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李白行路难赏析人生_李白写过几首《行路难》

李白行路难赏析人生_李白写过几首《行路难》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3-01-28 16:17:26
阅读:
李白《行路难》,诉说中年男的不甘心

太行陉的古羊肠坂

前几天,去了趟山西晋城市泽州县,当地朋友陪我走到与河南沁阳交界的碗城。以碗名之,是形容其像一只碗那么小。这个城据说是唐代郭子仪所建造,雄踞太行之巅,守护住太行第二陉,只有一条“古羊肠”道通往山下。

站在碗城,俯瞰南面的中原,可见平楚郁郁,城郭分明。陪同的朋友说,如果天气好,还能望见到黄河。如今开车走高速公路,沁阳到晋城,一小时而已。在古代,要翻越太行山进入三晋大地,是何等的艰难。

曹操当年率军队走过这段羊肠道,写下了《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完全是写实。明代大才子王世贞在隆庆年间就任山西按察使,从河南沁阳走这条孔道去太原赴任,作为一位有众多扈从的高级官员,且可以驰驿,一路险象环生,他自嘲“奈何以六尺狥一官也”。狥通徇,“谋求、曲从”之意。

中国传统是学而优则仕,读书人最好的出息就是做官,做官可以实现人生价值,可以光宗耀祖。仕途虽然诱惑力大,处处有风景,但处处有危岩激流。我站在太行山上望中原,首先想到的两句诗是李白于《行路难》中的感叹:“欲渡黄河冰塞川,欲登太行雪满山。”

年轻时读李白的《行路难》,喜欢这首诗气势雄伟,想象瑰奇,也能觉察到其中有人生的苦闷,但感受不深。我更喜欢《行路难》第一首结尾两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想许多朋友和我一样,在中学或大学毕业时,在同学的纪念册上抄录过这两句诗共勉。

李白写这首诗时,正准备离开长安,长安离黄河、太行尚远,他以渡黄河、登太行被冰雪所阻来比喻人生特别是仕途之难,这是以人们所共知的事援譬设喻,取得一种共情效果。可见渡黄河、登太行真是不易。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此时李白已经是一位42岁的中年人了,在人均寿命远低于今天的古代,这个年龄出仕可谓是最后的机会了。李白和中国古往今来多数的读书人一样,有着一个安邦治国的人生梦,不满足自己以诗才而得到社会的承认。他进京还走了天宝年间大唐知名作家的共同情人玉真公主的后门,得到了这个机会。自然是欣喜若狂,不免有“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的狂放。然而,皇帝请他来不是帮助其施政的,李白的性格、才能和家世注定他做不了魏征、房玄龄那样的大臣,即便是做一位徇吏,对李白来说也是勉为其难。唐明皇让他来,只是把他看成一位和音乐家李龟年那样的凭一技之长伺候皇帝的优伶,“供奉”二字说得清清楚楚。但李白不明白,或者说不甘心,他想出位。可他还是“痛饮狂歌空度日”“天子呼来不上船”的范儿,一点不像中央政府公务员那么循规蹈矩,自然呆不长久。不但皇帝的亲信讨厌他,排挤他,皇帝和贵妃也未必喜欢这样的人。两年后即公元744年,李白被“赐金放还”,实际上是被撵出了长安。

要说唐玄宗还真是厚道,不喜欢一位名士,还客客气气赠送一笔巨款,就如现在一些公司的老板给丰厚的补偿请某位员工自动离职。如果在明代朱元璋手下,太白先生还能有这样的待遇?别说赐金,就凭“可怜飞燕倚新妆”,把唐玄宗比喻成沉溺酒色的汉成帝,把杨贵妃比喻成自杀身亡的赵飞燕,掉脑袋是大概率的事。

李白对此不满意,认为自己是治国之大才没有得到施展,于是写下了《行路难》三首。多数人更熟悉的是艺术水平最高的第一首。这首明白如话,没什么典故,小学高年级学生能读懂。但其中曲折而悱恻的心思和对人生况味的感叹,则需要有人生的阅历才能充分理解。

李白《行路难》,诉说中年男的不甘心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字里行间充溢着李白这位中年男人在遭遇重大挫折后的牢骚和不甘心。他感叹行路如冰天雪地里渡黄河、登太行那样艰难,拔剑四顾,茫茫不知何去何从,想着干脆找个地方隐居,做一个垂钓碧溪上的闲人,可又舍不得长安,舍不得仕途,还作者乘船从日边经过的美梦。“日”当然指的是皇帝。他的心还没有死,希望有一天东山再起,长风破浪,航行在沧海之上,一展平生抱负。

《行路难》第二首、第三首艺术价值不如第一首,但也值得一读,这两首用典甚多。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李白《行路难》,诉说中年男的不甘心

这第二首的格调是充满幽怨之气,埋怨自己怀才不遇,皇帝不能重用自己。李白将自己比作战国时孟尝君手下的门客冯谖、微末时受胯下之辱的韩信、被猜忌的贾谊。然后举了好几个国君屈尊而厚待人才的典故,如燕昭王重用郭隗,以及剧辛、乐毅感君王知遇之恩,肝脑涂地为之效劳。感慨自己所碰到的皇帝,不能有千金买骨的雅量。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第三首有点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李白举了一大堆不被君王重用或隐居而投奔他国的典故,如许由洗耳,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屈原投江,伍子胥去楚适吴,李斯以楚国小吏而为秦国客卿,张翰见秋风起思老家的莼菜鲈鱼而辞官归里。自己彻底失望了,干脆今朝有酒今朝醉,何必去追求千载功名。

这组诗表达李白的情感是十分矛盾的,留恋与取舍,充满着冲突。就像一位被自己深爱着的女子甩了的男青年,一会儿安慰自己说,那女子不值得留恋,世上好姑娘多的是;一会儿埋怨那女子有眼无珠,自己这样的有才有志青年竟然看不上,她会后悔的;一会儿又幻想着那女孩回心转意,笑逐颜开地出现在自己的面前,然后还如过去一样手拉手去看夕阳。

说到底呀,还是不甘心,不甘心呀。李白对朝廷,对皇帝不敢彻底失望,“行路难,归去来”只是一种姿态。如果玄宗皇帝改变主意,再任命李白一个官职,他一定会喜滋滋地接受,忘却前番的怨怼。正是这种不甘心,让李白暮年也未能抵御住仕途的诱惑,入永王李璘之幕,卷入了皇室内部的权力之争,被流放夜郎。

不过,今天的人不必苛求李白。当事后诸葛亮易,身处其间,谁又能看明白时代和个人将怎么走更合适?所谓“只缘身在此山中”也。李白在世时,当然看不清上天让他以“诗仙”之名垂千古,成为中国诗歌史上几乎永难逾越的高峰,而不是以一位政治家的标签载入史册。

“何须身后千载名”,李白当时想到的,要流芳百世只能出仕做大官才行。毕竟,在诗才之外,谪仙也是凡夫俗子呀。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