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励志名言 > 战前动员经典语句-一道最糟糕的作战命令,一次最搞笑的战前动员

战前动员经典语句-一道最糟糕的作战命令,一次最搞笑的战前动员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8-17 08:03:08
阅读:
最新资讯《战前动员经典语句-一道最糟糕的作战命令,一次最搞笑的战前动员》主要内容是公元617年,李密带着瓦岗大军包围了隋朝东都洛阳。其中一道命令,下给了一支特殊的部队。‘炀帝诏左御卫大将军、涿郡留守薛世雄将燕地精兵三万讨李密,命王世充等诸将皆受世雄节度。-战前动员经典语句,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公元617年,李密带着瓦岗大军包围了隋朝东都洛阳。为解洛阳之围,隋炀帝四处调兵。其中一道命令,下给了一支特殊的部队。


炀帝诏左御卫大将军、涿郡留守薛世雄将燕地精兵三万讨李密,命王世充等诸将皆受世雄节度。


涿郡就是现在北京一带,那里驻扎了相当数量的边防军。这支军队北防突厥,东防高句(gōu)丽。当时国内形势一片混乱,保不齐什么外国敌对势力就冲进来捞一把。杨广居然把重要的边防部队调走,可见局面不可收拾到了什么程度。


薛世雄军从涿郡出发,向西南赶赴洛阳,途中要经过河北。当时河北这块地盘的老大是窦建德。本来薛世雄军的调动,和窦建德他们也没多大关系。他只要让开大路,待薛军离去,便可继续发展他的革命事业。可杨广不知错搭了哪根神经,在给薛世雄的命令里加了个尾巴:‘所过盗贼,随便诛翦。’某种程度上,正是这不起眼的八个字,成为压垮隋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柏杨《白话资治通鉴


军事文书、尤其部队调动的命令,是很严格的。最起码的要素有四项:指挥员、兵力、地点和时限。在薜世雄之前,杨广有过一道调兵的命令,分别下达给全国的四支部队,那里面就明确了时限,因为史书后面提到‘唯王隆后期不至。’——驻扎四川的王隆部耽误了期限。


而给薛世雄的命令呢?因为尾巴这八个字,平添许多不确定因素。第一,可能没有精确的时限。一般作战行动的时限到小时,如‘某月某日某时前完成一切作战准备。’起码也到天,那就是‘某月某日二十四时前完成一切作战准备。’而给薛世雄的命令里,加了个沿途剿匪的任务,按小时、按天限定时间就变得不现实了。最大可能是定了个大概期限,如七月底前、八月中旬,等等。第二,‘随便诛翦’,究竟是诛翦还是不诛翦呢?这次给的可不是小任务,和李密集团的对决,直接关系隋王朝的存亡。‘随便’二字出现在这样的作战命令里,实在是太随便了!


二战中途岛大海战,日军惨败,从此失掉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美国海军事后评价:“中途岛战斗,是日本海军350年来第一次决定性的败仗。”如此惨烈的失败,根子是什么呢?既不是什么美军侦察情报优势,更不是所谓更换机载弹药的‘命运五分钟’,最根本原因在于给南云航母舰队的命令——‘攻占中途岛、同时打击美航母舰队。’如果我们把这条命令翻译成文言文,你会发现,它和炀帝下给薛世雄的命令如出一辙——‘令南云将四航母夺占中途。所遇敌舰,随便诛翦。


一场战役,胜利需要许多因素的集合;而失败,一条就够了:同时定下两个目标。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部里,那些傲慢的将领和参谋下达了这条愚蠢的命令。接到命令,一贯小心谨慎、任劳任怨的南云没有提出质疑,而是带着舰队出发了。在形势急剧变化的战场上,他不得不频繁调整自己的作战重心,一会儿重点打中途岛、一会儿重点打敌舰。部队呢,一会儿接到命令给飞机挂上对地攻击的高爆炸弹,一会儿又要求改挂攻击舰船的鱼雷,航母甲板一片混乱。而灭顶之灾,就在这时向日军舰队袭来。反过来看美军,自始至终只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摧毁日军航母力量。


薛世雄、南云接到同样的命令,要求他们同时完成两个优先级不明的任务。正是这样的命令,把他们送上败亡之途。


现在,让我们将目光转回河北。七八月间,薛世雄军到达河北河间,距窦建德的老巢乐寿(河北献县),就很近了。面对近在咫尺的窦建德,薛世雄是打还是不打呢?


理论上打不打都行。可实际情况呢?他必须打。因为这里面牵扯到政治问题——打不打,不由战场说了算,主要看皇上的意思。皇上觉得应该打,你没打就要出毛病。


这事是有前车之鉴的。栽跟头的两个人:一个叫吐万绪,一个叫董纯。这两人都是隋朝的老革命(‘勋旧’),地位高、功劳大。他俩奉命剿匪,一个在绍兴、一个在徐州。虽然战绩不错,但架不住起义军人多,一时半刻哪能剿得完。加上又有人告黑状,说他们贪生怕死、退缩避战。隋炀帝这时候精神紧张,最怕有人不肯出力。一听这情况暴跳如雷,下令将两人锁拿问罪,结果一个死在半道,一个押回后处斩。


