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录 > 形容孝顺的成语-重新审视,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孝顺?

形容孝顺的成语-重新审视,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孝顺?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0-09 05:03:56
阅读:
最新资讯《形容孝顺的成语-重新审视,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孝顺?》主要内容是他们那么辛苦把你养大成人,现在退休了,希望你多陪伴,这很正常,可是,真的是没有那么多时间回家陪他们,经常是加班回家累得只想倒头就睡,陪男朋友的时间都很少。-形容孝顺的成语,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生病了陪着去医院看病,房子旧了出钱出力帮着装修……可是只要一接到爸妈问我什么时候回家的电话,我就心虚。他们那么辛苦把你养大成人,现在退休了,希望你多陪伴,这很正常,可是,真的是没有那么多时间回家陪他们,经常是加班回家累得只想倒头就睡,陪男朋友的时间都很少……一提起父母,小夏就感觉到很无奈,内心便会涌现出深深的内疚感。


父母的抚育之恩,往往是子女无法拒绝的主要理由,不论你是否做得足够好,子女们都很容易陷入一种集体的愧疚中。 “孝”的观念在戏文里、传说里、课本里、街坊邻居的指指点点里,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潜滋暗长。尤其是有的家庭中的父母,在他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灌输:什么苦我都能够忍受,只要你们健康长大,将来让妈过上好日子。这种观念像播种一般,扎根到孩子的潜意识当中。长大以后,孩子们便会竭尽全力地满足父母的一切要求,如果他们不开心了,那就一定是自己不孝。可是,事实的真相,真的是这样吗?


所谓:百善孝为先,作为子女,与父母相处,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孝顺、孝道的问题了。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一直信奉的礼仪规范,世代传承。可是,如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孝顺呢?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不应该做些什么呢?可能每个人在认知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而这样的理解也会带着自己原生家庭的烙印,呈现在我们的日常行为中。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孝”这个字的汉字组成结构,这个字上为老、下为子,意思是:子能承其两亲,并能顺其意。


在我们的文化哲人孔子他老人家眼中,真正的孝顺是什么呢?


首先,真正的孝,是内心最真实的情感表达。

《论语·为政》中,孔子告诉弟子子游,孝不仅仅是给父母吃的穿的,而是要从内心深处


的爱,这才是孝顺的精神内核。


现代社会,我们基本上已经走出缺衣少食的时代,父母的愿望也不再是吃得饱、穿得暖了,而是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能否在更高层次上满足父母的精神需求,是判断我们是否是真的孝顺的关键。


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中的苏家老父亲苏大强,和他的二个儿子之间的关系,我们也能够看得出来,大儿子苏明哲一心一意给他买大房子,请保姆照顾他的生活,好让老父亲过上舒适快乐的晚年生活。二儿子苏明成夫妻则每天给父亲做饭做菜、照顾他的日常起居,他们以为这就是对父亲的孝顺表现。但故事发展到最后,苏大强宁愿相信骗他的保姆,宁愿把房子卖掉,净身出户,都要赶着去和他的蔡根花宝贝一起过日子。他的这一举动,狠狠打脸了苏家的两个儿子。大哥苏明哲最后感悟到:原来我以为给爸爸买上大房子,就是孝顺,没想到爸爸更需要的是子女和家人的陪伴。


所以,如果尽可能的情况下,我们多抽点时间,回家陪父母相处,陪他们说说话,也是好的。有的朋友可以会说了,妈妈说得不对,每次回家和他们讲道理,他们又不听,我能怎么办?错!家庭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就是和父母讲道理。大家千万要记住,家是讲情感的地方,不是讲道理的地方。而且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也和大家讨论过父母与我们之间的时代差异,从而导致的价值观及生活理念的不同。因此,我们在学习着求同存异的基础上,还要学会向上管理的技巧:管理父母。也就是说,有时候,我们需要做父母的“家长”,要学会安慰他们“幼小脆弱”的心灵。


