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唐太宗开创了开元盛世_

唐太宗开创了开元盛世_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3-01-22 07:02:23
阅读:
建构开元天宝盛世的大功臣李林甫,是如何变成史书中的"奸臣"的?

电视剧中李林甫阴骘的形象

随着一部《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唐朝的历史再度引发人们的关注。李林甫,在剧中是主角头上挥不去的阴影。在真实的历史当中,生活在开元、天宝年间的李林甫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大人物。

李林甫是谁?

很简单的,打开百度百科,就有一个对李林甫生平的简单介绍。其依据来自《新唐书》、《旧唐书》和《资治通鉴》,现摘录如下:

李林甫(683年-753年),小字哥奴,祖籍陇西,唐朝宗室、宰相,唐高祖李渊堂弟长平肃王李叔良曾孙,画家李思训之侄。李林甫担任宰相十九年,是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他大权独握,蔽塞言路,排斥贤才,导致纲纪紊乱,还建议重用胡将,使得安禄山做大,被认为是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 (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的用词还是比较谨慎的,说是"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相比之下,官修正史对李林甫的评价要具体得多,辛辣得多。

在后晋年间官修的《旧唐书》虽然把李林甫列在正常传记中 ,但在列传最后的"赞"中 , 却将他和杨国忠一起比作了奸臣 , 说天下要乱的序幕已经开启了,所以就让李林甫和杨国忠来主持朝政,蒙蔽了圣人的耳朵和眼睛,专做一些奸邪之事。

天启乱阶,甫、忠当国。蔽主聪明 ,秉心谗慝。《旧唐书》 (馋慝chán tè就是指奸邪小人的意思,这里和前面蔽主聪明并列,所以作动词来解释)

到了北宋年间,《新唐书》干脆把李林甫打入了《奸臣传》。在《新唐书》的《崔群传》中,还记录了唐宪宗时的大臣崔群对于李林甫的看法,崔群认为唐朝的治与乱的分界线不在安史之乱,因为安史之乱只是矛盾爆发的表现,"乱"的隐患,在唐玄宗任用李林甫为宰相时就已经埋下了。这个观点得到了宋代史臣的认同,认为其言信哉——这话说中了真相。

林甫居相位凡十九年,固宠市权,蔽欺天子耳目,谏官皆持禄养资,无敢正言者。补阙杜璡再上书言政事,斥为下邽令。因以语动其馀曰:"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不暇,亦何所论?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一鸣,则黜之矣。后虽欲不鸣,得乎?"由是谏争路绝。 《新唐书》

世谓禄山反,为治乱分明。臣谓罢张九龄,相林甫,则治乱固已分矣。 《新唐书》

到了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的时候 , 李林甫的"奸"已经很具体了,这段话也算直白,引文如下 :

林甫媚事左右,迎合上意,以固其宠;杜绝言路,掩蔽聪明,以成其奸;妒贤疾能,排抑胜 己,以保其位,屡起大狱,诛逐贵臣,以张其势。自皇太子以下,畏之侧足。凡在相位十九年,养成天下之乱,而上不之寤也。

从此以后,李林甫这个"奸臣"的标签就戴牢了。秉政19年的宰相是奸臣,那么玄宗还能被称为四海膺服的"明君"吗? 李林甫的奸相形象,安禄山的逆臣贼子形象一旦建立,那么顺理成章的,任用他们的玄宗的统治权威也随之动摇。

圣皇久厌大位,思传眇身,军兴之初,已有成命,予恐不德,罔敢祗承。今群工卿士佥曰:"孝莫大于继德,功莫盛于中兴。"朕所以治兵朔方,将殄寇逆,务以大者,本其孝乎。

《肃宗实录》

以上内容摘自《肃宗实录》,讲的是唐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的细节,注意这一句"孝莫大于继德,功莫盛于中兴"。大家知道,人对于自己的薄弱之处向来喜欢虚张声势,当初孙吴立自为帝后,为了补足政权合法性,一时间各地祥瑞竞起,黄龙、凤凰飞舞,年号更是"黄龙"、"神凤"等换来换去,实际上只说明了政权的内心虚弱。那么对于匆匆在灵武称制的肃宗来说,无诏即位的既成事实已经无法改变,所以如何证明自己即位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就成了重中之重。这并不是笔者以阴暗的小人之心来揣测古人,史学界早就有关于肃宗朝国史被篡改的研究,并对安禄山、唐玄宗和李林甫等人的真实形象进行过讨论。

建构开元天宝盛世的大功臣李林甫,是如何变成史书中的"奸臣"的?

