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以狼的角度写蒲松龄的狼_蒲松龄的狼写出了狼的什么特征

以狼的角度写蒲松龄的狼_蒲松龄的狼写出了狼的什么特征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3-02-07 20:47:29
阅读:

设计的关键——蒲松龄《狼》解析

设计的关键——蒲松龄《狼》解析

故事要怎么写——设计的关键——蒲松龄《狼》解析

让我们先来温习一下这篇短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下面,我来详细解析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

设计的关键——蒲松龄《狼》解析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一个屠夫晚上回家,担子里没肉了,只剩下骨头。途中,有两只狼一直远远地跟着他。

这里,只说有个屠夫,而没说是哪里的屠夫。因为作者设计的这个故事,需要有一个屠夫,需要两只狼,至于他们是哪里的屠夫、哪里的狼,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故事所阐述的道理。所以,这里没有具体的屠夫的所在地以及名字。这是蒲松龄的设计。但我以为,既然要让人认同这个道理,最好是让读者觉得实有其事,而要实有其事,最好让屠夫有个家乡什么的,比如某某地或某某村。

这里为什么设计成只有骨头没有肉了呢?因为如果有肉,而且肉有很多的话,狼可能就吃饱了,就不会再跟着屠夫了。这也是作者的思路。但我以为,作者是想表现狼的贪婪和狡诈的,那么,如果设计成狼吃了很多肉,可还是不满足,还是想把屠夫吃了,这是不是更能体现狼的贪婪呢?这是我的想法,当然,只是一家之言。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屠夫很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一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狼仍然跟随着他。再给这只狼投骨头,它停下了,可前面那只又上来了。

这段是表现屠夫因为害怕,对狼的妥协。可是,妥协并没起作用,狼依然跟着。因为骨头上没肉,所以并不能满足狼的贪婪或饥饿。所以,这里为什么设计他还剩骨头呢?就是要安排这个妥协的过程。可是,对恶人——禽兽的妥协是没有用的。如果没有骨头,就没有妥协,就会直接开始后面的,则屠夫作为人的人性表现就会不足,所以,骨头是必须有的。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骨头已经投完了,可两只狼还是像先前一样跟着他。屠夫害怕得更甚,担心受狼前后夹击。回头看见野地里有麦场,有很大的麦草垛子,屠夫于是跑过去背靠麦草垛,放下担子,操起切肉刀。

屠夫为什么“大窘”呢?先前只是“惧”。这是因为,他根本没料到狼会继续跟着他,他以为,妥协了,给狼点甜头,狼就能放过他。可狼的本性决定,它们不会轻易满足的!注意惧和大窘的转变,虽然只有三个字,却把屠夫这种微妙的心理变化写得很生动。所以,我常常说,要言少而意多,而不要言多而意少。通过这个例子,相信大家能有所领悟,并在今后的写作中尽量能做到语言简洁而高效。

设计的关键——蒲松龄《狼》解析

这里又可看出,为什么是两只狼。因为只有一只狼,屠夫不会那么害怕,也不会担心前后受其敌,也就不会奔跑到麦草垛下面。也就不会有狼商量怎样攻击它。这个麦草垛,也是一个必要的设计,没有麦草垛,狼的狡猾就表现不出来,后面的戏就没法演了。所以,麦草垛是必须的。所以,从前后这些细节来看,设计是多么重要!一篇优秀的文章是需要多少精心而巧妙的设计。

这里又可理解为什么是屠夫而不是其他人。因为他一有肉(哪怕是骨头),二有刀。骨头勾起狼的贪欲,而刀又让狼有所顾忌,所以才会想奸计来暗算屠夫。如果没有刀,它们可能会直接攻击屠夫,也就不会有后面的戏剧性,也就没有让狼表现出狡诈的舞台。所以,设计是一环扣一环的,环环紧扣,才有好故事。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狼不敢上前,相互看着。

这里为什么不敢上前呢?因为这哥们手里有刀啊!这是狼的聪明。那又为什么相互看呢?难道只是犹豫吗?不是的,它俩是在商量破敌之法!所以,这个“相向”极有深意。但不看到后面,是理解不到作者的这个用意的。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过了片刻,一狼径直走了,另一只像狗一样坐在屠夫面前。它这样地坐了很久,眼睛好像闭着,表情很放松。屠夫突然冲上去,用刀劈狼的头,又数刀将其杀死。

这个少时,一是说,狼的这种犹豫没有太久,二是表明,狼真的很聪明!很快俩人就想好对策了。“径去”,这个径字不仅表现狼的动作,同时也暗示,狼对自己这个计策是胸有成竹的。所以,在解析名家作品时,不能放过一个字,尤其是状语、谓语。这里为什么说是“犬坐于前”?有人会说,因为狼长得像狗啊?这样理解吗?不是的。这里是强调狼为了迷惑屠夫,装出狗的温顺,好让他放松警惕。并且,它还这样装了很久,觉得如此才能让屠夫彻底放松。同时,它觉得这还不够,于是又闭上眼睛,并作出轻松的表情。这里是通过三个细节,极言狼之温顺(实则是伪装,狼的本性是凶残)。

