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李陵投降后攻击过汉军吗_李广利投降匈奴了吗

李陵投降后攻击过汉军吗_李广利投降匈奴了吗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3-01-22 16:17:23
阅读:

首先,凡是不建立在汉匈战争这个大背景下就去评价李陵的,这本身就是毫无意义的。

正如汪精卫这个人,如果是在中国内战期间,他从一个势力投降到另外一个势力中,无非也就是个叛主的罪名,然而,问题就在于他投降的是日本,所以他是汉奸。

而李陵,笔者不否认李陵的一生就是一场悲剧,他本人更是一个悲剧,但是问题就在于,他确实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里做了一个极为错误的决定。

汉匈战争是什么?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对外战争,这是一场国战,这是自从白登之败大汉忍辱负重数十年后汉武帝举全国之力对匈的一场战争。

如何正确评价汉武帝时期李广之孙李陵的投降匈奴事件

而什么又叫举全国之力的战争?

正如在近代我们唯一一次举全国之力的对外战争,也就是抗日之战,在当时,如作为中国战区的最高领袖蒋介石说的话: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甭管蒋介石说这句话的心到底诚不诚,但意思就一个,对于和日本人作战,我们可以死,但是我们绝对不能投降,为何?因为这是一场国战,如果输了,就什么都没了。

而汉匈战争从某种意义上就是如此的性质。

当然,很多人也会说,匈奴人有日本人那么夸张吗?匈奴人有日本人对我国那么大的伤害吗?

如此,请大家看记录,以下记录皆出自《汉书》:

汉少帝年间:

六年春,匈奴寇狄道,攻阿阳。

七年冬十二月,匈奴寇狄道,略二千余人。

汉文帝年间:

三年五月,匈奴入居北地、河南为寇。

十一年,匈奴寇狄道。

十四年冬,匈奴寇边,杀北地都尉卯。

后元六年冬,匈奴三万骑入上郡,三万骑入云中。

汉景帝年间:

元年夏四月,遣御史大夫青翟至代下与匈奴和亲。

二年秋,与匈奴和亲。

五年,遣公主嫁匈奴单于。

中元二年,匈奴入燕。

中元六年匈奴入雁门,至武泉,入上郡,取苑马。吏卒战死者二千人。

后元二年,匈奴入雁门,太守冯敬与战死。

如上内容,其实大家大概扫一遍就能看出来了,从汉少帝年间到汉景帝这几十年里,匈奴之患愈演愈烈,而匈奴不断南下欺凌屠杀我汉地百姓的事件也开始成批次的发生。到景帝年间,连续三次的和亲却依然不能换回来和平,反而是让匈奴人更加有恃无恐,肆意入我汉地,屠杀我百姓。以至于后元二年,汉帝国雁门太守因为抵御匈奴而壮烈战死。

而这些东西还都是有记载的,那么,更多没有记载的,又会是有多么严重呢?

所以,大家需要明白汉武年间调整对匈战略对于这个国家是有多么的重要。

应该说,汉匈战争的真正转折点是在汉武帝元光六年:

六年,匈奴入上谷,杀略吏民。

这一年,匈奴人再次大规模南下,大肆杀戮百姓。而这一次,汉帝国决定主动出击,遂有了下面的部署:

遣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出代,轻车将军公孙贺出云中,骁骑将军李广出雁门。

看起来浩浩荡荡对吧,所以也被很多人认为汉匈战争打的很容易,觉得就是汉帝国在欺负匈奴,可结果呢?

青至龙城,获首虏七百级。广、敖失师而还。

四路大军,只有车骑将军卫青一路斩首七百便是大胜,另外也需要大家记住,这是大汉帝国对匈奴作战的首次重大胜利,是首次。

如何正确评价汉武帝时期李广之孙李陵的投降匈奴事件

卫青剧照

而其他三路呢?包括很多人眼中引以为傲的李广,也就是这个问题下李陵的爷爷,他是如何呢?

匈奴兵多,破广军,生得广。

看清楚了吗?李广军被匈奴大破,而李广更是被匈奴生擒,虽然后来李广又逃了回来,可是请问,这算什么?

而很多人却认为李家不被重用,是因为汉武帝重视外戚,那么笔者就想问,如此结果,你让汉武帝怎么选择?

难道诺大的一个汉帝国,就要靠这些败军之将来带领汉军战胜匈奴吗?难道就要靠那些人来保卫大汉百姓吗?

