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兰亭序鉴赏_兰亭集序来源

兰亭序鉴赏_兰亭集序来源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3-02-06 17:32:28
阅读:

《兰亭序》有很多名字,《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

其实,它的来历,它自己就交待得一清二楚,毫无悬念。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换算成现在的历法,就是公元353年的农历三月初三。

一帮文人雅士的聚会,免不了诗词歌赋,就想出本书,留个纪念。

就推举了王羲之,给这本诗集写了个序,结果,诗赋没留下几首,这个序言却千古留名了。

华丽的词藻也不是关键,最主要的,那时中国文字书法正出于一种变革之中,在这场机遇中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一展才华,成为千古行书第一。

当时的兰亭正在等待专家们的考证。

现今我所去的兰亭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西南14公里处的兰渚山下。

历史上,兰亭原址几经兴废变迁,现兰亭是嘉靖年间郡守沈启根据明嘉靖时兰亭的旧址重建,基本保持了明清园林建筑的风格。

千古之谜~《兰亭序》

不去考量《兰亭序》的书法艺术价值,单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这本身就是一个名篇佳作。

我们先去熟悉一下这篇文章吧,从中可以得到很多答案。

《兰亭集序》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千古之谜~《兰亭序》

开始进入正题,交待主人,《兰亭序》的作者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千古之谜~《兰亭序》

“书圣”是历史对王羲之的最高评价,至于有人说和他儿子合称“二王”真的就没必要说了。

传说当时王羲之乘着酒兴方酣之际,用蚕茧纸、鼠须笔疾书此序,通篇28行,324字,凡字有复重者,皆变化不一,精美绝伦。

千古之谜~《兰亭序》

据说当时王羲之写完之后,对自己这件作品非常满意,曾重写几篇,都达不到这种境界,他曾感叹说:“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因此,他自己也十分珍惜,把它作为传家之宝,一直传到他的第7代孙智永。智永少年出家,酷爱书法,死前他将 《兰亭集序》传给弟子辨才和尚。辨才和尚对书法也很有研究,他知道 《兰亭集序》的价值,将它视为珍宝,藏在他卧室梁上特意凿好的一个洞内。

这时候正是唐太宗李世民大展鸿图的时代,这李世民也喜欢书法,尤其是喜欢王羲之的书法。

逼着辨才和尚交出真迹未能如愿,便想了个缺德的损招:

派监察御史萧翼装扮成书生模样,去与辨才接近,寻机取得 《兰亭集序》。萧翼对书法也很有研究,和辨才和尚谈得很投机。待两人关系密切之后,萧翼故意拿出几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给辨才和尚欣赏。辨才看后,不以为然地说:“真倒是真的,但不是好的,我有一本真迹倒不差。”萧翼追问是什么帖子,辨才神秘地告诉他是 《兰亭集序》真迹。萧翼故作不信,说此帖已失踪。辨才从屋梁上取下真迹给萧翼观看,萧翼一看,果真是 《兰亭集序》真迹,随即将其纳入袖中,同时向辨才出示了唐太宗的有关 “诏书”。辨才此时方知上当。

不到一年这辩才就给活活的气死了。

《太平广记》称这一命案叫“智取”。

千古之谜~《兰亭序》

至此,史上最大的复制伪造书画案由李世民开始。

皇上给起了个十分文艺名字,“临摹”。官家的,民间的开始蔚然成风,几乎囊括那个时代所有的书法家,据现在考证这其中最有神韵的赵模、冯承素、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书画名家。

再说一个原因,也不得不这么做,史书记载,《兰亭序》在李世民遗诏里说是要枕在他脑袋下边。那就是说,这件宝贝应该在昭陵的陵墓,让李世民给陪葬了。

有时候还是正史写的靠谱一些,我也相信在昭陵了。

《隋唐嘉话》记载:

贞观十年,乃拓十本以赐近臣。帝崩,中书令褚遂良奏:“《兰亭》,先帝所重,不可留。’遂秘于昭陵。

至于,后来说《兰亭序》重现于世,这就特别值得怀疑了。

《新五代史·温韬传》记载:

后梁耀州节度使温韬曾盗昭陵:“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宏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笔迹,纸墨如新,韬悉取之,遂传人间。”依此记载,则《兰亭》真迹经“劫陵贼”温韬之手又复见天日。

李世民死公元649年,后梁的最早年份是公元907年,这中间相差258年。

去过北京十三陵定陵地宫的人都知道,当年发掘地宫时,基本上丝织品都风化殆尽。

而定陵的启用时间是1620年,发掘地宫的时间是1956年,这中间也仅仅是336年。

所以说258年的时间在地下宫殿里保存纸制的东西,实在太难。

估计昭陵被盗,《兰亭序》就已灰飞烟灭。

为什么要说真迹复现呢?唯一的一个原因,可以卖出大价钱。

千古之谜~《兰亭序》

还有人说当年被调包了,现在在李治和武则天的乾陵,这就有些扯淡了,老爷子临死就爱这点东西,和皇上帝位相比,天下都是皇上的,谁能在乎这几个破字呢,弄个不孝的骂名。

那么《兰亭序》的真迹没了,流传下来都是什么来头呢?

现今录唐冯承素、褚遂良、虞世南摹本,神龙半印本拓本,定武吴炳、柯九思、独孤氏藏本,太多种版本,2008年,北京首都博物馆的《中国记忆》展,曾经展出一幅唐时绢本《兰亭序》摹本,是由湖南省博物馆提供的。当时场内不得使用闪光灯,又是小数码,拍得不是那么清楚,但是我唯一看到的原件。

千古之谜~《兰亭序》

据说,最能体现《兰亭序》原貌的摹本-冯承素的《神龙本》;

最能体现《兰亭序》意韵的摹本-虞世南的《虞本》;

各个版本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却也不能影响《兰亭序》在中国书法历史上的《天下第一行书》的地位。

有机会也希望列位看官,亲自去兰亭看看,顺便帮我补一张兰亭的正面照片。

我自己因为得意,一路上只顾看字,却忘记拍兰亭两个字了,好在回家找到一个兰亭的背影,不知又是何年才能如愿。

千古之谜~《兰亭序》

人什么时候都记得不能太得意啊!

少不得又想办法。

今年年初去北京,特意跑到陶然亭,补了一张兰亭充数,真实的来讲,就象这多种版本的《兰亭序》一样,已算下一等真迹了,算是完成半个心愿。

千古之谜~《兰亭序》

- END -

欢迎加入我们走遍世界各地

千古之谜~《兰亭序》

千古之谜~《兰亭序》

加入行友,不跟团,不自助,更好玩!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