、开白花的是土茯苓、开喇叭形紫花的便是牵牛花。

医生世家的李时珍,家里有许多的医学藏书。有一次,他问父亲:“书上画的有许多花纹,那是什么东西?”,并指给父亲看,父亲说:“我们这地方的山上有一种白花蛇,你到山上捉一条看看,不就知道了吗?”。其实父亲并不担心年幼的李时珍被蛇咬,被蛇咬了他会治,并且他还偷偷的在儿子后面跟着。

于是,李时珍独自登上凤凰山,在山洞附近捉到了一条白花蛇,还差点被蛇咬。当时他仔细一看,白花蛇确实有和书上一样的花纹。......

为了写这本书,李时珍从一个名医变成了流浪汉。他居无定所,风餐露宿,放弃了舒适的生活,也放弃了自己唾手可得的幸福生活。

从嘉靖三十一年开始,历经二十六年,李时珍走遍了全国各地,品尝了无数植物药材,查遍了当时的所有医书,最终完成了这部中国历史上最为伟大的医学著作。

二十六年,内中的艰辛,个中的滋味,也只有他自己知道!

《本草纲目》共记十六部,五十余卷,全书记载药物一千九百余种,还详细记载了这些药物的采集、制作、特性、治疗病症,并附有手绘插图,此外,书中还收入了经检验有效的方剂一万一千多则。

想想都可怕,那时候去著书立传,全凭着自己的一双手去写!

写到这里,看官们可能没有不敬佩的吧。敬佩他的执着,敬佩他的勇气,敬佩他的精神,敬佩他作为一名医生,勇于探索、治病救人的那份责任!

中医李时珍

李时珍还发明了一种麻醉剂。

某次,李时珍在药材的采集过程中,遇见一个老农,听老农说,北方有一种叫曼陀罗的植物,人只要吃了它,就会一直发笑,甚至于还手舞足蹈,使人精神麻痹,很是神奇。

李时珍听到这个说法后,就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当时就回去翻阅书籍,但是却怎么也找不到有此类记载,于是,李时珍便亲自去北方寻找曼陀罗,去一探究竟。

其实,每到一个地方,他除了上山采药,还会多方打听,问老农、问樵夫、问渔民......,不耻下问地问一些偏方和药材。

但凡不耻下问,而在知道了结果后,又会努力并付之行动的人,都会成功。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数次不懈的寻找,他终于见到了正值开花的曼陀罗,并日夜观察,将它的特性和外观记录下来。

为了了解曼陀罗的药性,李时珍开始了亲自品尝。一开始,他并不知道曼陀罗的花,除了有麻醉作用另外还有毒。一开始他将曼陀罗用来泡酒喝,每天喝一点,每天喝一点,然后终于在某天,他恍恍惚惚的昏了过去。后来,他又经过多次不同份量的尝试,终于知道了它的毒性。(说归说,当下的许多勇于实践着,特别是儿童,可千万不要去尝试。因为,一来李时珍是个医生,二来他可能当时多多少少都有几分解毒的把握。)

为了更加深刻地了解曼陀罗的药性,他不顾一切地一再尝试,还和多种药草一起食用,看功效和口感,并逐一记录下来。

最后,通过数次的实践,他终于发现了曼陀罗的花确实有麻醉作用,还得出了和火麻子花一起服用,可以当作阵痛麻醉剂(麻沸散),而且李时珍还研制出了配方和配剂,并发现只要将大豆和甘草一起服用,还可以解曼陀罗的毒性。

李时珍于万历二十一年去世,他没有能够看到历经了自己千辛万苦的《本草纲目》出版。

李时珍到底是怎么死的?