唐肃宗 像

官修史和史实之间,差了一百个董狐

中国是一个文书大国,向来有修史的惯例。而当朝修前代史的传统,正是在唐朝确定并沿袭下来的。而依据,就是前朝的起居注、宰相等官员的时政记、日历、实录、会要、国史等资料。倘若后人所依据的资料已经是经过篡改和加工过的资料,那么真实的历史就很难为人所知了。

原本,记载宫廷事迹的史官是有一定的独立权限的。为保持史料的客观公正性,连当朝的皇帝也不得观看。但这一传统在唐太宗时代遭到了破坏。

唐太宗晚年曾几次提出要看"起居注"。褚遂良拒绝了他。后来唐太宗又提出要看国史,房玄龄实在没有办法(人家是皇帝啊有什么办法),遂将"起居注" 删成一本 "实录" 给他看。自此开启了皇帝干预史官记事独立性的先河,为后世所诟病。

上不从。玄龄乃与给事中许敬宗等删为《高祖》《今上实录》;癸巳,书成,上之。上见书六月四日事(事指玄武门之变),语多微隐,谓玄龄曰:"......史官何讳焉!" 《太宗实录》

建构开元天宝盛世的大功臣李林甫,是如何变成史书中的"奸臣"的?

唐太宗 像

不是所有的史官都是"仗气直书,不避强御" 的。官修史既受到朝廷严格控制,史官身孤言微,害怕牵连自身,有时出现"搁笔相视, 含毫不断" 的现象,也是常见的事。

肃宗朝时,柳芳授命撰写玄宗后期和肃宗朝的国史,因为没有参考实录和起居注,而且是在公元759~760年间匆忙写成,因此不被当时的人所认可。对此,《剑桥中国史》指出:柳芳曾出任大燕政权(安禄山建立的政权)的官员,身陷伪政之祸,因为篡写国史,才被免去站错队的罪责

叙天宝后事,弃取不伦,史官病之。 《新唐书·柳芳传》

《肃宗实录》对唐玄宗后期肃宗的政敌有很多曲笔,是可以肯定的。但是这个做法无疑是成功的,柳芳撰写的玄宗后期的实录成为《新》、《旧唐书》和后世史书编纂的依据的资料。

但庆幸的是史书的删改不可能面面俱到,总有遗漏的地方。在宋社洪教授的《李林甫专权与盛唐盛衰关系探讨》之中,就提及"李林甫的上台,固然离不开高超的政治手腕 , 但更重要的还在于他具有极强的行政才干和制度创新能力"。

那么作为唐肃宗的一大政敌,李林甫到底有些什么才干?

李林甫的才干

安史之乱爆发之后,玄宗逃亡四川,在途中与京兆尹(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市长)裴士淹谈话,玄宗说:"李林甫的才干不可多得啊!" 裴士淹也赞同说:"是啊,确实如此。"

玄宗西幸 , 尝郁郁不悦 , 多与裴士淹并马语。语及平日之事,时亦解颜。上曰 :" 李林甫之 材不多得。" 士淹曰 :"诚如圣旨,近实无俦 。" (《品藻》)

唐玄宗认为李林甫为不可多得之才 ,裴士淹也赞同玄宗的评语。那么,问题来了,李林甫到底有些什么才能呢?

李林甫的才能首先表现在他能洞悉当时政治 、经济及军事形势的变化 , 并适应新形势 , 推动和主持了唐玄宗朝后期一系列政策调整和制度改革。 《李林甫专权与盛唐盛衰关系探讨》

我们在历史课本上都学过每个朝代的基本经济制度,唐朝延续的是北魏孝文帝实行的均田制,也就是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唐初,均田制、租庸调制、府兵制是三位一体。可是,随着土地兼并,国有土地流失,均田制在玄宗朝趋于崩坏 ,以均田制为基础的租庸调制和府兵制也走向破坏。而替代均田制的两税法是在唐德宗建中元年,也就是公元780年才提出来的,那么中间这些过渡的时间里,唐朝政府又是如何调整制度以适应社会呢?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前,这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当政的李林甫。

开元二十五年,朝廷经过修订,重颁均田令,试图维护均田制,同时又进行财政改革开元二十五年,提高户税、地税在政府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食货十二》)。这次修订,实际上就是为了修补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财政制度,而这些修订的主持者正是李林甫。

除了帝国的财政改革,李林甫还在法令和兵制的工作上颇有建树。

据《旧唐书·刑法志》载:

(开元)二十二年,户部尚书李林甫迁中书令,乃与侍中牛仙客……共加删缉旧格式律令及敕,总七千二十六条。开元二十五年刑部断狱,天下死囚只有五十八人,大理狱院门庭冷落,乌鹊竟在树上筑巢,百僚以几至刑措,上表陈贺。李林甫、牛仙客"以宰相燮理" , 玄宗特加封爵。 (卷165《 刑法三》)

虽然不至于把"大理狱门庭冷落"的功劳归在主持修订律令的李林甫和牛仙客头上,但是两人主持修订律法是没有问题的。而且李林甫还是《唐六典》的编修主持者之一,约占全书三分之一的注文即署名"李林甫奉敕撰" 。