这种情况下,薜世雄敢不打吗?他和刚才那两位仁兄地位、经历都差不多。《隋书》里面,他们三个的传记都是写在一块的。所以哪怕做做样子,他也要打上几天,再罗列点战绩,让皇上高兴高兴。


那么窦建德呢,他什么情况?窦建德倒是不存在必须打的问题,他的困难,在于要不要继续押宝。


乐寿是窦建德费心经营的大本营。当然他可以暂时放弃,而且也作了相应的准备:‘建德将家口遁。’——老婆孩子都先撤出去了。但官军一旦占领乐寿,气势高涨,再想夺回就困难了。薛世雄一到河间,周围各县市的地方武装都集中到薛军大营附近,摆明了要窦建德好看。乱世之中,退缩并不是好的生存之道。躲,又能躲到哪里去呢?所以,窦建德决定赌一把。


薛世雄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此人天生就是个当将军的料。从小和伙伴们玩耍,画地为城,攻守嬉戏、号令严明。谁不听招呼上去就揍,大家都服服帖帖。十七岁参军入伍,在中原打、到南方打、和西北游牧民族打,都战功赫赫。而且这个人还不是头脑简单一介武夫,史书的评价是:‘性廉谨。凡所行军破敌之处,秋毫无犯。’杨广看人还是有一套的,亲自给他作了鉴定:‘世雄廉正节概,有古人之风。’选他做讨伐瓦岗军的统帅,算是个众望所归、顺理成章的事。用他来打窦建德,在大家眼里属于杀鸡用牛刀。


如此,窦建德不是毫无胜算了吗?也不完全是这样。薛世雄方面,有两个隐形的弱点。


第一是麻痹。这个比较容易想象。薛世雄是见过大阵仗的人:山地战、平原战,攻坚战、机动战,都打过;打内匪、打外敌,成绩都很突出,身经百战说的就是他。听到侦察兵报告‘窦建德只有几千人,主力都从乐寿撤出去了。’不可能不大意。加上他的主要任务是打李密,那边正等着他这个主帅去主持大局呢。他的所思所想、主要精力,必定放在怎么解救洛阳之围上。沿途剿匪,顶多算个附加题。人对附加顺带的任务,是容易掉以轻心的。


第二是军心不稳。中央的命令说得好听:‘将燕地精兵’。仔细分析,所谓的‘燕地精兵’又是些什么人呢?大部分是打高句丽时征来的兵。这些人原本就属强征入伍,现在对外战争皇上是没空打了,本以为可以复员回家。没想到一纸命令,让他们就地留守边防,你说弟兄们多大的怨气吧。所以有史书称‘幽易之士,并不欲作留镇兵,先无斗意。’这帮人大部分都是河北人,原先在边防营区看得紧跑不了,现在好容易到了家门口,琢磨着找机会开小差的,估计不在少数。


将骄兵馁。这就给了窦建德取胜的机会。


每次读到窦建德与薛世雄‘河间之战’这一段,总有点啼笑皆非的感觉:这一仗,既是以少胜多的一个奇迹,又简直是战争史上一个笑话。


当时窦建德定下来要打。双方实力悬殊,那么就只能打偷袭战了。两军相距一百四十里,窦建德召集了两百多人的敢死队,准备来个夜间奔袭。出发前,他作了个临战动员。


“弟兄们,成败在此一举!我们现在出发,到了那里天没亮,就冲进去和他们拼了!”


“大哥,那要是天亮了怎么办?”


“天亮了?天亮了咱们就投降。”


“还有这种操作……”敢死队员面面相觑,心里直犯嘀咕。


一夜急行军,突击队来到距薛世雄大营两里远处。大概窦建德的表不太准,此时东方已经泛白,军营里传出起床的号角。队伍惶恐不安地停下,你看我我看你,正准备丢下家伙掏出兜里的白旗。恰在此时,一阵大雾弥漫而来,‘人咫尺不相辨。’浓雾之中的窦建德大喜过望。‘天助我也!’呐喊一声,率领敢死队杀入敌营。


最先遭遇冲击的,是挨着薛世雄的地方部队。他们原先就是窦建德的手下败将,本想着这次能傍个大款,没想到又做了替死鬼,在浓雾中被杀得四处奔散。


溃散的人流涌入薛军大营,大雾之中敌我难辨,谁也不知道来了多少人。刚才说了,薛的部队多是本地人,正想着什么时候开溜呢,这下正好趁乱跑路,‘兵遂大乱,悉弃甲奔亡。


薛世雄呢,多年来按时起床的习惯救了他。起床号才响,他和亲兵已经整理好装束,这时于乱军之中突围而出,逃回涿郡。


可是,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庙。三万精兵打几百小匪,居然全军覆没。一世英名毁于一旦不说,皇上会饶过他吗?史载:‘薛惭恚(huì,怨恨)发病,未几而卒,时年六十三。’


薛世雄之死,带来两个直接的后果:一是窦建德气势大盛,从此在河北再无敌手。二是洛阳城下的李密,迎来了他最终的劲敌——薛世雄败后,‘炀帝诏诸军皆受世充节度。’自此,王世充成为隋军抵抗瓦岗兵团的主将。


更多文章,可关注本人‘ 轻松读史之大唐三百年’系列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