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蔡东藩历朝通俗演义_中国历史演义蔡东藩

蔡东藩历朝通俗演义_中国历史演义蔡东藩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9-02 11:20:53
阅读:

“请购整个中国历史演义两部(包括各朝史的演义)。”1937年1月31日,毛主席致电党中央驻西安联络局局长李克农,谓“整个中国历史演义”,即蔡东藩著《历朝通俗演义》。主席后来将这套《历朝通俗演义》从陕北带到北京,并置《清史通俗演义》于枕边。

读蔡东藩《中国历史通俗演义》--蔡东藩其人其书

在延安时毛主席曾两次寄书给正在苏联上中学的儿子岸英和岸青。1939年寄去的一批书,途中丢失了。1941年1月寄出第二批书时,他随信附了一张书单,并注明了册数。上面写道:“精忠岳传2,官场现形4,子不语正续3,三国志4,高中外国史3,高中本国史2,中国经济地理1,大众哲学1,中国历史教程1,兰花梦奇传1,峨嵋剑侠传4,小五义6,续小五义6,聊斋志异4,水浒4,薛刚反唐1,儒林外史2,何典1,清史演义2,洪秀全2,侠义江湖6。” 《清史演义》,当时流行有三种:陆士锷《清史演义》、蔡东藩《清史通俗演义》、许啸天《清宫十三朝演义》。毛主席寄出的,很可能是蔡东藩的。

《历朝通俗演义》上迄两汉,下至民国,共计651万余字(不包括许廑父为《民国通俗演义》后续的40回字数),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部历史小说,蔡东藩因此被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因为是演义小说形式写史,在目前各版现代文学史教材中,基本没有提及蔡东藩,但顾颉刚先生曾说:“一般历史通俗演义,在过去也曾出版过不少,可是似乎还很少能和蔡东藩先生这一部相提并论的。”

蔡东藩生平

读蔡东藩《中国历史通俗演义》--蔡东藩其人其书

李保明的《浮生若梦:蔡东藩传》以较为翔实的资料为基础,梳理了蔡东藩从最初的热衷科举,力图“清官救国”,到编著行销全国的教科书《中等新论说文范》等体现的“教育救国”理想,再到受严复、梁启超等“小说救国”“演义救国”理论影响,有感于“帝王专制之魔力”而埋首历史演义的写作,最后沉寂于民间终老于乡野这一简单又复杂的人生经历。

读蔡东藩《中国历史通俗演义》--蔡东藩其人其书

1877年(清光绪三年,岁次丁丑)农历六月十三日,蔡东藩生于浙江省山阴县临浦牛场头(今属萧山县)一个店员的家庭里。蔡东藩幼年时,家境穷困,父亲蔡文杰,是临浦一家丝行的店员,工资微薄,备受老板的剥削与压迫,极力想摆脱这种境遇,因此,就把三个女儿嫁给农村里的自耕农,叫三个儿子用功读书,以求改变穷困的处境。

他父母因长次两子相继去世,就把希望全寄托在蔡东藩身上。可是家境贫困,无力给他求学,没奈何只好到富家为公子当“伴读”。这样,可以有机会听老师讲课,又不需学费,且还有伙食供应。但蔡东藩从小秉性刚直,不喜逢迎,“伴读”生活寄人篱下,心情总不舒畅。他的二姐夫田沛鋆家境较好,一心要参加科举考试。为了互相切磋,就请蔡东藩到他家去共同学习。

蔡东藩14岁时,和二姐夫田沛鋆一道去考秀才。田沛鋆比蔡东藩大20岁左右,身体魁梧,而蔡东藩身材瘦小。考秀才需经过县考和府考,进考场人很拥挤。田沛鋆力大,双手挽着两只考篮,在前开路,腰中系着一根布带,叫蔡东藩拉住裤带,跟在后面。别人看起来好像父子同进考场那样。经过县考、府考后,蔡东藩和田沛鋆都考中,而蔡东藩的名次远远在二姐夫前面。这次临浦考中秀才的有好几个,数蔡东藩的年龄最小。从此,他的名字就在附近传开了。

此后,蔡东藩经友人介绍,到杭州一满族人家做家庭教师。那家有两个儿子要他教学,大的年龄比他稍大,小的也与他差不多。全家人对他都比较尊敬。

蔡东藩的父母长期来由于生活贫苦,又遭长次两子先后去世,忧郁成疾。虽然蔡东藩中了秀才,心里有些高兴,但积疾难医。因此,不久相继去世。蔡东藩只好向二姐夫田沛鋆家借债办理丧葬。

蔡东藩参加了四次举人考试。据蔡长孙蔡福源说,为还债,蔡东藩不得不于1893年、1896年两次替别人代考举人。然而,据学者考证,1893年、1896年并无乡试。

据蔡东藩大事年表,蔡东藩又于1899年、1902年参加了两次举人考试,均落榜。第一次据说蔡东藩和自己的学生一起赴考,学生家长派人送蒸鸡等至考场犒劳,蔡推托之间,鸡汤将试卷沾湿,加上考试时间将尽,来不及誊清,所以落榜。可清代科场严禁外人进入,怎么可能将鸡汤送进去呢?第二次则据说是“天气酷热,大汗淋漓,试卷汗渍斑斑”,再度因试卷污损而落榜,亦离奇。

