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名人名言 > 要么要么造句-到底该怎么理解这句话,要么忍、要么狠、要么滚?

要么要么造句-到底该怎么理解这句话,要么忍、要么狠、要么滚?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0-09 23:24:33
阅读:
最新资讯《要么要么造句-到底该怎么理解这句话,要么忍、要么狠、要么滚?》主要内容是一、公司是座围城某天早上刚开始干活,就看到QQ头像闪动,是深圳HR群一个同行。这类问题都有共同特点:1.表达混乱。-要么要么造句,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一、公司是座围城


某天早上刚开始干活,就看到QQ头像闪动,是深圳HR群一个同行,某百人左右公司的HR经理,以前只聊过几句,并不熟,说要找我请教一个问题。


老实说,看完后觉得有些头大。


这类问题都有共同特点:


1.表达混乱,不知道问题是什么


2.逻辑不清晰,要跟对方确认重点是什么;


3.交浅不宜言深,不好把握回答的深度;


我先总结了下她的文字,有三重不满、两种无奈、一个问题。


三重不满:1.入职时对自己的薪资不满、发现自己的薪资只有前任的2/3不满、招来的董秘薪资比自己高不满;


全是钱惹的祸!


两种无奈:1.无力提升自己薪资的无奈;2.怀孕了不好离职的无奈;


一个问题:对现在的公司很不满,但又无力改变,要不要离开?


这其实并不是个案,而是个共性问题,很多人都在围城里郁闷着、煎熬着。


二、你是在吐槽还是抱怨?


即使最美好的婚姻,一生中也会有200次离婚的念头,50次掐死对方的冲动。


同理,这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公司,也不存在一直让人满意的工作,即使是很多人拼了命的想要进去的BAT,每天也会有人离开。


区别是,当你觉得郁闷、不爽的时候,究竟是在吐槽还是抱怨?


这两者有区别吗?


还是有的,吐槽,只是种情绪的发泄,是种幽默的调侃,吐槽完了,该干嘛干嘛,继续努力前行;而抱怨呢?则纯粹是种负能量的传递,抱怨过后是同化、是懈怠。


怎么判断一个人的话是在吐槽还是抱怨?


1.看他是怎么看待问题的,是都是环境的问题,还是个人也有问题;


2.看他是怎么表达的,是只有情绪的发泄还是有思考过解决之道;


3.看之后的行动,是被环境同化还是尝试去改变;


从上图来看,是吐槽还是抱怨?


我愿意陪着你一起吐槽,但真心听不进去这些抱怨。


三、要么忍、要么狠、要么滚!


我是这么回复那位同行朋友的。


老实说问题并不复杂,但怎么表达比较头疼。


问题很简单:


1.公司用人,追求的是低成本,一个人的薪酬水平取决于入职时的谈判;


2.公司没有完善的调薪机制,入职后想加薪要靠个人谈判;


3.公司对她的能力并不认可,所以不愿意给她加薪;


4.她对薪酬不满,但一方面怀孕,一方面对自己能力没信心,又不敢辞职;


5.作为HR,不想着完善薪酬体系,是不专业;作为职场人,抱怨过多,是为不智;


前两点是公司的问题,可以直说,但后三点却不太好直说,毕竟伤人,且没效果。大家又不是很熟,还是点到为止就好。


所以我只好说:要么忍、要么狠、要么滚。


我想很多人都听过这条职场的“九字真言”,确实很精辟。


问题是,具体执行的方法是什么,什么时候该狠、该忍或者该滚?


首先要努力去适应环境,先要忍;


其次要有勇气去改变环境,要够狠;


最后,如果真的无法成功,离开也是一种选择;


适应环境,并不是被环境同化,而是去了解一个公司业务开展的逻辑,理解企业文化形成的过程,获得团队成员的认同;就像当你对薪酬不满,就要想想为什么会这样不合理,公司的薪酬策略是什么和这是怎么形成的。


改变环境,不是自己看不惯的就去改变,也不是初来乍到就想着大动干戈,而是在理解公司文化,了解业务逻辑的基础上,为了公司能做的更好,为了团队成员有更好的未来,而去做的优化;


可改变世界总是困难的,别说改变世界了,你尝试下改变自己的老婆试试。


改变,需要很多的方法和技巧,但更需要的是勇气。


至于离开,并不一定是最坏的选择,尤其是,以现在中国企业的规范程度,企业家的格局气度,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真的难以改变,或者改变带来的好处超出了所要付出的代价。


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但你可以离开,前提是,你已经具备足够的能力,可以选择更好的环境,不然,请先忍着。


四、不要在抱怨中被同化,别在蹉跎中终老。


LinkedIn调查发现,79%的职场人士属于被动求职者,一边在工作,一边看机会。


为什么这么多人边工作边看机会?


有的人是因为对现在工作还算满意,但希望有更好的发展机会;还有的人是因为对现在工作不满意,但又不敢辞职,只好先干着,同时看机会。


最要命的是后一种,而且这种情况占的比重相当大。


对薪资不满、对职位不满、对上级不满,也许他们也曾想过去改变,或者尝试过,但最后想法只停留在脑海中,或行动浅尝辄止。


用最大的勇气,尝试各种方法努力去改变的人,总是少数。


有些人在抱怨中被环境同化了,最后成了那个自己抱怨过的人。


还有些人一直在抱怨,每到一个公司都抱怨,最后变成了一种习惯。


很可怕,不是吗?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很长,但关键阶段也就是25—35岁这十年;职业生涯这条路上,每一步走错了都要浪费很多时间和机会成本。


千万不要在抱怨中被同化,别在蹉跎中终老。


要么有改变环境的勇气,要么有重新开始的能力!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