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名人名言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从心理学分析,为何女主偏要飞蛾扑火?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从心理学分析,为何女主偏要飞蛾扑火?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0-30 23:45:22
阅读:
最新资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从心理学分析,为何女主偏要飞蛾扑火?》主要内容是情不知所起而一往情深,很多人将陌生女人的来信解读为悲壮的爱情讴歌,但在我看来,这是错误的爱情观在作祟。@轨迹电影 前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代表作之一,自首次问世即引起轰动,至今饮誉世界文坛。-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情不知所起而一往情深,很多人将陌生女人的来信解读为悲壮的爱情讴歌,但在我看来,这是错误的爱情观在作祟。@轨迹电影



前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代表作之一,自首次问世即引起轰动,至今饮誉世界文坛。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高尔基曾评价这部小说“真是一篇惊人的杰作”。


该小说故事情节非常简单,主要讲述作家R闲来无事翻阅书信,发现了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在信里,陌生女人向作家R娓娓道来贯彻她一生的爱情绝恋。陌生女人怀着对作家R深沉的爱意,从少不更事的小女孩逐渐成长为风姿绰约的少妇,最终走向生命的末路。


该小说自发表伊始即引起广泛关注,多次被改编为电影、戏剧,对它的文学解读更是层出不穷。不少读者从中感受到陌生女人的身上感受到细腻真挚而绝望到极致的爱情力量。


如果理性推敲陌生女人的心理和情感动态,我们会发现,绝美的爱情背后,其实隐藏着错误的爱情观。


在本文,我会结合心理学知识,从三个阶段具体分析陌生女人深沉的爱慕之情背后,错误的爱情观如何诱导她一步步走向绝路。同时,基于陌生女人的经历,我会谈谈现实生活中像陌生女人这样坠入爱情幻象的女性,要如何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电影海报)


01、非理性激情:幼年丧父,母女在困窘的环境下相依为命,导致陌生女人产生“埃勒克特拉情结”

陌生女人幼年丧父,和母亲蜗居在穷困肮脏的小屋里面,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陌生女人把这段回忆视作“如同一个蒙着灰尘、布满蛛网、散发着霉味的地窖。”不仅居住环境恶劣,而且陌生女人在很小的时候就遭受邻居孩子的霸凌。


“要是他们在街上碰见我,就跟在我后边喊脏话,有一回还用硬实的雪球打我,打得我额头上鲜血直流。”


在我看来,贫困的生活、软弱的母亲、粗俗的邻居以及失去父亲的悲痛,种种打击使得陌生女人长期处于压抑和悲愤的精神状态。内心积压的情感无处宣泄,陌生女人陷入孤僻和偏执的情感世界中。


正因如此,当她听说粗暴的邻居要搬走,取而代之的是一名文静的作家时,陌生女人的内心即产生出一种强烈的憧憬和向往。在作家到来之前,陌生女人稚嫩的内心已经陷入对他深深的爱慕之中。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电影海报)


这种爱慕之情在见到作家本人时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亲爱的,当时对我这个孩子来说,你是一个多大的奇迹,一个多么诱人的谜呀! 我才十三岁呀,我以狂热的好奇心来探听和窥伺你的行动。在孩子的心目中还并不知道,这种好奇心已经是爱情了。”


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


童在性器期将力比多(快感)的兴奋从自身部位转移到外界他人身上。这种时候,因父母可以为儿童提供生理和心理满足,男生会产生“俄狄浦斯情结”,即恋母情结;女生则会产生“埃勒克特拉情结”,即恋父情结。”


在我看来,幼年丧父的陌生女人,无法在性器期将这种复杂情感投射到父亲身上。“埃勒克特拉情结”一直潜藏在她的身上,当她看见作家时,内心油然生起一股复杂的依恋情绪,这是她对于强势男人的爱慕之情,但是她却把它简单地理解为“爱情”。


在正常的童年环境中,“俄狄浦斯情结”和“埃勒克特拉情结”都会逐渐被理智抑制和克服,最终形成正常健全的人格。但是陌生女人从小生活在狭小而痛苦的环境中,所以她身上“埃勒克特拉情结”挥之不去,使陌生女人长期陷入对作家深爱的错觉之中。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电影海报)