独生子女家庭中的父母,尤其是独自生活的单身父母,在孩子外出工作之后,他们会感觉生活中更多的空虚、无助的感觉。因此,我们需要学习着成为他们的心理咨询师,多听他们诉诉苦,经常给机会听他们诉说自己的成长经历,生活故事,包括内心的苦闷等。倾听时你只要做一件事,带着两只耳朵,闭上你的嘴巴,有时候,听到动情处,我们也可以过去抱抱她,以同理心告诉她:老妈,你真的很不容易。而面对他们对你的所有数落,你都不要去急于否定、反驳,只需笑着点头说“是是是”“是的,妈,你说得很对”,就可以了。


简而言之,当父母情绪不佳时,我们需要学习着倾听和接纳父母的苦闷情绪,理解他们当下的感受,千万不要在这种时候试着去和他们讲道理,或者尝试着改变他们的思想,因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只会让你们的关系走向恶化。


另外,在我们与父母相处时,我们也需要理解,不同的性别,有着不同的相处特征。一般情况下,男性总归是偏向理性思维的,而女性则是偏向感性思维,因此,在与爸爸妈妈交流的时候,我们需要根据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与他们相处,可能会让关系更加和谐一些。比如说:和母亲聊一些情感方面的话题,东家长,李家短,听她唠叨唠叨,带着一双耳朵倾听,可能会让母亲能够感觉到情感上的安慰。而如果与父亲相处时,则可以就国家大事,职场问题与他请教、交流,更为理性的探讨,听听他的看法,作为自己的参考。


我们今天需要做的,不是改变父母,只是要进行自我觉察,了解父母行为背后的原因,理解他们,接纳他们与我们的差异,但并不意味着要按照父母的意思去做。


现实生活中,很多老人为什么会盲目的买很多保健品?为什么宁愿相信那些销售员的话,都不愿意相信自己子女的话?其实,他们内心渴望的是身边有人能够给到自己陪伴,一种精神上、情感上的支持,好让自己不那么孤独。而这种陪伴,可以是见面,也可以是电话,也可以是视频,任何通讯方式都是可以的。因为,只要心中有爱,就会有深情与陪伴。不是吗?


有一句网络流行语,用在父母身上,也是贴切的,那就是:世界上最长情的告白,就是陪伴。


另外,陪伴父母不仅仅是形式上的陪伴,很重要的是要与父母多沟通,帮助父母了解他们内心积极的愿望。在一次聊天中,小夏发现母亲的愿望是去世界各地看一看,希望女儿陪她一起。可是工作中身不由己,当小夏发现有个去香港的老年旅行团时,就鼓励母亲跟团旅行。母亲最终迈出独自旅行这一步,看着母亲归来后的兴奋,小夏特别高兴。她知道,妈妈开始有了自己的体验和力量,并且,还在这次旅行中,结识了几个年龄相仿的好朋友。


老年生活并不一定是灰暗的。当父母决定去完成自己的愿望,积极地去过自己的生活,他们就会迅速地变得生机勃勃。当我们与父母的关系重新回归到两个成年人之间的关系,各自拥有自己的健康生活,同时分享彼此的生活,很多家庭矛盾也消失了。


其次,真正的孝,就是做最好的自己,不让父母为你担心,而是让父母为你自豪。

好好做一个人,一个独立自主、成熟的人,并且在工作和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让父母担心,操心,而是让父母为你自豪,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孝。


很多独生子,即便是踏进社会,参加工作了,依然离不开父母对自己的照顾,离不开自己的原生家庭,为什么?那是因为在他的内心,缺乏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成年人,他在心理上没有与父母断奶,还处于哺乳期。当你感觉到自己被父母控制,或者是父母非常的依赖自己,那么,你需要意识到,其实有时候并不是父母在控制你,而是来源于你自己有一个尚未成熟、缺少自由感的内心,所以你才会把这种内心的依赖,投射到父母身上,认为父母在控制你。


我们需要怎么做呢?其实很简单,就像那部电视剧《都挺好》中的女儿苏明玉,一个人在外独立打拼,不依靠父母的帮助,用自己的努力与智慧,不仅实现了自己在事业上的个人价值,还为自己创造了丰厚的物质基础,不用父母为自己操心。最后,尽管她有两个哥哥,但实际上,大哥在美国自顾不暇,二哥离婚后忙于基本的生存问题,还是她这个从小被父母嫌弃的女儿,最后为父亲苏大强养老送终。


因此,在现代这个物质化、焦虑迷茫的社会,如果我们能守住自己,好好做一个让父母安心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有贡献的人,难道这不是孝吗?


