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励志名言 > 舟过安仁的诗意-诗意苏稽 峨眉河穿镇而过

舟过安仁的诗意-诗意苏稽 峨眉河穿镇而过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2-19 10:47:34
阅读:
最新资讯《舟过安仁的诗意-诗意苏稽 峨眉河穿镇而过》主要内容是-舟过安仁的诗意,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乐山日报记者 宋亚娟 文/图


“送客独回我独前,何人开此竹间轩。滩声悲壮夜蝉咽,并入小窗供不眠。”宋朝诗人范成大,当年到峨眉山一游,为路途中的苏稽留下了一首宝贵的诗歌。无论是竹间轩、滩声,还是入夜后的蝉鸣,抑或临河小窗,都活鲜鲜勾勒出了一个古代文人心中的川西南小镇形象。


从杨码头远眺平梁桥


峨眉仙山第一拜,苏稽荻坪山上的古寺天王寺,历来是远行客前往峨眉山朝拜的第一寺庙。而羁旅苏稽镇,伴着峨眉河的涛声入眠,则成为古人追访峨眉仙山的不二选择。


临河茶铺


一河隔二场,两岸古人家。穿镇而过的峨眉河水,将苏稽隔离成两个世界,但横贯于河中央的百年平梁桥,则架起了沿河两岸的经贸、人文和心灵的沟通。走进千年古镇,沧桑的古榕树下,酒馆茶肆喧嚣依旧,老屋古渡朴实如昨,对于千年的时光而言,仿佛就在弹指一挥间。


苏稽稽古千岁老人的故事


古代朝圣峨眉的必经处,今天峨乐旅游精品线上的节点,从古到今,苏稽的地理重要性,从来没有变过。


据史料记载,大约形成于隋朝时代的苏稽,史称“桂花场”,距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千岁老人的得名,历来众说纷纭。一说民国《乐山县志》曾记载:“苏稽一名启,隐于龙游之苏山,山之趾有镇,以其姓氏名山,有石室书屋。”二说《嘉定府志》载:“苏稽山,城西三十里,有坡老亭,明袁子让谓苏颐谪居此。”三说《器物谱》载:“嘉定峨眉县尖山坡苏稽……掘地得东坡砚”,故名苏稽之说。苏稽来历,将大名人苏东坡拉了进来,让古镇的文化积淀,又厚重不少。


不管古镇名者何说,经过千年时光的浸润,这里不仅滋生故事,也滋生灿烂的人文景致。市文物部门的统计显示,苏稽文物保护点众多,涉及崖墓、古窑址、古桥、古建筑等,反映了苏稽在历史上的繁荣程度,和人们在各个时期的生产生活状态。位于龙滩尾村五组肖山西面半山腰的肖山崖墓群、苏稽刘坝村船儿山山麓的刘坝村崖墓群,以及荻坪村的荻坪山崖墓群,均开凿于东汉时期,充分体现了汉代的社会生产、生活情况,为人们研究当时的历史和墓葬方式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作为乐山民窑支系中有影响力的一个,荻坪村庙儿山的荻坪村窑址现在已难觅踪迹,被草木遮掩和覆盖。该窑址修建于隋至宋时期,窑址分布于庙儿山至石沟楼,全长约500米的范围内,共有窑址6座,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


此外,位于苏稽镇杨坪村寨子山明“嘉定四谏”之一的程启充墓、新联村蚕种厂修建于清代的南华宫,都是苏稽重要的文化名片。


民风民俗峨眉河畔茶飘香


时近仲夏,火辣辣的阳光穿行在石板街道上,光影斑驳。从峨眉河畔苏稽镇横街一个老茶馆经过,人声鼎沸。茶客多为镇上的老者,扯“二七十”、喝茶聊天,在茶馆外一棵巨大的古榕下,竹椅摆了一溜儿,茶客们尽情享受古镇的一片阴凉。