中医李时珍

第一种说法是自然死亡。我们看资料可以知道,李时珍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去世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一共活了七十五岁(虚岁七十六岁),所以有人说他是寿终正寝的。

那时候的人,因为受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所限,七十五六岁的年龄应该算是高寿了,七十五六至少也相当于现在的九十来岁吧。

第二种说法是病死的。李时珍在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后,终于在他六十一岁时,将《本草纲目》写成,他希望能够看到这本书快点出版。年岁已老的李时珍,那时从武昌跑到南京,希望能够通过私商尽快解决《本草纲目》的出版问题。不过多次奔波未果,因为常年的辛苦劳累,终于病倒了,至死他都没有看到《本草纲目》出版。

写书的人,没有不希望自己的作品不尽快出版的,何况这篇《本草纲目》是凝聚了自己将近一生的心血。而且当年的出版社又是那么少。

第三种说法是毒死的。因为有人说,李时珍晚年还在潜心研究医药学,终于在有一次试药尝试后,中毒而死,并且死前还留了一句话:此药有毒!

这一点我还真的有点相信,因为李时珍终究是李时珍,对医药的不懈追求,对各种药材植物的深入研究和尝试,本就是他大半辈子在做的事。其实,各种死因看起来都很有可能,不过我还是更倾向于他是自然死亡。

中医李时珍

李时珍去世三年后,《本草纲目》正式印刷发行,并很快脱销,且迅速传入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一带。

几十年后,又传入欧洲、北美,并被翻译成了几十种文字,成为了世界医学史上的权威著作。《本草纲目》的出现,它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直到今天,它的作用仍然在继续。

你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因为我是个医生!你为什么要治病救人?因为我本就是个医生,治病救人是我的责任!

这可能就是作为一个医生李时珍的觉悟,历经艰难困苦三十年,著书救人唯一的动机和目的。

伟大的李时珍医生永垂不朽!

--章节部分内容摘编于--天涯明月《明朝那些事儿》。图片来自于网络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

  • 中医李时珍英语翻译_中医李时珍英语

    很多人在看历史或者人物传记一类的书时,都感觉枯燥乏味,我曾经也是。有了这种感觉,在看了很多的此类书后,我就有了想自己动手试着用幽默风趣的语调,去写、去摘编一些比较流畅的

    经典语句
  • 古人的名言警句蕴含的哲理让人_古人的含义

    历史上有许多的经典名言,从这些名言被传播出来就一直让我们奉为经典,作为做人处世的行为准则。然而,其实当初这些名言的原意却往往相反,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内含。 “执子之手,与

    经典语句
  • 朱温为什么要灭唐_后梁的开国皇帝朱温结局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非常伟大的一个王朝,统治时间接近300年,至今国外还称中国人为唐人,聚居区域也成为唐人街等。 但唐朝总归还是走不出王朝周期律,终于是被后梁所取代,那个新王朝的

    经典语句
  • 刘海粟书法作品欣赏_刘海粟书法作品拍卖价

    刘海粟被美术界公认为我国新美术教育的开拓者和现代艺术教育的奠基人。因画名太甚,掩盖了其在书法上的艺术成就。 刘海粟(1896~1994年),初名磐,字季芳,后改名“海粟”。刘海粟出生

    经典语句
  • 刘禹锡陋室铭解读_陋室铭赏析及原文翻译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

    经典语句
  •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简述_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杨妃是谁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评点】 宝钗扑蝶,黛玉葬花,这是《红楼梦》最为精彩的两幅人物定格的唯美画图。一个是风和日丽、蝴蝶纷飞,一个体态丰满的女孩在扑蝴

    经典语句
  • 陋室铭选自刘禹锡集_刘禹锡写陋室铭的故事阅读

    陋室铭 视频加载中...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为唐代诗人刘禹锡(字梦得)所作。《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

    经典语句
  • 论语有几个版本_论语哪个版本解读最正宗

    作者:李小龙 对于世界东方这个古老却又充满朝气的民族来说,孔子及其《论语》的经典地位穿越了两千五百年的历史风烟而历久弥新。时至于今,它仍然是高扬在中华文化星空之下的一面大

    经典语句
  • 论语的三种常见版本_论语各时期版本流传情况

    关于《论语》的早期版本情况,我们今天可以通过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大致有所了解。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经典语句
  • 四书论语原文_四书中论语的要义

    四书:《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五经:《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吴雨辰整理 《论语》简介:《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前551年——前

    经典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