1909年,33岁的蔡东藩参加了省级优贡考试(没考上举人但成绩优秀的秀才可进入国子监读书,学成后经考试选拔,可以授官),名列前茅。第二年,蔡东藩进京参加优贡朝考,名列第一,还觐见了宣统皇帝。1911年,蔡东藩被分配到福建任候补知县,因无钱行贿门人,竟被拒之门外,无法见到上司,好容易见到了,上司也没给他安排工作。

蔡东藩从福建回来后,痛恨清政府的腐败和官场的黑暗,决心跳出仕途的圈子。当时,他有个好友邵希雍,知道蔡东藩的情况,称赞他是“悬崖勒马,智士也。”邵希雍长住上海,曾著《高等小学论说文范》,由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出版,风行全国。邵拟续著《中等论说文范》,但国事多,抽不出时间,想聘请他参加编撰。在邵反复邀请下,蔡东藩参与了《中等新论说文范》的编辑,并对邵著《高等小学论说文范》进行修订。没想到,《高等小学论说文范》惹了大祸,因书中《尚武论》《贵土货贱洋货议》《论商战》等文涉及日本,特别是一篇《民气说》,称:“彼区区之岛国,犹时存一席卷神州之野心者,异日,吾国自强,将粪除彼土,以为吾族之公园已而……”日方强烈抗议,袁世凯下令查禁此书。

蔡东藩立志“借说部体裁,演历史故事”,以历史小说作为救国工具。自1916年至1926年的10年间,他夜以继日,笔耕不辍,陆续写成中国历代通俗演义11部,1040回,以小说形式再现了上起秦始皇,下讫民国的2166年间的中国历史,加上另撰的《西太后演义》,总计约七百余万字。小说出版以后,迅速风行,多次再版。

蔡东藩写的历史演义,可分三类:

其一是从秦始皇起,一直写到1920年,共写了2166年的事情。分别是:《前汉通俗演义》(附秦朝)100回、《后汉通俗演义》(附三国)100回、《两晋通俗演义》100回、《南北史通俗演义》100回、《唐史通俗演义》100回、《五代史通俗演义》60回、《宋史通俗演义》100回、《元史通俗演义》60回、《明史通俗演义》100回、《清史通俗演义》100回、《民国通俗演义》120回(另外许廑夫续写40回,计160回)共11部,1040回,字数600万左右。总的名称叫《历朝通俗演义》,或叫《中国历代通俗演义》。这11部书,蔡东藩不是顺着朝代次序写的,他成书的次序是:一、清史。二、元史。三、明史。四、民国史。五、宋史。六、唐史。七、五代史。八、南北史。九、两晋史。十,前汉史。十一、后汉史。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陆续印行这11部演义,《清史通俗演义》最早,出版于1916年7月,《后汉通俗演义》最迟,出版于1926年9月。开始印的都是有光纸石印插图本,当时这套书的销行量非常大。到了1935年,会文堂新记书局又把它全部改为铅印本,加上许廑父续的《民国通俗演义》后面的40回,总的书名称《历朝通俗演义》,分装40册。另刊《历朝通俗演义改版印行缘起》一册,把全书的序文和每部的回目集合在一起。这一次重印出版,其销量又大大超过了前次。

读蔡东藩《中国历史通俗演义》--蔡东藩其人其书

其二,是《西太后演义》或叫《慈禧太后演义》,30万字左右,1916年由上海会文堂书局出版。

其三,是增订了清初新昌吕安世所著的《历朝史演义》。从盘古开天辟地起,一直写到清朝,字数50万字左右。由上海大东书局出版发行。

读蔡东藩《中国历史通俗演义》--蔡东藩其人其书

蔡东藩《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即是一部历史巨著,也是一部文学巨著,阅读《中国历代通俗演义》,既可以了解中国历史,又可以欣赏传奇故事。

蔡东藩尊重历史,但又不拘泥于历史,能把很多野史糅合融化进去,巧于剪裁,因此把人物与故事情节写得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艺术性。然而蔡东藩却相反,他竭力反对于史无据的虚构。他主张遵循正史,严格地做到了所谓“无一事无来历”、“以不使观者往往为所惑乱”,他自称所编历史演义,“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逸闻为纬,不尚虚诬”。拒不戏说的态度对后辈历史作家影响很深。然而正是这一点,使他的演义小说在艺术上大为逊色,使它不能成为一部文学的演义小说而只能是一部历史的演义小说。这也许正是这部小说被冷落的原因。

历史价值高于文学价值,蔡东藩作品的最大特色在于他对历史真实的严格追求。他写历史演义,“语皆有本”,力求其主要情节均有历史记载作为根据。自然,作为“演义”,他也有虚构,特别是人物对话。但是,他很谨慎,力求符合特定历史环境和特定历史人物的性格,不敢任意编造。因此,他的书,可以当作历史读。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