02、偏执的奉献人格:一往情深的爱情背后,对自我价值的认知缺失其实是隐藏的自恋属性

陌生女人把自己的人生寄托在作家身上,她认为自己的一生是从见到作家的第一眼才正式开始。作为一个年轻貌美、追求者众多的女性,她没有注意到自己的闪光点,只一昧追求作家的青睐。


富裕的继父可以为她提供优渥的生活条件,但是她却奋不顾身地孤身来到作家的城市。后来,她和作家有过三夜情缘,并默默为他生下儿子,却没有告诉他真相。对于陌生女人而言,这是真爱的表现。


“我要保持我的自尊心,我要让你这一辈子想起我的时候没有一丝忧虑。我宁可独自承担一切。”


在我看来,这种看似深沉的爱和伟大的奉献,实则只是陌生女人一个人的爱情独角戏罢了。可以说,她的一生都在紧紧围绕作家,却丝毫没有自己的追求和生活。陌生女人的这些行为都表明她对自我价值的认知缺失,而背后则隐藏着她的自恋属性。


自体心理学派创始人科胡特认为:


“自恋涉及力比多(快感)对自我的投注。简而言之,自恋的人没有办法通过与别人建立健康的两性关系而得到快感,他们是全神贯注于自身的情感所得。”


陌生女人看似对作家一往情深,其实只是她满足个人私欲的行为。她口口声声说着不求回报,但是内心却在深爱的自我陶醉之中得到满足。通过对作家倾注单方面的爱意,陌生女人从中收获爱情的快感和自身的愉悦。


(配图:我爱你,与你无关)


03、扭曲的爱情观:强烈的爱欲无法融合理想化的爱情观,对作家的爱慕实则为“理想化转移”的完美寄托

陌生女人在信中如泣如诉地叙说着她对作家深沉的爱,她心甘情愿为他奉献初夜、为他抚养孩子。为了给孩子提供优渥的生活条件,陌生女人不惜出卖身体,游走在上流社会富豪圈子,用身体换取金钱。


尽管有不少富豪愿意娶她为妻,但她却果断拒绝这些人的青睐和爱慕。在她内心深处,她始终抱有一丝期待:一旦作家想起自己,自己将不顾一切地回到他的身边。


“我把一切都推开了,只是为你而保持自己的自由......自从童年时代之后青春萌发以来,我的整整一生不外乎就是等待,等待你的意志!”


在我看来,这种强烈的爱欲战胜了理智的心性,蒙蔽了陌生女人的双眼。她抛弃富裕的重组家庭生活、放弃平坦的人生旅途、舍弃条件优越的追求者,一次又一次地远离幸福,用自己的人生做代价。她用强烈的爱欲为自己画地成牢,错误的爱情观使她逐步走进人生困境。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电影海报)


科胡特认为,当一个孩童失去一个理想化双亲时,恰到好处的内化便无法发生,孩童会依赖停留在与自体客体的转移关系上。当他们遭受挫折时,他们会将自身自恋转移到他人强者身上,来获得自我认同。


陌生女人的行为也是如此。


“对我来说,这不是什么牺牲,因为大家通常称之为名誉、耻辱的东西,对我来说全是空的:你不爱我,而我的身子又只属于你一个人,既然这样,那么我的身子不管做出什么事来,我也觉得是无所谓的了。”


陌生女人依靠出卖肉体生活,游走在上流交际圈,虽然她借此摆脱贫困生活,在经济上独立于作家,但实质仍是依附男人,并非真正的独立自主。然而,在陌生女人的心中,她并不以此为耻。


在她看来,她完全属于孤傲潇洒的作家,她为了保护作家的孩子才委身于他人,所以并不是耻辱的事情。陌生女人对作家的爱慕,更多的是通过他来实现自我认同,寻求自身存在价值。


(陌生女人和她的孩子)


04、基于陌生女人绝望到极致的爱情悲剧和陷入绝路的人生结局,谈谈小说带给我的现实思考和启发

对作家毫无理智的爱,使陌生女人奉献了一生。她没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目标,把一生的希望都寄托在作家身上。当她生下作家孩子以后,她把对作家所有的爱慕之情都转移到孩子身上。当孩子不幸患病离世后,陌生女人失去了生活的支柱,崩溃绝望离世。