走进横街,古镇的老屋鳞次栉比,渐入眼帘。方砖墙面,有的露出青苔和野草,低矮的屋檐下,晾晒着发霉的胡豆瓣或者咸菜。每家都有一个巴掌大的小院,鸡冠花、红苕花,此刻开得正艳,来自乡间最寻常的花卉,让每家每户的院子生机勃勃。在横街42号,有苏稽名食张吉武米花糖的一个门店,透过木门,一眼望去,已经封装的米花糖成品摆放整齐,等待出售。资料显示,香油米花糖清末创始于峨


眉,20世纪初,由张吉武将此手艺带回苏稽,并开了第一家生产米花糖的小作坊。由于具有“香、甜、酥、脆”的特点,“苏稽香油米花糖”火爆乐山,尤其是张吉武米花糖,更是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


从横街穿行至朝阳街,路上茶馆林立,赶集日,这些茶馆生意兴隆,不仅有老茶客,更有赶集完后行脚于此的农民。走过朝阳街狭窄的农资用品专卖店,位于半边街的两栋临河木质老屋让人升起时光滞留之感。一楼的农资百货商品小店,二楼的木结构墙壁早已斑驳不堪,大约主人已远走,独留紧闭的窗户打量着来人。


从半边街沿河而行,百年平梁桥伫立眼前。建于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的平梁桥,历经百余年的洪水冲击,多次垮塌,多次修复,已经成为古镇苏稽一道重要的景观。


对于苏稽而言,古镇之古主要体现在沿河的古民居上。从平梁桥一侧的杨码头沿河而行,陈氏宅、梁氏宅、谢氏宅……古镇大户人家的四合庭院至今保留完好,高大的门庭,醒目的台基、雕饰的窗户,具有浓重的川南民居特色。


看民居、品翘脚牛肉、吃米花糖,在众多的人文风景中,作为当年“嘉定大绸”的生产地,苏稽还与丝绸结缘,并深刻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据了解,当年苏稽拥有织机一至二架或三五架的普通人家不胜枚举。苏稽场的大小绸庄、匹头铺、染坊20来家,在杨码头临河岸边,洗涤织品的半圆形石梯已经被岁月磨得光滑无比,见证着河畔人家的辛勤劳作和富足安康。


梦回千年古镇期待新故事


每天早上,苏稽画家艾俊华都会穿过平梁桥,走向对岸,在位于场口的镇邮电局宿舍画室度过整整一天。艾俊华的绘画生涯,与自己的家乡紧紧相连。一系列古镇作品以苏稽为代表,浸润着浓郁的地域特色。古榕、河畔、人家,在画家细致而丰富的描摹中,一股乡音响彻而来,悠远回荡。


外出闯荡多年,目睹了上百个古镇风貌的艾俊华告诉记者,虽然苏稽在古建筑保存数量上不占上风,但源远流长的历史积淀,却是一笔不小的文化遗产。“最近,我又重走了一遍小镇,并对小镇的一些局部进行了素描保留。”艾俊华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古旧的遗迹肯定会发生改变,作为一名画家,有义务将这些属于小镇的一点一滴用艺术的形式,进行保鲜和保存。


“我劈柴,烤香发潮的日子,但不养马,更不想周游世界,我只想,和菊一样满院香的村姑、草一样遍地跑的儿子,一生厮守在乡下,做一个自力更生的农夫……”在苏稽诗人程川眼里,苏稽散发的乡村气息如庭院一般温馨宁静,是文人理想的栖居地。但是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以及百姓生活理念的落后,苏稽不尽人意之处还是令人诟病。


峨眉河的生活垃圾、以路为市的占道经营、缺乏规划的街市,为古镇增添了不和谐的音符。“以前的峨眉河清澈见底,而且水量大。现在河床干瘪了不少,而且生活垃圾到处都是,水草密布。”程川说,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现在的白色垃圾成为峨眉河的一大灾害,极大影响了古镇的形象,政府部门在打造古镇的同时,应着力改善河道污染,并在群众中推行长效可行的卫生习惯。


夜枕涛声入眠,昼坐河畔品茗。古镇在梦回千年之后,期待续接新的传奇和故事。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