当然,事实上汉武帝对于李家也并不是不看重,而是相比而言,汉武帝为了战胜匈奴,他只能选择卫青霍去病等一系列外戚子弟,为何?因为只有他们,才能真正为大汉打赢匈奴。

而对于一名将军而言,什么是最有价值的?

能保家卫国,能护佑百姓,能带领军队实实在在的击败敌人,才是对于这个国家真正最有价值的将军。

如此,才让汉武帝下全力培养卫青,并为他不断加官进爵,如此,有谁不服?

再说回来,就因为这场举国之战,整个大汉帝国为了彻底击败匈奴,所有人都在努力,可是,偏偏汉武帝看重的李家之人。

李广被生擒,跑回来了,行,算是你勉强无罪吧,可是李陵呢?

可李陵当时是什么身份?年纪轻轻,几乎没有战绩,便官任骑都尉,统帅五千劲卒。

当然,李陵之前也并不是没有机会拿到战功,只是他能力有限:

武帝以为有广之风,使将八百骑,深入匈奴二千余里,过居延视地形,不见虏,还。《汉书·李广苏建传》

如上,和当年霍去病一样的配置,然而其深入匈奴两千余里,却毫无战果,如此,请问该怎么奖赏?而霍去病当年是什么战果?

大将军受诏,予壮士,为票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汉书·卫青霍去病传》

如何正确评价汉武帝时期李广之孙李陵的投降匈奴事件

霍去病

如上,一样是八百骑,而霍去病却能弃主力大军数百里,一路横扫匈奴,并斩敌两千余首级,所以,才有了汉武帝的大力封赏:

于是上曰:“票姚校尉去病斩首捕虏二千二十八级,得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捕季父罗姑比,再冠军,以二千五百户封去病为冠军侯。“《汉书·卫青霍去病传》

由此,笔者就想问,汉武帝真的是因为霍去病是外戚的原因才重用的吗?才大力封赏的吗?

而李陵,毫无战绩表现,只因为是李家将门之后,遂被汉武帝认为是有李广之后,便官拜骑都尉,统帅一支大军,请问,都如此了,还要让汉武帝如何重用?

并且事实上。汉武帝当时的战略部署本身是没有要求李陵军出击的,可李陵非要自请出兵,好,你出也就出吧,是,你弹尽粮绝了,大家也都能理解,但是,你为何要主动投降呢?哪怕是和你爷爷当年被迫俘虏也可以啊,但是,为何偏偏你就是选择主动投诚了啊?

很多人说,李陵的投降是迫于无奈,可是,笔者还是要说,这是一场国战,这不是普通的战争。

更不是类似汉末三国时期的那种华夏内战,打输了就可以投降,大不了换一个君主便可以了。

这是什么?这是汉匈全面战争,这是不死不休的国战。

所以笔者就想问,如果每个人都是抱着打不赢了就可以投降活命的话,那么汉帝国还能够击败匈奴吗?

而如果每个汉帝国的军人都是抱着这样的心思,那他们对得起那些曾经被匈奴人肆意屠杀过的百姓吗?

所以说汉武帝为什么痛恨李陵的投降?

因为这真的太不公平了。

那么多汉家儿郎不惜性命再与匈奴奋战,可是你李陵这么一降,他们算什么?难道那么多为了抵御匈奴誓死不降的儿郎们,就是活该战死吗?

如景帝年间的雁门太守冯敬,他就活该死吗?

如苏武,他就活该那样孤苦十九年吗?

这真的是很不公平。

当然,太史公认为李陵冤,笔者理解,可是笔者依然觉得,在那个大时代的背景下,李陵真的不冤。

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军人分散,脱至塞者四百余人。

《汉书·李广苏建传》

如上记载,事实上李陵其实是有机会回去的,而逃回去的汉军也有四百余,可李陵呢?自己身边的人战死了,自己便投降了,如此请问,为什么?

而汉武帝也不是是非不分之人,他问逃回去的那些人,李陵为什么投降了?

后闻陵降,上怒甚,责问陈步乐,步乐自杀。《汉书·李广苏建传》

李陵的原部署陈步乐能说什么?只能是以死谢罪,他根本就没有办法来解释这件事。

是啊,大家都战死了,就你李陵命金贵,便投降了。

请问,这公平吗?