唐六典三十卷, 唐玄宗明皇帝御撰, 李林甫奉敕注。 《史部·职官卷》

唐玄宗朝另一个显著的历史倾向是由逐渐解体的府兵制转向募兵制。也是在开元二十五年 , 在李林甫的建议下,所有军镇兵士一律以召募的长住边境的兵防健儿充当。兵制及边防体系的改革 ,虽自高宗以来即已开始 ,但直到玄宗时代才最终完成。

开元末,李林甫为相,又请诸军召募长征健儿,以息山东兵士。 (《邺侯家传》)

上述田制、税制和兵制的改革,促进了开元天宝盛世的形成 , 而李林甫正是玄宗后期 ,特别是开元二十三年以后诸项改革的设计者和主持人。

对于李林甫的专权,《剑桥中国隋唐史》也提供了一种新的观点,再此转列,以供大家进行多角度的思考:

在姚崇、宋璟和张说当宰相时 ,首辅宰相是在一个积极参与政务处理的皇帝手下工作的。但在李林甫的漫长任期内 ,玄宗越来越只关心自己的家事,日益沉溺于道教和密宗佛教,并且逐渐不再起积极的政治作用。因此 ,李林甫对朝廷的支配远比他的几个前任全面。

结语:

现在很盛行的观点是认为李林甫是导致唐代由盛转衰的一大奸臣,进身是因为"谗佞",秉心馋慝,作恶"不惧盈满",但正如文中所举证的事迹,李林甫的才能其实是受到上司和同僚的认可的,其掌握权柄的19年,正是开元天宝年间唐朝全盛之时,社会一片繁庶,当政的宰相总不能说毫无贡献,但史书不褒反贬,也体现了史笔如"刀"的另一层深意:史笔确如刀,但还要看谁来捉刀。学者们对肃宗朝历史被篡改和史料价值问题的研究,对于还原一个更贴近历史真实的李林甫很有帮助。安史之乱的爆发,也许是谁也无法提前预料的,充分地尊重历史的偶然性,也许能使我们更客观地看待这段历史吧。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

  • 唐玄宗李隆基的太监_唐玄宗李隆基之后是

    唐朝的皇帝当中,李隆基和李世民十分相似。摊上这样的主儿,不论是他的父亲,还是他的儿子都不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 人言虎毒不食子,但唐玄宗却曾做出过一日杀三子的事情。唐肃宗

    经典语句
  • 唐太宗开创了开元盛世_

    电视剧中李林甫阴骘的形象 随着一部《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唐朝的历史再度引发人们的关注。李林甫,在剧中是主角头上挥不去的阴影。在真实的历史当中,生活在开元、天宝年间的李林

    经典语句
  • 如何评价隋唐李密_李密传基本特点

    历史上李密是谁?李密(224年-287年),字令伯,一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师事当时著名学者谯周,博

    经典语句
  • 口蜜腹剑李林甫下一句_口蜜腹剑李林甫结局

    唐代奸相李林甫,“口蜜腹剑”,惯于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城府极深,具有笼络驾驭部下的过人本领。 唐玄宗宠信重用蕃将安禄山,此人大奸似忠,貌似粗犷,内有计谋。表面上给人一种憨

    经典语句
  • 李贺叫诗鬼吗_诗鬼李贺的诗句有哪些

    唐代李姓是国姓,真正叫得响的李姓大诗人至少就有李白,李贺,李商隐,这三李之中,李白身在“大李杜”之内,李商隐身在“小李杜”之内,于是,李贺成了那个最容易被忽视的李姓大诗

    经典语句
  • 唐玄宗右相李林甫_李林甫是怎么当上宰相的

    近日,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正在热播。在剧中,右相林九郎给人留下的印象是老谋深算,工于心计。那么,真实历史中是否有林九郎这个人物?他又在历史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其实,

    经典语句
  • 李林甫口蜜腹剑原文及译文_李林甫口蜜腹剑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李林甫(683-753年1月3日),号月堂,陕西人,唐朝宗室。唐高祖祖父李虎五世孙,父李思诲,扬府参军。小名“哥奴”,性狡狯,无学术,善音律,为舅氏姜皎所爱。林甫的姨丈侍中源乾曜对

    经典语句
  • 唐武宗为何能压制宦官_唐玄宗时期的宦官

    文/冯玄一 李亨是唐朝的第八位皇帝(前七位按照即位时间分别是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中宗李显、睿宗李旦、武则天、玄宗李隆基)。李亨是李隆基的第三个儿子,生于711年2月

    经典语句
  • 李隆基太子谋反_李隆基手下大将

    李辅国是唐朝第一个当上宰相的宦官,也是唐朝真正宦官专政的开始。 李辅国入宫后,在前40岁的时间里,一直默默无闻。但是后来做了两次投机,让他突然暴得大利,权倾一时。 第一次投机

    经典语句
  • 唐玄宗和李林甫是什么关系_李渊为何立李建成为太子

    李林甫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传统史书上对他的评价几乎都是贬义的,比如指责他口蜜腹剑,蔽塞言路,排挤贤才,败坏纲纪等等。甚至有人认为唐朝之所以险些在唐玄宗时期亡国,就是

    经典语句