狼是够聪明的了,但它的聪明却并没有迷惑到屠夫,反而给了他进攻的机会。“暴起”,说明屠夫没有犹豫,说明他对狼的本性还是了解得比较清楚。在狼“放松”的时候,他选择果断地反击。当然,这里,他真的以为狼是在放松,尽管不知道它为什么这样。因为从后文看,他是真的以为狼放松了。也就是说,他对狼的狡诈本性认识不足。但天性的勇敢和不甘于束手待毙,让他采取了积极的行动!所以,在人性与狼性的对抗中,人性占据了上风。

这里,“数刀毙之”,一方面说明,狼挺难死,黑暗势力不会轻易灭亡,同时同,也很解气,坏蛋被痛快地消灭了。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屠夫刚要继续赶路时,下意识地转到麦草垛后面,看见那只离开的狼,此时正钻进麦草垛,意图打通麦草垛,从后面进袭击他。它的身体已经有一半进了麦草垛,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后面砍断它的后腿,把它也杀死了。他方才醒悟,前面那只狼是用假睡来迷惑他。

设计的关键——蒲松龄《狼》解析

这个“自后”两字,我认为有点多余,因为已经说了狼钻进了麦草垛,只露出屁股和尾巴,所以,直接写屠断其股,就可以了,因为他要砍狼头的话,还得把它揪出来(笑)。这里可能是蒲老先生在本文的唯一文字瑕疵,整体是非常地简洁,同时不乏生动和曲折。

这里的诱字,也不太准确。诱一般是指诱惑,但狼是在迷惑他,而不是诱惑他。因为狼不是想诱惑他上前,把它当狗一样抚摸,而是旨在让他放松警惕。而屠夫也不可能大胆到去抚摸狼的。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也是够狡猾的了,而顷刻间就双双毙命,禽兽的奸计能有多少呢?不过是增加点笑料罢了!

作者通过屠夫和狼的斗智斗勇,以狼的“两毙”作为终结,说明禽兽(这里实际是以狼喻人,指人间的“禽兽”)的狡诈是不足为惧的。人们在面对“禽兽”的时候,应该拒绝作任何妥协,智慧勇敢地与之搏斗,必定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本篇的人物刻画是非常成功的。人物之一的屠夫,始而害怕,既然认清现实,选择勇敢面对,把现实中人们在面对黑暗势力的威胁时的心理刻画得很到位。而对两只狼的始而跟踪,既而设计奸计妄图陷害屠夫,也表现得很充分。狼,贪婪而执着,狡诈却怯懦。它们不敢和屠夫正面较量,而采取卑鄙的诡计,却打错算盘。这里揭露了“禽兽”看似强大实则虚弱的本性,也让人们提高了战胜禽兽的信心。用一个生动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朴素的道理,让人印象深刻。

本文为什么设计是一个屠夫呢?除了前面提到的外,还有就是完成和狼的对比。狼尽管狡诈,但在对付一个头脑普通的屠夫时,仍然不能得手,说明“禽兽”是多么的不足为惧。

通过本篇,大家可以深入地了解构思的关键,设计的复杂性和联动性,以及遣词造句的技巧。设计能力包括想象力,而又不仅仅是想象力,一篇文字从头到尾都需要设计,语言、主题、人物、情节细节、矛盾冲突、对话,等等。让设计贯穿到文章的方方面面,成为你的本能和意识,这将会让你的写作日臻完美。

设计的关键——蒲松龄《狼》解析

最后,我还想补充几句:我们学习写作的三重境界,我认为的。

第一,能发现名家或优秀作品的好,比如立意、结构、语言、细节、想象等方面,有哪些突出的地方,优美的地方,难忘的地方,让人佩服的地方。

第二,要能知道这些所有好的方面,是怎么来的?作者是如何做到的?你该从哪里来学习和掌握?

第三,要能从作品的原框架里跳出来,除了看到它的好,找到它卓越的关键,更要学会找到它的不足,也就是说,想想如何可以让它更好。如果只是一味地观察和学习,却不能提出更好的方案,我们的学习就是不彻底的,也是很难取得最终的完善的。好作品和好作家是我们的好老师,但再好的老师,也不能代替真理。世上完美无瑕的作品毕竟不多,要做到完美,就得善于“纠错”,就是在常人看来没问题、够完美的地方,你仍能发现问题,找到不足,这就说明你的功力已经非常人可及,能做到这点,你就离成为大家不远了。这是我所总结的学习写作的三个层次。当然,也只是一家之言。

(欢迎转载或转发,作者慕容居士。谢谢!)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