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孔子拜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孔子拜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孔子拜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孔子拜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3-02-15 13:17:33
阅读:
孔子在鲁宗庙看到一个东西,说了一番道理,学会了对做人很有帮助

孔子一生述而不作,但其言传身教无不成为其弟子及后世尊崇的典范,其中“孔子问欹器”的故事不仅体现了孔子“循循善诱”的启发教育思想,而且包含了孔子思想范畴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中庸”,表达出他关于学习、修身等问题的认识。

孔子在鲁宗庙看到一个东西,说了一番道理,学会了对做人很有帮助

孔子问欹器

一、什么是欹器

《荀子•宥坐》中记载: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子路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孔子曰:“聪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

欹(qī),倾斜,歪向一边。欹器本是古时用来盛水的器皿,设计奇特:底厚而收尖,口薄而敞开。它有个特点:当它空虚不盛一点水时,就只能欹斜地放着而无法端正地放置,把它扶正后,一放手它就又歪斜在一边,这就是所谓“虚则欹”;在这容器中注入中等数量的水,就可端正地摆放在那里,这就是“中则正”;但在容器注水又不可太满。水太多了,它又会自动向另一侧翻倒,而把水都倒了出来,这就是所谓的“满则覆”。故而它又不同于一般的水具,而是所谓的“宥坐之器”,宥与右同,言君子可置于坐右,以为戒,或曰宥与侑同,即劝。

孔子在鲁宗庙看到一个东西,说了一番道理,学会了对做人很有帮助

欹器复原图

欹器古已有之。老子弟子辛文子《通玄真经·守弱》:“老子曰:三皇五帝有戒之器,命曰侑卮,其冲即正,其盈即覆。”这是欹器的最早的古文献记录。6500年前的仰韶尖底瓶是欹器侑卮的原型。起初尖底瓶是灌溉用具,即《淮南子·氾论训》“抱甀而汲”的甀[zhuì]。甲骨文中出现用尖底瓶灌溉的图形,说明商朝还沿用着尖底瓶的灌溉用途。后渐渐用作祭器和欹器。

欹器称之为宥座、右座之器,这是座右铭的来历。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看来博学的孔夫子此前只从书本上知道欹器而没有见过欹器,可见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这种没有实用价值只有警示意义的器物到汉代就已失传了,其后虽多次出现其仿制品的,但又失传,到近千百年,所谓“欹器”,其构造如何,已成为“千古之谜”。

二、孔子的引而发之

孔子擅长引而发之,所谓“入大庙,每事问”是也。当孔子有感于此,发出“恶有满而不倾覆”的感叹时,弟子子路请教他有无保持“满”的状态的办法,孔子借题发挥,告诫他的学生说:只有做到智高不显锋芒,居功而不自傲,勇武而示怯懦,富有而不夸显,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才能保持长久而不致衰败。也许那些具有内省精神、道德高尚、不骄不躁的智者心中都秘藏着一个这样的器物,他们在欹器快要倾覆时就不会再往里边注水了,或者在欹器朝倾覆那边倾斜时就不再往里边注水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他们察微知著,在某种苗头出现时就能预见到其后果,并及时遏止不良苗头的发展。这小小的宥坐之器,摆将开来却包涵着相当丰富的人生哲理。

孔子在鲁宗庙看到一个东西,说了一番道理,学会了对做人很有帮助

大器戒盈

鲁国国君把这种奇异的容器放在宗庙中作为“座右铭”,目的在于提醒自己,万事都要采取中庸之道,适可而止,切不可过分,慎防“满而覆”。二千七百年前孔子到鲁桓公之周庙参观欹器,孔子在弟子做过现场试验后发出的叹息:“恶有满而不覆者哉”!对任何时代的当政者都具有深意。“欹器”并不叫人无所作为,因为空了就会倾斜;但更提醒人不要自满。清朝皇帝让人在紫禁城里摆设欹器,是借欹器“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的特点喻示“满招损,谦受益,戒盈持满”的道理,并以此警戒自己,以利于自己的统治。

三、故事的道理

荀子的这段关于孔子观“宥坐之器”的记述,所阐发的道理是十分深刻的,至今仍闪烁着不可泯灭的真理光芒,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对一个人来说,不学无术,腹中空空,就不能自立,只有不断学习、掌握知识,才能立得稳、站得直;学无止境,不能自满,自满就会跌倒,前功尽弃。对国家来说,经济落后、人民贫困,在世界上站不稳、直不起腰;只有经济发达、民富国强,才能站得牢固,扬眉吐气;要知道物极必反,应时常居安思危,与时俱进,不可安于享乐,停滞不前。人们必须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还要不断变革来适应客观变化。只有扬长避短、开拓创新,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孔子在鲁宗庙看到一个东西,说了一番道理,学会了对做人很有帮助

孔子授徒

一般来说,中国人最讲究“适可而止”,“见好就收”,“八九不离十”,所谓“满招损,谦受益”,这种不求满盈的哲学体系在现实社会中也有广泛应用。在古代,欹器可以作为一种计时器,类似沙漏,其上放置匀速滴水,则形成周期性自动滴入水、倾倒水、空瓶立正,循环往复。而现代生活中,矿山的矿车,某些厕所里一种定时冲洗的翻斗,以及气象观测雨量计内的计量容器等等,都是根据这种构思设计的。欹器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和辨证思想的巧妙结合,是古代先民精神与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

孔子问欹器的道理,你学到了吗?欢迎留言

(作者:浩然文史·投稿作者陈卫卫)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文中使用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