回顾陌生女人支离破碎的一生,再反观现实生活,我们可以发现现实生活中不少女性和陌生女人一样陷入爱情幻象之中。今天,我将结合陌生女人的故事,谈谈这篇小说给我带来几点关于女性和爱情的现实思考和启示。


①理性对待情感,剖析自己真实内心动态,不要过于放大爱情


陌生女人和作家第一次对视时,她就深深地折服于作家的魅力之中,并在心里把这种情感定义为“爱”。


“我对你永远忠贞不渝,因为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比不上孩子暗地里悄悄所怀的爱情。”


在我看来,一个13岁的孩子,对于自身和世界仍处在迷糊懵懂的探索之中,她的情感相当稚嫩和不理智。陌生女人正是如此,她陷入自己打造的爱情迷宫之中不肯走出,还自以为这是伟大的爱。然而,这种爱情观并不可取。


电影《怦然心动》里,小女孩朱莉对布莱斯一见钟情,从此开启死缠烂打的追求当中。随着她一次次遭受爱情的打击,她开始反思这段感情并变得理智。当她不再死缠烂打以后,布莱斯才发现朱莉的美好,两人最终走到一起。


同样是小女孩对异性一见钟情,同样是义无反顾的爱慕,朱莉和陌生女人却走向了不一样的结局。两者的区别在于,朱莉在追逐爱情过程中不断反思并理智看待感情,而陌生女人则一次又一次地放大自己的情感。


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做朱莉这样的女孩,剖析自己的情感动态,并在追逐爱情过程中不断成长。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海报)


②了解自我价值,发展兴趣爱好,分散对爱情的注意力,避免坠入情感陷阱


当陌生女人随着母亲改嫁而搬到继父家里以后,她被迫和作家分隔千里。在继父家里,陌生女人“独自一人坐在家里,一坐就是几小时,就是一整天,什么也不做”, 反反复复地重温和作家相关的数百件细小的回忆。


在我看来,陌生女人过度放大对作家的情感,在一次又一次的重温中,她掉进了情感陷阱,对作家爱欲随之变得更加猛烈,一如无法收拾的巨流。她把自己关在狭小的世界中,失去了自我,也失去了对人生的把控能力。


曾经看过一段很经典的话,非常适合于开解陌生女人偏执暗恋状态:


“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是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那么忘记了。”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为了像陌生女人一样,坠入爱情迷幻陷阱中,就不能像她这样迷失自我,要了解自我价值,发展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掌握自己的人生。在我看来,摄影、写作、插画,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将无法释放的情感转移到艺术追求上,从而避免坠入爱情陷阱。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歌剧)


③自爱自重,做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学会爱自己,才能爱他人


陌生女人曾经生活贫困,但是她从未开口向作家求助。她一直不愿成为作家的累赘,并以此自傲。为了谋求生计,她曾经艰难地工作也不愿委身他人。但是当她生下孩子以后,为了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出卖色相。


有人将陌生女人不依附作家的行为解读为“独立自主的女性主义”。但在我看来,她并没有完全摆脱对男性的依附。某种意义上来说,她并没有真正靠自己努力实现独立自主,而是依靠不同男人为她提供庇护。


女权运动创始人之一西蒙娜·德·波伏娃在其著作《第二性》中提出:“没有任何生理上、心理上或经济上的定命,能决断女人在社会中的地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意识逐渐被更多的人看见和接受,相较于陌生女人的处境,我们更有优势在社会上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更应该要争取做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而不是靠婚姻或者肉体谋生。


(陌生女人最喜爱的白玫瑰)


结语:

茨威格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用极其细致的笔触描绘出一个饱受爱情折磨的女性形象。陌生女人在来信中,以虔诚卑微的语气讲述着穷尽一生的爱慕之情,其近乎决绝的爱情观让世人唏嘘不已。该著作自问世以来,各种解读和赏析的作品层出不穷。


在我看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解读这部著作应该要结合现实生活得出思考和启示。我认为,阅读陌生女人的爱情悲剧,除了沉重的叹息,我们更应该要学会借鉴其经历,在现实生活中避免坠入一样的爱情悲剧之中。



本文配图来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