而当时,李陵散军之前,也有人说了,大不了被匈奴抓去再回汉朝,依然能够被重用,如记载:

良久,陵还,大息曰:“兵败,死矣!”军吏或曰:“将军威震匈奴,天命不遂,后求道径还归,如浞野侯为虏所得,后亡还,天子客遇之,况于将军乎!”陵曰:“公止!吾不死,非壮士也。”《汉书·李广苏建传》

可李陵的回答很干脆,如果不战死,那便不是壮士,真的好壮烈啊。

然后呢?自己身边的人一死了,就投降了,请问,这又算什么?

当然,对于李陵战败,汉武帝也并不是没有自己反思过:

上悔陵无救,曰:“陵当发出塞,乃诏强弩都尉令迎军。坐预诏之,得令老将生奸诈。”乃遣使劳赐陵余军得脱者。《汉书·李广苏建传》

汉武帝是真的心痛啊,而李陵也确实优秀,只可惜,他不能那样为了苟活就投降,为何?因为他可是一名大汉军人啊。

而多少年后,当同样是一位将领面对和李陵一样的选择时,他却选择了誓死不降,选择抵抗到底,他就是同为大汉军人的耿恭,如后人夸赞的:

自永平十八年三月金蒲城被围,至建初元年三月入玉门关,前后历时两年整。耿恭兵不满百,孤悬塞外,抱必死之心,坐困穷城。前有数万之敌,屡挫其锋;后无匹马之援,终无异志。士卒至死而不离不弃,虽古之名将不能过之。时人赞其‘节过苏武’,诚哉斯言!

如何正确评价汉武帝时期李广之孙李陵的投降匈奴事件

耿恭所属十三将士归玉门图

其实,论处境艰难,耿恭比李陵困难多了,可是耿恭是如何选择的?

而又是多少年后,又是一位大汉军人面对着和当年李陵一样的选择时,他却依然选择了和耿恭一样,与外敌誓死相抗,而他便是,东汉末年的幽州白马长史公孙瓒:

如何正确评价汉武帝时期李广之孙李陵的投降匈奴事件

尝从数十骑出行塞下,卒逢鲜卑数百骑。瓒乃退人空亭,约其从者曰:"今不冲之,则死尽矣。"乃自持两刃矛,驰出冲贼,杀伤数十人,瓒左右亦亡其半,遂得免。《后汉书·公孙瓒传》

事实上,这就是一场发生在大汉帝国末年时汉军对外的一场小规模战争,说白了,纯粹就是一场遭遇战。

没有人知道,公孙瓒为何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还要首先发动进攻。而或许,也就是笔者猜测,对于公孙瓒来说,至少对于那个时候的公孙瓒来说,进攻,也只有进攻才是一名高傲的帝国军人应该干的事。不管是何异族,胆敢犯我疆土,就必须得让他们付出血一样的代价。

于是,公孙瓒就只对身边的人说了一句:今不冲之,则死尽矣。

短短的八个字,便代表了一名大汉军人已经做好了杀身报国的准备,而同时也给自己麾下的士兵摆明了态度,面对异族,就是一个字,杀!

而自己一方不过才数十骑,敌方却足足数百,还都是精锐的游牧骑兵,以弱胜强不说,还首先冲击,杀伤敌数十人,虽然自己也损失过半,然敌已退走。而史书中的那句“遂得免”,却让我们今人仿佛感觉到,我们英勇的汉家儿郎还没有尽兴。

的确,公孙瓒后期是堕落了,但是至少前期,他也曾是一名光荣的帝国勇士。

如此,请问什么是真正的大汉,什么是真正的大汉军人,如上述内容。

所以笔者最后要问,李陵这个人究竟应该如何定义呢?

他是很悲剧,但也只能是悲剧,可他并不冤,当他在自己的兄弟战死之后决心投降的那一刻,他就注定成为了大汉的耻辱,为何?

因为自汉武年间大汉帝国与匈奴正式开战以来那么久的时间里,当无数汉家儿郎誓死抗敌之后,李陵却是第一个主动向匈奴投降的汉帝国高级将领,而自从李陵开始,大汉军人中逐渐因为战败而投降匈奴的,便屡见不鲜,如后来的李广利等等。

汉武帝为何怒,因为他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领袖,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李陵的投降,不仅仅关乎他个人的生死,这更代表着一种开始。

而这种开始,很显然不是一种好的开始。

如何正确评价汉武帝时期李广之孙李陵的投降匈奴事件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