最后,对父母可以孝,但不必事事顺应,这也是孔子反对的愚孝。

一说起“孝顺”,大家都会理解到就是对父母、长辈的恭敬,尽心奉养自己的父母,顺应他们意愿的意识和行为表现,似乎只有尽可能的去善待父母长辈,顺应满足他们的想法和需求,才能称得上孝顺。但实际上,我认为“孝”与“顺”二者不能合二为一,这是两个概念,应该客观辩证的看待这两个问题。


“孝”是一种感恩父母的道德和行为的准则要求,每个人都得遵从,守“孝”道,做到“孝”是必须要做的。但是“顺”则不然,它是对一种对长辈意愿要求执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有对、错之分。我们都知道,父母也是人,他们不是天生都具有完美父母的能力的,所以他们也会犯错误。这个时候,作为子女,应该是对于父母正确的要求,该顺的就要顺,对于错误的要求,不该顺时就一定不能顺。如果是不顾事情结果,为了尽“孝”而盲目的去“顺从”,造成不好的结果,这样就会适得其反,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孝顺了,而是一种愚孝了。


孔子和曾子有一个讨论,曾子问:我们要孝顺,是不是就不应该和父母有争论,一定全听父母的?孔子说:非也,子不可以不争与父。什么意思?也就说,你作为一个孝顺父母的孩子,对父母不应该是盲从,父母如果有错,子女可以用委婉的语气进行劝谏,以免陷父母于不义。这就是他所说的“事父母几谏”。


“几谏”的原则放到现代社会也是很先进的理念。如果父母提出了很多不合理的要求,或者伤害自己的行为,甚至是危害了社会利益,我们就一定要多次劝谏,实在不行,子女也可以不听。这实际上是告诉我们,在子女和父母之间,需要建立一种相对民主的关系,从而反对愚孝,这才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孝顺的正确解读。


那么,这样的态度,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需要如何操作呢?


那就是:情感上理解,理智上坚持。


我们需要学会尊重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以客观的立场予以恰当的表达。一个人作为生命本身,无论是你的观点,还是你的情绪,都值得被尊重。对于父母的一些不同观点和负面情绪,你不必自我压抑,更无须心怀愧疚。因为,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找不出完美的父母,正如你也不是一个完美小孩一样。


在和父母相处时,对于你无法接受的观点,尤其是涉及自己私人事情的一些规则,我们可以在情感上理解并尊重长辈们的态度与意见,但同时,也可以不动声色的坚持你自己的做法,如果你认为是合理的,请不要高调和他们对抗。如果老人家的态度让你感到难以接受,就需要注意尽量避开,减少正面冲突。如果父母问起,你也不要否认隐瞒,自然、轻松的承认就好。


例如,在子女的生活中,父母最关心的就是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小孩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们首先需要理解她,告诉她,作为小辈,我们能够理解她急切的心情,但同时,我们也有自己的人生规划,我们可能在某个年龄段更希望做什么事情,而对于结婚或生育小孩,也在我们的计划之内,但可能需要推迟一段时间,如此等等。一方面,让长辈看到小辈对他们的理解与尊重,另一方面,也让他们明确的知道了儿女们的生活规划,也可以帮助他们减轻内心的焦虑情绪。


当然,对于家庭中的一些事务,如果你真的无法接受老人家的意见,可以自己事先考虑二、三个备选方案,等到老人家心情愉悦的时候,再与他们好好商量。


基本态度就是:不带诱惑的深情,不含敌意的坚决。


因为,我们需要意识到:父母与我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因此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时代的烙印,更是两代人的代沟。不要奢望你的父母会理解你,更不要奢望去改变他们,改变不了。而且,很多父母也很难与时俱进了。你能做的就是:站在理解他们的基础上,保持求同存异的生活态度,允许父母按照他们习惯的方式生活下去。双方是可以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


另外,当我们与父母相处时,我们不仅需要那种自然的情感流淌,更需要有独立的人格和清醒的自我认知。在孩子和成人的角色转换上,明白自己应该站立的位置,应该坚守的人际边界,可能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孝顺吧!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